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例28岁女性患者,因垂体炎所致中枢性尿崩症给予甲泼尼龙40mg、1次/d静脉注射。2周后改为泼尼松10mg、3次/d口服,嘌呤50mg、2次/d口服。第4天,患者出现上腹胀、反酸、恶心。给予对症治疗,效果不佳。1周后停用泼尼松。2周后患者出现剧烈上腹痛伴呕吐。胃镜检查示慢性胃炎。遂停用嘌呤。2d后胃肠道症状明显缓解。1周后胃肠道症状消失,但尿量逐渐增多,再次给予嘌呤50mg口服。服药后约1h,再次出现相同胃肠道症状,对症治疗后缓解。

  • 标签: 硫唑嘌呤 胃肠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嘌呤系巯嘌呤的咪唑衍生物,广泛用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为了规范嘌呤在皮肤科的正确应用,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自身免疫病专业委员会相关专家在检索和研究国内外嘌呤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相关文献(主要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专家共识或专家建议)的基础上,经反复讨论,提出嘌呤在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皮肤血管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炎、硬皮病等免疫性皮肤病治疗中的建议,分析嘌呤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 标签: 硫唑嘌呤 治疗 自身免疫疾病 结缔组织疾病 天疱疮 红斑狼疮,系统性 皮肌炎
  • 简介:摘要1例65岁男性患者因患重症肌无力口服溴吡斯的明片(30 mg、3次/d)、嘌呤片(75 mg、2次/d)和醋酸泼尼松片(15 mg、1次/d)治疗。2个月后患者出现腹痛伴恶心、呕吐症状。实验室检查示血脂肪酶(LPS)909 U/L、尿淀粉酶(AMS)3 838 U/L,腹部超声及影像学检查均符合胰腺炎表现。未停用上述药物,按急性胰腺炎常规方案治疗,无明显好转。发病第11天开始给予奥曲肽注射液皮下注射、注射用泮托拉静脉滴注、甲硝唑口服及补液、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等支持治疗。次日实验室检查示血LPS 3 332 U/L、血AMS 139 U/L,考虑患者的急性胰腺炎可能与嘌呤片有关,停用该药,其他治疗未变。患者症状很快缓解,4 d后复查,血LPS 546 U/L,血AMS 49 U/L。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硫唑嘌呤 胰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环孢素A与嘌呤治疗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的效果。方法抽取2015年7月至2020年6月焦作市人民医院收治的NMOSD患者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环孢素A组(32例)和嘌呤组(32例)。嘌呤组采用嘌呤治疗,环孢素A组采用环孢素A治疗。比较两组疗效、视神经功能[扩展残疾状态量表(ED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结果环孢素A组总有效率(90.63%,29/32)与嘌呤组(75.00%,24/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12个月,两组ED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ADL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P均<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素A组血尿、脱发、牙龈肿胀、肝功能损伤发生率与嘌呤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环孢素A组复发率(21.88%,7/32)与嘌呤组(28.13%,9/32)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孢素A与嘌呤治疗NMOSD均有较好效果,可改善患者视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减少复发,且具有用药安全性。

  • 标签: 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 环孢素A 硫唑嘌呤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嘌呤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肌无力患者84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患者甲基强的松龙治疗,研究组给予患者嘌呤与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的有效率以及记录不良反应状况。结果研究组经治疗1年后有效率为90.48%显著高于对照组69.05%(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率为为11.90%显著低于对照组33.33%(P<0.05)。结论嘌呤与甲基强的松龙联合治疗重症肌无力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硫唑嘌呤 甲基强的松龙 重症肌无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重症肌无力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13年9月~2015年9月间收治及跟踪随访的重症肌无力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甲基强的松龙联合嘌呤治疗,对比该组患者治疗有效性以及治疗前后的各项指标情况。结果该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0.63%,治疗无效的患者中死亡人数为1例,死亡率为3.13%;出现并发症人数为2例,均为消化道溃疡,并发症发生率为6.25%。结论在治疗重症肌无力时采用嘌呤联合甲基强的松龙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重症肌无力 硫唑嘌呤 甲基强的松龙
  • 简介:背景:特应性湿疹发生于1%~2%的成年人,发病率较高。作者旨在评估嘌呤系统性单一疗法治疗中重度特应性湿疹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评估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遗传多态性(嘌呤诱导的骨髓毒性的一个关键决定因素)在通过TPMT活性确定嘌呤剂量时的治疗重要性。方法:对门诊患者进行平行分组的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采用极小化方法将已进行了局部最适治疗但仍处于疾病活动期的63例患者分配入嘌呤组(n=42)或安慰剂组(n=21),接受为期12周的治疗。维持治疗期间,TPMT杂合型患者每日服用嘌呤1.0mg/kg,而TPMT活性正常的患者每日服用2.5mg/kg。治疗的最初4周内,所有受试者接受较低剂量的嘌呤(每日分别为0.5mg/kg和1.0mg/kg),以减少胃肠道副作用。临床反应的主要观察指标为SASSAD(6区6症状特应性皮炎)评分估计的疾病活动性。采用意向性治疗分析。本研究注册为国际标准化随机对照试验,注册号ISRCTN58943280。结果:54例(86%)受试者完成了研究;安慰剂组有2例(3%)退出,嘌呤组有7例(1l%)退出。治疗12周时,嘌呤组的平均疾病活动性改善了37%(12.0单位),而安慰剂组改善了20%(6.6单位)[差异为17%(5.4单位),95%CI4.3%~29%]。此结果还伴随着患者报告的瘙痒、受累面积、总体评估、生活质量等的明显改善。受试者对药物的反应性变化很大。总的来说,除2例患者发生药物过敏外,患者对嘌呤的耐受性良好。TPMT杂合型患者对嘌呤的治疗反应与其他患者相似,无人发生骨髓毒性。基于TPMT确定给药剂量似乎减少了预期毒性,同时保持了药效。结论:嘌呤作为系统性单一疗法,对已进行了最适激素局部治疗但疾病仍然活动的中重度特应性湿�

