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变压器油的性能直接关系到变压器的运行稳定性。因此,应采用合理可行的技术方法对变压器油的性能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和掌握变压器油的性能。受空间的限制,本文仅讨论了现代分析技术中变压器油性质检测技术,并对变压器油的物理及化学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分析技术准确可靠,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变压器油 性能测试 分析技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剥离辅助牵引技术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食道早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治的食管早癌和癌前病变患者共60例,根据术中不同辅助牵引法分为两组,各30例。A组患者行ESD时使用牙线辅助牵引,B组使用橡皮圈辅助牵引。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手术相关指标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手术时间、牵引装置时间、完整剥离时间、一次性完整切除率、平均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止血夹脱落次数为8次(26.7%),明显高于脱落次数为2次(6.7%)的B组(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3.3%,B组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共12个月,两组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和死亡病例。结论两种牵引技术均能有效辅助ESD操作,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术野,各有特点,临床可根据临床实际需要选择。

  • 标签: 食管肿瘤 牵引术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疗效比较研究
  • 简介:摘要: TFT-LCD为中国近年重点发展工业之一,有望成为全球主要制造中心,而随着产量的增大,大量的废水也同时产生,而其中约 33%为有机废水,有机废水中主要为含剥离液废水,主要成分为二甲基亚砜( DMSO)和乙醇胺( MEA),而这些物质在生物处理上会有一定的困难,因其不容易被微生物利用。

  • 标签: TFT-LCD MBBR工艺 两级 AAO工艺 有机废水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如何挑选合适的内镜医师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培训。方法纳入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进行ESD培训的3期共41名学员,收集相关资料,包括姓名,年龄,性别,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独立操作肠镜例数,肠镜操作手法,是否使用窄带光成像(NBI)、放大内镜(ME),是否单独开展内镜黏膜切除术(EMR)、ESD、内镜超声检查(EUS)、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等指标。安排每位学员完成4次离体猪食管模型ESD,记录剥离标本面积、操作时间,计算平均操作速度评价学员学习指标,并记录术中穿孔发生情况。对影响ESD学员操作速度的相关因素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41名学员中男26名、女15名,年龄(36.07±4.44)岁,离体动物实验切除标本大小(4.67±1.61)cm2,操作时间(24.54±5.97)min,操作速度(0.19±0.05)cm2/min。单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学员培训前独立操作胃镜例数(n>5 000例,P=0.001 8),独立单人操作肠镜例数(n>3 000例,P=0.000 1),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30例,P=0.000 3),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n>10例,P=0.019 7)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P=0.047 8)、EMR(P=0.019 6)、ESD(P=0.000 3)情况与学员离体猪食管ESD操作速度密切相关;但只开展NBI(P=0.532 9)、ERCP(P=0.500 7)、EUS(P=0.766 8)与学员操作速度无明显相关性。ESD学员操作速度与穿孔率呈负相关(P<0.000 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培训前独立开展EMR(P=0.029)、ESD(P=0.034)与ESD学员操作速度密切相关。结论ESD培训学员培训前独立胃镜操作例数>5 000例,独立单人肠镜操作例数>3 000例,上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30例,下消化道早癌发现例数>10例,以及培训前独立开展ME、EMR、ESD,对提高ESD培训效果有明显帮助。本研究为我们今后挑选合适的内镜学员进行ESD培训提供了理论依据。

