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具有高度生物相容性的氨基酸作为添加剂与氢氧化钙结合生成的氨基酸钙螯合物已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Hua等发现Asp通过提高成核速率和抑制晶体生长而得到了晶型完美的氨基酸钙。Manoli F.等在氢氧化钙中添加谷氨酸,对其成核、结晶过程进行了详细研究和追踪报道。Hood等发现结构不同的氨基酸对无机钙盐的晶核生长的作用大相径庭,并且经过分析比较发现天冬氨酸对强氧化钙的稳定性是最好的,谷氨酸次之,亮氨酸的效果最差。Guo等选用三种不同的氨基酸:缬氨酸、丝氨酸精氨酸,与无机钙盐混合反应,制备出了三种结构完全不同的氨基酸钙,这表明了无机钙可以与多种氨基酸发生络合反应。经过以上的研究总结,我们发现天冬氨酸与氢氧化钙的螯合物-天冬氨酸钙稳定性最好。天冬氨酸钙作为有机钙中的一员,不仅生物活性很好,而且它的化学结构十分稳定、水溶性好、易于被动物体吸收、利用率很高,几乎无毒副作用,且生物学价值明显高于无机钙盐, 对促进生物体的生长和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十分显著。因此,为了适应人体对钙元素的大量需求和国内广阔的市场,对于天冬氨酸钙合成与提纯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是目前迫在眉睫的任务,本研究以L-天冬氨酸和氢氧化钙为原料,合成一种纯度高的天冬氨酸钙。

  • 标签: 氨基酸钙 氨基酸螯合钙 天冬氨酸钙 合成
  • 简介:天冬氨酸酯(PAE)聚脲是一种新型脂肪族、慢反应、高性能环保树脂,具有凝胶时间长、附着力好、固含量高、耐紫外线辐射好等特点。综述了PAE聚脲的研究进展,介绍了PAE聚脲组成、改性以及PAE聚脲在国内应用实例,并展望了聚脲技术的发展趋势与方向。

  • 标签: 聚脲 聚天冬氨酸酯 改性 应用
  • 简介:基于静态阻垢实验系统,研究了聚天冬氨酸的阻垢性能,探讨了钙离子浓度、时间、温度以及pH值对其阻垢性能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聚天冬氨酸进行表征,并在过冷沸腾传热装置中实验验证了聚天冬氨酸的抗垢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聚天冬氨酸可耐高温、热稳定性好.可应用于高温水处理系统和高钙离子浓度水处理系统,适用于工业锅炉水处理及供暖水处理系统。

  • 标签: 聚天冬氨酸 污垢 阻垢性能 阻垢剂
  • 简介:摘要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PCMT1)是一种修复酶,在人体组织中广泛表达,可以催化异构化的天冬氨酸残基转化为正常结构。PCMT1具有双重细胞功能,可作为RNA高甲基化酶和转录辅因子,参与信号转导和转录调控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PCMT1基因的多态性亦与多种疾病有关。PCMT1可抑制神经元细胞和心肌细胞凋亡,参与调节代谢,并且与胚胎发育和衰老相关。此外,PCMT1在多种肿瘤组织中高表达,是多种肿瘤性疾病的不利预后因素,其可抑制肿瘤细胞的凋亡,协助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调节肿瘤血管的生成,并且可促进耐药性的产生。未来PCMT1可能作为若干疾病诊断和治疗的新靶点。

  • 标签: 蛋白质-L-异天冬氨酸(D-天冬氨酸)-甲基转移酶 异天冬氨酸 肿瘤 研究进展
  • 简介:摘要本论文主要利用牛磺酸和乙二胺两种有机物对A、B、C三种不同分子量聚天冬氨酸(PASP)开环接枝改性,成功地接入了不同基团及增加支链的分子量,并从中选出一种效果最佳的改性PASP减水剂及其理想合成方案,解决了PASP减水剂改性前的强烈缓凝作用和较低减水率等问题,同时保持了原有的含泥敏感性低、保坍性好等优点。

  • 标签: 改性聚天冬氨酸 混凝土 减水剂 坍落度 强度 耐久性
  • 简介:天冬氨酸蛋白酶是主要的蛋白水解酶之一,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近年来,对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结构及功能研究有了一些进展。本文简要总结了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结构,典型的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的加工产生成熟过程,植物天冬氨酸蛋白酶在植物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种子萌发、有性生殖过程及植物衰老等方面的功能。

  • 标签: 天冬氨酸蛋白酶 结构与分类 加工机制 胁迫反应 有性生殖与衰老
  • 简介:【摘 要】目的:通过精制工艺研究活动,对精制精氨酸的可靠手段进行探究。方法:针对精氨酸物质具有的特点,选择通过正交实验来探究精制精氨酸时的最佳生产条件。结果:在针对精氨酸展开的正交实验结束后,确定了最佳工艺生产条件,如下:物质结晶最佳温度为 -5℃,溶解时的最佳温度为 65℃,溶解时的最佳时间为 0.75hr。结论:本次正交试验获取的生产参数是可靠的,能够将生产效率提升到 90%,生产成本也被降低,与现代精氨酸生产系统改进需求相符。

