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76 个结果
  • 简介:1644—1911年统治中国的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成功地征服的王朝",而乾隆时期(1736—1795)则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①清朝通过军事行动建立的这个帝国,是近现代中国民族国家界定领土的基础~②。与它的前朝明朝相比,明朝甚至从未能成功地控制鄂尔多斯,这个位于河套地区的中国西北的贫瘠之地。而清朝的满洲统治者则成功地将东北亚、蒙古、西藏、塔里木盆地和准噶里亚并入了清帝国的版图之中。

  • 标签: 乾隆时期 清朝 中国历史 近现代中国 塔里木盆地 鼎盛时期
  • 简介:清代接待外国、藩属国来使的机构,是礼部和理藩院、内务府,此与以往各代皆以礼部执掌有不同之处.清朝接待前来朝贡之藩属,系分为“汉文化圈”和“非汉文化圈”两部分,接待朝鲜、安南、琉球等汉文化圈的朝贡者,具体由礼部负责,委派汉大臣接待,而对“非汉文化圈”的来使,如蒙、藏地区或俄罗斯等国外使者,则由理藩院、内务府负责,选派满蒙大臣接待.此情况直至近代,才在接待国外使者方面有所更张.目前学界研究清代宗藩体制、朝贡体制的学者,多侧重礼部接待使者方面,而忽略了理藩院、内务府接待使者的研究,或囿于理藩院、内务府接待使者的资料,基本为满文档案所致.然有清一代,理藩院和内务府接待使者次数,却远远超过礼部,其作用和影响,亦为礼部之接待“汉文化圈”者所不及,故理藩院、内务府接待“非汉文化圈”之来使问题值得系统研究.

  • 标签: 使者 乾隆初年 清朝 准噶尔 汉文化圈 礼仪
  • 简介:清朝乾隆年间海南黎族具体生存状况尚无深入研究。考证、鉴别及分析清朝乾隆17年至19年(1752-1754)任海南定安县知县的张庆长所著《黎岐纪闻》,从中窥视当时黎族生存自然地理环境、物产资源以及政治、经济、社会组织、生活习俗等情况。

  • 标签: 《黎岐纪闻》 清朝 乾隆年间 海南 黎族 生存状况
  • 简介:李鸿章送礼封建旧官场,送礼的名堂是很多的,除一年“三节两寿”的“节敬”、“贺仪”外,冬天有“炭敬”,夏天有“冰敬”。这当然是文雅的说法,说白了,就是送些银子给你烤火、吃冷饮。左宗棠做闽浙总督时,据说每年冬天送给工部右侍郎潘祖荫的“炭敬”银子,照例是1000两,这是报他多年前的救命之恩。

  • 标签: 清朝 李鸿章 左宗棠 送礼 冬天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朝屯田乌廷玉屯田是清朝经济史的重要课题之一,但迄今尚无专文论列,本文试根据清朝官方文书,并结合有关文献,对清朝屯田发展、作用、特点等问题进行较全面的探讨,提出来供学术界参考,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指正。一、屯田区的建置和发展清族入关以前,已在东...

  • 标签: 新疆屯田 文献通考 清政府 《大清会典事例》 乌鲁木齐 田区
  • 简介:乾隆皇帝下江南游玩,路过天津卫,天晚了就住在龙亭行宫里。转天清早起来乾隆问随从太监:"今天是什么日子?"太监说:"启禀皇上,今儿个是二月二。"乾隆听了很高兴:"好,今天是‘龙抬头’,我要剃头取个吉利。"于是命太监去找个手艺高的理发师傅来。

  • 标签: 乾隆皇帝 太监 师傅 手艺 脑袋 规定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这是一张从德国购回的我国清朝时期明信片,明信片以全英文标注.其中“Tientsin”是对“天津”的标准英语翻译.其后被国人用不符合英文发音规则“TianJin”替代.有趣的是.如今连外国友人也入乡随俗读“TianJin”。

  • 标签: 明信片 清朝 巡警 英语翻译 英文
  • 简介:奏折,是清代官吏向皇帝奏事进言的文书。因用折本缮写,故而得名。也称“折子”、“奏帖”或“折奏”。本文展示的三件档案中,由皇帝在奏折行间或尾幅亲自以朱笔批示.谓之“朱批”,经过朱批的折子,称为“朱批奏折”。奏折形式一般为素纸,封、底有折。缮折后装入折匣,外包以黄绫。奏折按其内容可分为奏事折、奏安折、谢恩折及贺折四类.其公文程式各有不同。

  • 标签: 奏折 清朝 公文程式 皇帝 官吏
  • 简介:清朝皇帝传到乾隆这一辈,正碰上好时候,可以说是国富民强。这乾隆皇帝的谱可就越摆越大了,他好大喜功,喜欢讲究排场,为了游山玩水,银子花得不计其数。银子少了,就搜刮老百姓,弄得到处怨声载道。这年,他忽然心血来潮,想到江南游玩一番。他下了一道圣旨,可把沿路的地方官员忙坏了,到处修建行宫,好让乾隆歇脚,这一来,花费了数千万两银子,老百姓叫苦连天。

  • 标签: 清朝皇帝 摆越 群臣 摇摇头 爬起来 回过头
  • 作者: 南觅
  • 学科: 文化科学 >
  • 创建时间:2009-01-11
  • 出处:《新历史》 2009年第1期
  • 机构:我们经常说,是鸦片战争打开了国门,但鸦片战争可是打了两次的,而且这两次战争给当时中国主流社会——官绅士大夫阶层带来的感受截然不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清太医院初设在北京正阳门内东江米巷,今东交民巷西口路北附近。太医院大门悬挂“太医院”匾。大门前左为“土地祠”,右为“听差处”。太医院有大堂五间,悬挂康熙帝御赐名医黄运的诗文.“神圣岂能再,调方最近情。存诚慎药性,仁术尽平生。”医生讲求“诚慎仁术”四字。大堂左侧南厅,是御医办公厅堂,右侧为北厅。后为先医庙,供奉伏羲、神农、黄帝的塑像,

  • 标签: 看病 清朝 医院 办公厅 仁术
  • 简介:翻开中国2000多年有皇帝的历史,能够发现一个基本规律,大凡一个统治比较稳定、长久的朝代,其当朝的皇帝,多是能够认真学习、领悟、实践中国传统文化的皇帝,反之,则往往或因荒淫造成其政权的短命,或因不学无术使国家风雨飘摇。

  • 标签: 皇帝 “国学” 中国传统文化 清朝 政权 国家
  • 简介:胡雪岩看着那姑娘说,他还想在皇宫里装电话,这诗上说有个女子

  • 标签:
  • 简介:清朝开国皇帝努尔哈赤有大妃阿巴亥之宠,因为她年轻漂亮,12岁嫁给了已经43岁的努尔哈赤,又生了3个儿子:阿济格、多尔衮、多铎,一时间成为宠冠后宫的主人,引来当时汗王其他妃嫔的忌妒;同时,引起了当时四大贝勒的不安,主要是,惧怕大妃将来拥子自重,争夺皇权,最终在努尔哈赤去世之后,大妃遭到不幸的结局一一殉葬,这其实是一次残酷的宫斗事件。

  • 标签: 清朝 努尔哈赤 多尔衮
  • 简介:殿试是科举考试中最高级别的考试形式,清朝殿试已经制度化和规范化,在考试试期、场次、规格、考官等方面皆有明确规制。清朝殿试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受外界因素影响较多,试期变化较大。本文根据《清实录》及相关资料记载,对清朝殿试时间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特点及变化的相关原因。

  • 标签: 殿试 试期 《清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