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弹簧圈栓塞治疗的临床疗效,总结介入治疗的临床经验。方法对31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急性行血管内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脉瘤致密栓塞24例,动脉瘤大部栓塞7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半年内再出血1例,死亡2例。结论颅内动脉瘤早期介入栓塞治疗具有微创、安全、恢复快、近期疗效好的优点。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弹簧圈 血管内栓塞 介入
  • 简介:1对象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01年~2004年,我们对30例颅内囊状动脉瘤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均为早期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病人,疗效良好.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25~60岁.24例为第1次出血,6例曾有SAH史.Hunt-Hess分级Ⅰ级14例,Ⅱ级11例,Ⅲ级3例,Ⅳ级2例.7例后交通动脉瘤有动眼神经压迫症状,3例椎-基底动脉瘤有脑干压迫症状.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栓塞 治疗性
  • 简介:摘要目的认识超急性急性脑出血在0.2TMRI上的影像表现,提高低场强MRI对超急性急性脑出血的诊断率。方法回顾性分析67例超急性急性脑出血(超急性17例,急性50例)在0.2TMRI的表现,所有病例均通过CT证实。结果17例超急性脑出血T2周1均表现为高信号;T1周1呈等信号14例,稍低信号3例。50例急性脑出血T2周1高或稍高信号35例,信号欠均匀,等信号10例,低信号5例;T1周1呈等信号或稍低信号40例,稍高信号10例。病灶周边多有渗出环,T1周1为低信号,T2周1为高信号,并伴占位效应。结论超急性急性脑出血在0.2TMRI上的影像表现复杂多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病史多可明确诊断,但不如CT敏感和特异,认识它的意义在于与脑梗死和脑肿瘤等疾病相鉴别,特别是脑梗死,以正确指导临床用药和治疗。

  • 标签: 脑出血 TMRI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在2014年3月~2015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用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治疗1年后的血压进行比较,并观察其治疗依从性。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者的血压与治疗总依从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控制脑卒中急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综合护理干预 脑卒中急性期高血压 血压 影响
  •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后认知损害的特点。方法2008年3月-2009年12月在宣武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28例发病3周内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皮层梗死46例,皮层出血15例,皮层下梗死49例,皮层下出血18例,所有患者均在入组当日进行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对照组77例,完成一次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56%患者出现了至少一个认知域的损害,40.6%患者出现执行功能障碍,37.5%患者出现视空间结构能力的损害,26.6%患者出现记忆力障碍。左侧半球病变记忆力、执行功能和信息处理速度得分均较右侧半球病变差(P〈0.05),而视空间结构能力评分,右侧半球较左侧半球差(P〈0.05)。结论脑卒中急性最常出现的认知损害是执行功能,所以我们建议在急性脑卒中早期尽量进行包括执行功能在内的涉及多个认知域的神经心理测验,以期较全面地了解急性脑卒中患者的认知情况,以便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 标签: 卒中 神经心理学 血管性认知障碍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急性急性脑出血的高场强MRI成像表现及MRI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6年3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脑出血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高场强MRI和CT头颅扫描检查,观察高场强MRI成像表现及其诊断价值。结果对于超急性急性脑出血患者,CT诊断的敏感性均为100%,高场强MRI诊断只有T2×WI敏感性为100%,与其他序列敏感性比较,P<0.05,有统计学意义;CT与高场强MRIT2×WI序列的脑血肿量测量相近,略高于其他序列测量值,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场强MRIT2×WI序列可清晰显示血肿边界,对超急性急性脑出血敏感性较高,具有一定诊断价值。

  • 标签: 超急性期及 急性期 脑出血 高场强MRI 成像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在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治疗时,选择显微手术、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介入治疗)和观察组(显微手术);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并实施比较。结果两组治疗效果则不存在明显差异,但是观察组相对较好;观察组住院时间显著较短,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5.0%明显少于对照组12.5%,即差异明显(满足P<0.05)。结论显微手术、介入治疗急性颅内动脉瘤破裂均可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显微手术并发症更少,且患者恢复更快,因此值得优先选择。

