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PTA)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瘘狭窄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收治的117例出现瘘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研究组(72例)与对照组(45例),研究组行PTA治疗,对照组行内瘘切除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手术前后的超声测量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动静脉瘘(AVF)通畅率及瘘使用时间。结果手术前,两组超声测量指标、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的血流量更高、生活质量评分更高,横断面积更大,血管内径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术后研究组的生活质量评分更高,瘘使用时间更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两组超声测量指标、并发症发生率、AVF通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PTA与瘘切除重建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瘘狭窄治疗中均具有显著效果,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且PTA可进一步提升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短期即可使用瘘,康复更为迅速。

  • 标签: 肾透析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检查 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瘘狭窄中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医院接受的84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治疗,比较两组术后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瘘血管狭窄处内径及股动脉血流量均较对照组高,而狭窄处流速峰值则较低(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动静脉瘘狭窄者,采用超声引导下血管成形治疗,其效果较好,可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利于患者预后。

  • 标签: 动静脉内瘘狭窄 超声引导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19年4月接受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治疗的患者98例作为对象,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n=49例)和观察组(n=49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比较护理后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穿刺次数、手术时间、下床时间均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 围手术期护理 并发症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 共有66例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参与了这项研究,随机分为持续护理组

  • 标签:
  • 简介:摘要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在40余年的发展进程中,历经了单纯球囊扩张、金属裸支架、药物洗脱支架、药物涂层球囊和生物可降解支架等重要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创新和进步均与医疗技术提高和器械研发密切相关,尤其在攻克慢性闭塞病变、复杂病变和危重患者治疗方面均取得长足进步。该文将对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技术和器械进展进行归纳阐述。

  • 标签: 冠状动脉疾病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复杂病变 影像学 机械辅助循环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椎体成形(PVP)和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s)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6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680例OVCFs患者的临床资料,排除随访期间(随访时间>5年)死亡患者,最终纳入390例患者。根据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PVP组(210例)和PKP组(18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和手术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伤椎的影像学变化。结果PVP组手术时间[(33.1±10.0)min]短于PKP组[(39.1±12.8)min],骨水泥注入量[(3.5±1.1)ml]少于PKP组[(4.8±1.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592、-12.779,P均<0.01)。两组骨水泥渗漏率和相邻椎体骨折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均<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PVP组和PKP组术后椎体高度分别较术前增加(3.9±2.3)、(5.6±2.6) mm,伤椎Cobb角分别较术前减小(4.2±2.3)°、(6.4±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69、-7.930,P均<0.01);两组末次随访时椎体高度及Cobb角丢失度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PVP和PKP均可以明显减轻OVCFs患者的疼痛症状,但PKP对于椎体高度的恢复和Cobb角的改善优于PVP;PVP与PKP治疗OVCFs均具有长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 标签: 骨质疏松症 经皮椎体成形术 经皮后凸成形术 随访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后凸成形(PKP)与椎体成形(PVP)治疗老年人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滨州市中心医院2016年1月至2018年3月收治的老年单节段OVCF患者11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60例)和对照组(n=57例),观察组采用PVP治疗,对照组采用PKP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费用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骨水泥用量、手术时间、治疗费用、术后伤椎高度增加情况分别为(4.69±1.94)mL、(27.59±5.81)min、(6 537.24±898.36)元、(2.54±1.37)mm,对照组分别为(5.78±2.04)mL、(38.63±8.17)min、(24 371.85±2 365.54)元、(8.65±1.48)mm,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18、9.25、10.26、7.23,均P < 0.05)。治疗前,两组伤椎Cobb 角、椎体压缩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治疗后,对照组伤椎Cobb 角[(9.25±2.36)°]小于观察组[(20.38±3.87)°]、椎体压缩率[(20.06±3.53)%]低于观察组[(24.76±5.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25、6.23,均P < 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6.67%(16/60),对照组为17.54%(10/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P < 0.05)。结论治疗OVCF采用PVP操作更为简单,而且费用较低,但是采用PKP效果更好,并发症发生率更低,在经济条件和医疗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优先采用PKP。

  • 标签: 骨质疏松 骨折,压缩性 椎体成形术 骨密度 骨水泥 时间 手术后并发症 疗效比较研究 老年人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手指操在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20年12月~2021年1月收治的92例接受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护理措施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手指操干预。观察和比较患者在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日常生活能力表(ADL)评分、焦虑自评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表(SDS)评分的差别。结果 (1)干预后,观察组的并发症出现总概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手指操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在于探讨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在该院康复科入住的符合纳入标准的1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86例,干预组8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指导,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干预。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心脏病患者运动恐惧量表(TSK-SVHeart)、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估及出院护理满意度调查表比较两组患者的焦虑、运动恐惧、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和运动恐惧得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SF-36评分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可改善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心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延伸护理 经皮冠状动脉 支架植入术
  • 简介:【摘要】 目的 本文主要探究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挑选本年度在我院心内科接受治疗的58例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并将患者分为两组,并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护理模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后的CSMS评分及GQOLI-74评分优于参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参照组。结论:通过给予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有效改善了患者的心脏功能,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速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

