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超声心动图在瓣膜介入治疗术前评估、术中监测及术后随访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对导管瓣膜介入治疗中超声心动图的应用及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超声心动图 介入治疗
  • 简介:房间隔缺损(ASD)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既往手术是其唯一的治疗方法,1974年King等首先应用介入治疗技术闭合继发孔型ASD获得成功,随着介入治疗的进展,先后设计出若干种封堵器用于临床,我科于1997年5月以来,先后用Sideris封堵器治疗ASD5例,Amplatzer封堵器治疗9例,现将护理介绍如下:

  • 标签: 介入治疗房间隔 导管介入治疗 房间隔缺损
  • 简介:肺动静脉瘘(arteriovenousfistula,AVF)指肺动脉与肺静脉问存在异常交通,造成右向左分流、动脉血氧饱和度下降,临床罕见.发病率为0.02‰~0.03‰,患者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救治,死亡率达11%l一“。我院于2001年6月-2011年8月对7例肺AVF患者实施介入治疗,观报道如下。

  • 标签: 动静脉瘘 介入治疗
  • 简介:  目的:总结用普通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所用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的方法。方法: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肺动脉造影后,行肺动脉内普通导管机械性碎栓、吸栓,观察处理前后的肺动脉压和症状改善情况。结果:36例急性肺栓塞患者PTCA,均操作顺利,即刻症状明显改善,肺动脉压力从(50±7)mmHg降至(36±5)mmHg(P〈0.01),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用普通PTCA导管介入治疗肺栓塞,只要掌握好适应症,具备熟练的导管操作经验,是安全有效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肺栓塞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治疗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文研究对象为60例肝癌患者于200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收治,根据入院顺序患者分为31例的甲组与29例的乙组,乙组患者通过无水乙醇进行治疗,而甲组患者通过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比甲乙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结果与乙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相比,甲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较高(P<0.05),且治疗后甲组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甲胎蛋白水平均优于乙组患者(P<0.05)。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肝癌的临床效果确切,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以及甲胎蛋白水平,并且治疗有效率很高,值得推广。

  • 标签: 肝癌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临床效果
  • 简介:以腹股沟动脉的一个小孔为切入口进行操作的血管成形术,为患者提供了搭桥手术以外的另一个选择,为冠脉疾病的治疗带来革命性的变化。用于治疗瓣膜功能障碍的类似方法,正在酝酿当中。全世界的医生,发明家和工程师都是研发测试不用开胸的方法来修复瓣膜

  • 标签: 瓣膜修复 介入治疗 瓣膜功能障碍 血管成形术 搭桥手术 冠脉疾病
  • 简介:摘要:所谓的瓣膜性心脏病,实际上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退行性瓣膜病的实际发病率每年都在不断增多,特别是退行性主动脉脉狭窄。很多年龄比较高,而且有多种疾病的患者很容易患上退行性瓣膜病,而且在人工生物瓣膜的衰败需再进行手术的过程当中,患者很有可能面临二次手术的风险,所以在治疗方面,过去传统的外科手术有着特别高的风险,随着心脏瓣膜器械技术的不断发展,给这类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本篇文章是在最近几年来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各类型瓣膜介入治疗技术来进行概括。

  • 标签: 瓣膜病 介入治疗 现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胸微创封堵与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方法选择从2012年2月至2015年6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30例动脉导管未闭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采用皮心导管介入手术进行治疗,B组患儿采用胸微创手术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B组患儿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A组患儿,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显著低于A组患儿(P<0.05)。结论胸微创封堵与皮心导管介入封堵治疗小儿动脉导管未闭的效果显著,但胸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皮心导管介入治疗,更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 标签: 动脉导管未闭 经胸微创封堵 心导管介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介入治疗的疗效。方法对92例接受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的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疗效。结果92例患儿手术均获成功,术后24小时心脏超声心动图均未发现残余分流,随访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结论导管介入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简单、安全、有效,是一项有发展前途的疗法。

