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皮肤试验在变应性鼻炎(AR)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用标准化皮肤液对成人组和儿童组共16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皮肤试验。结果最常见的变应原依次为屋尘螨、粉尘螨、霉菌、杂草、树I、动物毛、蟑螂,其中屋尘螨和(或)粉尘螨阳性者均在50%以上,为主要变应原。未发生过敏性休克等不良反应。

  • 标签: 变应性鼻炎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哮喘儿童皮肤试验结果,探讨皮肤试验的临床应用及理论价值。方法使用丹麦爱尔开-阿贝优公司的吸入组试剂和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食入组试剂进行皮肤试验,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结果①908例哮喘儿童皮肤试验阳性率为77.4%。吸入变应原总阳性率76.9%,吸入变应原中以粉尘螨和屋尘螨阳性率居高,分别为72.4%和74.7%;食入变应原总阳性率37.1%,食入变应原在前3位的为小虾22.9%,金枪鱼7.3%,蚌6.7%。②皮肤结果为强阳性(++++)的以粉尘螨和屋尘螨为主,分别为64.0%和66.4%,其次为霉菌1,阳性率为7.1%。③1-14岁哮喘儿童吸入变应原与食入变应原阳性率随年龄增加均有升高趋势,在各年龄分组中吸入变应原与食入变应原各年龄组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908例哮喘儿童皮肤试验有较高的变应原检出率,对哮喘的流行病学调查及特异性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标签: 哮喘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儿童
  • 简介:目的探讨皮肤试验(SPT)在儿童哮喘诊断及防治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德国默克集团--Allergopharma公司生产的变应原试液,其中吸入性变应原有螨虫、蟑螂、羽毛、狗上皮、猫上皮、霉菌、花粉、杂草;食入性变应原有牛奶、鸡蛋、猪肉、鸭肉、淡水鱼、虾、豌豆、小麦等共16种,以生理盐水作阴性对照,组胺作阳性对照.部位选在双手臂屈侧皮肤.结果108例儿童哮喘中,SPT阳性67例,占62%.≤3岁组6/27例阳性(22.2%)、4~7岁组43/58例阳性(74.1%)、8~14岁组18/23例阳性(78.2%),婴幼儿组与学龄前和学龄期对比,其阳性率经x2检验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所有变应中,以螨虫阳性率最高,达59.3%,其次为蟑螂、狗上皮、猫上皮,分别为33.3%、28.7%、25.9%,再其次为霉菌、羽毛和花粉,而食入性变应原阳性极少.结论SPT检查在儿童哮喘诊断与防治中有重要参考价值,由于婴幼儿免疫机制欠完善,SPT阳性率较低,主张在3岁以后进行.

  • 标签: 儿童 哮喘 皮肤点刺试验 诊断 预防 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燥红质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分布特点。方法选用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阿罗格变应原点液27种进行试验,阳性对照用组胺,阴性对照用生理盐水,120例燥红质变应性鼻炎患者,分布按照变应原皮肤试验步骤操作,读取试验结果。结果120例患者中,其中1种变应原引起过敏者42例,占35%,2种及以上78例,占65%。其中以吸入性过敏原阳性以对粉尘螨和户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79例(65.83%)和78例(65%)。结论燥红质患者多数有2种及以上变应原引起,其中螨类是本地燥红质变应性鼻炎的最常见的变应原。

  • 标签: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性鼻炎 燥红质
  • 简介:摘要目的根据变应原皮肤试验的阳性结果对哮喘儿童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以减少哮喘儿童发作次数。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哮喘患儿将其分为<3岁和>3岁组,并对2组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根据变应原阳性结果予以针对性的健康教育,逐予以随访观察效果(主要发作次数),本组试验过程中患儿未发生严重的过敏反应。结果变应原皮肤试验的运用有效地减少了哮喘儿童(特别是过敏性哮喘)发作次数,提高患儿生活和学习质量,而且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 标签: 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 哮喘儿童 健康教育
  • 简介:目的对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的分析,并提出可行的护理对策。方法对107例具有变态反应病史的儿童进行变应原皮肤试验,并对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5种变应原阳性率:屋尘螨63.56%。粉尘螨54.20%,并且强阳性分别为57.95%和50.46%,禾本科25.23%。树Ⅰ23.37%.交链孢菌属14.02%,狗上皮12.15%.雄草11.21%.羽毛11.21%,小虾11.21%,霉菌Ⅱ9.35%,反齿苋9.35%,鸡蛋4.67%.鸡肉4.67%,花生3.74%,梧桐2.印%。结论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发作与多种过敏原有关,尘螨是最常见的过敏原。家庭护理指导是防治儿童变态反应疾病的重要环节之一。

