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低温冻存血小板因在急、危、重症;手术中出血量较大患者的抢救;干细胞移植(或大化疗);特殊血型和自体血小板储备等方面的优越性而受到国内外的重视。避开程序降温液氮保存低温冰箱冻存是维持生物细胞、组织活性、保留新鲜血小板生理功能较理想的方法之一。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在国内外已取得了很多进展,但由于血小板本身寿命短、易激活、不稳定,且冷冻保护剂的使用上也尚存颇多争议,加之在相关法规、标准中,对冰冻血小板这一产品的质量标准未见明确规定,因此至今在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领域仍有许多技术和法规管理上的问题未得到解决和共识,关于其制备和应用等仍在优化与探讨之中。本文对目前冰冻血小板的制备、使用、质量检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和法规管理两个层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低温冷冻保存血小板的研究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 标签: 血小板 冷冻保存 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血液的冷冻保存。方法对采集到的血液进行冷冻保存。结论当前发达国家,已将冷冻血作为一种特殊血液制剂常规供应临床。冷冻血液保存研究的成功,是血液保存方法上的重大突破,为解决血液长期贮存、保障供血和对稀有血型患者输血以及自身输血创造了条件。

  • 标签: 血液 冷冻保存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不同降温方法和不同冷冻保护液的冷冻保存技术,对人离体牙牙周膜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收集新鲜拔除的人第一或第二前磨牙25颗随机分为5组;其中4组使用含海藻糖或不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分别应用程序降温或快速降温至-196℃,冷冻保存一周;一组新鲜拔除牙齿为对照组。分别刮取牙根面中1/3的牙周膜组织,消化法收集细胞,台盼蓝染色,高倍镜下计数活细胞数,并计算细胞存活率。结果:不同降温方法不同冷冻保护液冷冻保存与对照组相比,牙周膜细胞存活率无明显差异。其中,使用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程序降温的方法牙周膜细胞存活率最高。结论:应用冷冻技术保存牙齿,牙周膜细胞的活性无明显变化,其中使用含海藻糖的冷冻保护液程序降温的方法对牙周膜细胞的活性影响最小。

  • 标签: 牙周膜细胞 深冷冻保存 程序降温 海藻糖
  • 简介:食物就像我们人类一样,当天气炎热的时候,便会变得非常迟钝。而当天气变得寒冷时,食物便会做运动来使自己暖和起来,这样便可以保持良好的状态。

  • 标签: 食物 保存 冷冻 天气
  • 简介:1 血管移植免疫进展  大量的实验和临床结果不但证实血管内皮细胞(EC)是移植排斥重要的靶器官,4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失败的影响因素  影响移植段通畅率的因素,2.2 实验性同种异体移植与自体移植的比较性研究 同种异体血管移植的 主要障碍是受体 的免疫排斥反应

  • 标签: 冷冻保存异体 异体血管 血管研究进展
  • 简介:食品的冷冻玻璃化保存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一门新学科.本文针对水产品的特点,运用其理论,着重分析了水产品在冷冻玻璃化保存中的问题,展望了应用前景.

  • 标签: 水产品 冷冻保存 玻璃化 冷冻添加剂
  • 简介:为了探索新的血小板保存方法,对血小板进行了冷冻干燥的研究.采用乙醛对血小板做预处理,在冷冻干燥过程中为了稳定血小板的结构,加入了人白蛋白或海藻糖作为保护剂,并对再水化液进行了筛选.对冷冻干燥后的血小板进行了形态学观察和表面膜糖蛋白表达的检测.结果表明,乙醛处理后血小板的回收率基本稳定在60%以上,血小板的聚集活性与处理前相比有轻微的降低;5%人血白蛋白冷冻干燥保护液的保存效果明显优于40mmol/L海藻糖冷冻干燥保护液,在血小板聚集活性保持方面,用贫血小板血浆(PPP)再水化结果明显优于磷酸缓冲盐溶液(PBS).透射电子显微观察显示,冷冻干燥后血小板胞内细胞器和颗粒物质清晰可见,其中包括线粒体和各种分泌颗粒.乙醛处理后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与新鲜血小板相比明显降低.结论:乙醛作为一种新的保护剂,对血小板冷冻干燥有良好的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 标签: 血小板 乙醛 冷冻保存 人白蛋白 海藻糖
  • 简介: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保存人类囊胚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某医院生殖中心行玻璃化冷冻解冻囊胚患者共12个周期的结局。结果:玻璃化冷冻解冻共21枚胚胎,存活21枚(存活率100%),共解冻12个周期,均有胚胎移植,获得临床妊娠5例(妊娠率41.67%),着床率23.81%(5/21)。结论:玻璃化冷冻法是保存人类囊胚的一种有效方法。

