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邹喜桃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6-02
  • 出处:《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3年第9期
  • 机构:安福县人民医院,江西 吉安343200
  • 简介:目的 :研究外伤前房出血患者运用复方血栓通胶囊的治疗与安全。 方法 :选择2021 年 1月至 2022 年 1月我院接诊的外伤前房出血患者50 例为此次研究的目标,依据入院时间的顺序不同将50例外伤前房出血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患者静脉滴注酚磺乙胺治疗,观察组患者口服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对比分析2组外伤前房出血患者的临床用药效果以及继发性出血发生率。结果 :经本研究数据显示,外伤前房出血(Ⅰ、Ⅱ、Ⅲ级)患者用药 24 h后干预组的总有效率为(76%)明显较对照组高(40%) (P<0.05)。观察组患者用药后临床总有效率(96% )显著高于对照组(76%) (P<0.05)。干预组患者平均住院天数与继发性出血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外伤前房出血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疗效显著。

  • 标签: 外伤性前房出血;复方血栓通胶囊;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治疗外伤肝胆胰脾损伤的方法,为临床治疗提供经验借鉴。方法以我院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收治的110例外伤肝胆胰脾损伤患者为对象,依照治疗方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行保守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外伤性 肝胆胰脾 治疗方法
  • 简介:摘要:外伤青光眼是眼外伤期间较为常见并发症之一,会对患者的视力产生一定影响,以此使得患者日常生活质量降低,需要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同时辅以相应护理干预,据此加快患者眼部功能的改善,促进患者康复速度。鉴于此,本文针对外伤青光眼治疗及护理实施综述,希望可为临床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外伤性青光眼 治疗 护理 医学综述
  • 简介:[摘 要] 目的 观察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外伤周围面瘫的疗效,并与针灸治疗进行比较。方法 将48例外伤周围面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患者除常规药物治疗外,观察组采用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对照组只采用针灸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面神经功能、面神经麻痹程度及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得分、面神经麻痹程度均较前改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得分、面神经麻痹程度优于对照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1.7%,优于对照组的62.5%()。结论 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或单纯针灸治疗均可改善外伤周围面瘫患者的症状,提高面神经功能。与单纯针灸相比较,针灸联合高压氧治疗在提高早期疗效、缩短疗程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值得临床重视与应用。

  • 标签: []  外伤性周围性面瘫 针灸疗法 高压氧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于因外伤引发的周围神经损伤采用温针灸治疗的有效。方法:从我院2020年5月到2021年4月间接收的患者中选取48例外伤周围神经损伤患者为例,进行研究。将患者病例打乱,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研究组,一组为对照组,各24例患者。对照组采用普通针灸方法进行治疗。研究组采用温针灸治疗方案。对两组患者基本功能进行评估,对患者治疗有效进行统计。结果:研究组患者基本功能优良率达到91.67%,对照组达到62.50%,两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研究组达到95.83%,对照组达到62.50%,两组患者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受到外伤出现的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有显著疗效,可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温针灸 外伤性周围神经损伤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湿润烧伤膏用于外伤小面积皮肤缺损的效果。方法:从2021年1月-2023年1月期间院内收治的外伤小面积皮肤缺损内患者随机选择40例,依据治疗方式进行分组,即实验与对照,各组内人员均为20例。对照组均接受局部外科清创缝合,实验组则对局部创面使用湿润烧伤膏,对比效果。结果:实验组的创面愈合率优于对照组的创面愈合率,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在治疗第3天、治疗7天、治疗14天后存在显著差异,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外伤小面积皮肤缺损患者使用湿润烧伤膏治疗,可以改善症状,缓解疼痛,促使创面预后。

  • 标签: 湿润烧伤膏 外伤性 小面积皮肤缺损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评价外伤脑梗死CT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入诊我院的外伤脑梗死患者60例,均给予常规CT扫描和增强CT扫描,比对两种CT扫描诊断结果。结果:两种 CT扫描诊断方法均能诊断出患者脑梗死病灶,多数患者于伤后24小时出现外伤脑梗死病灶。增强CT扫描对患者血肿增长,诊断效能更高,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等指标优于常规CT扫描诊断。结论:外伤脑梗死CT诊断价值理想,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参考,且增强CT扫描对患者脑内血肿增长情况,诊断效能更为理想,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计算机断层诊断 增强CT 梗死灶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目的:探讨外伤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运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的研究对象是我院于2022.2月至2023.2月期间收治的50例外伤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要予以减压治疗联合植骨钢板内固定治疗,对照组予以手术减压治疗,每组有25例患者,对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的肢体功能以及日常生活能力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的日常生活能力以及肢体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伤颈段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手术治疗方式,在安全上比较高,且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运用。

