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寻找有效洗手方法并进行改进。方法对肥皂洗手洗手洗手后手卫生状况进行监测,两样本率进行X2检验。结果肥皂洗手组手卫生合格率84%,洗手洗手组手卫生合格率9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洗手洗手能达到良好洗手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洗手方法效果调查
  • 简介:医务人员的手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约30%的医院感染是由医务人员的手传播细菌而造成的。有效洗手和手消毒是预防医院感染的一项重要措施。近几年已改变了传统的使用刷子刷手后再用消毒液浸泡双手的传统方法,代之以用肥皂洗手后再用消毒液揉搓双手的新方法。为了预防和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我院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对两种外科洗手方法效果进行实验、对比分析。

  • 标签: 外科洗手 消毒液 浸泡双手 揉搓双手
  • 简介:摘要洗手是预防传染扩散的主要措施,特别是医务人员在接触任何病人前后都要洗手。它不仅是基础医疗和护理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而且是医务人员自我防护的一种重要手段。不少专家都提醒要用流动水和洗手洗手。所以,加强洗手的自觉性,充分认识洗手的重要性,正确执行洗手方法有利于预防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洗手 污染 致病菌
  • 简介:摘要目的加强医护人员手的清洁和消毒,预防院内感染。方法对普通医护人员260人随机分2组进行监测(实验组用六步洗手洗手1.5分钟;对照组用传统洗手方法洗手1.5分钟)。结果实验组合格率为100%,对照组合格率为83.08%。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六步洗手洗手效果优于传统洗手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明确医院感染监测中“六步洗手法”和“指尖优先三步洗手法”的洗手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外一科、外二科、儿科、妇科、产科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对照组医务人员实施“六步洗手法”培训,对研究组医务人员实施“指尖优先三步洗手法”培训。培训时间为9个月,培训结束后对比两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并对两组医务人员进行手卫生消毒后手部菌落检测,比较两组的手卫生采样监测合格率和手卫生依从率。结果:手卫生培训结束后,研究组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率为77.94%,高于对照组的73.87%(p0.05)。各组内儿科医生和护士的手卫生依从率和手卫生采样监测合格率均高于组内其他科室的医护人员,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手卫生 医院感染 指尖优先三步洗手法 “六步洗手法” 手卫生依从性 采样监测 合格率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护理人员对洗手方法的掌握情况。方法通过提问和现场考核对医院250名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对洗手方法掌握不全的情况。洗手时间正确认知人数112人,错误认知人数138人,认知率44.8%。洗手正确认知人数102人,错误认知人数148人,认知率40.8%。结论通过指导正确洗手方法及手卫生知识等教育,养成良好习惯,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 标签: 护理人员 手卫生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洗手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凝胶后再用抗菌洗手液流动水下冲洗然后用一次性干纸巾干手已达到手卫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将我科20名护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名,试验组采用速干手消毒凝胶洗手后再用抗菌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对照组两次均采用抗菌洗手液流动水下洗手。两组均采用烘干机,毛巾,一次性干手纸巾的干手方法对比最后的手部细菌检测结果。结果试验组的手部卫生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先用速干手消毒凝胶洗手后再用抗菌洗手液在流动水下洗手然后用一次性干纸巾干手确实在临床洗手中是既安全又方便的方法

  • 标签: 护理人员 医院感染 手卫生 速干手消毒凝胶 抗菌洗手液 一次性干纸巾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了影响小儿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以及不同洗手方法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效果方法资料选取2012年-2013夏秋季我院传染科就诊的小儿手足病患者45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45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人员进行相关危险因素调查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儿童类型、发热、皮诊、吮咬手指、饭前便后洗手以及监护人受教育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归纳分析结果表明,发热、皮诊、接触病人、儿童类型、洗手方式以及有无吸手指习惯等均为影响小儿手足口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发热、皮诊、接触病人、儿童类型、洗手方式以及有无吸手指习惯等均是影响小儿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日常生活中,积极完善孩子个人卫生情况,重视孩子及其家属卫生教育工作,并督促或帮助其勤洗手,是有效预防小儿手足口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 标签: 手足口病 危险因素 洗手方法 预防效果
  • 简介:摘要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护士在供应室无菌间运用不同的洗手消毒方法产生的不同效果方法:选取在医院中供应室无菌间中的四位护理人员,分别使用不同的洗手消毒方法如抗菌消毒液擦拭洗手法以及使用固体肥皂洗手法进行洗手操作。结果:护理人员洗手过后发现使用抗菌消毒液相较于使用固体肥皂洗手方法具有更好的清洁效率,并且两种方法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差异( P<0.05 )。结论:护理人员在供应室无菌间使用抗菌消毒液洗手法相较于固体肥皂洗手法具有更好的清洁效果,并且在擦拭操作方面,使用抗菌消毒液洗手法具有更重要的价值。

