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研究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神经细胞的致瘤.方法对骨髓神经细胞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刀豆球蛋白A凝集试验和双层软琼脂培养以探明其是否具有恶性转化细胞的形态特征、表面结构及生长特性的变化;利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检测骨髓神经细胞的端粒酶和肿瘤相关基因的表达;将骨髓神经细胞接种到裸鼠体内观察其成瘤.结果骨髓神经细胞不具有恶性转化细胞的形态特征,在不同刀豆球蛋白A浓度下均未见明显的凝集反应,在双层软琼脂不能形成细胞克隆;骨髓神经细胞的c-myc、c-fos和p53基因均呈阴性表达,而端粒酶逆转录酶呈弱阳性表达;将骨髓神经细胞接种于裸鼠皮下6个月未见肿瘤形成,亦未见其它组织形成.结论骨髓神经细胞保持了正常细胞的生物学特征,体内和体外的各项指标均未提示其具有致瘤,体外的培养条件没有使其发生恶性转化,从致瘤方面证实了骨髓神经细胞临床移植的安全.

  • 标签: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致瘤性 表达 恶性转化细胞 体内 裸鼠
  • 简介:目的评价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神经细胞的遗传稳定性.方法制备骨髓神经细胞的染色体标本,以常规染色和G显带进行染色体的核型分析.结果体外培养的成人骨髓神经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正常人类的46条染色体,未见非整倍体染色体像;G显带图像核型分析显示其为二倍体正常核型,染色体中未发现有缺失、倒位、易位、双着丝粒和环状染色体等结构异常.结论体外培养分化形成的骨髓神经细胞保持了遗传学上的稳定性,为其进一步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实验依据.

  • 标签: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体外培养 G显带 染色体数目 临床应用 细胞遗传学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小鼠脊髓神经细胞与纹状体神经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及增殖特点,比较两种来源的神经细胞发育时期上的异同,寻找更有利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种子细胞。方法利用显微解剖、无血清培养和单细胞克隆技术在孕14d小鼠的胎鼠的脊髓及纹状体中分离培养具有单细胞克隆能力的细胞,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克隆细胞神经巢蛋白(nestin)抗原和诱导分化后特异性成熟神经细胞抗原的表达,并比较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在培养及分化方向上的异同点。结果从胎鼠的脊髓和纹状体中成功分离出神经细胞,两种来源的干细胞均具有连续克隆能力,可传代培养,表达nestin。脊髓血清诱导分化后脊髓神经细胞8.tubulinⅢ阳性细胞(13.5±0.8)较纹状体神经细胞(17.4±1.1)减少,而nestin、GFAP阳性细胞明显增多(45.7±0.3vs539.2±1.2;25.2±1.3vs18.8±0.9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细胞增殖特点和分化结果的区别,证实纹状体神经细胞更适合用于移植修复脊髓损伤。

  • 标签: 纹状体 脊髓 神经干细胞 细胞培养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评价成人骨髓神经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安全.方法对骨髓神经细胞的培养上清分别进行无菌试验、支原体检测、热原质检测和异常毒性试验.结果骨髓神经细胞的培养上清经培养无细菌和真菌生长,PCR检测未扩增出支原体的特异性片断,培养上清的热原质含量符合规定的限度,进行异常毒性试验的动物在观察期内未出现局部和全身异常反应.结论骨髓神经细胞的培养体系中不含有对人体移植具有潜在危害的因素,整个培养流程和培养体系是安全可靠的.

  • 标签: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培养上清 体外培养 热原质 支原体检测 无菌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在体外培养的大鼠脂肪细胞(ADSCs)中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TrkA的表达,为将来ADSCs和NGF联合应用于大鼠压力尿失禁治疗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并培养SD大鼠ADSCs,采用Westernblot方法检测ADSCs中TrkA的表达情况,采用MTT法观察NGF对ADSCs增殖的作用。结果Westernblot实验结果表明,ADSCs中的TrkA表达明显升高。MTT实验结果表明NGF能有效的促进ADSCs的增殖,与空白对照组相比,增值率有显著差异(P<0.05),且有明显的量效剂量关系。结论ADSCs的NGF特异性受体TrkA表达显著,外源性的NGF能有效的促进ADSCs的增殖。

