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随着低剂量CT广泛应用于肺癌筛查,肺内小结节检出率不断提高,增加了患者的心理负担。肺结节是引起肺癌重要病变之一,可分为实性结节玻璃结节(GGN)。以往研究集中在实性结节,而对肺玻璃结节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且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玻璃结节的恶性潜能高于实性结节,区别玻璃结节良恶性也成为了热点问题。本文总结了肺玻璃结节诊断研究的进展,旨在为临床提供一定的资料,以提高对肺玻璃结节的诊断准确性。

  • 标签: 磨玻璃结节 肺癌 CT 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纯玻璃结节肺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387例纯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按其病症浸润程度,分为观察组(301例,肺原位腺癌和微浸润腺癌患者)和对照组(86例,浸润性腺癌患者),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病理特征。结果:与对照组相对比,观察组患者的密度相对均匀,异常血管征、空气支气管征检出人数更多,数据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纯玻璃结节肺腺癌患者进行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根据其检查结果,可有效鉴别诊断受检者具体病情,则医师可根据其检查结果,为其制定更能有针对性的诊疗方案,以提升其整体的诊疗效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在肺部玻璃结节(GGN)当中应用CT诊断的有效性及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入样本80例,均为GGN患者,选入样本时间为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患者需要接受术前CT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总结患者术前CT诊断的准确性、灵敏度与特异度以及患者CT影像学特征。结果:GGN患者的CT诊断准确性为96.15%(75/78)、灵敏度为96.97%(64/66)、特异度为91.67%(11/12);分析患者CT影像学特征,良性GGN患者的影像学通常伴随着边界模糊、类圆形、椭圆形以及圆形形态等表现;恶性GGN患者的影像学则呈现出分叶征、毛刺征等表现。结论:CT对于GGN的诊断价值比较高,不但有较高的诊断准确率,且能根据患者CT影像学征象鉴别良恶性GGN,值得推广。

  • 标签: CT 肺磨玻璃结节 诊断价值 鉴别诊断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随着玻璃结节(GGN)检出率的升高,对其进行正确认识和处理已成为当前肺癌外科的重点和热点问题。越来越多的学者尝试从分子演化特征和免疫微环境等角度探究GGN惰性进展的潜在机制。GGN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主要突变基因,纯GGN的肿瘤突变负荷和基因组不稳定性最低,随病理学进展呈现出逐渐进化的基因组突变特征。GGN型肺癌中免疫细胞浸润程度低,处于免疫监视压力下且免疫逃逸较少,而随着实性成分增加,抑制性免疫环境逐步建立,免疫逃逸逐渐增强。对于GGN多维度分子特点的进一步探索将有助于更加精确地区分这类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病变,为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 标签: 肺肿瘤 病理学 磨玻璃结节 惰性自然病程 分子特点
  • 作者: 石穿 罗金梅 崔瑞雪 游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年第12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核医学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病理科,北京100730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37岁男性,以发热、咳嗽、呼吸困难起病,病情进展迅速,影像学示双肺弥漫玻璃影伴多发结节,肺泡灌洗液耶氏肺孢子菌DNA阳性,经支气管镜肺活检病理提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经积极化疗和抗肺孢子菌治疗患者呼吸衰竭仍进行性加重,最终死亡。肺内弥漫玻璃影对应的病因广泛多样,临床应结合病史、多种检查手段仔细鉴别。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探讨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手术病例证实的63例肺部孤立玻璃结节样肺腺癌患者的CT图像,由2名从事胸部影像诊断10年以上医生通过评估病变部位、形态、大小、边缘、边界、内部结构、与邻近结构的关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右肺36例,左肺27例,结节最大径0.73~2.84cm,平均1.86cm,形态不规则形12例,圆形、类圆形51例,深分叶8例,浅分叶42例,毛刺征45例,瘤-肺界面清晰43例,不清晰20例,混合玻璃结节40例,纯玻璃结节23例,见斑点状密度减低影23例,“空泡征”33例,细支气管充气征15例,支气管连续性中断12例,支气管扭曲、走行僵硬43例,血管穿行病灶18例,血管集束征19例;胸膜及叶间胸膜凹陷28例。结论CT对玻璃结节样肺腺癌的早期判断,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 标签: 磨玻璃结节 肺腺癌 CT表现
  • 简介:【摘要】目的: 观察患者采用肺良以及恶性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的表现,进而以期能有效获取有临床诊断意义的相关研究影像学研究结果。方法:选取 2016 年 8 月至 2017 年 2 月在我院接受肺良、恶性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进行病情诊断的患者 50 例,相关病患者经过常规的机体病理以及相应的抗感染临床治疗进行 CT 采集分析。 结果: 50 病患者的 CT 影像采集统计显示,其中患有单纯性临床玻璃结节患者的共有 16 例,显示病症属于良性的有 9 例,恶性病症的有 7 例;监测出属于混合型临床玻璃结节的患者有 34 例,其中良性病症的有 16 例,恶性病症 18 例。 结论: 通过临床医学上的肺良、恶性玻璃结节的 CT 影像显示圆形病变或类圆形病变、病变状态边界较清或者是病变形状显示分叶征与毛刺的表明病患机体中恶性病变几率相对比较大。临床上肺良、恶性玻璃结节属于一种具备非特异性的临床影像学表现,通过该影像学记录,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以有效对病变进行临床诊断并有效对患者病情发展程度进行鉴别。