  • 标签: 儿童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护理指导 变态反应
  • 简介:摘要过敏性疾病是目前儿科最常见的一类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有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变应性皮炎及过敏性结膜炎、过敏性紫癜等,患儿症状反复发作,严重影响着患儿的学习、生活质量、家庭经济和家长工作以及患儿的身心健康1。过敏原皮肤试验主要是针对反复出现过敏症状的患儿进行检测是一种简便而又具有较高特易性的试验方法,目的在于发现和明确诱发病症的原因,以便在日常生活中避免与之接触2。对过敏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护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 标签: 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 儿科 应用
  • 简介:近年来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呈逐渐增多态势,快速有效地检测变应原对变态反应性皮肤病的防治至关重要,皮肤试验(sPT)作为I型变态反应疾病诊断中过敏原的检测方法,因具有易于操作、灵敏度高、临床相关性好、病人痛苦小的特点,颇受医生和病人的青睐。国内外已将SPT作为临床检测变应原的常规实验。我院自2011年6月应用SPT对病人进行过敏原检测和护理。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变态反应 变应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皮肤试验变应原检测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于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行皮肤试验(SPT)的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300例瘙痒性皮肤病患者中荨麻疹患者118例(39.33%),特异性皮炎患者147例(49.00%),湿疹35例(11.67%),以女性患者居多。吸入组中排名前5的变应原分别为粉尘螨(67.00%)、屋尘螨(61.33%)、蟑螂(48.67%)、狗皮屑(25.67%)与禾本谷类(23.67%),食入组排名前5的变应原分别为牛奶(45.67%)、鸡蛋(42.33%)、小虾(28.33%)、蟹肉(21.67%)与黑胡椒(19.33%)。不同性别及不同疾病患者粉尘螨、屋尘螨等主要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年龄组患者这些主要变应原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皮肤试验变应原检测能有效寻找变应原,其中粉尘螨、屋尘螨、蟑螂、狗皮屑、禾本谷类、牛奶、鸡蛋、小虾、蟹肉以及黑胡椒为主要变应原,为常见的瘙痒性皮肤病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 标签: 瘙痒性皮肤病 皮肤点刺试验 变应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河南省食物过敏性疾病儿童过敏原构成特点,为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到我科住院的432例0~12岁河南省内疑似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儿童进行过敏原皮肤试验,应用生理盐水和组胺液进行阴性和阳性对照,对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432例过敏原皮肤试验中,有98例为阴性,334例为阳性,食物过敏原试验总阳性率为77.3%,食物过敏阳性率由高到低依次为牛奶49.4%,鸡蛋48.5%,带鱼24.3%,海虾18.0%,鲫鱼13.7%,牛肉15.0%,花生12.9%,羊肉11.4%,小麦9.9%,番茄8.7%,菠萝8.7%,大豆7.2%,桃子6.9%,芒果5.0%。结论河南省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皮肤试验最主要的食物过敏原为牛奶、鸡蛋、带鱼、海虾、鲫鱼、牛肉、花生、羊肉等,早期发现并回避这些过敏原,可预防和减少儿童食物过敏性疾病的发生。

  • 标签: 儿童 过敏原 皮肤点刺试验
  • 简介:目的分析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变应原。方法采用皮肤试验检测天津地区296例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过敏原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96例患者中阳性患者125例,总阳性率为42.23%;其中粉尘螨、屋尘螨阳性率最高,分别为17.91%和15.20%,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分别占9.12%、8.78%和6.08%。荨麻疹、湿疹和特应性皮炎患者的阳性率最高,分别为44.83%、42.64%和40.0%。结论粉尘螨和屋尘螨是天津地区过敏性疾病患者的常见致敏原,其次是蟑螂、艾蒿、干草尘埃,试验是检测过敏原的重要手段。

  • 标签: 变应原 过敏性疾病 点刺试验
  • 简介:摘要通过皮肤试验分析过敏性耳鼻喉科患者的变应原,为治疗与护理患者提供扎实的根据。选取耳鼻喉科2015年1月~2017年12月门诊过敏性患者360例,从年龄、阳性率等展开皮肤试验分析。结果显示,360例变应性患者对粉尘螨、屋尘螨和热带螨、狗毛屑、猫毛屑、花粉过敏与其年龄有关;其中引起过敏的变应原物质主要还是粉尘螨和屋尘螨。只有找出致敏原因,才可降低发病概率,这是耳鼻喉科过敏性治疗与护理的重要环节。