  • 标签: 精氨酸 精制工艺 研究实验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2例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患儿,主要表现为反应差、肌张力低下、呼吸节律改变、惊厥及打嗝等,并且症状在短期内进行性加重,治疗效果差,均因呼吸衰竭死亡。基因检测分别发现GLDC基因和AMT基因突变,均为甘氨酸脑病的致病基因。新生儿期发病的甘氨酸脑病预后差、病死率高,临床医生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 标签: 甘氨酸脑病 婴儿,新生 GLDC基因 AMT基因
  • 简介:摘要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是一类以心境抑郁、兴趣减退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精神障碍疾病。其病因机制不清,具有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及高自杀率特点。当下主流的单胺类假说不能充分阐明其病理学特征,部分抑郁症患者对现有抗抑郁药治疗应答不佳。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NMDAR)拮抗剂和γ-氨基丁酸A(γ-aminobutyric acid A,GABAA)受体正向变构调节剂具有潜在快速抗抑郁效果,可能是抑郁症发病的新机制和临床治疗的突破口。NMDAR具有双向调节作用,适当激活可促进树突发育、神经元生长和长时程增强,但过度刺激会引起毒性反应,导致突触萎缩和神经元死亡。此外,炎症反应可诱导NMDAR功能改变从而产生抑郁症状。目前临床上新型抗抑郁药物NMDAR拮抗剂氯胺酮可能通过促进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释放增加、激活雷帕霉素靶蛋白复合物1(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 complex 1,mTORC1)信号通路,进而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突触可塑性,从而起到快速抗抑郁和延缓抑郁复发的作用,但由于MDD患者NMDAR基因变异性较大,其潜在功能多态性影响临床症状表现和药物敏感性。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国内外最新研究,综述NMDAR功能异常与抑郁症发病、抗抑郁治疗作用以及临床应用现状,以期为抑郁症患者精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标签: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抑郁症 氯胺酮 基因
  • 简介:以L-天冬氨酸(ASP)为原料,制备了羧酸基聚天冬氨酸(PASP-ASP)。通过失重法及电化学法测定了羧酸基聚天冬氨酸的缓蚀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羧酸基聚天冬氨酸用量的增加其缓蚀效果逐渐增强,之后趋于平缓;采用静态阻垢法测定了羧酸基聚天冬氨酸在不同浓度下对碳酸钙的阻垢能力,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羧酸基聚天冬氨酸用量的增加其阻垢效果也逐渐增强,在6mg·L^-1时阻垢率达到了98.88%。

  • 标签: 羧酸基聚天冬氨酸 缓蚀性能 阻垢性能
  • 简介:摘要精氨酸在体内发挥着非常重要的生作用。在动物细胞内,精氨酸是目前发现的功能最多的一种氨基酸,其不仅是合成蛋白质的重要原料,也是机体内一氧化氮(NO)、多胺和肌酸等重要物质的合成前体,近年来,有关精氨酸营养和生理功能的研究取得了许多突破性的进展。它不仅可以作为氮源提供者,改善氮平衡、也包括刺激内分泌腺分泌、拮抗分解代谢。还可以改善机体免疫功能,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合成细胞因子所必需,在维护肠黏膜完整性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精氨酸能够通过影响肿瘤的生长,明显地增强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以及细胞毒T淋巴细胞的活性。研究表明精氨酸具有多种独特的生理作用,已广泛应用于临床营养治疗。

  • 标签: 精氨酸 功能 营养增补剂 抗肿瘤 免疫调节
  • 简介:本文研究溶液中Nd(Ⅲ)-甘氨酸络合离子的稳定性.当pH<6.5时,生成稳定性差的H3N+—CH2—COONd2+,而pH>6.5时.生成螫合物H2N,1gk1=3.8。若Nd(Ⅲ)甘氨酸络合物能表征某种鞣革性能,则稀土鞣革法应与传统的铬鞣法有所区别,溶液的pH宜增加到6.5~8.

  • 标签: 甘氨酸络合物 钕甘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精氨酸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肝性脑病的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精氨酸+门冬氨酸氨酸+综合治疗)和对照组30例(精氨酸+综合治疗)。治疗7天后观察疗效,监测治疗前后血氨、肝功能及神志变化。结果治疗组降低血氨、肝功能及神志变化的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精氨酸联合门冬氨酸氨酸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确切。

  • 标签: 肝性脑病 门冬氨酸鸟氨酸 精氨酸 血氨
  • 简介:摘要念珠菌是人体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在社会进步、医疗手段提高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侵袭性念珠菌病的发病率逐渐增高。目前临床上致病真菌耐药性日趋严重,亟需研发新的抗真菌药物。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在多种致病性念珠菌中都有发现,不仅参与念珠菌病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其耐药过程中也发挥重要作用,该酶的抑制剂有望发展成为新型抗真菌药物,解决目前抗真菌治疗的难点。