  • 标签: 动物模型 体外研究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操作培训 剥离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病变术中的精细护理配合。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11月—2019年4月收治的消化道病变行ESD的67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ESD术中的精细护理配合进行综合归纳、分析。结果67例患者均一次性切除病灶,其中1例穿孔并发腹膜炎急转胃肠外科手术;4例术中疑似穿孔选用和谐夹止血、夹闭、固定,行胃肠减压观察;3例术后出血再次行内镜下止血治疗,未出现大出血,经保守治疗均痊愈出院。结论ESD是一种创伤小、疗效好的标准微创手术方法,也是经济、安全、可靠的治疗消化道浅表性病变的方法。精细护理配合体现在手术全流程各个方面,不仅可以促进和提高手术的成功率,更重要的是能够配合医师防止因细节疏忽而造成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护理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电缆作为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远距离输电的主要途径,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较为紧密的联系,是保障我们日常用电需求的重要基础。与此同时,电缆外部有一种可剥离的半导体层,在电缆工程进行接线时,需要对半导体层进行剥除,方便继续开展下一步的接线工作。然而,目前在针对电缆外半导体层开展剥除工作时,仍旧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将简要探析电缆外半导电层剥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笔者的实践经验,提出结合带刻度可调节刀片深度的电缆剥皮工具的具体解决措施,进一步保证对对电缆可剥离外半导体层实现精准、完全剥除,剥除后不存在毛边,同时不影响、不损伤电缆主绝缘层,大大节省了后期因为主绝缘层损伤带来的电缆安全隐患而更换电缆的成本,同时也减少了更换电缆导致的停电时间。

  • 标签: 电缆 外半导电层 剥离 现状及解决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内镜粘膜下剥离术围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对 40 例在我院行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的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式及术后恢复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40 例患者术中病灶切除完整,创面无出血情况,未出现消化道穿孔等其他并发症。术后随访显示患者痊愈,未出现术后复发的病例且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有明显改善。结论:围术期准确且精心的优质护理有助于提升 ESD 诊疗的疗效及安全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EGC)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ESD的255例EG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患者的局部复发、同时性癌、异时性癌发生率。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255例EGC患者中,分化型EGC(D-EGC)组175例,未分化型EGC(UD-EGC)组80例。符合ESD扩大适应证171例,超出ESD扩大适应证84例。255例患者中,局部复发5例(2.0%),同时性癌5例(2.0%),异时性癌6例(2.4%)。D-EGC组患者的5年局部复发率为1.7%,与UD-E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P=0.675)。D-EGC组和UD-EGC组同时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2.3%和1.2%,异时性癌的发生率分别为3.4%和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D-EGC组患者的5年无复发生存率为91.3%,与UD-E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9%,P=0.236)。D-EGC组患者的5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与UD-EG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8.6%, P=0.156)。结论ESD治疗EGC的远期疗效好。EGC患者ESD术后应注意局部复发和异时性癌的发生,这些病变再次实施ESD有较好的远期效果。

  • 标签: 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 简介: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与患者本身因素及手术者技术水平相关。本文报道了1例硝苯地平诱发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病例,通过急诊内镜止血及停用硝苯地平后未再出血。

  • 标签: 硝苯地平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消化道出血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胃癌术前术后护理配合。方法:选择2018-2020年收治早期胃癌患者,病例数30例,均进行ESD治疗,对其随机分组,参照组选择术前术后常规护理,实验组选择术前术后精细护理,每组15例患者,对比患者满意率与并发症。结果:参照组患者满意率60%,并发症46.6%,实验组患者满意率93.3%,并发症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早期胃癌患者ESD治疗时,以精细护理模式提供术前术后护理服务,可以提升满意率,降低并发症。

  • 标签: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早期胃癌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目前,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经成为消化道表浅癌的标准治疗方式,但对于食管病变,由于操作空间较为狭小,往往导致技术难度较大,手术耗时较长。本文报道了磁锚定牵引ESD治疗食管病变的初步结果。方法2020年4月至2020年6月,共计5例食管浅表癌患者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接受磁锚定牵引ESD,前瞻性收集患者相关信息。结果对于接受磁锚定牵引ESD的5例患者,整块切除率及完整切除率均为100%,R0切除率为80%,未见术中出血、术中穿孔、术后出血、术后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初步研究结果证实,磁锚定牵引ESD治疗食管病变是安全可行的,但仍需进一步大样本的研究印证上述观点,并同时评估其长期有效性。

