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69 个结果
  • 简介:摘要总结125例使用眼内窥镜手术的护理配合,包括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术后清洁保养,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掌握专科手术配合技巧,是手术成功的基础与关键。

  • 标签: 眼内窥镜 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真菌性眼内炎的主要致病因素,常见致病真菌菌种及治疗结果,为真菌性眼内炎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72例真菌性眼内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发病原因、病原菌及药敏试验结果、治疗方法、临床疗效等。结果72例患者中,涂片或病理活检及培养均真菌阳性者25例,单纯真菌培养阳性者30例,单纯病理活检阳性者17例。培养阳性的72例中烟曲霉菌感染者20例,腹孢镰刀菌感染者15例,毛霉菌感染者13例,木贼镰刀菌感染者24例。16例行眼球摘除术;3例拒绝行眼球摘除术出院;29例眼内炎症缓解后出院;24例病情稳定后行硅油填充及取出术,术后视力光感。结论真菌性眼内炎发病隐匿,进展缓慢,非常容易被忽视并误诊,详细询问病史和合理的检查对其诊断有着重要的帮助。早期积极有效的治疗,可以高治愈率和保存视功能。

  • 标签: 真菌性眼内炎 治疗 分析
  • 简介:例1男,62岁,农民,左眼20年前因青光眼绝对期在本院行小梁切除术,术后常出现限部红、痛症状,经用药后缓解,近2月来疼痛加剧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而入院要求行左眼内容剜出术。入院榆查:左眼视力无光感,球结膜混合性充血,角膜水肿、混浊,前房浅,房水混浊,虹膜面大量新生血管,瞳孔4mm大小完全后粘连,

  • 标签: 眼内组织 骨化生 球结膜混合性充血 青光眼绝对期 眼内容剜出术 房水混浊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内异物(IOFB)相关性眼内炎发生的危险因素和视力愈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在2009年1月至2019年10月内收治的IOFB患者,筛选IOFB相关性眼内炎病例,分析患者的病史资料及眼内异物的材料、大小、位置、损伤情况等因素。并对眼科常规检查及眼内取材的培养鉴定结果进行分析。数据行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纳入IOFB病例338例(339眼),其中IOFB相关性眼内炎40例(40眼),发生率为11.8%,IOFB相关性眼内炎患者年龄(34.0±22.7)岁,男29例(29眼),女11例(11眼),约62.5%患者年龄集中在21~45岁。外伤发生在工厂23例,家中11例,其他6例(15.0%)。创口大于3 mm者共25例。异物位于前房7例,位于玻璃体腔33例。眼内异物的性质金属类25例,非金属类15例(其中植物性4例)。异物大小超过5 mm的14例,在3~5 mm间17例,小于3 mm 9例。32例眼内取样进行微生物培养,12例结果为阳性,其中表皮葡萄球菌3例,枯草芽孢杆菌3例,绿脓杆菌2例,其他菌4例,20例结果为阴性。统计分析发现异物材料性质和创口直径不是眼内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χ2=0.57,P=0.45;χ2=4.73,P=0.094),而异物直径、I期修复的时间与眼内异物被取出时间是其危险因素(χ2=10.83,P=0.001;χ2=5.80,P=0.016)。36例(90%)IOFB相关性眼内炎患者视力在0.05以下,19例(47.5%)在光感或以下;在眼球修补和异物取出术后2周,19例(47.5%)在光感及以下,12例(30.0%)为无光感眼。异物位置在后节、创口大于3 mm和异物大于3 mm是导致IOFB相关性眼内炎患者更差视力愈后的危险因素(χ2=3.23,P=0.023;χ2=3.72,P=0.037;χ2=4.14,P=0.041),而一期眼球修补时间和异物取出时间与视力预后无明显相关性(χ2=0.63,OR=0.97,P=0.92)。结论:IOFB相关性眼内炎往往发生于男性青壮年工人,且严重损伤视功能;异物位置、异物大小和是否一期24 h内修补并取出异物是其重要的危险因素,而视力预后与异物位置、异物大小和创口长度密切相关。

