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比较中西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探索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机理和前景。方法:将6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5例、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奥美拉唑20mg/d口服,连用4周,治疗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方剂溃疡愈散。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和溃疡愈合质量。结果:治疗组溃疡愈合率为88.57%,且S2期获得率、溃疡直径缩小率分别为51.43%、66.30%,而对照组为73.33%、36.67%、60.13%,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愈合质量明显提高,无毒副作用。

  • 标签: 消化性溃疡 溃疡愈散 奥美拉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在胃溃疡病人情绪及伤口愈合方面的影响。方法临床66例胃溃疡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被随机分配为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患者分别是34例及32例,两组同时接受临床抑酸治疗与保护胃粘膜药物治疗,并对干预组同时使用心理干预,并分别于就诊时及治疗8周时对两组患者的溃疡变化及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D)分值进行评价。结果心理干预组患者溃疡愈合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干预组HAMD分值的改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对胃溃疡伴有明显焦虑情绪的患者在常规抑酸及保护胃粘膜药物等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采取心理干预手段,可以帮助患者树立正确健康意识并克服心理障碍,同时可以大幅促进溃疡愈合速度,显著改善其HAMD分值,提高临床疗效。

  • 标签: 心理干预 胃溃疡 焦虑情绪 溃疡愈合
  • 简介:摘要目的对幽门螺杆菌和阿司匹林对消化性溃疡愈合的影响进行探讨。方法将我院30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胃溃疡患者是否为幽门螺杆菌阳性进行分组,其中A组为阳性患者10例,对其进行法莫替丁治疗;B组为阳性性患者10例,进行阿司匹林加法莫替丁治疗;C组为阴性10例,对其进行法莫替丁治疗。3组的治疗时间都为3周。结果A组的胃溃疡愈合率为60%,B组的胃溃疡愈合率为70%,C组的胃溃疡愈合率为70%,且P>0.05。结论对幽门螺杆菌进行根除,不能提高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

  • 标签: 阿司匹林 幽门螺杆菌 胃溃疡 愈合 抑制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高压氧联合湿性愈合治疗大鼠皮肤慢性难愈合溃疡的疗效。方法将60只雄性SD大鼠分为普通治疗组、湿性愈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0只。大鼠常规饲养1周后造模,造模前6 h禁食,制成慢性皮肤溃疡模型。普通治疗组大鼠按一般性皮肤溃疡治疗,湿性愈合组大鼠按湿性愈合治疗,联合治疗组大鼠在湿性愈合治疗基础上,辅以6个疗程的高压氧治疗。治疗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时,计算各组大鼠的创面愈合率,采用组织病理学分析对大鼠皮肤创面的恢复情况进行评定。结果与普通治疗组同时间点比较,湿性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4个疗程、6个疗程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湿性愈合组同时间点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2个疗程[(51.0±8.7)%]、4个疗程[(75.0±5.6)%]、6个疗程[(88.0±4.4)%]的创面愈合率均较高(P<0.05)。与普通治疗组比较,湿性愈合组和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与湿性愈合组比较,联合治疗组大鼠组织病理学评分较优异(P<0.05)。结论单一湿性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优于普通治疗,高压氧联合湿性愈合治疗慢性皮肤溃疡的疗效更为优异。

