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调查对比白内障手术前后的泪膜破裂时间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在我院接受白内障手术治疗的98例病患(共98只眼),同时基于手术时间进行分组,包含术前组、术后一周组与术后1个月组,各组均为98例病患不同时期的调查资料,以上调查资料主要不同手术时间98例病患的泪膜破裂周期情况,对比组间数据差异性。结果根据本次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在泪膜破裂周期对比方面,其中术后1个月组的泪膜破裂周期要显著少于术后一周组与术前组,三组数据呈现出依次递减的关系,以上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泪膜破裂周期会因为白内障手术而受到影响,而且普遍病患在手术后泪膜破裂周期出现显著减少,具有临床研究价值。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泪膜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干眼病患者轻度结膜炎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2月至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干眼病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按照病情将患者分成轻度结膜炎组和不伴有结膜炎组,轻度结膜炎组共41例,不伴有结膜炎组共39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的泪膜破裂时间。结果轻度结膜炎组的泪膜破裂时间为(3.53±1.02)s,不伴有结膜炎组的泪膜破裂时间为(3.51±1.01)s(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干眼病患者轻度结膜炎对泪膜破裂时间不具有影响。

  • 标签: 干眼病 轻度结膜炎 泪膜破裂 时间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干眼症患者联合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及对泪膜破裂时间的影响。方法:2020-2到2021-2期间从我院选取一共60例干眼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组方法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其中对照组单独应用玻璃酸钠治疗,观察组联合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和泪膜破裂时间。结果: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无显著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均升高,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眼症患者联合普拉洛芬、玻璃酸钠治疗的临床效果突出,有效延长了泪膜破裂时间,建议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普拉洛芬 玻璃酸钠 干眼症 泪膜破裂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青少年佩戴角膜塑形镜(OK镜)对泪河高度(TMH)和泪膜破裂时间(BUT)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在2022.4至2023.3收治的青少年近视患者60例,均采用OK镜矫正,对比患者在矫正前、矫正第1周和第3个月的TMH、BUT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三个时间点检测的患者TMH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与矫正前相比,矫正第1周时患者的BUT指数有明显下降(P<0.05),在矫正第3个月患者的BUT指数与矫正前对比数据差别不大(P>0.05)。结论:对青少年近视患者使用OK镜进行矫正治疗会在短期内影响患者的泪膜稳定性。

  • 标签: 角膜塑形镜 青少年近视 泪河高度 泪膜破裂时间
  •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角膜屈光手术前用药时间泪膜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选取 2018 年 3 月 -2019 年 3 月医院收治的角膜屈光手术患者 96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48 例。两组患者分别在手术前用药 1d 和用药 3d 。比较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当天的首次泪膜破裂时间( FBUT )、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AVBUT ),以及干眼分级情况。 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当天的 FBUT 、 AVBUT 相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两组患者手术前、手术当天的干眼分级评分相比,均无显著差异( P > 0.05 )。 结论: 在角膜屈光手术前,不同用药时间泪膜稳定性没有明显的影响,但如果术前有无症状泪膜破裂的情况,也应注意围手术期合理用药,减少对泪膜的不良影响。

  • 标签: 角膜屈光手术 用药时间 泪膜稳定性 影响
  • 简介:摘要人脾破裂损伤是法医鉴定中常见的案例类型,在进行法医鉴定中,判断破裂损伤的时间是鉴定中的难点问题,也是主要的鉴定内容,对鉴定结果有着重要的影响。对人脾破裂损伤提供准确的、科学的法医病理学结果,可以为诉讼案件的侦破提供科学的法医病理学依据,有利于诉讼案件的侦破,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是法医病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本文叙述了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研究,还阐述了人脾SMA表达在损伤时间推断中的重要性。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鉴定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在调节状态下不同时段泪膜变化情况。方法本组屈光不正患者共计155例近视110例,远视23例,正视22例;男性73例,女性82例,年龄14~18岁。裸视下给予近视标为4号宋体简体中文字阅读,距离33cm,分别在0、15、30和45min检测各组Schirmer试验、BUT、下睑泪河深度、角膜荧光染色4项指标,评估泪膜变化情况。结果各指标在0min时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15min时组间比较,除角膜荧光染色外,其他指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在30min及45min时,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时间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青少年屈光不正患者的泪膜随着调节时间的延长和调节幅度的变大,稳定性呈现下降趋势。

