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梁华征 熊利泽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9-21
  • 出处:《中华麻醉学杂志》 2021年第05期
  • 机构: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200434,同济大学医学院脑功能与人工智能转化研究所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 200434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一、神经功能网络的组成神经功能网络假说是本人在已知的神经结构和功能的基础上,针对目前就某些神经部位及功能表述上存在的混乱,用动态发展的思想和观点提出的。神经功能网络由神经元和与之共生的神经胶质细胞以及细胞外液理化因素共同组成,是神经系统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三者呈三圆互交的关系(图),既有各自的功能又相互影响;作为一个整体发挥作用。以往对神经功能的研究结果,实际上包含了胶质细胞在其中的作用。没有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作用,神经元传导、传递和整合信息的功能是不可能实现的;没有内环境理化性质的相对稳定作为条件,神经组织的功能活动亦不可能正常的发生和发展。

  • 标签: 神经胶质细胞 功能网络 假说 神经元 动态发展 理化因素
  • 简介:脊髓损伤是神经外科常见疾病,其病因主要包括脊柱及椎间盘退行性疾病、脊柱及椎管内肿瘤、脊髓外伤以及脊髓血管性疾病,常导致脊髓急性、亚急性或慢性损伤。脊髓损伤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损伤部位和性质不同,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亦不相同,大致可以分为脊髓或脊神经的刺激症状和破坏症状,临床主要表现为运动障碍和感觉异常以及反射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 标签: 脊髓损伤 患者 临床分析 外科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采用华润上华0.6μmCMOS工艺,设计实现了一种用于神经信号再生微电子系统的低功耗、高增益功能电激励电压驱动电路.它可以用于驱动激励电极和与之相连的神经来再生神经信号.电路由2部分组成:全差分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及带过载保护的互补型甲乙类输出级.电路采用了满摆幅的输入输出结构,保证了大输入电压范围和大输出电压范围.仿真结果表明,电路增益可以达到81dB,具有295kHz的3dB带宽.芯片面积为1.06mm×0.52mm.经流片实现后在片测试,在单电源+5V下工作,直流功耗约为7.5mw,输出电压幅度达到4.8V;同时在单电源+3.3V下也可正常工作.

  • 标签: 低功耗 满摆幅 神经信号 电压驱动
  •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观察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对患者神经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84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观察对象,收治于2021年3月10日~2022年6月30日,将患者依据入院日期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42例)、实验组(神经内科护理干预,42例),观察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有效恢复情况、神经功能评分。结果:护理后,实验组神经功能有效恢复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神经缺损NIHSS评分低于同组护理前,且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神经内科护理可以积极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可推广。

  • 标签: 脑卒中 神经内科护理 神经功能 生活能力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孕妇维生素D水平对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的影响。方法筛选于我院进行产检及分娩孕妇28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孕早期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为正常组、不足组与缺乏组,采用儿童发育筛查测验(DST)评估所有婴幼儿8月龄时发育商(DQ)、智力指数(MI)等神经发育指标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正常组婴儿DQ、MI评分明显高于不足组与缺乏(P<0.05),不足组略高于缺乏组,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维生素D水平与婴儿DQ、MI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缺乏现象较为常见,并且孕妇维生素D水平直接影响婴幼儿的神经系统发育程度,临床应重视对妊娠期妇女维生素D的监测,并对缺乏者及时给予适宜治疗与补充。

  • 标签: 孕妇 维生素D 婴幼儿神经功能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拉西坦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水平的影响。 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期间于本院就诊的7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实际就诊顺序平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均给予基础治疗干预,在此前提下,为观察组联合开展奥拉西坦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认知能力及血清炎性指标水平。 结果:治疗后,两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其认知功能评分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神经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其认知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各项血清炎性指标数值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各项血清炎性指标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应用奥拉西坦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开展药物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减轻机体炎性反应,同时促进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恢复,值得进行推广应用。

  • 标签: 奥拉西坦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功能 认知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商丘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依据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减分率判定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并据此分为恢复良好组(63例)与恢复不良组(17例)。记录并比较两组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分析PLR、NLR与神经功能恢复的关系。结果相较于恢复不良组,恢复良好组患者PLR、NLR参数水平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检验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与PLR、NLR均呈正相关(r>0,P<0.05);线性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YNIHSS=2.931-0.096XPLR+10.540XNLR,结果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PLR、NLR升高可能是急性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影响因素(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结果显示,PLR、NLR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恢复不良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82、0.884,均>0.75,有一定理想的预测效能。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普遍存在外周血NLR、PLR高表达,这可能是影响患者神经功能恢复的因素之一,且NLR、PLR值越高,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差,临床可考虑将监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外周血PLR、NLR水平来预测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指导早期干预与防治。

