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呼吸科患者进行痰涂片镜检测,探究痰涂片镜检对痰液细菌培养作用价值。方法从来我院诊治的2016年1月—2018年12月的呼吸科门诊患者中随机抽取1200份,并进行痰涂片染色和细菌培养,对痰涂片标本培养过程进行跟踪观察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200份标本中,含有500份革兰氏染色涂片,占总标本的41.67%,其中,含有230份检出细菌,占500分革兰氏染色涂片的46%,白细胞内有60份标本检出细菌,占230分检出细菌标本的26.09%;在1200分标本中有420份抗酸染色涂片标本,占35%,其中有10份抗酸杆菌,占420份抗酸染色涂片的2.4%。结论痰标本涂片镜检验痰培养的结果具有可靠性,对于临床诊断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值得推广使用的检验方法。

  • 标签: 涂片培养 痰标本 革兰染色 抗酸染色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痰液标本涂片镜检与痰液培养结果间的关系。方法对我院340份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液标本进行涂片镜检与培养,对比分析其结果。结果经涂片镜检与培养后发现,121份不合格标本,涂片培养结果符合率达34.71%;122份可接受合格标本,涂片培养结果符合率达80.33%;97份理想合格标本,涂片培养结果符合率达82.47%。结论痰涂片能够降低培养结果误差,提升痰培养阳性率,与指导临床用药与治疗,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 标签: 痰涂片 痰培养 结果评价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痰涂片结合痰培养在临床的价值。方法选择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0月期间住院且留痰送检进行致病菌培养、鉴定及药敏的患者共计560例,将送检痰样本采取痰培养,痰涂片结合痰培养两种检测方法。比较两种检测方法的检测结果。结果痰培养组检出致病菌率为46.43%,而痰涂片结合痰培养检出致病菌率为70.89%,痰涂片结合痰培养的致病菌检出率显著高于痰培养(P<0.05)。结论痰涂片结合痰培养具有更高的致病菌检出率,为临床医生提供有效可靠的诊疗数据,值得推广。

  • 标签: 痰涂片 痰培养 季也蒙假丝酵母菌 肺炎克雷伯菌
  • 简介:摘要脱落细胞涂片染色法是病理科最常用的、较可靠的一种检查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清晰地显示出细胞结构,从而较容易发现异常细胞,特别是能早期发现癌细胞。由于方法简单,检查速度快,阳性率和准确率较高,也是肿瘤普查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取含有脱落细胞的体液或分泌物制成涂片以镜下观察脱落下来的正常或异常细胞形态的变化。