  • 标签: 介入治疗 动脉导管未闭 封堵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人工瓣膜瓣周漏(PVL)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0月于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中心接受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的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患者。所有患者均在局部麻醉下穿刺肱动脉,进行造影和导管封堵操作,在胸超声心动图(TTE)监测下进行介入手术。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手术资料及手术前后TTE检查结果,记录术后并发症,出院后门诊随访手术相关不良事件。计算手术成功率,手术成功定义为封堵器置入后30 d内不影响瓣膜运动和冠状动脉血流,且TTE显示瓣周反流程度下降1级及以上。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0例患者,年龄(57.5±14.6)岁,其中男性6例。主动脉瓣PVL 7例,二尖瓣PVL 3例。除1例患者改为股静脉-房间隔入路外,其余9例患者成功肱动脉入路置入封堵器,手术时间为(103.3±34.0)min,术后无需卧床制动。住院时间为7.5(3.0,9.8)d,肱动脉入路的手术成功率为9/10。患者手术前后的PVL反流程度、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等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1例术后第2天新发溶血伴肾功能不全,透析治疗后顺利出院;1例术后肱动脉假性动脉瘤,瘤体内注射凝血酶好转后出院。随访(14.3±7.9)个月,随访期间9例患者心功能维持在Ⅰ/Ⅱ级,无严重手术相关不良事件。结论肱动脉入路介入治疗外科瓣膜置换术后PVL是一种可行、有效、安全的操作,可简化操作流程、减少术后卧床制动时间。

  • 标签: 心脏瓣膜疾病 瓣周漏 经肱动脉入路 介入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主动脉瓣膜置换术术后护理。方法:选取2022年12月-2023年12月于本院就诊治疗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患者30例进行研究,对比护理干预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手术后患者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主动脉瓣面积 ,跨瓣压差,LVEF均有所改善,其中主动脉瓣面积和跨瓣压差指标明显优于术前(P<0.05)。

  • 标签: 经导管 主动脉瓣膜置换术 术后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研究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在肝癌中的运用效果及对bFGF、VEGF的影响。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肝癌病患148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4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对照组则进行无水乙醇注射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bFGF、VEGF值等指标。结果两组内各指标治疗前1天与治疗后1周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1周血清肌酐、尿素氮及甲胎蛋白值分别与本组内治疗前各指标值比较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手术治疗的总有效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导管动脉栓塞术介入治疗能显著减轻患者痛苦,减少术后并发症,临床疗效较佳,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 标签: 经导管动脉栓塞术 介入治疗 肝癌
  • 简介:摘要回顾分析单中心应用J-Valve经心尖导管瓣膜置入术治疗复杂瓣膜疾病的经验。2018年2月至2019年12月,共40例瓣膜病患者在南京鼓楼医院接受了J-Valve经心尖导管瓣膜置入手术治疗。其中,主动脉瓣置换为31例(16例主动脉瓣狭窄为主病变,15例单纯主动脉瓣反流病变),主动脉瓣瓣中瓣3例,二尖瓣瓣中瓣5例,三尖瓣瓣中瓣1例。全组患者平均年龄(76.4±7.0)岁,65%为男性。术前平均STS评分和EuroSCOREⅡ评分分别为(6.8±4.6)%和(8.2±6.7)%。总结分析所有患者围手术期治疗结果和随访情况。术中中转开放1例,术中即刻瓣中瓣2例。术后发生卒中1例,心功能不全2例,心尖部假性室壁瘤1例。出院时,合并轻中度瓣周漏1例。随访期内,死亡1例。与术前峰值的流速和跨瓣压差相比,术后及随访期均显著降低。J-Valve经心尖导管瓣膜置入系统对高危、高龄、二次换瓣患者可以降低手术风险,获得良好的治疗结果。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Prizvalve®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治疗重度主动脉瓣狭窄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前瞻性的单组观察性研究,入选2021年3至5月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住院的外科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的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评估后使用Prizvalve®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人工瓣膜植入后立即通过胸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和峰值流速,计算即刻器械成功率。即刻器械成功定义为:(1)器械成功进入血管入路、被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2)植入瓣膜达到预期的疗效,即手术结束时超声心动图测量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20 mmHg(1 mmHg=0.133 kPa)或主动脉瓣最大流速<3 m/s,且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术后30 d复查胸超声心动图,随访术后30 d内全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致残性出血性或缺血性卒中)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1例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年龄(78.1±6.3)岁,其中男性8例,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Ⅲ、Ⅳ级患者10例。11例患者均成功完成器械的输送、释放和植入,输送系统成功撤出体外。术后即刻主动脉瓣平均跨瓣压差为(7.55±4.08)mmHg,峰值流速为(1.78±0.44)m/s,与术前相比平均跨瓣压差以及峰值流速均下降(P均<0.05)。无严重的人工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11例(11/11)患者均达到即刻器械成功。术后30 d,11例患者中无死亡及严重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主动脉瓣平均压差为(9.45±5.07)mmHg,峰值流速为(2.05±0.42)m/s,均维持在较为理想的水平,与术后即刻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本研究初步表明,对于中国人群中传统手术高风险或不适合常规外科手术,且为传统内科治疗无法逆转的重度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使用Prizvalve®导管主动脉瓣膜系统行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是一种可行的、相对安全的方法,可进一步开展第2阶段的临床研究。

