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成人患者增多,正畸学者不断寻求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跨学科合作将传统正畸诊治领域不断拓展。加速正畸(PAOO)是结合皮质切开、移植及正畸施力为一体的诊间手术,以“局部加速现象(RAP)”为理论基础,具有加速正畸牙齿移动速率、缩短正畸矫治时长、增加宽度及增强正畸治疗后稳定性等优点。本文就PAOO手术的历史发展、作用机制、临床手术方法、优缺点等方面进行阐述。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 局部加速现象 成人正畸 骨皮质切开
  • 简介:加速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是基于局部加速现象使牙齿快速移动的方法,由皮质切开术发展而来,加快治疗的过程,尤其能满足成年人的治疗需求.文章对PAOO的发展进程、相关动物实验研究、手术临床操作过程、适应证与禁忌证、临床作用、风险及并发症等做一介绍.

  • 标签: 牙周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牙齿移动 骨皮质切开
  • 作者: 江久汇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正畸科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 口腔数字医学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100081
  • 简介:摘要本文对辅助加速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近年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进展进行较详尽的介绍。重点内容包括:皮质切开术临床术式微创化、简易化、数字化的发展演变;增量手术的作用、意义和改进;影响牙齿移动速率和矫治疗程的因素;PAOO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预后和稳定性;PAOO的基础研究现状。

  • 标签: 牙移动 正畸学 正畸学,矫正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 作者: 谢玉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10-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1年第10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病科 上海交通大学口腔医学院 国家口腔医学中心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200011
  • 简介:摘要牙齿的正畸移动必然伴随邻近牙周组织的改变。牙齿唇颊侧的板普遍较薄,且列拥挤患者常伴唇颊侧开裂或开窗。这些情况可能导致牙齿无法在预期时间内移动到理想的位置,甚至在移动过程中发生牙龈萎缩、牙齿松动等并发症。辅助加速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通过切开皮质,联合植技术,加速牙齿的正畸移动,促进形成新的,可缩短正畸周期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可能性。本文从正畸治疗与硬组织的关系出发,介绍PAOO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

  • 标签: 牙移动 正畸学 正畸学,矫正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牙周表型
  • 简介:摘要正畸移动牙齿与支持组织的健康密切相关,-正畸联合治疗模式已日趋常态化。炎症控制是牙周炎患者正畸治疗的前提,疗程长以及牙周组织在正畸过程中受损的风险已逐渐引起重视。辅助加速正畸(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术是选择性皮质切开术联合移植材料促进正畸治疗的手术策略之一,它旨在通过皮质切开加速牙齿移动,缩短疗程,增量重塑牙槽基骨拓展牙齿移动范围,降低正畸过程中牙齿移出边界的风险。本文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阐述如何设计实施以使PAOO术的效用最大化。

  • 标签: 骨移植 牙周组织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皮质切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辅助加速正畸治疗(PAOO)在正畸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抽选我科室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50例正畸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数字表法奇偶数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分别采用不同的治疗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正畸治疗,观察组采用辅助加速正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结果:经过统计学数据分析显示,观察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畸治疗中,采用辅助加速正畸治疗,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减少间隙关闭时间,因此值得临床推广与运用。

  • 标签: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 正畸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与系统综述评价辅助加速正畸用于性Ⅲ类患者正畸-正颌联合治疗中形态和软组织的变化。方法对六个中英文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筛选性Ⅲ类患者正颌术前正畸采用辅助加速的成正畸(periodontal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 PAOO)并评价软硬组织变化的纵向研究,对纳入的研究结果(厚度、高度和软组织变化)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本综述共纳入11篇研究。相比于未行PAOO的患者,PAOO治疗后患者下前牙唇侧厚度显著增加(根中部增加1.15 mm,P=0.02;根尖部增加1.57 mm,P<0.001,根颈部增加0.36 mm,P=0.26)。PAOO治疗后,患者下前牙唇侧高度无明显下降,但未行PAOO的患者正畸治疗后唇侧高度出现降低,二组唇侧吸收高度差平均为2.88 mm(P<0.001)。软组织方面,PAOO术后角化龈宽度显著增加,探诊深度无显著差异,未发生显著的牙龈退缩。结论PAOO技术应用于性Ⅲ类正畸-正颌联合治疗患者可以增宽角化龈宽度,增加下前牙唇侧根中部和根尖部厚度,较好地维持下前牙唇侧高度及根颈部厚度。

