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先摇高床头20°左右,将胃管轻轻插至14~16cm处,此时再摇高床头至60°,然后快速将胃管插至所量的刻度处。结果一次成功率高(96.7%)。结论改良置胃管方法方法简单易行,一次成功率较传统置管方法高,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改良 置胃管 糖尿病高血糖高渗综合征
  • 简介:摘要糖尿酮症酸中毒和高渗高血糖状态(HHS)是威胁糖尿患者生命的严重并发症。除了及时发现诱因外,处理这些疾病的第一步包括积极给予静脉输液并适当地补充电解质(主要是钾)。对于糖尿酮症酸中毒的患者,在积极补液的前提下还需要通过静脉输注胰岛素直至酮症缓解;轻症患者亦可通过皮下途径给予胰岛素。糖尿酮症酸中毒和HHS的治疗过程中需要有经验的医生进行仔细监测。治疗中常见的问题包括过早终止静脉胰岛素治疗,以及停止静脉使用胰岛素前皮下胰岛素注射次数及剂量不足。本文对糖尿酮症酸中毒和HHS的急性处理、并发症以及预防复发的相关建议进行了综述,同时就患者在急性期过后仍具有较高再入院、不良事件及死亡风险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 标签:
  • 简介:摘要总结了2例儿童糖尿酮症酸中毒合并高血糖状态的护理。护理要点包括液体疗法中的观察与配合、急性期血糖的监测、控制感染等。本组2例患儿经过积极抢救,病情稳定。

  • 标签: 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护理
  • 简介:糖尿患病率逐年增多,首发以糖尿酮症酸中毒(Diabeticketoacidosis,DKA)和高血糖状态(hyperglycemichyperosmolarstatus,HHS)并不少见。DAK及HHS是糖尿最为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临床上不少DKA患者血浆渗透压明显升高,或较多HHS患者同时有酮症或DKA,这种情况逐渐被临床医师认识。2001~2006年我院共收治45例糖尿酮症酸中毒并高血糖状态(DKA-HHS)患者,对DKA-HHS的临床特点作回顾性分析。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血糖高渗状态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2型糖尿(T2DM)合并精神分裂症(SCH)并发高渗状态的原因,以及高渗状态发生后,高渗、高糖、高钠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将28例T2DM合并SCH并发高渗状态患者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死亡组患者血钠、血糖、血渗透压水平均高于存活组,高渗状态持续的时间、入院时昏迷时间也长于存活组,两组之间差异有显著性。结论严密观察T2DM并SCH发生高渗状态的早期原因,可以避免高渗状态发生;严格控制糖尿合并SCH并发高渗状态时患者的血糖、血钠、血渗透压水平,努力使之尽快平稳达标,可以提高存活率。

  • 标签: 糖尿病 精神分裂症 高渗状态及原因分析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非酮症性高血糖糖尿昏迷患者的急救护理方法和技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从2011年4月~2012年4月期间收治的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14例患者经积极治疗和护理后均抢救成功。结论加强高渗性非酮症糖尿昏迷病人的护理有利于预后。

  • 标签: 非酮症性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 急救内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患有糖尿非酮症高渗综合的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关体会进行总结。方法抽取过去一段时间里来我院就诊的3例患有糖尿非酮症高渗综合的临床确诊患者病例,采用补液、补钾、注射胰岛素的综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周到细致个性化的护理,对护理的具体措施和相应体会进行总结。结果所有患者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我们对其进行了包括补液护理、用药护理、血糖观察及护理、心理护理等措施在内的全面护理,所有患者的病情均得到有效控制,并在预计的时间内结束治疗康复出院。结论对患有糖尿非酮症高渗综合的患者在其接受治疗的过程中,采用全面性的临床护理干预措施,可以使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高,有效预防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现象,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应给予充分的重视。

  • 标签: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综合征 护理
  • 简介:正常人尿内仅含微量葡萄糖(100~900毫克/24小时),常规尿糖定性试验呈阴性反应,称为生理性糖尿。当尿中糖量增多用定性方法能测出时,称为糖尿,常指葡萄糖尿,应以其他糖类如乳糖、半乳糖、果糖及甘露糖引起的相应糖尿进行鉴别。另外,某些药物如水杨酸、氦基比林、维基比林、维生素C等从尿中排出时,也可导致假阳性。糖尿分为以下不同类型,分别代表一定的临床意义:

  • 标签: 尿糖定性试验 血糖值 正常人尿 假阳性 阴性反应 肾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毛囊性病变。最早于1916年首先由Kyrle报道。1例22岁女性白人,出现无症状的泛发性丘疹损害,命名为真皮穿通性毛囊及毛囊旁过度角化。到1967年止文献收集仅45例,1968年Carter等报道5例,并复习文献对本的临床和病理提出诊断标准。

  • 标签: 遗传 皮肤 伴糖尿病 维生素A缺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肠外补液联合静脉补液治疗糖尿非酮症高渗综合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52例糖尿非酮症高渗综合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30例,行胃肠内补液联合静脉补液处理。对照组22例,行单纯静脉补液处理。观察患者治愈率及低钾血症,心力衰竭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93.33%。对照组为90.90%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低钾血症及心力衰竭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33%,对照组为22.72%,18.18%,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补液与单纯静脉补液在达到同样的治疗效果下,可显著减少并发症。

  • 标签: 双通道补液 糖尿病非酮症高渗综合征 糖尿病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该文报道1例糖尿酮症酸中毒(DKA)合并高渗高血糖状态(HHS)导致横纹肌溶解(RM)的临床诊治过程,并对DKA、HHS导致RM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该患者DKA合并高渗状态,病程中肌酸激酶峰值超过正常上限300倍,伴茶色尿,诊断横纹肌溶解,给予大量补液、胰岛素降糖、纠正电解质紊乱、碱化尿液等治疗,预后良好。通过整理该病例的诊治过程,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糖尿急性并发症导致RM的认识,加强对肌酶谱的常规筛查,避免漏诊误诊,提高患者生存率。

  • 标签: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横纹肌溶解征 糖尿病高渗高血糖综合征
  • 简介:患者男,43岁,因“消瘦半年”入院。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消瘦,体重下降约16kg,伴食欲下降、口渴、多饮,门诊查餐后2h血糖14.50mmol/L,C肽值偏高,诊断为2型糖尿,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控制欠佳。B超示脾门处一低回声不均匀肿块,形态不规则,境界欠清;CT示胰尾部一4.0cm×4.5cm低密度肿块影,边界不清,增强后轻度不均匀强化,肿块与脾门不能分界。病程中患者双下肢反复出现红色斑疹,部分红斑中心有水泡,不久水泡破溃坏死,然后结痂、遗留色素沉着斑。个人史及家族史无特殊。

  • 标签: 胰高血糖素瘤综合征 餐后2H血糖 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 色素沉着斑 体重下降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糖尿单纯性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与治疗方法,以及高血糖水平与抽搐发作的关系。方法选取2007年5月至2013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糖尿单纯性抽搐患者36例,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血糖控制与电解质纠正治疗,34例患者均在血糖控制稳定后不再出现抽搐症状,2例患者未坚持规范治疗出现高血糖与低血糖反复,表现为局限性抽搐与昏迷,规范治疗后稳定。12例患者出现一过性肢体无力,均自行消失且预后良好。结论单纯高血糖抽搐与患者体内血糖水平密切相关,在抽搐临床诊断中应将高血糖作为参考,在患者确诊后应及时规范治疗控制血糖

  • 标签: 糖尿病 单纯性高血糖 抽搐 非酮症糖尿病 糖尿病性癫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