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作者:
  • 学科: 医药卫生 > 免疫学
  • 创建时间:2015-12-22
  • 出处:《医药前沿》 2015年第16期
  • 机构:发表于国际杂志《PLoSONE》上的一篇研究论文中,来自曼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通过对40位志愿者进行研究,揭示了电刺激如何加速伤口的愈合。皮肤伤口愈合较慢一直是全球科学家们研究的一大挑战,每年英国国家医疗服务系统都会花费10亿英镑来治疗那些患慢性创伤的患者,比如下肢或糖尿病溃疡等,一旦伤口无法愈合就会变成慢性疾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疼痛是由于刺激造成的组织损伤以及伴随的情绪反应,急性疼痛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而慢性疼痛则会给患者造成巨大的生理和心理反应,近年来,很多的研究都聚焦于慢性疼痛的治疗。脊髓神经刺激疗法(SpinalCordStimulation,SCS)已经被证实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就SCS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作用进行一综述。

  • 标签: 脊髓电刺激疗法 慢性疼痛 神经刺激疗法 疼痛治疗 情绪反应 组织损伤
  • 简介:一天,后勤处处长钱大保外出,赶上刮大风,不巧一根电线杆被刮倒,正砸在他的脑袋上,当场就昏倒了。送到医院抢救,他的性命虽保住了,但却成了一个植物人。妻子哭天抹泪哀求医生,一定要想方设法救她的丈夫,她的后半生可不能天天陪伴一个植物人!

  • 标签: 植物人 丈夫 后勤处 刺激疗法 电线杆 医生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约37%~78%的急性脑卒中患者临床会出现吞咽功能障碍。吞咽障碍易造成营养不良、脱水、吸入性肺炎,严重者只能长期鼻饲。低频脉冲刺激是一种目前治吞咽障碍的方法,本研究目的是观察其对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目的观察低频脉冲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9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平均分为刺激组,针灸组及吞咽训练组。3组治疗前、治疗第7天及第14天采用VFSS(吞咽障碍程度分级评分)评估疗效。结果治疗后,3组VFSS评分均显著提高(P<0.01);刺激组VFSS评分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1);刺激组治疗第7天、第14天后有效率明显高于针灸组和吞咽训练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可显著改善脑卒中所致吞咽障碍。

  • 标签: 吞咽障碍 低频脉冲电刺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54例病情稳定且病程<6个月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刺激组(肌触发电刺激治疗)、治疗组(Bobath治疗+肌触发电刺激治疗),每组18例。比较治疗后患者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和刺激组,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刺激疗法对改善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运动功能具有明显的效果。

  • 标签: Bobath疗法 电刺激疗法 急性脑梗死
  • 简介: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合并症之一,发生率为30%~40%[1]。吞咽障碍易使患者发生进食困难、呛咳、导致其脱水、营养不良、水电解质紊乱等,严重者甚至发生吸入性肺炎,窒息甚至死亡。近年来,我院神经内科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显著疗效,总结如下。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低频电刺激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临床上精神障碍疾病的治疗探究脑补刺激疗法的效果。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符合各项诊断标准后背确诊为精神障碍--焦虑障碍症状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性的药物治疗,而观察组则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实施脑部刺激疗法。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焦虑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观察组的焦虑评分更是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给予患有焦虑精神障碍的患者治疗时药物治疗结合脑部刺激疗法,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脑部电刺激 精神障碍 焦虑障碍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分析脑卒中后面瘫患者引用低频刺激的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我科室2017年4月至9月治疗的脑卒中后面瘫患者90例,参考全国脑血管病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经CT或MRI检查确定为面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患者,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均给予药物进行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低频刺激治疗,患者均治疗20天.两组患者治疗后进行洼田试验,根据患者吞咽功能进行疗效评价;在患者治疗前后应用HBN评价量表对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进行评分.结果:在治疗20天后,观察组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洼田试验等级与治疗前比较明显上升(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面部神经功能评分和洼田试验等级明显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45例患者治愈25例,无效6例,总有效39例,对照组45例患者治愈15例,无效15例,总有效30例,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6.7%高于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66.7%,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面瘫患者应用低频刺激疗法治疗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提高洼田试验等级和患者面部神经功能评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可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低频电刺激疗法 脑卒中 面瘫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胃肠腧穴刺激疗法对胃瘫综合征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38例胃瘫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9例,治疗组19例。两组均常规治疗,同时治疗组给予胃肠腧穴刺激疗法治疗。观察两组排气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胃液量变化等。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89.5%,对照组为7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腧穴刺激疗法对胃瘫综合征治疗效果较好,提高疗效,缩短病程。