  • 标签: 调节 屈光不正 泪膜 青少年
  • 简介:摘要:目的人脾破裂损伤时间推断的法医病理学特征探讨。方法将我院2019-2021年的136例外伤性脾破裂手术切除为标本,根据破裂损伤时间将其分成了 、 。常规染色后观察破裂边缘和出血区的组织学变化;免疫组化染色后,观察破裂和出血区边缘SMA阳性细胞的表达规律。结果脾脏损伤后6h内有纤维素渗出,7~12h内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13~24h内少量SMA阳性细胞分散,25~48h很多SMA阳性细胞网状呈现,49~72h出现的大量SMA阳性细胞。每组SMA阳性细胞量含统计学差异(P<0.05)。73h~7d、8~14d肉芽组织产生;超过14d形成瘢痕。结论通常,通过出血区边缘组织变化状况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脾破裂损伤的时间可通过SMA阳性细胞的数量和分布、纤维素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肉芽组织和瘢痕形判断,脾破裂损伤时间不能通过含铁血黄素沉积精准判断。

  • 标签: 人脾破裂损伤 时间推断 法医诊断 病理学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人脾脏破裂损伤后不同时间内的临床特点,为法医病理学推断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外伤性脾脏破裂损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照患者损伤时间分组,可分A组(损伤时间为0~6h)、B组(损伤时间为7~12h)、C组(损伤时间为13~24h)、D组(损伤时间为25~48h)、E组(损伤时间为49~72h)、F组(损伤时间为73h~7天)、G组(损伤时间为8~14天)、H组(损伤时间>14天),每组各10例患者。均行染色观察,分析不同组别患者临床特点。结果 各患者均可见纤维素的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在纤维素的渗出、中性粒细胞浸润、铁血黄素沉淀、肉芽组织形成、瘢痕组织形成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脾脏 破裂损伤 时间 法医学病理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科手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分析研究。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眼科手术患者30例(40只眼),对其术前,术后1d、1周及1个月、3个月时的主观症状分别观察记录,并分别进行了泪液分泌实验(ST),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对角膜进行了荧光素染色检查及评分(CFS),就研究结果进行参考对比。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比较,在术后1周内,检查患者的ST与术前比较的差异不明显(P>0.05),而检查患者的BUT和CFS,相比术前则有显著差异P<0.05)。在术后1个月内,检查患者的ST与CFS,结果相比术前差异不明显(P>0.05),可是明显缩短现象在比较BU和FI,相比术前都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眼科手术能够于术后的短时间内对响患者眼表泪膜的功能造成影响。

  • 标签: 眼科手术泪膜影响
  • 简介:系统研究了时间破裂模型的物理基础、分析方法、推导相关的预测公式,并分析了其在国内外的应用等。将该方法应用于青藏高原北部地区(32°~40°N,90°~105°E),对该区1970年以来20次Ms5.0级以上地震进行分析判定,结果有55%的地震的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有较好的符合,表明该方法对该区是适用的。时间破裂模型的引入为本区的地震预报提供了一种新的具有物理基础的地震预报方法。同时用该方法在甘肃河西地区进行了地震预报实践,证实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 标签: 时间破裂模型 青藏高原北部地区 预测模拟
  • 简介: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率明显增多,造成外伤性肝破裂破裂病人逐年增加,若治疗不及时以及护理不当,易发生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外伤性肝破裂破裂多需进行手术治疗,因此术后护理和病情观察对于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标签: 外伤性肝破裂 肠破裂 术后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及其影响因素。方法80例(160只眼)糖尿病病程5-1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120只眼)无糖尿病者设为对照组;观察角膜荧光素染色、泪膜破裂时间及Schimer试验。结果糖尿病患者的泪膜功能较差,表现为泪膜稳定性下降,角膜荧光素染色。结论糖尿病患者是干眼症的易患人群;糖尿病患者常规角膜荧光索染色检查有助于早期发现糖尿病引起的角膜病变。泪膜破裂时间、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可作为糖尿病患者的眼科常规检查。