  • 标签: 急性脑梗死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影响听神经瘤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自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62例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于术后7 d及术后6个月对所有患者的面神经功能进行评估。收集可能与患者术后早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障碍存在相关性的因素,采用Logistic单因素与多因素回归对相关因素与患者术后短期及长期面神经功能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术后7 d,21例(33.9%)患者面神经功能正常,41例(66.1%)患者出现面神经功能损伤;术后6个月,49例(79.0%)患者面神经功能为正常,13例(21.0%)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Logistic单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越大、肿瘤与面神经黏连越紧密,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P=0.002、0.002);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3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程度、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7 d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3、0.014);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肿瘤最大直径为患者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0、0.030)。结论肿瘤与面神经的黏连越紧密、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患者术后7 d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患者术前临床症状持续时间越长、肿瘤最大直径越大,术后6个月发生面神经功能损伤的可能性越大。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功能损伤 肿瘤黏连
  • 简介:目的总结25例听神经瘤显微外科手术中面神经功能保护的经验。方法对25例听神经瘤采用乙状窦后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结果肿瘤全切除20例(80%),次全切除5例;面神经解剖保留22例(88%),功能保留19例(76%),术后无死亡病例,随访3个月至5年,根据House-Brackmann面神经分级标准,15例(60%)术后3个月内面神经功能为Ⅰ-Ⅱ级,6例(24%)为Ⅲ-Ⅳ级,4例(16%)为Ⅴ-Ⅵ级。结论熟悉面神经与肿瘤的病理解剖关系,采用正确的手术处理原则,熟练掌握显微手术技巧,可提高面神经的保护功能

  • 标签: 听神经瘤 面神经 显微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PAF)是一种少见的以进展性全身自主神经功能衰竭为特点的α突触核蛋白病。我院收治了1例PAF患者,临床以长期体位性低血压相关的头晕和晕厥为主要表现,并伴有餐后低血压、卧位高血压和少汗,不伴有大小便功能障碍,无震颤、动作迟缓、肢体僵硬等锥体外系症状及共济失调,肌电图提示单纯自主神经功能障碍,血清去甲肾上腺素浓度显著下降至0.04 nmol/L。通过描述该患者的临床特点并结合文献报道,阐述PAF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鉴别诊断等,探讨PAF与其他α突触核蛋白病——帕金森病、多系统萎缩、路易体痴呆之间的关系。

  • 标签: 单纯自主神经功能衰竭 α突触核蛋白病 体位性低血压
  • 简介:通过对30名男运动员进行运动能力测试、功能核磁成像(BOLD-fMRI)测试及分析,总结出了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对脑功能区终极ROI间连接的变化特征及其影响,认为运动性中枢疲劳及力竭发生会降低脑神经间的功能连接。

  • 标签: 运动性疲劳 中枢疲劳 脑神经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中医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来我院治疗的60名确诊为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中医疗法,即针灸治疗。对照组采用普通方法治疗。结果实行中医疗法的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后症状缓解得到了良好的效果,心理焦虑也得到了充分的缓解。结论用中医治疗方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疗效比普通治疗方法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中医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康复治疗时间在20d内12例,本文对42例脊髓压迫症术后患者采用综合康复治疗,术后即开始治疗的17例中显效11例

  • 标签: 压迫症 症解除 神经功能康复
  • 简介:摘要对于体外膜氧合(ECMO)辅助患者的神经功能改变,目前的认知还远远不足,前瞻性研究的难度也非常大。脑梗死、脑出血等的诊断需要依靠特殊的辅助检查,如果只对少部分患者进行这些检查,诊断率和实际发生率之间就会具有较大差异。从应对神经系统并发症的方法看,目前尚无针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特异性治疗手段。当前阶段,对ECMO辅助患者神经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大于治疗,需要充分理解ECMO造成的病理生理改变,对有ECMO适应证的患者及早进行辅助治疗,在ECMO转机中做好每一个细节,加强监测,及时撤机。

  • 标签: 体外膜氧合 创伤,神经系统 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