  • 标签: 胃肠腧穴 电刺激 胃瘫。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多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在盆底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总结相关临床经验。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盆底肌及阴道肌肉松弛,从我院中选择该病例88例,入院时间均在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期间,按照姓氏排序进行分组,传统组与责任组均为44例,传统组接受常规治疗,责任组接受功能电疗综合治疗仪治疗,其余治疗条件均一致,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结果。结果:责任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54.55%、90.91%明显高于传统组45.45%、72.73%,说明责任组的整体疗效更为确切,两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传统组与责任组患者的阴道复旧及肌肉肌力评分在早期差别不大(P>0.05);随着治疗的介入,两组的阴道复旧及肌肉肌力分均升高,且责任组的改善更为显著(P<0.05)。

  • 标签: 低频电刺激 盆底康复 盆底肌松弛
  • 简介:【摘 要】目的:探究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低频脉冲刺激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实验样本在本院近三年收治的运动发育迟缓小儿患者中选择,104例患者根据1:1比例分成对照组、研究组,52例/组,治疗方法各为常规治疗、低频脉冲刺激疗法,评比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2组患儿治疗前未在GMQ、FMQ、TMQ评分上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低频脉冲刺激疗法在小儿运动发育迟缓治疗中成效显著,有利于促进临床症状的有效改善,具有在临床中进一步推广的价值。

  • 标签: 小儿运动发育迟缓 低频脉冲电刺激疗法 常规运动训练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中频刺激配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早期康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42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配合运动疗法和中频刺激治疗。结论中频刺激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患者早期感觉、运动功能的改善均有明显疗效。

  • 标签: 中频电刺激 运动疗法 脑卒中早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肌肉刺激(NMES)联合运动疗法对臂丛神经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抽取2017年9月至2020年7月郑州颐和医院收治的臂丛神经损伤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NMES组与运动疗法组,每组30例。运动疗法组采用运动疗法治疗,NMES组在运动疗法的基础上加用NMES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优良率,统计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肌力恢复情况、关节活动度(肩外展、肘屈曲)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臂丛功能评分。结果治疗3个月后,NMES组优良率为93.33%(28/30),高于运动疗法组的70.00%(21/30),P<0.05。治疗后,两组VAS、SR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NMES组低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NMES组肌力分级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肩外展、肘屈曲活动度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关节活动度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治疗后,两组臂丛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且NMES组臂丛功能评分高于运动疗法组(P<0.05)。结论NMES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臂丛神经损伤,可提高患者的上肢自主生活能力优良率,减轻疼痛,改善睡眠质量,并可改善肌力和关节活动度,加快患者臂丛功能恢复。

  • 标签: 臂丛神经 损伤 神经肌肉电刺激 运动疗法 臂丛功能评分 优良率 关节活动度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来我产后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盆底肌力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40/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 盆底电刺激疗法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功能训练
  • 简介:[摘要] 目的:研究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 方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期间,来我产后康复中心就诊的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配,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50例/组)。为观察组患者采用盆底刺激疗法进行治疗,为对照组患者采用盆底肌功能训练法进行治疗,然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盆底肌力的评分和生活质量的评分。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8%(49/50)〕高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80%(40/50)〕,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盆底肌力的评分、生活质量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 结论:采用电刺激疗法治疗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的效果显著。

  • 标签: [] 盆底电刺激疗法 产后盆底肌功能障碍疾病 盆底肌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