  • 标签: ADSCs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 简介:【摘要】目的 在 体外培养的 大鼠脂肪细胞( ADSCs) 中 检测神经生长因子受体 TrkA的 表达,为将来 ADSCs和 NGF联合 应用于大鼠压力尿失禁治疗的动物试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分离并培养 SD大鼠 ADSCs, 采用 Western blot方法检测 ADSCs中 TrkA的表达情况, 采用 MTT法观察 NGF对 ADSCs增殖的作用。结果 Western blot实验结果 表明, ADSCs中 的 TrkA表达明显升高 。 MTT实验结果 表明 NGF能有效的促进 ADSCs的增殖,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 增值率有显著差异 ( P< 0.05),且有明显的量效剂量关系。结论 ADSCs的 NGF特异性受体 TrkA表达显著, 外源性的 NGF能有效的促进 ADSCs的增殖。

  • 标签: ADSCs 神经生长因子 Trk-A
  • 简介:脑血管疾病是21世纪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三大疾病之一,至今尚无有效治疗措施,致死敛残卑高,给社会及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脑缺血后主要的病理改变是神经元的进行损伤,从可逆变性、不可逆变性、坏死、凋亡、梗塞成熟的进行发展。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结构基础是突触,突触在机体遭遇外环境改变或病理状态下其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被称为突触可塑性。其中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lialcellline-derivedneurotrophicfactor,GDNF)对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元,运动神经元等多种神经元有广泛的神经营养作用,以前的大量实验表明GDNE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机制抵抗缺血性损伤,本文就GDNF与突触可塑性方面的关系做一综述。

  • 标签: 突触可塑性 神经营养因子 胶质细胞源性 多巴胺能神经元 脑血管疾病 进行性损伤
  • 简介: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及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分化条件和发生机制,比较不同血清浓度、不同白介素-1(IL-1α)及不同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浓度及不同组合浓度等诱导条件下BMSCs分化情况;为BMSCs在神经科学领域内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以成年SD大鼠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IL-10α、胶质细胞系来源GDNF等作为增殖及分化诱导因子,进行增殖培养、分化诱导;免疫细胞法进行细胞性质鉴定。结果加入GDNF、IL-1α增殖培养诱导6d,部分细胞神经巢蛋白成分表达:二三周测出DA受体D2检测阳性,GDNF+IL-1α组与GDNF组及IL-1α组比较分化率更加显著(P〈0.05)。结论BM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联合GDNF和IL-10α诱导分化并配合使用高浓度血清(10%)可获得神经巢蛋白阳性的神经前体细胞及表达D2受体阳性的多巴胺能神经元;骨髓神经细胞可以诱导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

  • 标签: 帕金森病 骨髓基质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分化 多巴胺能神经元
  • 简介:目的研究BDNF基因转染小鼠脊髓NSCs向神经元分化情况。方法选取体外培养E14小鼠胚胎脊髓来源NSCs,构建整合有BDNF基因的逆转录病毒载体,感染体外培养的NSCs,诱导其向神经元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鉴定,确定NSCs的分化比例。结果转染后诱导分化24h后可见部分细胞贴壁分化,48h后转染细胞大部分贴壁。BDNF转染NSCs分化为神经元比例较未转染NSCs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转录病毒载体介导BDNF基因转染NSCs可促进细胞分化,且分化多为神经元方向。

  • 标签: 干细胞移植 细胞分化 转染
  • 简介:目的探索骨髓基质细胞(BMSCs)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NSCs),比较血清、维甲酸(RA)、胶质细胞神经营养因子(GDNF)、脑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2-巯基乙醇(2-ME)等不同浓度诱导条件下BMSCs分化情况,以及分化细胞的电生理特性.方法以恒河猴骨髓中分离出的BMSCs为实验对象,利用神经细胞培养基和RA、GDNF、BDNF、2-ME等生长因子在不同血清浓度下进行培养增殖和诱导分化.Nestin、CD133抗体免疫细胞化学染色鉴定NSCs,NSE、β-tublin鉴定神经元、GFAP鉴定神经胶质细胞.膜片钳检测细胞的电生理特性.结果低浓度血清(2.5%)+RA(0.3mg/L)+GDNF(20μg/L)诱导分化效果较好,且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较未分化细胞的膜特性[静息膜电位(RMP)、膜电容(Cm)、串联电阻值(Rs)]有了显著改变(P<0.01).部分形态成熟的神经元样细胞表现出TTX敏感的快速激活、快速失活的电压依赖的Na+通道,而未分化细胞却未记录到内向电流;两类细胞均可记录到外向的K+电流,但神经元样细胞的电流峰值强度要显著高于未分化细胞,并且包括两种电流成分:瞬时外向K+电流和延迟整流型的K+电流.结论RA+GDNF及配合使用低浓度血清能够有效诱导骨髓神经细胞向成熟神经细胞分化,且分化的神经元样细胞具有快速激活、快速失活的电压依赖Na+通道,类似神经细胞的电生理特性.

