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眼科白内障患者采用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白内障患者12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64例)和对照组(64例)。试验组白内障患者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然后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后视力矫正情况、并发症、术后散光以及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化等情况。结果所有的白内障患者都成功的完成了手术,手术之后,两组患者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情况和视力矫正以及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白内障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安全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临床上值得广泛推广和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眼病专科内部白内障疾病临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研究选取自2016年2月始至2018年10月止我院眼病专科中开展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共256例。临床手术治疗所应用的方法均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结果在手术结束后,有234例疾病患者首日的针孔视力达到了0.05及以上,有224例疾病患者首日的针孔视力达到0.3及以上,有28例疾病患者首日针孔视力达到0.6及以上。临床治疗最终的脱盲率达到90.2%,最终的脱残率达到88.7%。手术进行中的并发症问题有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而造成的人工晶体未植入成功等。手术进行后出现的并发症有前房出现积血问题、眼压短暂性过高、眼内炎症以及视网膜分离等。结论通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进行眼病专科白内障疾病的临床治疗,从技术方面来讲相对比较成熟,并且最终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适合在眼病专科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及运用。

  • 标签: 眼病专科 白内障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白内障又称作晶状体混浊,是临床中常见的盲眼病之一,也是当前全球致盲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年龄增大、家族遗传、外伤等原因都可能引起人们的晶状体囊膜的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从而丧失了屏障作用,甚至有可能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从而形成混浊,这样就造成了白内障。本文收集眼科临床300例白内障患者诊断及复明手术疗效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患者都采取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方法,将人工晶体植入患者眼内。术后首日有35例患者视力超过0.6(占11.7%),260例患者视力恢复超过0.3(占86.7%),278例患者视力恢复超过0.05(占92.7%)。人工晶体没有成功植入、患者破裂后囊膜等表现都是术中并发症,前房积血、脱落视网膜、眼内炎症及短暂性高眼压等是术后并发症。

  • 标签: 白内障患者 手术治疗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眼病专科内部白内障疾病临床手术治疗的特点。方法:研究选取自 2016年 2月始至 2018年 10月止我院眼病专科中开展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共 256例。临床手术治疗所应用的方法均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结果:在手术结束后,有 234例疾病患者首日的针孔视力达到了 0.05及以上,有 224例疾病患者首日的针孔视力达到 0.3及以上,有 28例疾病患者首日针孔视力达到 0.6及以上。临床治疗最终的脱盲率达到 90.2%,最终的脱残率达到 88.7%。手术进行中的并发症问题有晶状体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而造成的人工晶体未植入成功等。手术进行后出现的并发症有前房出现积血问题、眼压短暂性过高、眼内炎症以及视网膜分离等。结论:通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方法进行眼病专科白内障疾病的临床治疗,从技术方面来讲相对比较成熟,并且最终的治疗效果也较为显著,适合在眼病专科治疗过程中进行推广及运用。

  • 标签: 眼病专科 白内障手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
  • 简介:摘要通过对41例白内障手术患者住院资料总结分析,结合眼科常见护理问题,总结护理体会,探讨护理对策。我们根据每位患者自身特点,积极提供有效护理措施,提高了患者配合意愿,很好地促进患者康复。

  • 标签: 眼科 白内障手术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眼科白内障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9月期间83例白内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综合平衡法,把研究对象划分A组(n=41,超声乳化术)和B组(n=42,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临床疗效相当(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组,比较组间数据差异显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开展眼科大规模白内障复明手术的临床特点。方法全面分析2010年2月至2011年2月本院开展的眼科白内障复明手术638例(638眼)。手术方式均为小切口的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行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术后首日的针孔视力≥0.05的有586例,≥0.3的有561例,≥0.6的有70例。脱盲率达91.3%,脱残率达89.2%。术中并发症有后囊膜破裂、玻璃体溢出导致未植入人工晶体等。术后并发症有前房积血、短暂性高眼压、视网膜脱离及眼内炎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在技术上较为成熟,且疗效显著,适合应用于大规模防盲手术。

  • 标签: 眼科 白内障 防盲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对白内障患者使用手术治疗的特点和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根据我院2010年至2011年接收的639例白内障患者来进行研究分析,对其使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囊外摘除治疗方式,进行人工晶体植入。结果经针孔视力治疗后,有71例患者的视力第一天就超过了0.6,562例患者超过了0.3,587例超过了0.05,有89.3%的患者不再残疾,91.4%的患者恢复了一定的视力能力。手术中无一例并发症患者出现,术后的并发症情况也比较少,一般都是眼压过高、眼内炎、视网膜脱落等。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植入人工晶体的治疗方式,其效果比较好,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临床中推介广泛使用。

  • 标签: 眼科 白内障 诊治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先天性白内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选取40例先天性白内障患者,对患者植入人工晶体并回访1—2年,并对患者进行术后视力改善培训,定期检查其治疗后视力是否有所提高。结果对于儿童先天性白内障疾病,尽早手术会使视轴保持清晰能最大限度提高视力。结论手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治疗效果显著。

  • 标签: 先天性白内障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诊断、治疗效果及护理方法,总结经验。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00例眼科白内障患者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不同的两种治疗方法,对比起治疗的效果。其中,观察组患者采取超声乳化吸除术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采用常规的药物治疗。结果通过治疗效果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二者具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白内障患者实施正确的诊断、有效的治疗手段以及采取优质的护理措施,有助于患者的康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继续研究。