  • 标签: 念珠菌属 抗真菌药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 分泌型天冬氨酸蛋白酶抑制剂
  • 简介:本文研究了PASP制备,用正交实验对其阻垢性能进行研究,探讨了其阻垢性能影响因素。

  • 标签: PASP 水处理剂 阻垢
  • 简介:摘要核苷酸重复扩增是神经退行性病变的常见病因之一。多聚甘氨酸疾病是最近定义的一类以CGG三核苷酸重复扩增、体内异常多聚甘氨酸蛋白产生和聚集以及核内包涵体形成为特征的神经和肌肉退行性疾病。脆性X相关震颤共济失调综合征以及神经元核内包涵体病是最早被证明的多聚甘氨酸疾病。近年来,随着临床认识的提高和基因检测技术的发展,本类疾病的病例数量不断增加。文中总结多聚甘氨酸疾病的近期研究进展,并对其致病机制及临床诊疗热点进行探讨。

  • 标签: 甘氨酸 三核苷酸重复扩增 共济失调 核内包涵体
  • 简介:目的观察盐酸精氨酸与醋酸精氨酸对严重烧伤家兔机体免疫功能和酸碱平衡的影响.方法选用110只大耳白兔,取其中8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余下102只造成30%TBSAⅢ度烧伤后,根据灌喂不同种类及不同剂量的药物分为烧伤对照组,0.3、0.6、1.2、2.4g/kg盐酸精氨酸组和同种剂量的醋酸精氨酸组,每组兔数10~14只.烧伤对照组家兔伤后仅腹腔注射林格液抗休克,不灌喂药物;其他各组除同烧伤对照组行抗休克处理外,还分别按上述剂量灌喂药物,2次/d,连续7d.观察各组家兔免疫功能、血气分析、Cl-代谢及死亡率的变化.结果烧伤对照组家兔免疫功能紊乱,变化趋势呈先高后低,伤后7d淋巴细胞转化率、CD4/CD8比值、白细胞吞噬率和白细胞趋化指数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1.2、2.4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伤后7d前述4项指标均明显高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伤后7d,2.4g/kg盐酸精氨酸组pH值、剩余碱、缓冲碱、HCO3-浓度均较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明显降低(P<0.05或0.01);前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后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变化不明显.2.4g/kg盐酸精氨酸组伤后5、7d血浆Cl-含量明显高于同剂量醋酸精氨酸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或0.01).0.3、0.6、1.2g/kg盐酸精氨酸、醋酸精氨酸组家兔死亡率明显低于烧伤对照组(P<0.05或0.01),而2.4g/kg醋酸精氨酸、盐酸精氨酸组死亡率高于烧伤对照组及其他剂量组(P<0.05).结论家兔严重烧伤后免疫功能下降,盐酸精氨酸和醋酸精氨酸都能有效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疗效相当,醋酸精氨酸的安全性明显优于盐酸精氨酸;两种精氨酸的剂量都不宜过大,否则会致死亡率上升.

  • 标签: 盐酸精氨酸 醋酸精氨酸 烧伤 家兔 免疫功能 酸碱平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脑炎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预后及复发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长治医学院附属和济医院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抗NMDAR脑炎患儿20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症状、辅助检查结果、合并肿瘤情况、治疗方案、复发情况及预后。结果女17例,男3例,发病年龄为(5.9±3.5)岁,呈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首发症状抽搐12例。临床症状:精神行为异常18例,运动障碍18例,癫痫发作17例,语言障碍17例。均未发现肿瘤。脑电图均异常,4例可见δ刷,3例为复发病例。头颅核磁共振未见明显异常4例,异常16例。复发病例8例,单次复发7例,3次复发1例。1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治疗。20例均好转,2例遗留癫痫,1例左侧偏瘫。结论抗NMDAR脑炎在女性患儿中发病率较高,儿童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首发症状以抽搐最常见。常见的临床症状依次为精神行为异常、运动障碍和癫痫发作、语言障碍,肿瘤合并率低,脑电图异常δ刷对疾病严重度有提示意义。抗NMDAR脑炎复发率较高,以未使用二线免疫治疗的较高。利妥昔单抗对一线免疫治疗效果欠佳病例及复发病例均具有较好疗效。

  • 标签: 脑炎 自身免疫 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 儿童 临床特点 免疫治疗 预后 复发 影响因素
  • 简介:摘要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受体)是谷氨酸受体中重要的离子型受体。NMDA受体参与了神经系统的多种重要生理功能,而NMDA受体过度激活引起的神经毒性可导致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引起疾病的发生。近年来研究表明NMDA受体不仅存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存在外周组织中比如肺组织,NMDA受体过度激活可能与多种肺部疾病的发生存在密切联系。

  • 标签: 谷氨酸 NMDA受体 支气管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