  • 标签: 过敏原 皮肤点刺 护理要点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喘息性疾病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及护理措施。方法 选取本院2021年02月-2022年02月间200例儿童喘息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用随机颜色球抽取分组法,分为参照组(3岁以上)和研究组(3岁以下),各100例,均予以整体护理和变应原皮肤试验,分析试验结果。结果 研究组变应原阳性率高于参照组(P<0.05),粉尘螨、屋尘螨、鸡蛋清、花粉、动物毛、海鲜等是儿童喘息性疾病常见变应原,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低年龄儿童免疫力低,过敏风险更高,而尘螨、海鲜、花粉等是导致儿童喘息性疾病主要变应原,为进一步提高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准确性,需要辅以整体护理方案,为预防喘息性疾病复发提供可靠参考。

  • 标签: 儿童喘息性疾病 变应原 皮肤点刺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目的对2457例变应性鼻炎(AR)患者变应原皮肤试验结果进行分析,了解本地区AR患者变应原分布特点,并提供预防治疗AR所需临床依据。方法针对疑似AR患者进行26种变应原皮肤试验,皮试阳性2457例,记录致敏变应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皮试阳性患者中吸入变应原占比最高为粉尘螨87.2%,其后依次为屋尘螨86.6%、交链孢霉19.5%、特异青霉6.5%、艾蒿5.2%、悬铃木属4.8%,食入变应原最高为小虾13.3%,双重阳性患者变应原主要为粉尘螨和屋尘螨。皮试阳性患者分为2组,A组为6-18岁,B组为>18岁,两组患者粉尘螨、屋尘螨阳性占比无明显差异(P>0.05),而A组中交链孢霉阳性占比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扬州市导致变应性鼻炎的变应原中,粉尘螨、屋尘螨最为常见,是防治重点,但青少年患者中,交链孢霉也是重要变应原。

  • 标签: 鼻炎 变应性 变应原 皮肤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粉尘螨皮肤试验与变态反应性疾病的相关性。方法:将2019年5月至2020年5月在本院就诊的312例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纳入研究组,将同期在本院就诊的312例非变态反应性疾病患者视为参照组,为入选患者均实施粉尘螨皮肤试验,比较患者的阳性检出率。结果:参照组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51.92%,研究组患者的临床诊断检出率是99.36%,差距对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粉尘螨皮肤试验可检出变态反应性疾病,对患者的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建议临床推广。

  • 标签: 粉尘螨皮肤点刺试验 变态反应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驻内蒙古某团患间歇性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官兵皮肤试验(skinpricktest,SPT)阳性界值对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IgE,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并评估SPT与血清sIgE测定值的诊断一致性。方法对驻内蒙古某团66例间歇性AR临床症状和体征的官兵进行23种常见的吸入变应原的SPT,选择阳性变应原数量≥4个和SPT阳性结果等级高者31例进行sIgE检测,采用瑞典Pharmacia的UniCAP100系统检测其血清中艾蒿、苦蒿、三裂叶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和蒲公英的血清sIgE,以临床症状、体征和SPT阳性结果作为诊断AR的参考标准,评价SPT阳性界值“+”和“++”对UniCAP100系统检测血清sIgE诊断价值的影响。评价指标包括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一致率,并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结果①蒿属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最主要变应原,其SPT阳性率在60%以上,其次依次是向日葵、葎草、豚草、白桦、榆树、柳树,SPT阳性率均在30%以上。②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00(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500(豚草、榆树、桦树)~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葎草)~0.984(蒿属);以SPT“++”为阳性界值时,血清sIgE的灵敏度为0.524(葎草)~0.982(蒿属),特异度为0.462(豚草)~1.000(蒿属),一致率为0.581(豚草、柳树)~0.984(蒿属),诊断指标无明显变化。③两种检测方法诊断一致性,经Kappa检验显示,蒿属、豚草、葎草、榆树、柳树、桦树Kappa值分别是0.900(P=0.000)、0.131(P=0.447)、0.214(P=0.155)、0.377(P=0.034)、0.209(P=0.242)、0.158(P=0.373)。结论以蒿属花粉为代表的夏秋季杂草花粉和部分春季树花粉是该驻地官兵间歇性AR的主要变应原;SPT阳性界值“+”和“+

  • 标签: 间歇性变应性鼻炎 皮肤点刺试验 特异性IGE 变应原
  • 简介:摘要目的对儿童过敏性疾病皮肤检查中应用护理干预的效果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之间来我院就诊的150例检测过敏原的患儿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其中观察组采用护理干预,与对照组进行效果比对。结果采用了护理干预的观察组与采用了常规方法的对照组之间,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在儿童过敏性疾病皮肤检查中,能够缓解患儿的恐惧和紧张心理,使其能更好的配合医生进行检测工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儿童过敏性疾病 皮肤点刺检查 护理干预 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