  • 标签: 心脏康复 延伸护理模式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在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60例在2021年1月~2022年1月期间我院行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病例,展开分组研究,对两组患者CSMS评分、CQOLI评分进行调查,并将其予以整合做详细阐述。结果 观察组在CSMS评分、CQOLI评分统计中,各项数据指标均远远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达到p小于0.05,存在对比性。结论 将心脏康复延伸护理模式实施在行经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患者术后护理中,予以科学有效的、合理的护理措施,其护理效果显著,可大幅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其生活质量,建议推广运用。

  • 标签: 经皮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 健康相关行为生态学模式 心脏康复延伸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弯角椎体成形(PCVP)与单侧椎体后凸成形(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2019年9月至2020年9月天津医院收治的104例单发椎体OVC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1例,女83例;年龄50~91岁[(70.3±7.7)岁]。骨折AO分型:A1型65例,A2型39例。患者接受PCVP或单侧PKP手术治疗,其中51例行PCVP(PCVP组),53例行单侧PKP(单侧PKP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射量、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骨水泥分布优秀率。术前,术后24 h、3个月、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和Beck指数(测量至术后3个月)评价两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骨水泥渗漏率、邻近椎体再骨折率等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患者均获随访6~8个月[(6.4±0.7)个月]。PCVP组手术时间为(12.15±1.63)min,骨水泥注射量为(2.13±0.28)ml,中透视次数为(24.74±1.71)次,均短于或少于单侧PKP组的(22.09±1.62)min、(5.30±0.52)ml、(30.09±1.86)次(P均<0.01)。PCVP组骨水泥有效弥散倍数为(1.42±0.04)倍,大于单侧PKP组的(1.18±0.02)倍(P<0.01);骨水泥分布优秀率为94%,高于单侧PKP组的70%(P<0.01)。术前和术后24 h、3个月两组VAS、ODI、Beck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6个月PCVP组VAS为(1.20±0.49)分,ODI为16.52±5.22,较单侧PKP组的(1.49±0.58)分、20.16±5.16更低(P均<0.01)。两组术后24 h、3个月、6个月的VAS、ODI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均<0.05);两组术后24 h、3个月Beck指数较术前改善(P均<0.05),单侧PKP组术后3个月Beck指数为0.75±0.07,较术后24 h的0.79±0.07明显下降(P<0.05),而PCVP组无明显变化(P>0.05)。PCVP组骨水泥渗漏率为16%(8/51),低于单侧PKP组的47%(25/53)(P<0.01)。两组随访期间邻近椎体再骨折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OVCF,相较单侧PKP,PCVP具有手术时间短、骨水泥注射量小、中透视次数少、椎体内骨水泥弥散效果更好、疼痛减轻、功能改善并更好地维持伤椎高度及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等优势。

  • 标签: 骨质疏松性骨折 脊柱骨折 椎体后凸成形术 椎体成形术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参与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在2020年3月-2021年3月期间收入本院治疗,共有62例。按照数字表法对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为治疗A组以及治疗B组,其中治疗B组采取则采取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治疗A组在治疗B组基础上施行冠状动脉溶栓治疗,每组31例。对两组心功能、内皮功能指标对比分析。结果:由研究结果数据方面上可见,治疗A组心功能、内皮功能指标相比较治疗B组较优(P<0.05)。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采取冠状动脉溶栓联合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心功能以及内皮功能。由此可见,此种治疗方法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 冠状动脉内溶栓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心功能 内皮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患者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开展手指操护理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40例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2021年4月至2022年3月)分组,对照组(一般护理),观察组(注重手指操护理),分析患者生活质量和护理依从性。结果:实施后,观察组生活状况量表得分为(81.42±5.06)分,明显高于对照组(70.39±5.39)分;对比护理依从性,对照组总依从人数为10例(占比52.63%),而观察组则有1例(占比94.74%),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手指操护理干预效果更优异,可使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并能增强其对护理的依从性,研究有较大价值。

  • 标签: 经皮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 手指操 生活质量及护理依从性
  • 作者: 江波
  • 学科: 医药卫生 > 心血管疾病
  • 创建时间:2022-12-21
  • 出处:《系统医学》2022年第8期
  • 机构:广西来宾市武宣县人民医院,广西来宾545900
  • 简介:目的:探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9月至2022年8月收治的6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溶栓治疗方法,观察组采用PCI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功能指标、生理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容量指数(LVESVI)以及左室舒张末期容量指数(LVEDVI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脑钠肽(BNP)以及C反应蛋白(CRP)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采用PCI治疗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患者的心脏功能,还能够改善BNP、CRP指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实施。

  • 标签: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心功能;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