  • 标签: 主动脉瓣狭窄 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 球扩式瓣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几年来接收并经导管介入治疗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比较治疗前后患儿的右心房舒张末期内径、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三尖瓣反流面积、三尖瓣血流速及心胸比。结果对比治疗后各项指标明显由于治疗前,P<0.05,总体看手术较成功。结论小儿先天性心脏病导管介入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高且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 标签: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导管介入治疗 临床应用及疗效
  • 简介:摘要二尖瓣反流(MR)是常见的瓣膜性心脏病,其患病率随着人口老龄化而增加,严重的MR明显降低患者的生存率。除了优化药物外,传统外科手术是治疗MR的主要手段,近年来,MR的介入治疗技术蓬勃发展,取得了重大突破。该文将对导管二尖瓣反流介入治疗的现状及进展进行系统阐述。

  • 标签: 二尖瓣闭锁不全 经导管二尖瓣介入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导管介入封堵与胸小切口微创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ASD)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VIP)等数据库,全面收集在ASD患者的治疗中两种治疗方式的对照研究,并对纳入的研究进行资料提取后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收集19篇符合纳入标准的对照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管介入封堵组手术时间WMD=-18.50,95%CI(-30.82,-6.19),P=0.003和住院时间WMD=-2.24,95%CI(-2.81,-1.67),P<0.00001更短,手术并发症更低RR=0.33,95%CI(0.22,0.49),P<0.00001;两种治疗方法均能获得较高的成功率,无统计学差异RR=0.99,95%CI(0.97,1.02),P=0.61。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能有效治疗ASD。但导管介入封堵手术并发症少,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创伤小,有着更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 标签: 房间隔缺损 介入封堵 微创封堵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乳糜胸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1年4月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收治的16例乳糜胸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皮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术,并尝试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成功插管的患者行逆行胸导管直接造影,显示胸导管破裂口位置后用微弹簧圈和组织胶栓塞。结果16例患者的腹股沟结内淋巴管造影均获得成功,胸导管末端显示开放良好。所有患者均尝试行经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超选择性插管,插管成功10例,其中6例造影中显示明显对比剂外溢,用微弹簧圈结合组织胶栓塞胸导管。所有16例患者术后乳糜胸均有好转,6例完全治愈。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左静脉角逆行胸导管入路行乳糜胸介入治疗是有效可行的方法。

  • 标签: 乳糜胸 胸导管 淋巴管造影 逆行胸导管造影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低膜周部室间隔缺损的患儿行经皮导管介入封堵术的并发症的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对我院2015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施行的44例导管介入封堵术治疗膜周部室间隔缺损患儿的护理总结。手术前完善各项术前检查,做好患儿及物品准备;术后去枕平卧,肢体制动,必要的镇静,严密观察术后并发症,如穿刺部位出血、心律失常、溶血、封堵器脱落、残余分流等。结果44例患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1例死亡,未发生穿刺部位出血、心律失常、溶血、封堵器脱落等严重并发症。术后精心护理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导管介入封堵术疗效确切,护士在术前、术后密切的观察和细致的护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缩短住院天数,提高治愈率。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导管室护理流程优化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健康行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2021年5月冠心病患者112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导管室护理流程优化模式。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GSES)评分、自我管理能力(AHSMSRS)及健康行为水平(HPLP-Ⅱ)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GSES评分、AHSMSRS评分和HPLPⅡ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各项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室护理流程优化用于心血管介入治疗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护理差错事件,有利于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成功率。

  • 标签: 导管室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 介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