  • 标签: 囊胚 玻璃化 冷冻保存 人类
  • 简介:颅脑创伤手术时,常行去骨瓣减压,遗留颅骨缺损。随着医学的进步,颅骨缺损修补材料越来越多,但迄今为止,尚无修补材料能在塑形、抗击、耐压、隔湿和防寒方面完全替代颅骨。目前,在各种颅骨修补材料中,仍然以自体颅骨瓣保存后原位再植成形效果最理想,不但可以诱导和加速新骨生长,更可以起桥梁作用,有利于边缘正常新骨按原形生长,而且没有年龄限制。2003年12月至2005年12月,本院将自体颅骨用碘伏浸泡冷冻保存后再植,效果较满意。现将手术的护理配合介绍如下。

  • 标签: 颅骨再植术 碘伏 手术配合
  • 简介:摘要据报道,全球每年有上千万人遭遇到各种创伤,数百万人因疾病导致重要器官发生纤维化而丧失功能。近年来对组织工程的研究促进了再生医学的发展,但是对细胞及组织的低温保存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低温冷冻灭活能够最大程度保留骨的强度及骨的诱导生成能力,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生物保肢技术,能较大程度地避免其他保肢方法产生的诸多并发症,有着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基于此,本文主要对低温冷冻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探讨。

  • 标签: 深低温冷冻技术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对猕猴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效果。方法取新鲜的猕猴卵巢组织随机分成对照组(新鲜卵巢组织)、玻璃化冷冻组和程序化冷冻组,分别进行HE染色、窦前卵泡的分类计数及免疫染色,比较3组卵巢组织内卵泡形态学、各级卵泡正常率及磷酸化组蛋白H3(PHH3)的表达量的差异。结果①HE染色:3组中,始基卵泡、初级卵泡正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程序化冷冻组单层次级卵泡正常率[40.6%(28/69)]均低于玻璃化冷冻组[53.5%(38/71)]、对照组[60.7%(34/56)],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4),但玻璃化冷冻组、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化冷冻组、程序化冷冻组多层次级卵泡正常率[23.4%(11/47),16.7%(7/42)]均明显低于对照组[57.3%(39/68)](P均<0.001),玻璃化冷冻组多层次级卵泡正常率高于程序化冷冻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离卵泡比较:玻璃化冷冻组、程序化冷冻组初级卵泡正常形态率均接近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化冷冻组和程序化冷冻组次级卵泡正常率[38.2%(34/89),23.7%(23/97)]明显较低,与对照组[56.4%(61/10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玻璃化冷冻组的次级卵泡正常形态率明显高于程序化冷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③ PHH3染色:玻璃化冷冻组颗粒细胞PPH3的阳性表达率接近对照组(P>0.05),程序化冷冻组卵泡颗粒细胞PHH3阳性表达率(58.72%±12.31%)明显低于对照组(67.58%±8.45%,P=0.04)和玻璃化冷冻组(62.87%±9.94%,P=0.03)。结论玻璃化冷冻和程序化冷冻均能有效地保存卵巢组织,但玻璃化冷冻对卵巢组织冷冻和复融过程中各级卵泡及颗粒细胞形态学的损伤明显低于程序化冷冻,更适合下一步人类卵巢组织的冷冻保存的研究。

  • 标签: 玻璃化冷冻 程序化冷冻 卵巢组织冷冻 磷酸化组蛋白H3
  • 简介:摘要肿瘤患者放、化疗治疗可能会导致卵巢功能紊乱、生育能力丧失,如何保护年轻肿瘤患者的生育力,提高愈后生活质量,是肿瘤治疗者面临的问题。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可以恢复患者的生殖内分泌功能,是保护年轻肿瘤患者生育力的重要方法之一,为不适用于卵母细胞冻存和胚胎冻存患者的生育力保存提供了新的选择。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健康婴儿借助卵巢组织移植技术出生,但该技术仍存在移植初期卵泡闭锁、再次引入肿瘤细胞的风险等问题。本文就卵巢组织冻存与移植技术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

  • 标签: 卵巢组织冻存 生育力 卵母细胞冷冻 胚胎冷冻
  • 简介:因创伤、肿瘤所致的骨缺损在临床上十分常见,以往的治疗方法主要以自体骨和异体骨移植为主,但都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缺点。组织工程是近年来兴起的一门新兴学科,其概念的提出为修复骨组织缺损提供了崭新的思路与方法。组织工程是将在体外培养的一定浓度的种子细胞与天然或人工合成的支架在体外进行复合培养,然后将它们移植到体内。

  • 标签: 骨组织工程 冷冻保存技术 异体骨移植 低温 体外培养 骨组织缺损
  • 简介:探寻可替代甘油并简化复温后洗涤过程的较理想的红细胞低温保护剂,为低温保存红细胞临床应用提供便利。依据血红蛋白溶液浓度与其在波长为412nm处吸光度的关系曲线,建立红细胞回收率评估方法,研究比较了使用5种低温保护剂实现人类红细胞液氮低温保存效果的优劣。结果表明:35.5%(w/v)甘油的保存效果最佳,其回收率为97.84%;其次为25%(w/v)右旋糖酐40,其回收率为85.08%;再次之为1M海藻糖(加载并孵育17.5h),其回收率为55.35%;回收率最低的两组为1M海藻糖(未经孵育)和10%(w/v)的二甲亚砜,对应的回收率均不足35%。初步推断:右旋糖酐40是一种可望替代甘油的红细胞低温保护剂。

