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清华大学藏战国楚竹简》(贰)所载《》,主要记录春秋至战国早期晋、楚两国的霸业发展史。从体例看,各章皆具因事成篇的特点,应是一部具有纪事本末体性质的早期史著。从谋篇布局看,其全篇可分作3个部分,第1章总揽全局,归纳兴衰的根本原因,高屋建瓴;第2至5章铺叙重要诸侯国简史,展现霸业发展的基本背景与形势,开局宏大;第6至23章以晋、楚迭为中心,叙述霸业全过程,内容完整。《》是战国史学发展的重要成就。

  • 标签: “清华简” 《系年》 纪事本末 战国历史编纂学
  • 简介:利用新资料探讨齐楚关系的发展阶段尚属首次.召陵之盟、城濮之战、断道之会、越国伐齐是文中所讲齐楚关系的四个节点,而其中最关键是楚在城濮之战失败中认识到齐在晋楚争霸中举足轻重,主动对齐友好;断道之会使齐认识到晋国势力深入河济及河济以南地区是齐的最大威胁,愿意与楚友好.齐楚大国牵涉面广,对齐楚关系发展阶段的探讨有益于先秦史研究向深度展开.

  • 标签: 先秦 清华简《系年》 齐楚关系
  • 简介:东周时期齐国修筑的齐长城,西起济南市长清区广里村南,东至胶南市于家河村入海。具体修筑年代,历来众说纷纭。近年来发现的清华》第二十章和第二十二章,记有三次晋伐齐的战事,均与齐长城有关。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441,记有齐国始筑齐长城,为文献中所首见,使齐国始筑长城的具体年代终于明了。同时文中记载其为沿济水修筑,由此始知齐长城的完整布局,对齐长城研究具有重要价值。第二次发生在公元前430,通过文中纪载并结合考古调查,可以断定济水段齐长城南至谷丘、北至渤海。第三次发生在公元前403,齐国因内乱向晋投降,并被迫订立禁修长城放弃廪丘的盟约,列国于次年朝见周天子,三晋被封为诸侯,战国格局形成。这两章文不但揭示了齐长城的始筑年代,据此对其时代背景及列国关系,也有了更深刻认识。

  • 标签: 清华简《系年》 齐长城 三晋伐齐 战国
  • 简介:凝固结构作为虚词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在汉语词汇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清华》新兴凝固结构的研究,展示了战国时期凝固结构使用的真实面貌,为古汉语凝固结构的断代研究提供了新的佐证,弥补了因传世文献语料不足而得出的错误论断,为汉语虚词辞典的编纂提供有价值的材料。清华》是战国时期重要文献材料,其语言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对帛语言研究以及汉语词汇史的研究都具有重要价值,应给予充分重视。

  • 标签: 清华简 《系年》 新兴 凝固结构 研究
  • 简介:由于《史记》对郑子阳之难的记载存在疏漏,不少学者将《韩非子·说疑》中的太宰欣误认为《史记》中的“郑子阳”或子阳之党,进而对子阳的身份、子阳之难的内容和性质做出了一些误判。近年公布的清华》,为了解子阳之难提供了新的宝贵材料。综合分析《》与传世文献的相关材料,可以得知太宰欣与子阳并非一人,他们分属罕氏和驷氏家族,彼此为政敌关系。子阳之难是由罕氏的太宰欣攫取郑国政权而引发的内乱,实质上是罕氏与驷氏间、郑君与罕氏间的权力之争。

  • 标签: 清华简 郑国 子阳之难 太宰欣
  • 简介:伍子胥是春秋时期杰出的军事家,其军事才能在著名的柏举之战中体现得淋漓尽致。近年公布的清华》中有关于伍子胥的新史料,其与传世文献最大的区别在于:《》记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职官为"太宰",而传世文献所载为"行人"。文章通过对春秋时期"行人"与"太宰"职责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吴楚争霸的形势,认为:伍子胥在吴国所担任的职官应为"太宰",其担任"行人"则属临时差遣。

  • 标签: 《系年》 伍子胥 太宰 行人
  • 简介:清华》为探讨战国早期的古史提供了新材料,然而因史文阙佚,许多问题并不容易解决,需要结合相关材料,进行综合研究。本文根据清华》与履羌钟铭文讨论了楚王、楚声王的在位年代,得出了不同于古籍记载的结论,认为楚王年代应该延长三,楚声王在位只有四而非六。本文还讨论了新蔡葛陵楚简中的“大莫敖阳为、晋师战于长城”之事的年代问题。

  • 标签: 清华简 系年 葛陵简 ■羌钟
  • 简介:清华》所记载的春秋时期的史事,多可与《左传》等相比勘,比如《》第十二章提到的楚庄王十四年会诸侯於厉的记载,学者认为即是《左传》中提到的“厉之役”。而关於“厉之役”,仅见於《左传》且语焉不详,後代学者有许多猜测但均难以确证,因此,《》所载的材料确实弥足珍贵。

  • 标签: 系年 史事 清华 《左传》 春秋时期 楚庄王
  • 简介:厩羌钟涉及到“征秦迮齐”及“袭放楚京”等历史事件,其史料价值非常高。由于文献缺载,导致学者对于“征秦”与“袭赦楚京”的解读莫衷一是。最近公布的清华》记载了相关内容,使厩羌钟铭的这些重要史实得以发覆。