  • 标签: 眼内异物 眼内炎 危险因素 临床分析
  • 简介:摘要:当前,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服务意识不断提高,对现代医疗护理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眼科的患者不断增多,并且眼部属于特殊、敏感的重要部位,护理不到位严重的时候会直接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护理人员必须适应时代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整体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改善当前眼科护理质量。本文基于眼科手术眼内抗感染护理策略展开论述。

  • 标签: 眼科手术 眼内 抗感染护理策略
  • 简介:摘要随着微量标本和高通量检测技术的发展,极少量眼内液标本可同时提供多种重要的眼内微环境信息,为多种疾病的诊断、监测和随访提供重要的定性和定量依据。为规范眼内液标本的采集过程,明确各种眼内液检测手段的实用价值及眼内液检测本身在眼科临床实践中的地位,本文介绍了房水和玻璃体标本的采集方法和要点以及多种常用检测方法的特点和适用条件,讨论了眼内液检测的总体原则,以期为眼科临床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中华眼科杂志,2020,56:313-317)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眼科手术眼内抗感染护理方法。方法:选择我院2019.5-2020.11收治的眼科手术患者65例进行研究,随机将其分为参照和实验两组,参照组32例应用常规护理,实验组33例采用优质护理干预。对于两组患者的术后感染情况进行观察并比较;并且,评价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结果:实验组的术后感染情况优于参照组,P

  • 标签: 眼科手术 眼内 抗感染 护理方法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白内障术后眼内炎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3月至2010年3月间收治入院的白内障手术患者489例,分析总结术后眼内炎发生情况,并总结其治疗方法和效果。结果在选取的489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中有16例患者于术后发生眼内炎,其中14例患者为急性眼内炎,2例为迟发性眼内炎,且有10例患者的房水以及玻璃体微生物检测结果为阳性,阳性检出率31.58%;13例实施玻璃体切割术联合注药术,2例予以前房冲洗联合玻璃体注药术,1例实施眼内容物剜除术,最终15例患者眼内炎症得到控制,1例出现眼球萎缩。结论针对白内障术后眼内炎患者,临床应早期积极实施有效治疗,促进患者视力恢复。

  • 标签: 眼内炎 白内障手术 玻璃体切割术 玻璃体注药术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手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要点。方法通过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消毒隔离预防措施,加强手术室人员知识培训,确保制度的落实。结果完善了围手术期感染控制流程,提高了护理人员预防手术感染意识,确保眼科手术的安全,降低了眼科手术感染率。结论有效的综合性护理措施是预防眼科手术后眼内感染的关键。

  • 标签: 预防 眼内感染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内铁质异物摘出的治疗体会,方法在距异物最近处眼球壁切开摘出异物,结果69例(69眼)一次摘出63例(63眼),摘出率为91.3%,失败未能摘出6例(6眼)。结论在距异物最近处切开球壁摘出异物成功率高,及时的诊断治疗减少并发症发生。

  • 标签: 眼内铁质异物 异物近处球壁切开 手术摘出
  • 简介:摘要:眼内异物在临床中属于特殊眼外伤,比一般眼球旁穿通的危害性更大,除异物在进入眼球时产生的机械性损伤外,异物长时间不取出同样对眼球造成严重损害,当异物损伤眼组织,将引起眼部发生病理性与功能性改变。异物种类有多种,如树枝、金属丝、竹签、机床上的飞屑、射击的弹丸等,其中存在外伤史、通过锤敲击与爆炸造成眼内异物的可能性最大。临床针对眼内异物最直接的处理办法为及时取出异物,避免异物对眼球产生更大刺激,进而降低视力,但眼内异物的复杂性与不可控性较大,部分异物可能为活物,在游走过程中无法准确取出,甚至因为操作时间的延长,对眼睛加大损害。对此,本文选取1例眼内游走虫毛异物患者,重点分析处理过程,旨在为临床治疗眼内异物相似病例提供参考。

  • 标签: 异物,眼内,游离,随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