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硬膜外阻滞麻醉对老年人安全的应用。目前,我国正在进入老龄社会,老年人逐渐增多,并以每年2.8%的速度递增,当然需要手术治疗的老年病例也随之增加,这样对我们麻醉医生也是一种挑战老年人在生理和疾病上有自身的特点,如身体组织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的退行性改变、各疾病的产生等,都会对手术麻醉造成影响,需引起麻醉医师的高度重视,老年人手术麻醉是临床比较棘手的问题,选用何麻醉方法均对其生理功能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硬膜外 老年人 安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蛛网膜下硬膜外联合阻滞(CombinedSpinalEpiduralAnalgesia,CSEA)在分娩镇痛中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初产妇分成三组。C组对照组,未用任何镇痛方法。CEA组0.125%罗哌卡因+2ug/ml芬太尼组;CSEA组L2-3CSEA联合穿刺成功后,蛛网膜下注人0.25%布比卡因1ml+25ug芬太尼0.5ml,常规向头端置入硬膜外导管。观察产妇的镇痛评分及产程时间和新生儿评分。结果1CEA组和CSEA组产妇镇痛效果满意,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CSEA组起效时间较CEA组明显缩短,且镇痛效果优于CEA组(P<0.05);2CSEA组产程活跃期为138分钟和CEA组149分钟短于对照组188分钟,有统计学差异;3镇痛组与对照组均无运动神经的阻滞。结论CEA和CSEA都是简明、安全有效的分娩镇痛方法,但CSEA起效更快、镇痛完善,缩短活跃期产程,更有优越性,产妇满意度高,更适用于分娩镇痛。

  • 标签: 蛛网膜下腔&mdash 硬膜外腔联合阻滞 分娩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罗哌卡因应用于分娩镇痛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初产妇50例,随机分为两组。①0.1%罗哌卡因②0.1%罗哌卡因+芬太尼2ug/ml产妇宫口开大至2~3指后,取左侧卧位,于腰椎2~3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硬膜外注入2%利多卡因2ml。5分钟后排除无全脊麻现象发生,然后各组注入不同浓度罗哌卡因10ml.平面控制在胸10以下,接镇痛泵,将镇痛泵维持量以5―7ml/h,持续硬膜外输注至宫口开全停药。结论0.1%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2ug/ml.在分娩镇痛中能有效降低镇痛。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分娩镇痛 硬膜外腔阻滞
  • 简介:目的:观察硬膜外阻滞麻醉应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加入不同剂量芬太尼对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30例18-65岁ASAⅠ~Ⅱ级择期下肢手术硬膜外阻滞麻醉病人,随机分为三组:A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2μg/ml,B组局麻药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C组在局麻药混合液中不加芬太尼,硬膜外注入试验量2%利多卡因4ml,4-5min后分别注入预先配妥的混合液16.2ml。结果:无痛平面达T10所需的时间(tT10),在A组为8.7±3.1min,B组为5.6±1.4min,C组为8.2±2.1min;B组显著短于C组(P=0.017)和A组(p=0.005);A组与C组之间无差异(P=0.63)。追加第二次药物距第一次给药的间隔时间(t1-2)在A组为57.2±17.1min,B组为66.9±16.0min,C组为50.2±8.7min;B组显著长于C组(P=0.015)。结论:硬膜外阻滞麻醉在利多卡因、丁卡因混合液中加用芬太尼4μg/ml,起效时间可缩短,作用维持时间可延长。

  • 标签: 芬太尼 局麻药 混合液 利多卡因 硬膜外腔阻滞麻醉 丁卡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麻醉体位蛛网膜下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作用。方法:将130例自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孕妇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与观察组纳入孕妇数量均为65例,两组孕妇均采用蛛网膜下阻滞硬膜外阻滞联合麻醉行剖宫产手术,观察组采取坐位麻醉,对照组采取左侧卧位麻醉。结果:麻醉后两组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心率水平、血氧饱和度均下降,麻醉前后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麻醉体位 蛛网膜下腔阻滞 硬膜外阻滞 联合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蛛网膜下-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在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予以探讨研究。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80例产妇,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产妇采取蛛网膜下-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对照组产妇采取硬膜外麻醉,比较两组产妇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比较,观察组产妇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产妇实施蛛网膜下-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其麻醉效果较佳,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 标签: 蛛网膜下腔麻醉 硬膜外阻滞麻醉 剖宫产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阻滞对产妇分娩的镇痛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的124例产妇进行治疗分析,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人,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的情况。结果经过镇痛10min之后,观察组患者的镇痛有效率达100%,对照组镇痛有效率只有9.68%,组间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产妇第一产程和第二产程明显缩短,与对照组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硬膜外镇痛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 标签: 罗哌卡因 复合 芬太尼 硬膜外腔 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娩镇痛中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DPE)与硬膜外阻滞(EP)的应用效果。方法:挑选本院2021.06—2022.06期间临床收诊需无痛分娩产妇,共计300例设为研究对象。以信封分组法将其平均分为常规组、实验组,每组150例。为观察分娩镇痛效果差异,常规组应用EP、实验组应用DPE,比较两组不同时间疼痛评分(VAS)、病人自控镇痛(PCA)相关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相较常规组,实验组不同时间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P<0.05。相较常规组,实验组PCA相关情况更优,P<0.05。结论:无痛分娩产妇镇痛处理中DPE干预效果要明显更佳,不仅镇痛稳定且安全性高,建议应用。

  • 标签: 分娩镇痛 硬膜外阻滞 硬脊膜穿破硬膜外阻滞 效果
  • 简介:二.结果3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术后膀胱挛缩痛,膀胱肿瘤患者9例,其中耻骨后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患者23例

  • 标签: 持续注射 挛缩硬膜外 控制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硬膜外注药治疗腰腿痛的效果分析。方法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穿刺点多在病变的上一间隙,选12号硬膜外穿刺针进行,穿刺成功后分别注入曲安奈德注射液,2%利多卡因,维生素B1,维生素B12。结果100例腰腿痛患者经硬膜外阻滞治疗结果如下16~39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8.39%,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0%;40~59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5.20%。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90%;60~85岁年龄段患者显效、有效率之和为92.8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0%,以年轻、病程短、腰椎间盘突出者治疗效果最佳。结论硬膜外阻滞治疗腰腿痛是目前比较确切和有效的微创治疗手段。

  • 标签: 腰腿痛 硬膜外阻滞 曲安奈德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对孕妇的影响。方法回顾总结了住院孕产妇200例,自愿接受无痛分娩100例为试验组,未接受无痛分娩100例为对照组,试验组用盐酸布比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阻滞麻醉。结果试验组镇痛效果好,自然分娩率增加,有利于产后排尿。结论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有效抑制分娩所致的疼痛及疼痛引起的不良反应,效果确切,安全有效,值得广泛开展。

  • 标签: 硬膜外阻滞 分娩镇痛 疼痛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分析内热针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方法采用双盲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阻滞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内热针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VAS评分没有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明显比治疗前改善(P<005),其中观察组改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优良率(8667%)明显高于对照组(5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5,P=002)。结论内热针联合硬膜外阻滞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显著,可行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硬膜外腔阻滞 内热针 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