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函数、等差数列这部分知识是初等数学和高等数学的一个衔接点,历来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在高中数学学习中,如果用函数方程的思想来研究数列,尤其是等差数列,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标签: 函数 等差数列 数据研究 一次函数
  • 简介:<正>一、等差三数有中项一个等差数列至少有3项,否则它不能构成等差数列.若3个数a1、a2、a3成等差数列,则a2称作a1、a3的中项.若5个数a1、a2、a3、a4、a5成等差数列,则a3既是a2、a4的中项.同时也是a1、a5的中项,如此等等.夹在数列的两项之间,并且与两项等距的项,称作给定两项的中项.

  • 标签: 中项 通项公式 位线 奇偶性 首项 数学爱好者
  • 简介:1,2,3,4,5,…是正整数,其他数字如负数、有理数则都是以正整数为基础定义出来的.所以,研究正整数的规律十分重要.由于任何一个整数均可表示为素数的乘积,而且这个表示是唯一的.所以,素数是数学中最根本的东西,是自然界中全部数的最基本的结构砖块.因此,研究清楚素数的问题非常重要,但是要从素数中得出一条定理是极为困难的.

  • 标签: 素数等差数列 美丽素数
  • 简介:数列{an}是等差数列的充要条件是an=a·n+b(a、b为常数)或Sn是n的不含常数项的一次或二次函数.用函数的观点解决一些等差数列问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 标签: 等差数列问题 二次函数 充要条件 常数项
  • 简介:数列{an)满足关系:a2n-a2n-1=d1,a2n+1-a2n=d2(n=1,2,…),其中d1,d2为不相等的非零常数,则称数列{an}为双等差数列,d1称为第一公差,d2称为第二公差.

  • 标签: 等差数列 性质 公差 常数
  • 简介:<正>在解决等差数列的相关问题时,"基本量法"是常用的方法,但有时灵活地运用性质,可使运算简便.本文对等差数列有关性质的运用技巧作一些介绍,希望能对同学们的学习提供一些帮助.

  • 标签: 运用技巧 通项公式 题设 函数思想 二次函数 简化运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由于等差数列运算的灵活性与技巧性较强,因此要学会借用等差数列的性质解题,以达到选择捷径,避繁就简,合理解题.一、若数列{an}为公差不为零的等差数列,则其前n项和Sn必为n的不含常数项的二次函数,亦即Sn=an2+bn(a≠0).例1设Sn和Tn为等差数列{an}与{bn}的前n项和,对任何自然数,n∈N,都有Sn:Tn=(7n+1):(4n+27),求a11/b11的值.

  • 标签: 等差数列 性质 应用 灵活性 技巧性 解题
  • 简介:数列是与自然数紧密相关的一列有序数.等差数列是指一列有序数中从第二数开始.后面一个数减去前面一个数等于一常数的一列有序数,在初中数学竞赛出现非常之平凡.它能够很好地考查学生直觉整体观察问题和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所以备受青睐.为了让学生能掌握其规律,下面给予归类分析.

  • 标签: 初中 数学 学习辅导 解题思路 等差数列
  • 简介:等差数列本质上属于函数.等差数列的通项具有一次函数形式,其图象是具有中心对称的直线.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属于特殊的二次函数,故可利用其对称轴解题.教学设计突破传统,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体验和活化知识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设计从函数的角度研究等差数列的相关性质,注重知识的融合,体现了教学设计个性化和多元化的特点,也为教材编写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函数观 等差数列 对称性
  • 简介:等差数列{an}的前n项和公式可以写成Sn=d/2n^2+(a1-d/2)n,当d≠0时,Sn是关于n的二次函数。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表示这个等差列前n项和的各点(n,S)都在同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y=d/2x^2+(a1-d/2)x上,其中二次项系数即为公差d的一半。由此可得

  • 标签: 前N项和公式 等差数列 平面直角坐标系 二次项系数 二次函数 抛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