  • 标签: 脱落细胞涂片染色 细胞涂片 脱落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痰标本分枝杆菌涂片镜检与培养结果的分析,评价二种方法的差异性,了解阳新县疾控中心细菌学实验室分枝杆菌涂片镜检与培养方法的质量控制情况,及影响阳性检出率因素。方法痰标本直接涂片经抗酸染色,光学显微镜镜检法;痰分离培养法。结果痰分离培养阳性率32.1%,直接涂片法阳性率11.5%,二种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有差异(P小于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痰分离培养法阳性检出率高于直接涂片法,二种方法能够相互印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 标签: 结核 分枝杆菌 痰标本 涂片镜检 培养 阳性率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的检验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8月期间我中心结核病门诊收治的肺结核可疑患者500例及正在接受肺结核治疗的患者100例进行观察,每位就诊者均进行痰涂片检测及其痰培养检测。结果600例参检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6.2%,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1.5%,培养的检出率高于涂片,统计学差异显著(χ2=5.582,P<0.05);500例参检的肺结核可疑患者中,涂片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15.4%,培养结果为阳性的检出率为24.6%,培阳显著高于涂阳(P<0.05)。结论在检测肺结核患者痰标本及可疑患者痰涂片抗酸杆菌时,痰分离培养的准确度较痰涂片结果更为准确,是值得借鉴和推广的。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 痰分离培养 抗酸杆菌
  • 简介:摘要:目的:肺结核应用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的诊断价值对比。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20年8月-2021年9月间疑似肺结核患者痰标本447例,分别采用抗酸染色涂片、结核杆菌快速培养两种方法检测,对比其两种方法阳性率。结果:447例痰标本检测结果中,痰抗酸染色涂片阳性率为33.78%(151/447),结核杆菌快速培养阳性率为48.10%(215/447),P<0.05;两种检测方法结果均为阳性率为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血涂片是通过特定的方法将血液按一定方向均匀涂开的过程,微观上使细胞由球形变为平面形或近平面形平铺在载玻片上。目的讨论血涂片的染色方法。方法通过经验总结归纳血涂片的染色方法。结论制备厚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 标签: 血涂片 染色方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在肺结核中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泉州市永春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9年4月至20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疑似肺结核病例103例为研究对象,本组所有疑似病例均接受痰涂片、结核杆菌培养检查,就两者单一与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对比,以临床综合诊断结果为参考,就联合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结核杆菌培养检查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检查(P<0.05),临床综合诊断结果示肺结核患者94例,联合检测的诊断符合率为95.15%,特异度为55.56%,灵敏度为98.94%,阳性预测值为95.88%,阴性预测值为83.33%。结论:痰涂片联合结核杆菌培养在肺结核诊断中的诊断符合率、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等均较高,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痰涂片 结核杆菌培养 灵敏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268例分枝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了实验室分枝杆菌培养工作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意义和价值,以及提高培养的阳性率的方法。方法就我院2012年11月结核病实验室成立到2015年6月期间对6000多例就诊者的痰标本所做的痰涂片抗酸染色(萋尼氏法)显微镜检查,选取其中268例涂阳患者(包括初发患者、初治失败者、及大于5个月复发者,不包括其它时间段涂阳的随访者)进行罗氏培养。结果初发培阳率为96.7%,污染率为1.86%,复发培阳率为73.3%,污染率为0。结论痰涂片抗酸染色阳性结核分枝杆菌的培养工作是为诊断结核病提供依据与参考的重要环节,对于结核病的防治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痰涂片 抗酸染色阳性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工作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方法:本次研究从本院2021年2月-2022年4月收入的生物采样样本中分层抽取采样有效的样本90例,对照组45例均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阴性对象,观察组45例均经过金标准诊断为阳性诊断对象,分析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技术在微生物检验的应用价值。结果:经过对比检验可知,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检验对照组(全阴性)和观察组(全阳性)的检验结果理想,检验细菌包括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链球菌属 肠杆菌属、白念珠菌、非发酵菌等。结论:细菌培养涂片镜检都可以作为微生物检验的依据,两种技术相互补充可保证微生物检验的精准结果。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在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涂片镜检的临床价值。方法:于2021年9月-2022年8月内,纳入本院检验科收集的100例行微生物检验的标本为参考对象,进行细菌培养涂片镜检不同检查方法,观察直接进行涂片镜检ABC三类与细菌检出率的关系以及涂片镜检合格标本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符合率。其中。结果:共检测出89例合格标本,占比89.00%;其中48例A级标本(53.93%)、41例B级标本(46.07%);不合格标本11例,占比11.00%。在镜检合格标本中,检出67例标本有细菌数,其中,A级检出40例细菌数、B级检出27例细菌数,分别占比59.70%、40.30%;不合格标本中检出4例细菌数,检出率12.50%。A级细菌检出率比B级、C级高(P<0.05),B级检出率高于C级(P>0.05);涂片镜检合格标本结果与细菌培养的符合率为75.28%。结论:涂片镜检对细菌培养结果有着互补作用,可进一步为细菌学检验结果的临床分析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微生物检验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 简介:【摘要】目的:回顾分析院内微生物检验中应用细菌培养涂片镜检的作用。方法: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到2023年1月,将该时间段院内所收集的样本进行研究讨论,包括572例样本,分别利用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对所有样本进行微生物检验,对相关数据信息进行收集与整理,最后利用统计学进行处理。结果:细菌培养方式尿液样本检出率、脑脊液标本检出率均更高(P0.05)。结论: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方式均有利于微生物检验工作顺利进行,但是涂片镜检在检验中存在一定不足,在实际操作中可将两者联合使用,从而保证微生物检验检出率。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肺结核病患者的痰涂片和痰培养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以期为肺结核的诊断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患者600例,其中200例为疑似肺结核病,另外400例患者确诊为肺结核病,对每个患者的痰涂片和痰培养进行检测,查看抗酸杆菌的阳性率,并查看痰培养和痰涂片的阳性率。结果经过实验研究对比,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率明显高于痰涂片阳性率(P<0.05),但是在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中,痰涂片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痰培养的阳性率(P<0.05)。结论疑似肺结核患者的痰培养阳性率显著高于痰涂片阳性率,而确诊为肺结核病的患者痰涂片阳性率显著高于痰培养阳性率;痰培养的抗酸杆菌经过检测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痰涂片的抗酸杆菌特异性较高,但敏感性较低。

