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书由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系和教育科学研究所合编,为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的教育。今年五月华东师大出版社出版,深受广大教育界读者的欢迎。第一次印刷一万五千册,很快销售一空。现已决定明年上半年重印,以适应读者的需要。本书是编著者长期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成果。它的特点是:(一)观点较鲜明。自始至终力求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探求新民主主

  • 标签: 中国现代教育史 大学教育系 教育科学研究所 新民主 编著者 教育思想
  • 简介:冯庸创办的冯庸大学,虽然仅存六年,却以鲜明崇高的教育理念,尤其教育救国、教育均等、军事教育等理念在东北乃至中国现代教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冯庸大学留给我们的教育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是办学者那种心系家国、无私奉献的志士仁人之高尚情怀。

  • 标签: 冯庸大学 教育理念 教育救国 贡献
  • 简介:<正>教师职业古己有之,我国自古重视师资培养。而建立系统的师资培训制度、创办师范学校,却是近代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产物。研究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对进一步办好师范教育会有助益,因此,笔者整理编辑了本《年表》。编写本《年表》,系以历史分期为原则,把我国近、现代师范教育的发展过程分为清末、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九八○年止)三个阶段;以年代先后为序,逐年叙述。“民国时期”一段,又分解放区和国民

  • 标签: 高等师范学校 办好师范教育 教育部 师范学院 高师 师范教育史
  • 简介:17—18世纪,欧洲的启蒙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冲破了宗教的思想禁锢,让人们以新的观点重新看待社会.重新认识艺术教育。本期《国际视野》栏目,我们将带您按图索骥,解读启蒙运动以来的西方艺术教育

  • 标签: 西方艺术 教育史 图解 启蒙运动 18世纪 思想禁锢
  • 简介:江苏地区的古代教育事业曾经经历了一个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在不同历史时期,教育活动受到政治、经济、文化、战争等多种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教育的制度、形式、对象、内容、成效等各不相同,给后人留下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 标签: 江苏 古代教育 官学 私学
  • 简介: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虽然他的“活教育”理论曾一度遭到简单的否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发现其中国化新教育探索的独特创造。当回眸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教育构想时,我们不能不记住陈鹤琴为之终生探索的“活教育”之活精神。科学地评价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 标签: 陈鹤琴 “活教育” 新教育 中国现代教育 陈鹤琴教育思想 中国化
  • 简介:我一直在思考,到底什么叫创新?近年来,在改革与发展的大潮中,形式主义与浮躁的现象相当严重,我称之为“浮肿病”与“多动症”,口号不断翻新、模式层出不穷,仔细去检查一下,除了向你展现那一点形象工程以外,大都是文字游戏,其实一切照旧。

  • 标签: 教育史 形式主义 形象工程 文字游戏 多动症
  • 简介:多民族国家对民族教育问题的深切关注,必然要延伸到对民族教育的考究。我国多民族的现实性决定了可以就某一民族或某一地区的某一民族教育问题进行全面系统地探讨,如此才有可能更好地挖掘民族教育的深层理念。

  • 标签: 民族教育史 西北回族 多民族国家 评介 教育问题
  • 简介:对美术教育的研究不仅能丰富文化史学的内涵,而且对我国美术文化的发展及美术教育的改革也有重要的意义。通过研究美术教育的历史,能正确认识美术教育的性质、特点,并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张道森教授从事中外美术教育研究多年,

  • 标签: 美术教育史 简介 文化史学 美术文化 教育实践 教育研究
  • 简介:梁启超从1922年起就常到清华授课。他上课前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也有一点儿。给当时听过他讲座的清华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聘书赴天津将聘书送达梁启超处。梁启超欣然同意就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清华终于聘到梁启超这一学术文化、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梁启超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第一位导师。

  • 标签: 现代教育史 中国 高校 教学内容 梁启超 闻一多
  • 简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上海历史短浅,沿海一渔村,因渔务、酒务而成村落,建县不过七、八百年,即便到清乾隆朝被称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实际只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县邑。至1843年开埠,上海方始起了最大的变化,以港兴商,以商兴市,以市而盛,最终成长为国际大都会。开埠百年的巨变,市政、商业、金融、贸易、经济乃至文化,皆成为全国的中心,东亚的桥头堡,更是学人心驰神往的渊薮。