  • 标签: 食管表浅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磁锚定技术
  • 简介:摘要异位脾种植是指由于脾外伤或脾切除术后所引起的脾脏自体种植,可发生于盆腔、胸腔和腹腔等部位。本文介绍1例胃镜下发现胃底肿物8个月余,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后诊断为胃底异位脾脏患者的诊治情况。

  • 标签: 脾组织植入 异位 自体种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小肠脂肪瘤的标准方式,近年来有少量内镜治疗的病例报道。本文报道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回肠脂肪瘤1例,疗效满意,提示ESD可作为回肠脂肪瘤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结肠内窥镜 回肠肿瘤 脂肪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的手术途径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苏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40例肝血管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改进的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结果40例患者均成功实施了腹腔镜下肝血管瘤剥离术。手术时间(90.3±32.3)min;术中出血量(50±500 ml);肝门阻断时间(12.5±35.4)min。术后第1天引流量10~150 ml,逐渐减少第3天<30 ml予以拔除。平均住院时间(5.5±2.7)d。血清ALT、AST、总胆红素和前白蛋白水平,术后第1天和第3天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1,-4.182, -2.235, 9.722, P<0.05),而术后7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67,-1.392,1.000,-2.531,P>0.05)。结论肝血管瘤剥离术其技术要点在于剥离途径的角度、方位,使其充分暴露瘤体下极假包膜。具有操作简单、安全、肝门阻断时间短、正常肝组织保留多、对肝功能影响小等优点。

  • 标签: 血管瘤,肝 腹腔镜 剥离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致食管浅表肿瘤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困难(手术时间≥90 min、非治愈性切除、穿孔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7月至2019年6月苏北人民医院消化科诊断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而行ESD治疗的452位患者病例资料,包括患者性别、年龄、病灶部位、内镜大体形态,病灶长径、周径、手术时期、术前病理、术后病理、手术时间以及穿孔并发症。先通过单因素分析寻找影响ESD手术时间、非治愈性切除及穿孔的因素,对其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再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导致ESD手术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452例患者平均年龄(66.47±7.59)岁,平均手术时间(72.7±32.9)min,术后病理为鳞状上皮高级别上皮内瘤变212例,鳞状细胞癌240例,治愈性切除率375/452(83.1%),发生穿孔并发症9例。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病灶大体形态、病灶长径、病灶周径、病变部位、术者经验与ESD手术困难有关(P<0.05)。经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灶呈Ⅱa+Ⅱc/Ⅱc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89,P=0.003)、非治愈性切除(OR=2.238,P=0.009)及穿孔并发症(OR=1.928,P=0.042)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长径>2 cm是手术时间≥90 min(OR=5.917,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为1/3~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733,P=0.019)的独立危险因素,病灶周径≥2/3周是手术时间≥90 min(OR=26.502,P<0.001)、非治愈性切除(OR=4.174,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病变位于食管上段(OR=2.609,P=0.016)、及术者经验(OR=1.897,P=0.045)是手术时间≥90 min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病变形态呈Ⅱa+Ⅱc/Ⅱc、病灶长径>2 cm、病灶周径>1/3周、病变位于食管上段及术者经验是造成食管ESD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危险因素 手术时间 治愈性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未分化型早期胃癌的疗效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9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ESD治疗且术后病理证实为早期胃癌的393例患者(400处病灶)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术后病理结果分为未分化癌组(50例,50个病灶)和分化癌组(343例,350个病灶),收集患者年龄、性别,切除病灶大小及部位、大体分型、浸润深度、有无溃疡及术后随访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60岁(OR=2.02,95%CI:1.04~3.95,P=0.011)、女性(OR=2.83,95%CI:1.41~5.68,P=0.003)、胃窦部病变(OR=3.92,95%CI:1.65~9.30,P=0.002)、凹陷型病变(OR=5.37,95%CI:2.16~13.38,P<0.001)及浸润至黏膜下层(OR=5.09,95%CI:2.40~10.80,P<0.001)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393例患者中,非治愈性切除113例,治愈性切除280例。未分化癌组非治愈性切除率高于分化癌组[90.0%(45/50)比19.8%(68/343), χ2=104.902,P<0.001]。非治愈性切除患者死亡率高于治愈性切除[4.4%(5/113)比0.7%(2/280), χ2=5.558,P=0.023]。未分化癌组27例患者追加手术,分化癌组51例追加手术,无一例复发;315例未追加手术患者中,未分化癌组复发率高于分化癌组[26.1%(6/23)比4.1%(12/292), χ2=5.560,P<0.001]。结论年龄≤60岁、女性、胃窦部病变、凹陷型病变及浸润至黏膜下层为未分化型早期胃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未分化型早期胃癌非治愈性切除率高、ESD术后易复发,建议追加外科手术治疗。