  • 标签: 眼科白内障患者 诊断 治疗效果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眼科白内障手术中摘除术及人工晶状体置入术治疗白内障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1月期间来我院眼科接受白内障复明手术患者42例,采用的手术方式为人工晶体植入术联合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结果在手术当日,42例行白内障手术的患者中有6例针孔视力<0.05,其余36例均≥0.05;具体如下8例针孔视力≥0.05且<0.3,22例≥0.3且<0.6,6例≥0.6,达85.7%的脱残率,术中出现的并发症状有溢出玻璃体,同时发生后囊膜破裂,最终造成人工晶体没有植入。术后发生的并发症有眼内炎症、视网膜脱离、短暂性高眼压,同时前房出现积血。结论白内障的发生可能与眼部并发症、伤后开盲时机有关,及时行白内障摘除术、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可有效缩短病程,促进创伤愈合、视力恢复。

  • 标签: 白内障 眼科 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为白内障患者采取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我院接收的128例白内障老年患者来进行探讨。将患者分组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取的是超声乳化摘除术,实验组则是使用小切口超声乳化疗法,对患者进行治疗后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过手术治疗,两组患者的视力情况均有所恢复,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几率没有太大差异性。结论小切口超声乳化以及超声乳化摘除这两种治疗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均比较好,安全性和可靠性没有太大差异,临床中白内障患者可以选择使用。

  • 标签: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 白内障
  • 简介: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科技医疗水平的发展,手术治疗白内障已经是临床医师和患者及患者家属首选的治疗方式。有研究结果表明,白内障手术可能会加剧干眼症状和体征的发生。不论是小切口的白内障手术还是超声乳化手术,都会对泪膜质量产生影响。目的探讨研究眼科白内障手术对眼表泪膜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眼科白内障手术的患者50例,分别观察记录其术前,术后1周及1个月、3个月时的主观症状,并分别进行了泪液分泌实验(ST),检查泪膜的破裂时间(BUT),对角膜进行了荧光素染色检查及评分(CFS),就研究结果进行参考对比。结果患者术前和术后不同时间的比较,术后1周~1个月术眼有异物感、CFS、ST的程度显著增加、BUT有缩短,手术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术眼无异物感,CFS、ST以及BUT水平均已恢复,与术前比较没有显著差异(P>0.05)。

  • 标签: 白内障手术 眼表泪膜 影响
  • 简介:摘要:目的:采用超声乳化与人工晶体植入相结合的方法在白内障治疗中进行了效果观察。方法:本次试验选取2022年2月到2023年2月在我院眼科收治的白内障病人中128例为主要考察对象,根据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64例。对照组采用了白内障囊外摘除(ECCE)和人工晶体植入手术作为治疗手段;而在对研究组病人的治疗过程中,则采取了超声乳化(Phaco)结合人工晶体植入的方式。分析这些患者的治疗成效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情况。结果:经过观察,可以发现:使用超声乳化技术配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后的治疗效率达到了96.87%,比传统囊外摘除法提高了21.87%(P<0.05)。从并发症发生的角度来看,研究组中只有1.56%的人出现了并发症,而对照组的比例高达9.38%。研究组出现的并发症的概率大大降低(P<0.05)。结论:在白内障患者治疗时采用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干预比传统的囊外摘除术治疗更能够有效提高治疗效果,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和安全性均较高,具有更好的应用价值。

  • 标签: 白内障 手术治疗 临床疗效 安全性
  • 简介:摘要:眼科疾病在当前有较高发病率,白内障便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一种,一般需住院治疗。但在白内障患者住院期间,因其存在明显视力障碍,将容易产生一系列安全性问题,如跌倒、滑倒、坠床等,这均会给患者的护理安全产生不利影响,甚至会耽误治疗。当前,眼科护理管理部门应重视该问题,关注对白内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并应注重总结具体的危险因素,从具体危险因素出发制定安全护理措施。

  • 标签: 眼科 白内障 安全护理 影响因素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安全是医院护理工作中的重点内容,在当前社会发展下为了发挥出护理工作的效果,首先应该保障患者的安全。眼科所收治的患者都是眼部有疾病的患者,患有白内障疾病的患者会存在较大视力障碍,也正是由于白内障患者存在视力障碍问题,所以在住院期间经常出现磕碰、跌伤等安全事故。基于此,为了减小患者安全事故的出现,就要对造成白内障患者安全问题出现的原因找出,之后再根据患者制定护理对策。

  • 标签: 眼科科室,白内障,住院患者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当前眼科白内障住院患者的安全护理现状展开全面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措施。方法:研究中共选取142例患者进行对比实验,以时间为分隔线,将其分为实施前的对照组与实施后的观察组两个组别,每组随机抽取71例患者,前者采取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后者对此分析并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对比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与护理质量。结果:相关数据表明,实施风险防范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及风险事件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眼科白内障患者而言,实施风险防范管理不仅能够提高整体护理质量,更可有效降低各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住院患者的安全。

  • 标签: 眼科白内障 住院患者 安全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对高龄白内障患者眼科A/B超检查的护理进行相关分析与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龄白内障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A/B超检查,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进行心理护理、A超检查护理、B超检查护理等,记录两组患者A/B超检查护理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过护理干预后,所有患者病情均有所改善,且观察组患者护理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龄白内障患者A/B超检查的护理工作十分重要,不仅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高龄白内障患者 眼科A/B超检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