  • 标签: 随机对照试验 特应性皮炎 硫唑嘌呤 甲基转移酶 治疗期间 中重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嘌呤对耐受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8年至2015年我院收治的100例采用正规糖皮质激素治疗1~2个月后临床效果不理想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对照组用单纯强的松治疗,观察组采用强的松联合嘌呤治疗,比较两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为66.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两组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嘌呤对耐受糖皮质激素重症肌无力临床效果理想,安全系数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硫唑嘌呤 重症肌无力症状 临床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IBD)人群中,NUDT15基因多态性与嘌呤(AZA)导致骨髓抑制不良反应的相关性,为IBD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PubMed、Cochrane图书馆和Web of Science,筛选NUDT15基因突变与AZA治疗IBD的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并对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0篇文献,共3095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亚洲IBD人群中NUDT15基因突变率明显高于TPMT基因突变率(21.5%比2.8%,OR = 0.10,95%CI:0.07 ~ 0.15,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NUDT15基因突变与AZA相关的白细胞减少具有显著相关性(OR = 0.40,95%CI:0.34 ~ 0.47,P<0.001);NUDT15突变的IBD患者更易在应用AZA的早期出现白细胞减少(OR = 2.69,95%CI:1.67 ~ 4.33,P<0.001);同时NUDT15基因纯合突变型(TT型)更易出现Ⅲ~Ⅳ级的骨髓抑制(OR = 0.09,95%CI:0.04 ~ 0.18,P<0.001)。结论亚洲IBD人群中,AZA引起的骨髓抑制与NUDT15基因突变具有显著相关性,较TPMT基因突变关系更为密切,并多发生于应用AZA的8周内。同时,NUDT15基因TT纯合突变会增加重度骨髓抑制的风险。

  • 标签: 炎症性肠病 NUDT15 硫唑嘌呤 骨髓抑制 Meta分析
  • 简介:我院自1978年8月~2001年12月共施行同种肾移植1144例,术后应用嘌呤(Aza)+泼尼松(Pred)二联治疗71例,其中带肾存活10年以上20例(28.2%)。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20例中男13例,女7例,移植时年龄22~46岁。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18例,慢性肾盂肾炎2例。首次肾移植17例,二次肾移植3例。全部供肾均为男性尸肾,年龄19-41岁。血型相同16例,血型不同按输血原则相

  • 标签: 肾移植 硫唑嘌呤 泼尼松 治疗 带肾存活10年以上 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入院52例克罗恩病患者。对照组应用英夫利昔单抗治疗。观察组应用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嘌呤治疗。结果在治疗效果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组96.15%高于对照组73.08%(P<0.05)治疗前,患者的生化指标进行比较,不存在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化指标改善的要比对照组好(P<0.05)。在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方面观察组11.54%低于对照组30.77%(P<0.05)。结论英夫利昔单抗联合嘌呤治疗克罗恩病的疗效显著,安全性高,不良反应较低,是治疗克罗恩病较为理想的方法。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 克罗恩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7年11月-2018年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n=29)与参照组(n=29),分别施以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ALB)、白细胞(WBC)、血清总蛋白(TLB)、C反应蛋白(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探究组ALB、WBC、TLB、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 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29)与参照组( n= 29),分别施以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 ALB)、白细胞( WBC)、血清总蛋白( TLB)、 C反应蛋白( 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探究组 ALB、 WBC、 TLB、 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 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29)与参照组( n= 29),分别施以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 ALB)、白细胞( WBC)、血清总蛋白( TLB)、 C反应蛋白( 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探究组 ALB、 WBC、 TLB、 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 2017年 11月 -2018年 11月至我院接受治疗的克罗恩病患者 58例,按入院时间先后顺序分为探究组( n= 29)与参照组( n= 29),分别施以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与单纯嘌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蛋白( ALB)、白细胞( WBC)、血清总蛋白( TLB)、 C反应蛋白( CRP)指标变化情况及不良反应率。结果 探究组 ALB、 WBC、 TLB、 CRP指标变化情况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P< 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 P> 0.05)。结论在克罗恩病患者治疗中应用嘌呤联合英夫利昔单抗疗法治疗效果理想,且治疗安全性可得到有效保障,故临床广泛运用价值较高。

  • 标签: 硫唑嘌呤 英夫利昔单抗疗法 克罗恩病 不良反应
  • 简介:1例37岁慢性肾功能不全女性患者,因出现骨髓抑制症状入院,既往合并IgA肾病、痛风。入院后给予升高白细胞、纠正贫血等恢复骨髓功能的治疗措施,醋酸泼尼松控制IgA肾病及抗痛风等治疗。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药师协助医生分析患者发生骨髓抑制的原因,评估并优化其免疫抑制治疗方案,在患者发生促红细胞生成素相关高血压时与医生充分沟通并提出合理的用药建议。治疗后患者骨髓抑制症状好转,病情得以控制出院。

  • 标签: 慢性肾功能不全 硫唑嘌呤 骨髓抑制 临床药师 药学监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