  • 标签: 电生理特性 细胞体外分化 细胞源性 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元样细胞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 简介: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及其受体对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基质细胞,应用特制的神经细胞培养基诱导培养6d后收集贴壁细胞传代培养,用AlamarBlue摄入法检测不同浓度的IL-6及IL-6受体对大鼠骨髓神经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mblot方法检测不同剂量IL-6对干细胞中STAT3表达的影响.结果IL-6能够促进干细胞的增殖,随着药物剂量的增加,增殖作用明显增加,呈明显剂量依赖,其中20、100、200ng/mL组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1),但2ng/mL与对照组、100ng/mL与200ng/mL组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20ng/mL与100ng/mL组之间有差异(P<0.05).IL-6受体可抑制干细胞的增殖,单独应用IL-6受体,100ng/mL、200ng/mL组与对照组均有显著差异(P<0.05).而IL-6与IL-6受体联合应用可促进干细胞的增殖,但增殖作用比单独应用IL-6组差,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随IL-6浓度的增加,干细胞中的STAT3表达增加,20、100、200ng/mL组与对照组相差显著(P<0.01).结论100ng/mL组的IL-6对骨髓神经细胞有较好的增殖促进作用;IL-6受体可抑制骨髓神经细胞增殖;联合应用IL-6和IL-6受体增殖效果不如单独应用IL-6,提示骨髓神经细胞表面自身具有IL-6受体:IL-6通过增加STAT3表达促进骨髓神经细胞增殖.

  • 标签: 神经干细胞增殖 Westernblot方法 实验研究 IL-6受体 AlamarBlue 骨髓源性神经干细胞
  • 简介:目的探讨干细胞治疗外伤脊髓损伤的策略。方法体外分离纯化成年SD大鼠骨髓MSCs,并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加入麝香多肽(Musk-1)将其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再定向将神经前体细胞植入经显微外科手术建立的大鼠横断脊髓损伤病灶中。结果与对照组大鼠相比,植入的rMSCs神经元可明显促进脊髓损伤后的神经功能恢复(P(0.05;有效观察期90d)。组织学和免疫细胞组化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植入rMSCs神经元在移植区域大量成活,并向损伤区域四周的邻近组织迁移约6mm。荧光金逆行追踪分析显示在大鼠脊髓头侧、中脑红核和大脑感觉运动皮层等区域均可检测到荧光金标记阳性的运动神经元,推测脊髓损伤侧的皮层脊髓束发生了再生并穿越横断性病灶达到了脊髓尾侧。结论作为干细胞替代治疗的新策略,rMSCs神经元可在横断脊髓损伤病灶中成活、迁移、整合。以及具备修补脊髓功能的潜在可能

  • 标签: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细胞分化 脊髓损伤 细胞移植
  • 简介:摘要神经膀胱(NB)指由于中枢或外周神经控制机制紊乱而导致的下尿路功能障碍,疾病可能诱发一系列并发症,如泌尿道感染、上尿路功能损害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生命。本文通过查阅近期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NB的诊断治疗进行综述和讨论,为该病的规范化管理和并发症预防提供参考。

  • 标签: 膀胱,神经原性 药物疗法 导尿管插入术 电刺激疗法
  • 简介:摘要多种神经系统病变或损伤均可引起神经膀胱,神经膀胱病理生理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多样,可引起尿路感染、肾积水等多种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下降。神经膀胱的治疗方法依据其不同的病理机制和分类而制订,近年来骶神经电刺激成为治疗神经膀胱的热点。本文就神经膀胱近几年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我国对神经膀胱的诊断及管理水平。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诊治 骶神经电刺激
  • 简介:摘要:神经膀胱是因中枢神经或周围神经系统损害导致膀胱的贮尿、排尿等功能被破坏。一般患者会出现各种泌尿系并发症,严重者甚至会发生肾衰竭,使其生存质量受限,增加患者的远期死亡率。现代关于此病治疗有较多研究,可缺乏确切有效的治疗方法,故寻找一种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极其重要。因此,本文就探讨神经膀胱的治疗方法,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神经膀胱的康复护理方法和要点。方法根据患者情况,对患者实施留置导尿管、间歇导尿、制定合理的饮水计划等基础护理措施,并对患者进行康复护理训练,包括膀胱训练及心理干预等措施,对患者进行生理和心理上的全面护理。结果20例患者,6例患者能够自行清洁导尿,8例患者已恢复自主排尿,4例患者能够在家人或护工帮助下自行清洁导尿。结论应用留置尿管、间歇导尿及膀胱训练法进行神经膀胱的康复护理,能够提高患者膀胱功能,显著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 标签: 神经源性膀胱 置留导尿管 饮水计划 膀胱训练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