  • 标签: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 骨性Ⅲ类 正畸正颌联合治疗 牙槽骨形态 牙周安全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辅助加速正畸治疗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合并列拥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于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50例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合并列拥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随机分组,分成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拔牙牵引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应用辅助加速正畸技术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个时段的角化龈宽度。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拔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均短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后,两组患者的角化龈宽度均有所升高,对照组治疗3、6后持续上升,观察组治疗3后出现下降趋势,且低于对照组,但治疗6后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1、3、6后角化龈宽度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对安氏Ⅱ类错合畸形合并列拥挤患者实行辅助加速正畸治疗,牙间隙关闭时间及列排齐时间均有所缩短,且不损伤牙龈。

  • 标签: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 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 牙列拥挤 临床效果
  • 简介:研究目的:研究辅助加速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acceleratedosteogenicorthodontics,PAOO)技术对形态的影响。材料与方法:治疗结束后对患者进行完整的检查和CBCT检查。结果:患者的平均治疗时间为608个月.平均探诊深度为2.7mm,未出现牙龈退缩.上颔颊侧板厚度为0.48~2.14mm,下颔颊侧板厚度为0.2~1.82mm,但有高达40%的前牙出现了开窗和开裂。结论:尽管临床疗效令人满意,但由于联合治疗完成后出现开窗和开裂,因此临床应用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 标签: 正畸治疗 牙周检查 临床疗效 骨形态 影像学方法 牙槽
  • 简介:摘要:相较常规正畸治疗,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主要基于加速移动生物学机制的前提下进行,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在降低或避免牙齿脱矿、牙周炎等不良反应中起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此方法可达到局部加速的目的,有利于促进正畸牙齿运动的加快。本文主要为皮质切开术辅助正畸治疗加速移动生物学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探讨、分析,以供参考。

  • 标签: 骨皮质切开术 正畸 加速牙移动生物学机制
  • 简介:正畸移动总是伴随着组织改建,即张力侧的沉积及压力侧的吸收。但如果没有正常的附着.则不可能获得健康的牙周组织重建。将正畸向骨下袋方向移动.非但不能获得牙周再附着,还会加重邻缺损程度,因此建议在开始牙齿移动前,先通过引导性组织再生术治疗骨下袋。根据引导性组织改建的原理,放置生物膜可以诱导压力侧的牙根表面形成新的再生组织。这种组织具有形成新生结缔组织附着并在正畸后诱导修复的潜力。如今,在下病损的治疗中使用釉基质蛋白可以获得与生物膜同样的效果。因此根据引导性组织改建的原则在正畸治疗开始前应用釉基质蛋白(Emdogain)是可行的。

  • 标签: 引导性组织再生 引导性组织改建 正畸学
  • 简介:[摘要] 正畸牙齿的移动是以牙周组织塑建为生物学基础的复杂生理过程,正畸治疗中牙齿移动时间越长,牙根吸收的概率就越大;同时治疗持续时间过长会影响患者对正畸治疗的满意度。移动越慢不仅会增加患者的痛苦,还会提升治疗成本,延长治疗时间,阻碍正畸治疗的进程。国内外学者在加速正畸牙齿移动方面做了许多研究,目前加速牙齿移动的方法较多,本文就微型穿孔术和物理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正畸牙移动 微型穿孔术 物理治疗
  • 作者: 束蓉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2020年第07期
  • 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牙周科 上海市口腔医学重点实验室 上海市口腔医学研究所 国家口腔疾病临床研究中心 200011
  • 简介:摘要正畸治疗中,在牙弓内进行移动,如果牙根向舌侧移动,则颊侧发生牙龈退缩的风险较小;如果牙根向颊侧移动,当颊侧板小于理想厚度时则有可能发生颊侧牙龈退缩。如果患者正畸前没有牙龈退缩,而原有板较薄或已有开裂/开窗时,则无论牙根向何处移动,牙龈退缩的风险均较高。正畸医师在面对牙根移动时,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局面。本文从软组织的角度出发,阐述与正畸治疗相关的软组织增量技术及治疗时机。