  • 标签: 胃肿瘤 未分化型早期胃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预后 内镜特征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5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消化内科行ESD治疗的45例十二指肠病变患者(共46个病变)的临床资料,对病变特点、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手术并发症、术后病理和复发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5例患者中男20例、女25例,年龄(52.0±11.8)岁。46个病变中位于十二指肠球部31个(67.4%),降部12个(26.1%),球降交界部3个(6.5%)。病变直径(2.4±1.9)cm。病变起源于黏膜层14个(30.4%),黏膜下层29个(63.1%),固有肌层3个(6.5%)。术后病理:Brunner腺瘤11个(23.9%),神经内分泌肿瘤9个(19.6%),异位胰腺5个(10.9%),脂肪瘤5个(10.9%),其他16个(34.8%)。45例患者46个病变均顺利完成ESD,病变整块切除率100.0%(46/46),完整切除率为91.3%(42/46)。术中出血1例(2.2%),内镜下成功止血;迟发性穿孔1例(2.2%),行急诊外科手术治疗;电凝综合征1例(2.2%),内科保守治疗好转。术后2例患者追加外科手术治疗。患者平均住院时间6.2 d(2~21 d),无一例死亡。随访41例,平均随访时间30个月(1~78个月),随访期间1例(2.4%)复发。结论ESD治疗十二指肠病变安全、有效,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十二指肠肿瘤 治疗结果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有效性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2018年3月,南京市高淳人民医院消化科10例和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136例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146例患者(147处病变)均行ESD治疗,最终病理证实均为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主要观察指标为短期疗效(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和长期疗效(五年总体生存率、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结果ESD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和治愈性切除率分别为100.0%(147/147)、84.4%(124/147)和38.8%(57/147)。75处浸润至黏膜下浅层(浸润深度<500 μm,SM1)的病变中,57处为扩大适应证,均为治愈性切除;其余18处为超适应证,均为非治愈性切除。72处浸润至黏膜下深层(浸润深度≥500 μm,SM2)的病变,均为超适应证和非治愈性切除。中位随访时间43个月(2~101个月),133例完成随访,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0.9%。133例完成随访患者中,扩大适应证者(50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95.7%,超适应证者(83例)的五年总体生存率为88.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P=0.48);扩大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100.0%,超适应证者的五年疾病特异性生存率为97.5%,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6)。结论对于符合ESD扩大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而对于ESD超适应证的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ESD切除也有较好的预后,但术后要进行密切随访。

  • 标签: 胃肿瘤 黏膜下层早期贲门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扩大适应证 超适应证
  • 简介:摘要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是早期消化道肿瘤微创治疗的重要方式,但其技术难度大、操作耗时长,并可能导致出血、穿孔和狭窄等不良事件。随着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工作的推进,ESD的临床普及度逐渐提高,但目前ESD相关不良事件及防治策略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对国内外ESD不良事件相关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基于现有证据及领域专家意见,对食管、胃和结直肠病灶ESD相关出血、穿孔和狭窄等不良事件的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进行了推荐陈述,期望为临床规范、安全开展ESD提供指导和参考。

  • 标签: 出血 穿孔 狭窄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