  • 标签: 高压氧 湿性愈合 难愈合溃疡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比较案例分析法,选取于我院内科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收治的胃溃疡患者84例,根据患者治疗方法分为奥美拉唑组和甲氰咪胍组各42例,比较组别间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奥美拉唑组治疗后总有效率高达97.6%,显著高于甲氰咪胍组的85.7%,治疗痊愈率90.5%显著高于甲氰咪胍组的59.5%,Hp转阴率(97.6%)也显著高于甲氰咪胍组(81.0%)。治疗期间两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奥美拉唑治疗胃溃疡临床效果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奥美拉唑 甲氰咪胍 胃溃疡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DFU)创面持续不愈合是导致糖尿病足患者截肢甚至死亡的重要原因,敷料应用是治疗DFU的关键部分。现代敷料应用于DFU创面取得了一定进展,近期较高质量证据推荐采用新的循证治疗方式,如蔗糖八硫酸盐敷料等。该文对近10年现代敷料的种类、特征和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 标签: 糖尿病足 创面愈合 现代敷料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口腔溃疡患者接受口腔护理和饮食干预对溃疡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 以本院60例口腔溃疡患者为例,随机将其均分为30例一组,对照组行口腔护理,观察组联合饮食干预。结果 观察组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口腔疾病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口腔护理+饮食干预能够促使患者快速恢复健康。

  • 标签: 口腔溃疡 口腔护理 饮食干预
  • 简介:摘要糖尿病足溃疡患病人数逐年递增,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给国家及个人带来巨大负担。如何加速糖尿病足溃疡愈合成为研究的重点,但目前其难愈合机制尚未被完全阐明,各机制之间关联性不高,因此其临床标准化和精准化诊疗仍面临若干挑战。该文结合国内外临床研究与基础研究进展,围绕慢性炎症、细菌生物膜形成、高氧化应激、生长因子抑制、微循环障碍、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积累等导致糖尿病足溃疡愈合的具体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糖尿病足 生物膜 微循环 创面修复 慢性炎症 难愈合 机制
  • 简介: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慢性溃疡创面完全愈合的文献报道较少。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临床效果甚微,许多患者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治疗后仍未痊愈。近十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出现,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终于有了突破,显示出可治疗性,护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慢性溃疡治疗 推广 伤口愈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综合护理对溃疡性角膜炎患者炎症反应及溃疡愈合的改善效果。方法:挑选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我院收治的80例溃疡性角膜炎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0%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77.50%(P<0.05)。观察组的SAS、SDS评分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时长、症状转变时长都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向溃疡性角膜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效果颇佳,有效改善症状,调节患者不良心理状况。

  • 标签: 综合护理 溃疡性角膜炎 改善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康复新液对口腔溃疡患者溃疡愈合及炎症因子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接收的口腔溃疡患者93例,将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46例)与对照组(47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康复新液,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牛黄上清胶囊对症治疗。比较分析两组疼痛指数、溃疡愈合及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VAS评分及溃疡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0.73±0.12)分比(2.19±0.54)分、(3.27±0.96)d比(6.41±1.2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研究组IL-1、IL-6、IL-8、TNF-α均低于对照组[(0.14±0.03)μg/L比(0.97±0.08)μg/L、(72.26±8.61)ng/ml比(87.75±8.73)ng/ml、(53.38±12.34)ng/L比(65.35±12.46)ng/L、(9.65±3.55)pg/ml比(12.65±3.67)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为口腔溃疡患者提供牛黄上清胶囊联合康复新液治疗,可有效缩短愈合时间,缓解疼痛,抑制炎症因子表达。

  • 标签: 口腔溃疡 牛黄上清胶囊 康复新液 溃疡愈合 炎症因子
  • 简介:目的观察阿莫西林(A)、甲硝唑(M)和胶体次枸橼酸铋(B)联合使用对促进大鼠胃溃疡愈合作用的交互影响,为临床合理选用药物治疗消化道溃疡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实验性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阳性药物组及实验药物组,实验药物组大鼠分别给予A(118mg·kg-1)、M(82mg·kg-1)、B(25mg·kg-1)、M+B、A+B、A+M、A+M+B,对照组给予2%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阳性对照组给予西咪替丁(110mg·kg-1),以溃疡愈合率为观察指标,用金氏概率相加法(q值)分析药物间的交互影响。结果通过各组溃疡面积均值计算溃疡愈合百分率,再由公式计算表示组分间交互影响的q值;当q〉1时,表明组分有协同作用;q〈1时表明组分有拮抗作用;q=1时表明组分间无相互作用;结果各组间的q值分别为:qM+B=1.40,qA+B=1.07,qA+M=1.24,q(A+M)B=1.23,q(A+B)M=1.07,q(B+M)A=1.32;各组q值均大于1。结论对促进溃疡愈合作用,就阿莫西林、甲硝唑和胶体次枸橼酸铋而言,任何两药间及三药间均有协同作用;三药间协同作用优于两药之间协同作用。三药组合与西咪替丁促进溃疡愈合作用相当,而两药组合作用明显低于西咪替丁。