  • 标签: 肺结核病 痰涂片 痰培养 检测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结核患者痰涂片及痰分离培养抗酸杆菌情况,研究涂阳肺结核患者痰涂片与罗氏培养阳性率的差别,为确诊和治疗控制结核病提供科学诊断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2016石嘴山市第二人民医院结核病定点门诊登记的疑似肺结核病人795例和期间确诊登记化疗的肺结核病人253例,共计1048例分别对每例就诊者进行痰涂片培养检测。结果1048例就诊者中查出抗酸杆菌阳性77例,总阳性率为7.34%(77/1048);其中痰培养阳性(培阳)61例,痰涂片阳性32例,阳性率分别为5.82%和3.05%.培阳高于涂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化疗期间253例肺结核治疗者涂阳16例,培阳4例,阳性率分别6.32%(16/253)和1.58%(4/253),涂阳高于培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可疑肺结核者痰培阳高于涂阳,而确诊化疗的肺结核病人涂阳高于培阳,痰涂片抗酸杆菌检测特异性高而敏感性低,分离培养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

  • 标签: 肺结核 痰检 痰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支气管冲洗液进行结核病病原学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019年1月至12月应用广州市胸科医院医学检验科LIS系统资料,对比分析在3周内并行痰、支气管冲洗液金胺O荧光染色涂片与分枝杆菌培养结果情况。结果115例患者支气管冲洗液直接涂片与痰直接涂片、307例患者支气管冲洗液夹层杯法涂片与其痰直接涂片比较,应用支气管冲洗液样本的阳性检出率显著低于痰样本(P<0.001,P=0.049);应用MGIT 960系统对882例患者支气管冲洗液和痰进行分枝杆菌培养,支气管冲洗液、痰的培养阳性率分别为37.53%和33.90%,而且89例(10.09%)痰培养阴性患者支气管冲洗液培养阳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53.555,P<0.001)。结论应用支气管冲洗液进行分枝杆菌培养是结核病病原学诊断的重要手段,而其涂片染色检查则价值不大。

  • 标签: 结核 支气管冲洗液 抗酸菌涂片染色检查 分枝杆菌培养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阐述痰抗酸染色涂片与结核杆菌快速培养结果。方法选取459份痰标本分别运用两种培养方法即痰抗酸染色涂片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并将以上两种培养方法的阳性率进行对比阐述。结果两种方式检出结核分歧杆菌的检测就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并差异显著(x2=32.866,P<0.01);而结核杆菌快速培养方式检出阳性率(32.46%)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法16.12%,(x2=13.240,P<0.05)。结论两种检验方式在临床的应用中,应结合不同的优缺点进行相互互补,才能提升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当病患进行结核菌培养时,应先给予痰抗酸染色涂片检验,而检验结果可以作为病患早期诊断以及鉴别的重要依据。

  • 标签: 结核分歧杆菌 抗酸染色涂片 快速培养 阳性率 比较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观察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为实验开展期限,选取本院接受微生物检验患者的120份标本作为研究依据,采用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方法,而后对相关数据进行收集、整理,对检出符合率进行观察比对。结果:研究过后,对中段尿标本、脓液标本的检测,两种检查方法存在差异性(P<0.05);对痰液样本、脑脊液样本、穿刺液标本的检测,两种检查方法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关于细菌培养涂片镜检两种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证实,并无明显优劣差异,只在乎适宜与否,应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进行选择或联合应用,进而达到令微生物检验结果精准的目的。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细菌培养涂片镜检在微生物检验中的临床价值研究。方法:随机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9年10月-2021年01月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患者200例,全部患者采集标本后均给予细菌培养以及涂片镜检,分析其应用效果。结果:无菌体液标本合格率为100%,通过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检查后,阴性100例,阳性10例,符合率为79.13%。痰液标本合格率为80.0%,通过细菌培养涂片镜检检查后阳性9例,阴性18例,符合率为67.5%。因粪便标本11例菌群数量较高,故在涂片镜检后仅可对菌群进行观察,亦可对有无真菌感染现象予以判断,但无法鉴定其病原菌。结论:涂片检验、细菌培养在微生物检验中各有优劣处,联合应用两种检验方式更有利于将检验效果提高。

  • 标签: []细菌培养 涂片镜检 微生物检验 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