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稳定绞痛与不稳定绞痛的临床观察。方法于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心绞痛患者中选取60例,其中稳定绞痛30例,不稳定绞痛30例,分析其临床诊断和治疗资料,总结该疾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预后。结果稳定绞痛有诱发因素,少数不稳定绞痛无明显诱发因素;稳定绞痛相较于不稳定绞痛的治愈率更高。结论心绞痛发作有诱因,经积极对症治疗后能取得显著的效果,治疗后患者预后更好。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临床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稳定绞痛(SA)与不稳定绞痛(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各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71.11%、67.78%和73.33%,不稳定组分别为87.78%、85.56%和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UA,可以有效降血脂,改善心电图,缓解心绞痛症状,提高中医证候积分,值得在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  【摘要】 目的 稳定绞痛( SA)与不稳定绞痛( UA)药物治疗的差异及临床意义。方法 180例进行心绞痛治疗的患者, 根据表现类型不同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 各 9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美托洛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结果 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 71.11%、 67.78%和 73.33%, 不稳定组分别为 87.78%、 85.56%和 90.00%。不稳定心绞痛、心电图和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均高于稳定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美托洛尔胶囊更适合于 UA, 可以有效降血脂, 改善心电图, 缓解心绞痛症状, 提高中医证候积分, 值得在 UA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稳定型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不稳定绞痛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将我院收治的不稳定绞痛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采取不同干预方式对比,对照组应用普通干预方式,观察组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血脂水平、SAS、SDS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比对照组好,血脂等指标对照组比对照组高,SAS及SAS分值对对照组高,所以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讨论在不稳定绞痛护理过程中,应用综合护理方式干预,可提升护理效果,使患者病情得以控制。

  • 标签: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护理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稳定绞痛用曲美他嗪治疗的疗效分析。方法将在我院近期(2016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收治以稳定绞痛为诊断的患者212例,随机数字法分成两组每组各106例,采取常规治疗的设置为对照组,曲美他嗪治疗的为实验组。将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随访再发情况(包括次数、持续情况、平均住院时间)。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6.62%,对照组79.25%,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再发次数、持续时间与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稳定绞痛的患者治疗中,采用曲美他嗪治疗,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心绞痛再发次数与维持时间,效果理想。

  • 标签: 曲美他嗪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7年12月期间60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持续时间及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少于对照组,心绞痛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不稳定绞痛采用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药物治疗效果显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心绞痛发作次数,缩短疼痛时间,用药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使用及推广。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 临床治疗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32例不稳定绞痛患者,实施监护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对临床效果评价分析。结果本组患者经过以上综合护理,临床显效16例、有效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3.8%。结论对不稳定绞痛患者行综合、优质护理,疗效确切,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并分析使用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8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硝酸盐制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β受体阻滞剂或钙离子拮抗剂以及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体外反搏治疗,3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心电图变化。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93.1%,心电图改善率分别为86.4%;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5.9%,心电图改善率63.6%,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数据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体外反搏治疗不稳定绞痛安全有效。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体外反搏
  • 简介:摘 要 :目的:对比观察几种治疗心绞痛的药物在临床治疗不稳定绞痛方面的疗效。方法:选取于本院 2016年 1月~ 2017年 11月收治的 8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 40例,分别实施常规治疗和前列地尔治疗。并对比分析治疗前与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以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 92.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 77.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 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的对比无明显差异( P> 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均有一定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的减少程度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不稳定绞痛患者采用前列地尔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使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次数与发作时间明显减少。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药物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β受体阻滞剂治疗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稳定绞痛患者60例,观察组采用β受体阻滞剂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对两组患者的发生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和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86.67%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3.33%(P<0.05)。心绞痛发作次数、持续时间、心率均显著下降两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β受体阻滞剂对稳定心绞痛的治疗有很积极的作用,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提高心绞痛的疼痛阈,从而达到抗心绞痛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beta 受体阻滞剂 稳定型心绞痛 疗效分析
  • 简介:目的通过对临床针灸治疗稳定绞痛疗效的探究,以期为临床上稳定绞痛的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检索Cochrane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文献发表年限均从建库起到2017年6月20日。通过筛除,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共4篇,共245例患者。结果与常规西药治疗相比,加用针刺能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改善心电图情况,改善生存质量情况(包括健康愉快感、躯体症状、工作表现、情感状态、生活满意度等),降低心绞痛发作频率及硝酸甘油用量,降低视觉模拟评分,提高西雅图心绞痛评分;但某些指标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以针灸治疗后并未有显著的变化,如六分钟步行试验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等。结论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的疗效优于单纯常规西药治疗,为针刺治疗稳定绞痛的,临床疗效提供了高质量的循证医学证据。但本研究仍有不足,期待更高质量的系统评价以提高证据级别。

  • 标签: 针刺 稳定型心绞痛Meta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应激性高血糖与不稳定绞痛的相关性,探讨血糖监测对于病情评估和预后判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4月~2017年7月期间收治的156例不稳定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血糖水平分为观察组(应激性高血糖)71例和对照组(无应激性高血糖)85例,经治疗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恢复情况。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发作次数减少(P<0.05),疼痛发作持续时间得以缩短(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76.06%<91.76%)相对更低(P<0.05),而心肌梗死发生率(5.63>1.17%)、猝死发生率(2.82%>0)、症状发作次数(2.56±1.05)次>(1.04±0.68)次以及疼痛发作持续时间(12.51±2.18)min>(5.44±2.11)次相对更高(P<0.05)。结论应激性高血糖与不稳定绞痛之间存在相关性,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需要密切关注其应激性高血糖的发生情况,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应激性高血糖 不稳定型心绞痛 相关性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54例不稳定绞痛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10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4%。结论不稳定心绞痛病情加重可演变为心肌梗死,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能够有效控制病情,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

  • 标签: 不稳定型心绞痛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冠心病稳定绞痛应用舒胸颗粒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参研对象选取2017年9月-2018年2月门诊诊治的64例冠心病稳定绞痛患者,遵从随机的分组标准分为治疗组和参照组,后者行西药治疗,前者在后者基础上行舒胸颗粒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与心电图效果。结果治疗组冠心病稳定绞痛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心电图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冠心病稳定绞痛患者的心电图总有效果和治疗效率能够通过舒胸颗粒治疗明显改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桔王舒胸颗粒 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就稳定绞痛的临床治疗问题予以优化,同时就曲美他臻治疗稳定绞痛的临床治疗效果予以探析。方法选取本院自2015年9月到2017年12月接诊的90例稳定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配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的45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硝酸酯类,拜阿司匹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等)的基础上加以阿托伐他汀治疗。而观察组的45例患者则同样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加以曲美他臻以及阿托伐他治疗。同时在疗程治疗结束之后,就两组患者的最终治疗效果予以探析。结论曲美他臻在稳定绞痛的临床治疗中有着理想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应用中予以推广应用。

  • 标签: 曲美他臻 阿托伐他 稳定型心绞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预见性护理对不稳定绞痛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6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118例不稳定绞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5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与对照组相同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效果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100.0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8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98.08%,明显高于对照组80.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见性护理可以显著提高不稳定绞痛患者的临床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及应用。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心绞痛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稳定绞痛的临床护理方法,皆在为临床护理提供借鉴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期间收治的40例心绞痛患者,分析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总结。结果观察组20例中,显效10例,有效9例,无效1例;对照组20例中,显效6例,有效8例,无效6例;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的护理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低分子肝素 不稳定型 心绞痛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