  • 标签: 供应室无菌间 抗菌消毒液擦拭洗手法 固体肥皂洗手法
  • 简介:目的比较两种干手方法对手部细菌菌落数的影响,为临床医务人员选择正确的洗手后干手方法提供依据,避免手部的二次污染。方法某院104名临床医务人员按六步洗手洗手后,采用两种不同的干手方法:同一人左手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A组)、右手使用烘干机(B组)干手。由专人分别采样检测,比较两种干手方法的手部细菌菌落数。结果A、B两组各采样104份,其中A组菌落计数为(2.92±2.83)CFU/cm2,B组为(3.71±3.11)CFU/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2,P〉0.05);A、B两组合格率分别为96.15%(100/104)和92.31%(96/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41,P〉0.05)。结论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和烘干机两种方法干手效果均安全可靠,均可用于临床工作。

  • 标签: 手卫生 洗手 干手方法 干手设施 医务人员 医院感染
  • 简介:手对我们很重要,我们用手做很多事情,手接触的东西也是最多的,所以手上的细菌也是最多的。如果用脏的手去拿食物吃,可能会拉肚子;用脏的手去揉眼睛,可能会得红眼病。因此,要把手洗干净,不要让细菌伤害我们。但是我以前每次做完作业、做完游戏、饭前便后洗手时,都是用水随便冲洗一下,就算手很脏的时候,也只是用肥皂或洗手液,简单地搓搓就用水冲掉了,有时还不擦干手就跑掉了,我知道这是洗不干净手的,

  • 标签: 洗手液 细菌 肥皂
  • 简介:花脸盆,圆又圆,清清水,盛里面。小宝宝,来洗手,洗洗干净去吃饭。

  • 标签: 洗手 脸盆 清水
  • 简介:摘要目的对ICU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进行调查分析,并探讨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的40例ICU医护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对其洗手依从性进行问卷调查,并总结影响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的原因。结果40例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为75.00%,共30例。结论受洗手知识缺乏、卫生设施不便利、卫生意识不强、相关制度缺乏等因素的影响,我院ICU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性总体较差,因此,应该采取相关的质量管理措施,改善我院医护人员的洗手依从现状,进一步促进洗手依从性的提高,减少感染现象的发生。

  • 标签: ICU 医护人员 洗手 依从性 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实习护士洗手依从性的现状,调查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选取某三甲医院2015-2016学年实习护士150名,发放问卷,了解其自评手卫生依从性及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因素。结果实习护生在被病人血液、体液等污染以及饭前便后、工作结束下班前的洗手依从性最高,达100%,而在对预防交叉感染,保护病人方面的洗手依从性较低,仅达49.3%。在影响洗手依从性的因素中,清洁剂、消毒剂刺激皮肤,引起皮肤干燥的选择人数最多,占74.6%。结论需加强实习护生预防交叉感染,保护病人的意识;完善手卫生设备来提高实习护生的洗手依从性。

  • 标签:
  • 简介:摘要为比较幼托机构内摆放的洗手液和固体肥皂的适合性,以及两种洗手用品用后的清洁效果,通过现场采样和染菌量计数经统计所得结果进行评价,结论是洗手液和固体肥皂使用后的清洁效果均无明显差异,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产品。

  • 标签: 幼托机构 洗手液 肥皂 染菌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将不同洗手液进行应用的情况下对细菌感染的预防效果方法:在红河县人民医院展开研究工作,研究开展时间为2020年2月——2021年2月,选取人员均为此期间在该院就职的医护人员,选取其中150例展开研究,将人员分为三组,分别将普通肥皂水,含氯消毒液和皮肤消毒液进行应用,命名为甲组,乙组和丙组,对三组人员的细菌感染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洗手前,细菌量均无显著差异,洗手后,含氯消毒液和皮肤消毒液洗手方法的细菌量无显著差异,两组与普通肥皂洗手对比差异均显著,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