  • 标签: 磨玻璃结节 肺良 CT 影像分析
  • 简介:【 摘要 】 目的: 探究 CT 诊断肺玻璃结节的 临床 应用价值 。 方法: 选取 2018年 12 月 ~2019年 12 月于我院进行胸部 CT 检查发现肺玻璃结节的 患者 113 例,根据 CT 影像学资料分为:浸润前病变( AIS )组 14 例、微浸润腺癌( MIA )组 39 例、浸润性腺癌( IAC )组 60 例 。 所有患者 使用容积数据进行重建并保存,由经验丰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诊断。对比三组患者病灶的大小、实性成分大小;同时对比三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和边界表现。 结果: 三组患者的病灶大小、实性成分大小均有明显的差异, AIS 组显著优于 MIA 组和 IAC 组 ( P< 0.05)。 三组患者病灶的形态和边界表现均有明显的差异 ( P< 0.05)。 结论: CT 诊断肺玻璃结节能够给出准确的诊断结果,有较大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CT 肺磨玻璃结节 临床 诊断 应用价值
  • 简介:  根据病灶密度将SNGGO分为单纯玻璃结节(纯SNGGO)和含实性成分玻璃结节(实性SNGGO)两组,Nakata等[4]报告含实性成分的玻璃结节恶性率为93%,单纯玻璃结节和含实性成分的玻璃结节

  • 标签: 单发磨 样结节 玻璃样
  • 简介:摘要:近年来,科学及水水平不断提高,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也带来了更糟糕的空气污染,伴随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high resolution computed tomography,HRCT)肺癌筛查项目的开展,肺玻璃结节(ground-glass nodule,GGN)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于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 要]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肺癌筛查实验广泛开展,肺内玻璃结节检出率越来越高。目前,肺玻璃结节CT扫描尚无统一标准,不同CT重建技术、扫描参数及重建算法均影响其观察和测量,进而影响放射医师诊断决策。本文对目前常用的CT检查技术及其对玻璃结节检出及测量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促进检查过程规范化,为玻璃结节的检出与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

  • 标签: [] 磨玻璃结节 低剂量CT 图像质量 重建参数
  • 简介:摘要:目的: 实验将 讨论螺旋 CT 定性诊断肺玻璃结节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实验选取了 201 7 年 1 月~ 2019 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螺旋CT定性诊断肺玻璃结节的效果。方法:研究人员选择在本院2017年1月到2019年12月收治的749例肺玻璃结节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螺旋CT定性诊断结果与患者的手术病理结果直接对比分析,得到螺旋CT定性诊断肺玻璃结节的临床价值。结果:螺旋CT定性诊断肺玻璃结节患者结果为:良性:256例;恶性:444例,共700例。手术病理诊断肺玻璃结节患者结果为:良性:260例;恶性:489例,共749例。其中,螺旋CT定性诊断结果为手术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46%,其中,良性符合率为98.46%;恶性符合率为90.80%。结论:螺旋CT定性诊断对肺玻璃结节患者有较高的疾病诊断率,尤其是良性肿瘤的诊断率十分理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 标签: 肺磨玻璃结节 螺旋CT 定性诊断 手术病理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部玻璃结节随访中的变化和干预情况,探讨肺部玻璃结节的生长规律。方法纳入2017年10月至2019年6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门诊随访的肺部玻璃结节2 247例,其中男633例,女1 614例,平均年龄49.9岁。分析其随访过程中接受治疗的情况和结节变化情况。结果266例选择手术治疗,1 981例继续随访中。继续随访的患者随访(35.5±21.1)个月,中位随访29(12~165)个月;手术患者随访(19.5±18.5)个月,中位随访13(3~97)个月。手术的266例患者中,19例玻璃结节进展,166例玻璃结节未进展,81例未知是否进展,在外院手术。结节进展和未进展的患者术后病理和手术方式无显著差异,进展组纯玻璃结节的基线最大径明显大于未进展组[(1.3±0.5)cm对(0.9±0.4)cm,P=0.038]。结论玻璃结节进展缓慢,进展后再进行手术并不影响手术的方式和效果。

  • 标签: 肺部磨玻璃结节 随访 手术
  • 简介:摘要:玻璃结节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且恶性发展较为强烈。随着全球癌症的发病率逐渐升高,肺癌占居首位,人们对自身疾病的健康意识显著提升。然而随着肺玻璃结节在较多数健康人群中被检出后,发现磨玻璃结节的恶性疾病发生率比实性结节更高,并且早期的肺腺癌常见于玻璃结节。为了进一步探究肺玻璃结节的CT征象。将通过分析肺玻璃结节的体积、纹理、质量及CT参数,评估肺玻璃结节疾病诊断并综述其研究进展,提高临床进一步对肺玻璃结节的认知,强化诊断与准确性。

  • 标签: 肺部磨玻璃结节 CT诊断 灌注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CT在不同病理类型肺部玻璃结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68例肺部玻璃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影像,证实有肺部结节,对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灶类型,可分为IAC组17例、MIA组31例、浸润前病变组20例,比较三组患者病灶的实性成分大小、边界情况、边缘毛刺、病灶密度、边缘分叶、二维比率、三维比率。结果①浸润前病变属于纯玻璃结节,病灶大多呈现为圆形或类圆形;浸润性腺癌大多表现为混合密度玻璃结节,形状不规则;②浸润前病变组实性成分大小、病灶密度明显低于其他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CT影像学检测,可以明确病灶内实性成分,比便于对IAC、MIA与浸润前病变进行鉴别,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磨玻璃结节 CT影像 病理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