  • 标签: 红细胞 低温保存 海藻糖 右旋糖苷 血红蛋白 吸光度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不同冷冻保存条件对血清及质控品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不同冷冻温度保存下的质控品和健康人混合血清,保存温度分别控制在-20℃、-10℃,并于保存后1、2、4周进行检测,计算质控品及血清中各项检测指标的均值、标准差及变异系。结果干粉质控品不同保存温度的RCV%均较理想,血清-20℃冷冻保存4周后ALT的RCV%超过推荐值,由此说明血清保存时间过长对ALT的稳定性有一定影响,血清-10℃冷冻保存4周后ALT、ALB、TBIL等多项检测指标的RCV%超过推荐值,表明血清-10℃冷冻保存对稳定性影响显著。结论不同冷冻保存温度对固态的干粉质控品稳定性无明显影响,但不同冷冻保存温度对血清的稳定性影响显著。

  • 标签: 冷冻保存 血清 质控品 稳定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复溶后冰冻保存冻干质控血清对甲状腺激素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冻干质控血清复溶后,一部分即检测甲状腺激素,其余用离心管分装冰冻保存。12周之后取出分装冰冻的质控血清复溶后检测甲状腺激素,统计两组数据,并分析结果。结果冰冻前与冰冻后两组甲状腺激素数据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溶后冻干质控血清冰冻保存对甲状腺激素测定尚有较好的稳定性。

  • 标签: 冻干质控血清 冷冻保存 甲状腺激素 稳定性
  • 简介:目的探讨为临床移植有效地分离和冷冻保存无关供者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的方法.方法将由普通或改进的两种不同采集袋采集的脐带血,用两步离心法分离、浓缩脐带血中的有核细胞,用BioArchiveSystem(生物档案系统)或常规的程控降温系统将之冷冻,保存在-196℃液氮中.用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培养法检测脐带血中的CD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含量.结果脐带血用改进的采集袋分离后,有核细胞和红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86.4%±4.6%和44.2%±9.6%,而普通采集袋的回收率为78.4%±7.9%和49.8%±11.7%;将富含有核细胞悬液的体积浓缩到20ml时,有核细胞和红细胞的回收率分别为74.62±9.3%和34.9%±19.1%,浓缩体积为32ml回收率为86.4%±4.6%和45.1%±7.8%,但两者的CD34+细胞和造血祖细胞的回收率无统计学意义;冷冻脐带血融化后有核细胞、CD34+细胞和CFU-C回收率分别为84.2%±10.1%、96.0%±21.8%和115.1%±23.3%.苔盼蓝拒染率93.8%±4.4%.结论改进的采集袋能够明显提高有核细胞回收率.采用两步离心法和两种冻存方法能够有效地富集和冻存脐带血中的造血干细胞.

  • 标签: 脐带血 造血干细胞 分离 冷冻保存
  • 简介:【摘要】冷冻保存,因其能有效延缓腐烂过程,延长保存期限,已经成为国内保存尸体的主要方法。但是,近几年,不断有学者提出,采取冷冻保存法可能使尸体发生一些非特异性改变,从而对法医鉴定工作造成一定干扰。在此,本文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和权威文献报道内容等,从多方面总结了尸体经过冷冻保存后对法医病理学鉴定的影响。

  • 标签: 尸体 法医 病理学鉴定 冷冻保存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Rh阴性血液采用低温保存对其质量的影响。方法用ACD抗凝剂作抗凝处理,对除去添加剂全血离心或Rh阴性红细胞悬浊液或血浆浓缩红细胞置于4℃条件下保存,时间为6天,用浓度为40%的甘油对红细胞进行处理,置于零下80℃条件下保存,如果有临床需要则对红细胞用37℃水进行解冻处理,并分别用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9%)、NaCl羟乙基淀粉溶液(0.9%)、NaCl(0.9%)各洗涤1次。对于红细胞悬浮,通过生理盐水羟乙基淀粉溶液进行处理。结果32袋去除甘油后的解冻红细胞回收率平均为(81.2±18.4)%,残留甘油量平均值为5.35g/L,游离血红蛋白平均值为(0.62±0.15)g/L,体外溶血试验结果显示血红蛋白增加率为25.20%。结论对Rh阴性血液采用低温保存在解冻之后,去除甘油质量,红细胞各指标均符合国家要求标准,在临床输用上也取得良好效果,具备显著临床价值。

  • 标签: 深低温 保存 Rh阴性血液 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治疗血小板减少病人的临床效果。方法用Amicus血细胞分离机、Trima血细胞分离机采集1人份血小板后,用75%的低温二甲基亚砜溶液将血小板制成终浓度为5%的血小板,在-80℃冰箱中冰冻保存。取新鲜血小板与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各100份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的止血效果明显优于新鲜血小板,P﹤0.05,输入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病人的CCI值增加低于输入新鲜血小板者。相同条件下非血液病组治疗明显优于血液病组。结论低温保存机采血小板是治疗临床急症血小板减少特别是有出血病人的最佳选择。

  • 标签: 深低温保存 血小板 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