  • 标签: 牙龈退缩 正畸学,矫正 牙周表型 牙周组织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正畸联合治疗对钙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2例于2013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间我院接收的中重度牙周炎患者作为治疗组,给予正畸联合治疗,选取同期需作正畸治疗的健康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统计两组指标及钙素水平。结果治疗前,治疗组PLI、BI、PD均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在正畸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2个月上述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不同时间点钙素水平较对照组显著要高(P<0.05),在加力后1d,治疗组钙素达到峰值,而后下降。结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采用正畸治疗,可有效改善状况,检测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钙素水平可反映其改建过程及牙周炎症反应。

  • 标签: 骨钙素 牙周炎 正畸牙周联合
  • 简介:本文进行了灯盏花离子导入加速人尖牙移动的临床研究。选择安氏Ⅰ类伴双侧上颌尖牙唇向错位,安氏Ⅱ类Ⅰ分类患者共10名应用螺旋拉簧,使双侧尖牙向远中移动。在上颌右侧牙牙龈组织处离子导入灯盏花。结果显示:灯盏花导入侧尖牙牵引到位时,两侧尖牙移动距离有显著性差异,两侧的平均速度分别为0.17mm/天及0.10mm/天。X线观察灯盏花导入侧尖牙压力侧槽硬骨板透光明显,牙周膜宽度增加,表明该侧吸收性改建程度高,张力侧槽密度增高,表明有新形成。

  • 标签: 灯盏花 离子导入 牙移动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牙周病的单纯性治疗和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采用单纯性治疗,联合组采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组并发症发生率26%,和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的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及槽骨密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单纯性牙周治疗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牙周病的单纯性治疗和正畸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我院2017年1月—2019年3月期间收治的100例牙周病患者分为单纯组和联合组。单纯组采用单纯性治疗,联合组采用正畸联合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单纯组并发症发生率26%,和联合组并发症发生率4%,差异显著(P<0.05);组间治疗后的探诊深度、牙冠长度、牙根长度及槽骨密度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正畸联合治疗牙周病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应用。

  • 标签: 牙周病 单纯性牙周治疗 牙周正畸联合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正畸治疗对患者口腔黏膜、体及的损害,旨意在于为接受正畸治疗的患者提供更安全、有效的治疗预后。方法:选择 2017年 1月—— 2017年 9月间于笔者所在医院接受正畸治疗患者 100例为研究对象,对本组患者均予以矫正保持期口腔内黏膜、体及等观察,总结分析性别、年龄、治疗方案等对其损害的影响。结果:①性别:在男女比较中,男性患者口腔黏膜炎、牙齿龋病、牙龈炎、牙釉质脱钙、咬合创伤等发生率较之女性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②年龄:> 18岁较之≤ 18岁者,口腔黏膜炎、牙齿龋病、牙髓炎、牙根吸收、咬合创伤等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③治疗方案:实施拔牙减径与减数患者中牙齿龋病、牙龈炎、牙髓炎、牙釉质脱钙等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临床正畸治疗中,固定矫治器的佩戴可对患者口腔内黏膜、体与牙周组织造成一定损害,围佩戴期应重视相应的防治干预措施,通过加强卫生宣教等方法早期干预,以此减少损害面积与程度。

  • 标签: 正畸治疗 口腔黏膜 牙体 牙周 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