  • 标签: 显微手术 介入治疗 颅内动脉瘤破裂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栓塞联合支架置入治疗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3年12月我院治疗的40例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参考组,各20例,参考组实施栓塞治疗,观察组采用栓塞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效果、并发症发生率(脑血管痉挛、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结果  观察组栓塞效果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两组脑血管痉挛、缺血性卒中、血管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急性破裂颅内动脉瘤采用栓塞联合支架置入治疗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有效促进患者栓塞效果提升,且不会明显增加并发症。

  • 标签: 栓塞 支架置入 急性期破裂颅内动脉瘤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脑卒中患者在急性治疗过程中,对血压监测与调控的必要性。方法科学的掌握临床用药指征,采取合理,适宜的降压药物进行调控。结果血压的调控对脑卒中患者的预后起着重要作用。

  • 标签: 脑卒中 急性期 血压治疗调控
  • 简介:脑出血(intracerebralhemorrhage,ICH)是一种常见多发病。有资料显示,脑出血性卒中占全部脑卒中的10%~25%,在所有脑血管病中,以脑出血的病死率最高.直接病死率为38%~43%,病残率为70%~80%,其复发率约为1.8%~11%,该病多见于老年人,一般认为年龄越大病死率越高,每增加1岁死亡的危险性增加3.47倍,脑出血急性发病急骤,变化多端,此时的救治对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医学界一直将其列为重点研究的疾病,现将急性脑出血的治疗概况综述如下。

  • 标签: 急性期治疗 治疗概况 脑出血急性期
  • 简介:摘要目的脑出血急性护理对病人预后的影响方法总结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间我科收治急性脑出血患者临床护理经验。结果在积极的治疗下配合精心的护理使患者的预后有着明显的改善。结论脑出血急性的精心护理,对病人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存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完整的护理也为其科研与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依据。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压宁定对高血压脑出血急性血压的控制。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到2011年22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98例,采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治疗组120例,采用压宁定进行治疗,压宁定12.5mg~25mg,用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10mL稀释后静脉注射(3min~5min以内),必要时15min~20min后重复1次。随后用压宁定25mg~100mg加入250mL液体中以9mg/h维持,血压在140~165/80~95mmHg之间,观察两组患者发现再出血例数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后再出血例子减少(P<0.01),仍以治疗组再出血者少。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压宁定治疗组较对照组的血肿扩大例数减少,通过防止脑出血,减轻脑损伤,促进脑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 标签: 脑出血 急性期 血压管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磁共振诊断在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21年5月~2023年6月收治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检查方法,分为头颅CT平扫检查组、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对比结果。结果: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确诊阳性率为98.33%,对比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85.00%,更高(P<0.05)。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漏诊率1.67%,对比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13.33%,更低(P<0.05);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误诊率0.00%,对比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3.33%,更低,但无差异性(P>0.05)。磁共振+头颅CT平扫检查组的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确诊阳性率为98.33%,对比临床病理检查,无差异性(P>0.05)。结论:增加磁共振诊断,特别是弥散张量成像(DWI),对于超急性急性脑梗死的价值,更高。

  • 标签: 磁共振技术 超急性期及急性期脑梗死 诊断
  • 简介: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的可行性及相对适应证.方法对2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急性经眉眶上锁孔入路手术治疗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着重描述该手术方法、注意点、术中动脉瘤破裂及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情况.结果28例动脉瘤全部夹闭成功,其中3例术中有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后10例病人有不同程度的脑血管痉挛,其中2例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除1例大脑中动脉瘤有轻偏瘫,1例前交通动脉瘤有单侧下肢轻瘫外,其他病人恢复良好.结论绝大多数颅内动脉瘤破裂病人急性同样适合锁孔手术,术中动脉瘤破裂和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会同常规开颅显微手术并无明显差别.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破裂 急性期 锁孔手术 脑血管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