  • 标签: 手术治疗 外伤性 颈段脊柱脊髓损伤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和分析湿润烧伤膏治疗外伤小面积浅层皮肤组织缺损的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0例外伤小面积浅层皮肤组织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时间跨度2022年1月-2022年6月,随机对患者进行编号,奇数设为对照组(n=45例),偶数设为观察组(n=45例)。对照组行常规换药治疗,观察组行湿润烧伤膏治疗。对两组治疗有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感染率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及感染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润烧伤膏治疗外伤小面积浅层皮肤组织缺损,具有较高的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外伤性 小面积 浅层皮肤组织缺损 湿润烧伤膏
  • 简介: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脊柱椎体滑脱外伤与自身的鉴别诊断。通过分析法医临床伤残鉴定方向病例数4的病例资料,我们发现,外伤滑脱常伴有骨折、韧带损伤等明显外伤史,而自身滑脱则多见于退行变、发育不良等病理因素。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应结合患者病史、影像学检查结果及临床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以避免误诊。

  • 标签: 脊柱椎体滑脱 外伤性骨折 伤残评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目标性心理护理对外伤鼓膜穿孔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82例外伤鼓膜穿孔患者,时间2021年04月-2022年04月,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41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1例,联合目标性心理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SAS评分、SDS评分和治疗依从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给予外伤鼓膜穿孔患者目标性心理护理效果明显,具有推广价值。

  • 标签: 目标性心理护理 外伤性鼓膜穿孔 治疗依从性
  • 简介:【摘要】目的:此次研究最主要的目的是明确哪一种护理模式更适合应用于外伤肝破裂患者的急诊护理。方法:此次研究的类型是前瞻的随机对比研究,研究路线是以常规急诊护理模式为对照,在此次研究中接受该护理的患者为一般组,再以一种较新的护理模式为试验,这一护理模式为预见性护理,由研究组接受。结果:首先进行急诊急救成功率的两组比较,发现虽然为研究组更高,但两组的差异并不是很大,在统计学中无意义,P>0.05。然后进行急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比较,显示研究组的并发症种类更少,发生率更低,且后者与一般组之间的差异经统计学方法检验显示P<0.05。最后进行总体预后情况的比较,对比指标为生存率,于急诊手术结束后2周内进行统计,显示为研究组的更高,差异的统计学检验结果为P<0.05。结论:与常规的急诊护理模式比较,明显为此次研究中应用的预见性护理模式更适用于外伤肝破裂患者。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预见性护理 急诊抢救成功率 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救护理对外伤颅内血肿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3例外伤颅内血肿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2例)、观察组(1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加用急救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情况。结果: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33.33%相比,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18.18%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急救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降低,护理满意度、护理依从度评分显著提高,差异明显(P<0.05)。结论:外伤颅内血肿患者的病情危急,采取急救护理干预效果更高,值得重视。

  • 标签: 外伤性颅内血肿 急救护理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四物汤治疗外伤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此次纳入我院收治的82例外伤骨折患者分析,时间定在2020.01-2022.12期间。双色球法平均分组,各自有41例。对比组:塞来昔布治疗,中医组:四物汤治疗。评析。处理二组治疗效果。结果:在治疗后,中医组的疼痛评分、肿胀评分均低于对比组,且治疗效果较高(P<0.05)。结论:相较于塞来昔布而言,为外伤骨折患者实施四物汤治疗的效果更高,可使患者的骨折肿痛得到缓解,利于术后恢复,推荐研究应用。

  • 标签: 四物汤 外伤性骨折 疼痛评分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外伤脑梗死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外伤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CT常规扫描与增强扫描,观察与分析患者的CT诊断结果。结果:60例外伤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28例,CT常规扫描检出20例(2例误诊),增强扫描检出28例(1例误诊)。增强扫描对外伤脑梗死患者血肿增长诊断的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灵敏度、准确度、特异度均高于常规扫描,且灵敏度、准确度与常规扫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0.5~120h可见梗死灶;63.33%为单发性外伤脑梗死,36.67%为多发性外伤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病灶大小不同,2例占一侧大脑半球,大病灶多呈扇形低密度影,小病灶多呈类圆形、椭圆形、楔形低密度影;梗死灶50%分布在基底节–内囊区,36.67%分布在脑叶区,10.00%分布在内囊区与脑叶区,3.33%分布在脑半球及脑干区。66.67%颅内损伤,包括硬膜外血肿、硬膜内血肿、脑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脑水肿以及复合颅脑损伤。确诊后经积极治疗,临床治疗优良率达到90.00%。结论:CT检查,尤其是CT增强扫描能够有效检出血肿增长情况,在外伤脑梗死诊疗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临床可根据CT检查结果鉴别外伤脑梗死严重程度。

  • 标签: 外伤性脑梗死 计算机断层扫描 计算机断层增强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