  • 标签: 教育史 上海 近代 国际大都会 桥头堡 历史
  • 简介:我从报纸上看到,现在冠有“品牌”的教育有658种。这样的数字说明了什么?当然,首先是件好事,说明大家对教育越来越重视,都希望能够找到一个适合于时代的、新的教育模式。但自有教育以来,教育的流派恐怕加起来也没这么多。自文艺复兴以来,世界范围内一共只有两种主要教育流派:一种是欧洲的传统派,有班级、有课程、有教材,系统比较严密。

  • 标签: 教育史 教育流派 “品牌” 教育模式 文艺复兴 世界范围
  • 简介:晚清中国展开系列教育改革,废止科举,兴建学堂,颁布学制,在学理上支撑这些改制的教育学研究因之兴起。作为教育学分支学科的中国教育,其学术研究也奠基于这一时期。蒋黼于1905年发表的《中国教育资料》,应可视作中国人撰写中国教育的滥觞之作。蒋黼与日本教育界有人员和知识上的密切交往,这对他构思中国教育不无影响。但是,他绝非简单追随日本同行,其著述乃是为了应对国家存亡的危机和养成国民的需要,从而强调中国教育的悠久历史及其先进性,旨在建立国族性的国族史学。

  • 标签: 中国教育史 蒋黼 《中国教育史资料》 日本教育界
  • 简介:2003年12月,上海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由陈科美教授主编、金林祥教授副主编的《上海近代教育(1843—1949)》,弥补了上海近代教育研究的缺憾。这本洋洋55万字的专著,凝结了老、中、青几代研究者的心血和心愿。在该书课题组中,陈科美先生是我国教育界著名前辈学者,早年留学美国,曾师从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家杜威。前辈学者章泽渊先生和钱四先生也承担了撰著的重任。金林祥先生作为中年学者,在课题研究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承担了拟定全书编写大纲和统稿等任务。而博士周瑾、张蓉、赵会可的参加,则为该书的研究增添了生机和活力。经过他们多年的辛勤劳动,数易其稿,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 标签: 《上海近代教育史》 时代顺序 历史观点 教育活动
  • 简介:众所周知,现代教育的理论、制度和方法首先是从西方产生的,这就是说,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兴起、变革和发展,总是离不开对西方国家教育理论、制度和方法的引进与吸纳,而伴随这一过程的一个必不可少的中心环节就是各式各样的教育实验。因此,从教育实验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现代教育发展的历史,无疑是开辟了中国教育研究的一个新的视角和新的生长点,也是从历史研究角度来进行当代中国教育实验健康发展的一项十分有益的尝试。由熊明安教授、周洪宇教授主编的《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年9月)就是这样一部视角敏锐、集思广益、精心建构而成的教育新作。

  • 标签: 中国 教育实验史 《中国近现代教育实验史》 现代教育
  • 简介:20世纪七八十年代兴起的新文化注重考查历史中的文化因素,用文化的观念解释历史,多方位借鉴心理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等跨学科的理论范式,通过语言、符号等文化象征的手法解读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其研究的理论路径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在文化人类学中获得了文化的概念,二是在文学理论中获得了文化阐释理论和地方性知识的研究框架。新文化的研究范式和研究路径对我国教育课程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教育课程要直面语言学转向问题,注意从文化视角阐释,注重跨学科研究。

  • 标签: 新文化史 教育史课程 文化转向 文化阐释
  • 简介:在我国教育科学的分支学科中,外国教育的研究基础是比较薄弱的。新中国成立后至'文革'以前的17年中,外教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有些进展,但历经风雨,时起时落。'文命'10年,外教像其他各门学科一样备受挞伐与摧残。

  • 标签: 外国教育史 教育史研究 教史 时起时落 文命 教育观点
  • 简介:发韧于19世纪中后期的美国汉语教育,至中美建交时已有百年历史。在这百年间,美国的汉语教育受国内社会政治文化环境、中美关系、国际政治形势等外部因素以及汉语教学方法、语言教育思潮等因素的牵制,经历了初创、转折、跃进到停滞等一系列波折变化。美国汉语教育在这百年间所历经的波折变化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政治内涵,折射出百年间中美关系的变迁和学习汉语动机的更移;同时,它亦启示我们,当下海外"汉语热"能否具有稳定性和可持久性,更为关键之处在于增强中华文化对海外人士的内在吸引力。

  • 标签: 中美建交前 美国 汉语教育 发展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