  • 标签: 角膜 糖尿病 非胰岛素依赖型 泪膜 泪膜破裂时间 干眼仪
  • 简介:摘要角膜塑形术是控制青少年儿童近视发展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眼睑对塑形镜片产生的机械压力和塑形镜片下泪液产生的液压效应对角膜曲率或形态进行重塑,达到矫正屈光不正和控制近视发展的效果。泪膜是结膜囊中均匀分布的薄层液体,配戴角膜塑形镜可导致泪膜稳定性下降,从而对角膜塑形术造成影响。本文汇总国内外相关研究结果,旨在梳理和探讨泪膜稳态对角膜塑形镜的验配、塑形效果、配戴安全性和视觉质量等方面的影响,阐明泪膜稳态对角膜塑形术的重要性,为临床开展工作和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 标签: 角膜塑形术 眼泪 视敏度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治疗白内障已经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及患者家属首选的治疗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手术可能会加剧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不论是小切口的白内障手术还是超声乳化手术,都会对泪膜质量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研究眼科白内障手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眼科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0例,分别观察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的主观症状,并分别进行了泪液分泌实验(ST),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对角膜进行了荧光素染色检查及评分(CFS),就研究结果进行参考对比。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比较,术后1周~1个月术眼有异物感、CFS、ST的程度显著增加、BUT有缩短,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眼无异物感,CFS、ST以及BUT水平均已恢复,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眼表泪膜 影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了解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前后泪膜的变化,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干眼的发病情况和防治措施。方法:对青光眼患者36例60眼在行小梁切除术前3d;术后3,7,14,30d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检查内容包括:下睑中央泪河高度、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Ⅰtest,SⅠt)、裂隙灯显微镜下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3,7d,下睑中央泪河高度下降,BUT缩短,SⅠt减少,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增加。大部分患眼术后14d,下睑中央泪河高度、BUT、SⅠ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开始恢复,到术后30d,有22%的患眼泪膜未能恢复至术前水平;术前泪膜正常的患眼中有18%发生干眼症。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可影响泪膜的稳定性,部分患者出现明显的干眼症,应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

  • 标签: 青光眼小梁切除术 泪膜 干眼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高龄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泪膜的变化情况及护理。方法选择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高龄患者(>80岁)23例(28眼)作为高龄组,随机抽取老年性白内障患者30例(39眼)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7、30、90及120d进行症状、角膜荧光素染色(FL)、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time,BUT)、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chinmerⅡtest,SIt)调查。结果与术前相比,两组术后120d内主诉眼部不适症状的患者明显增多;两组术后1w内FL增多,1m内BQT及SHt明显缩短,与术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高龄老年组BUT和FL的恢复较对照组时间长(P<0.05),两组间SIt的恢复程庤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戋术在一段时间内可弱响泪膜的稳定怇,高龄患者的术后恢复时间较长,应沈意术前寙泪膜办胹的检测和术中术后对泪膜的保护和护理。

  • 标签: 老年性白内隔 高龄 注膜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Pentacam测量准分子激光原位泪膜磨镶术(LASIK)前后泪膜最薄部分位置变化和表面高度变化,并进行观察和比较,为LASIK手术设计及提高手术安全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Pentacam 系统用于检查50例100只眼睛。于LASIK术前和术后3个月,获取泪膜最薄点的位置以及泪膜最薄点与泪膜顶点的距离。使用Pentacam测定系统测量泪膜后表面变化的高度。LASIK前和手术后3个月,确定泪膜最薄处的位置和泪膜最薄处与泪膜尖端的距离。泪膜后面的表面变化量是用 Pentacam 测量系统测量的。结果:LASIK前后泪膜最薄点的距离分别为(0.617±0.188)mm和(0.359±0.162)mm。测量值差异显着(P

  • 标签: Pentacam 准分子激光原位泪膜磨镶术 泪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