  • 标签: 阿莫西林 甲硝唑 胶体次枸橼酸铋 西咪替丁 胃溃疡
  • 简介:摘要临床上下肢静脉溃疡(VLU)又被称之为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为外科常见疾病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本病患病率约为0.5%~1%。溃疡难以根治,极易复发,以致患者工作与生活质量同步降低1。湿性愈合理论与传统换药方法在本质上存在区别,湿性愈合具有保湿、吸湿及保温的作用,它不仅可以促进伤口自溶性清创,也可以直接或间接促进伤口肉芽组织生长以及上皮化的形成,可以增加患者的舒适度、存进伤口愈合进程、降低就医成本,所以运用湿性愈合理论对下肢静脉溃疡患者进行有效的治疗和管理,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工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分析下肢静脉溃疡(VLU)愈合延迟的危险因素,指导临床制定个性化护理策略。方法以英文关键词"varicose ulcer/venous ulcer""non-healing/delayed healing/poor healing""factor/risk factor/influencefactor"检索数据库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Clinicaltrials.gov,ProQuest,Open Grey。以"下肢静脉溃疡/静脉性溃疡、延迟愈合/难愈、危险因素/影响因素"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网。检索时间范围均为建库至2019年4月1日。由2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并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运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1篇文献,共计3 894例患者,失访520例,累计病例组914例,对照组2 46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2,95%CI(1.01,1.03),P<0.01]、踝关节活动度[OR=4.77,95%CI(1.79,12.73),P<0.01]、溃疡大小[OR=1.27,95%CI(1.10,1.47),P<0.01]、溃疡持续时间[OR=1.08,95%CI(1.01,1.16),P=0.03]、DVT史[OR=2.21,95%CI(1.06,4.63),P=0.03]、踝肱指数<0.8[OR=8.71,95%CI(4.22,17.99),P<0.01]、类风湿性关节炎[OR=1.37,95%CI(1.08,1.73),P<0.01]7个危险因素与VLU愈合延迟有关联,而BMI[OR=0.98,95%CI(0.83,1.16),P=0.82]、>50%伤口床覆盖纤维蛋白[OR=1.88,95%CI(0.99,3.57),P=0.06]、糖尿病[OR=1.10,95%CI(0.70,1.75),P=0.67]、髋关节或膝关节置换术史[OR=1.73,95%CI(0.50,6.00),P=0.39]与VLU愈合延迟无关联。结论现有证据表明,年龄、踝关节活动障碍、溃疡大小、溃疡持续时间、DVT史、踝肱指数<0.8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为VLU愈合延迟的独立危险因素。指导临床识别VLU愈合延迟的高危人群并提供针对性护理措施,缩短VLU愈合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Meta分析 静脉溃疡 下肢静脉 愈合延迟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分析改良敷药方法在老年人溃疡愈合护理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我院2013年1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溃疡期压疮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敷药方式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改良敷药方式进行治疗,治疗一段时间后,观察两组患者疮伤面愈合时间、肉芽组织的新鲜程度和周围皮肤颜色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愈合时间为(11.2±2.4)天,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的(22.6±3.6)天,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0.0%,观察组患者的肉芽组织新鲜程度和周围皮肤颜色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改良敷药方式治疗老年人溃疡期压疮,恢复时间段,治愈率高,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改良敷药 老年人溃疡期压疮 愈合 护理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