  • 标签: 清华简《系年》 ■羌钟 相关史实
  • 简介:根据《史记》记载以及后人的考证,赵襄子至赵献侯的世系旧说为:赵襄子从公元前475至前425,赵桓子从前425至前424,赵献侯元年为前424清华》所载赵桓子、赵狗、赵浣的活动对赵氏世系旧说提出了重大挑战。依据清华》,结合《史记》和"侯马盟书",我们对春秋末年晋国赵氏世系提出了一种新说,即赵襄子为公元前475至前442,赵桓子为前442至前441,赵狗为前440至前430与前425之间,赵献侯元年位于前430至前425之间。

  • 标签: 清华简《系年》 赵襄子至赵献侯世系 旧说 新说
  • 简介: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战国中晚期楚地筒册,目前已出七辑,共包含经、史类文献三十四篇。作为筒牍研究领域的一大新兴热门课题,迄今为止已取得丰硕研究成果,包括已出版专著二十余种,已发表论文成果上千余篇。清华的许多内容为已往传世文献之所未见,这对于历史学、文献学、古文字学等研究领域都具有重要学术价值。

  • 标签: 清华简 研究 综述 评论
  • 简介:最近公布的清华》,其中的一些记载与《左传》关系密切,其对解决《左传》中的一些长期悬而未决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据《》,今本《左传》中“宋公为右盂,郑伯为左盂”当校正为“宋公为左盂,郑伯为右盂”,《左传》“周公吊二叔之不咸”的“二叔”仍当从马融、杜预等认为的“夏、殷叔世”。从这些考证可以看出《》对於《左传》研究之重要的学术价值。

  • 标签: 《左传》研究 清华 互证 学术价值 系年 记载
  • 简介:清华《筮法》6、8第一栏的“”应读为“时”,解为乃;清华其他地方和《尚书》中的一些“时”字也应当如此理解。19第一栏的“亢”应读为“更”,解为经,“一卦亢(更)之”指艮卦由首至尾经过整个卦例。5、7第三栏的“”应读为“辩”,指辩论。8第三栏、23第四栏的“”字应是“退”之讹写或异体。21第三栏“”应读为“表”,训为外,指卦例中上面的两卦,“表肴(淆)”指该卦例中两外卦一为少男、一为中女,淆乱不相搭配,或如贾连翔之说,指该卦例中左上卦为三个不同的数字构成。53后半段“”应读为“管”,“權(管)”与“侗(筩)”为同类之物。57后半段“”从玉、燭声,可读为“”,指弓袋。本篇“当日”指出现与占筮之日天干相合之卦,“当辰”指出现与占筮之日地支相合之卦。

  • 标签: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 《筮法》 文本解释
  • 简介:新出清华以及相关传世文献的证据表明,《书序》的成书年代在公元前289到公元前213之间,它既不是孔子所作,也非刘歆等人伪作,而是这一时期的儒家后学托名孔子所作。

  • 标签: 清华简 《书序》 孔子
  • 简介:清华《保训》篇自面世以来,学人们发表了许多真知灼见,释读取得了可喜的进展。现综合大家的工作,间出己意,对《保训》篇作一系统的解读分析。不妥之处,尚祈方家指正。

  • 标签: 清华简 《保训》 哲学 中国
  • 简介:清华《说命》三篇是殷高宗武丁对臣子傅说的命书,记载了武丁得傅说的过程以及对他的训诫。传世文献中的几条《说命》佚文,大多在简本中可以找到对应之处。而《学记》、《文王世子》等篇所引数语为清华所无,很可能是流传版本不同所致。通过将《说命》与《盘庚》进行细致对比,我们还可以发现该篇较多地保留了殷商时期的原貌。

  • 标签: 清华简 《说命》 《盘庚》
  • 简介:清华《说命(上)》“王命氒(厥)百攻(工)向,以货旬(徇)求敚(悦)于邑人”句中“向”字的训释,诸家存在争议,其一释为“像”,其二释为“竞”,其三释为“卿”。其中,第一和第二种解释都存在问题,第三种解释正确,可以从语音、书证、语法方面证之。语音上“,向”字为晓母阳部“,卿”字为溪母阳部,两字可相通假。书证上,传世文献可证“向”与“鄉”“、向”与“嚮”通用,而“嚮”“、饗”和“卿”又为一字分化;另又有出土文献郭店清华与上博的异文对读为补证。语法上“,向”释为“卿”“,王命氒(厥)百攻(工)向”的语法结构则为“主语+命/令+宾语”,无不妥当之处,语义上也更容易理解。

  • 标签: 清华简 说命
  • 简介:清华《尹诰》“一德”的理解存在多种意见,《礼记·缁衣》引《尹诰》,将“一德”阐释为“君不疑于其臣,而臣不惑于其君”,这应是最合理的解释。《诗经·鸤鸠》中“其仪不忒”是达成“一德”的手段,全诗则是“一德”的极好注解。“一德”应包括“相同”、“正确”、“教化万民”三层内涵。清华《尹至》篇则叙述了伊尹和商汤达成“一德”的过程。

  • 标签: 清华简 尹诰 一德 缁衣 鸤鸠 尹至
  • 简介:清华《越公其事》是记载勾践灭吴历史的语类文献,为传世及出土文献所未见之佚籍。《越公其事》在语言上具有独特性,使用大量双音节词,还保留很多已经失传的双音词,或者一度失传,在较晚的文献里又出现的双音词。《越公其事》保留了战国时期语言的原貌,反映了战国时期语言复音化的特点,具有很高的语言料价值。研究《越公其事》复音词,探究其所反映的汉语词汇双音化规律,对中国语言学史的研究有所裨益。

  • 标签: 清华简 《越公其事》 双音词 复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