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窦手术治疗巨大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从2005年3月至2008年12月,采用窦分次手术治疗直径大于4cm的巨大垂体腺瘤46例,其中无功能腺瘤24例,泌乳素腺瘤9例,生长激素瘤10例,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1例,混合性腺瘤2例。结果本组患者1次手术31例,2次手术12例,3次手术3例。分次手术间隔为6~8W。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20例。术后并发垂体功能低下2例,脑脊液漏2例,术后肢体偏瘫1例。无死亡病例。l例在手术后2年肿瘤复发。结论窦手术能有效治疗巨大垂体腺瘤。分次窦手术能有效提高手术全切除率并减少术后并发症。

  • 标签: 垂体腺瘤 巨大 经蝶窦手术
  • 简介:目的介绍和评价1993年至2002年内经入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切除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的手术操作技术及经验.方法138例大型垂体腺瘤,男性66例,女性72例.手术采用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结果本组全切肿瘤109例,占78.9%.结论显微手术仍是一种较为实用手术,显微外科辅助内窥镜可提高大型垂体腺瘤的全切率.

  • 标签: 经蝶手术 垂体腺瘤 显微外科 内窥镜
  • 简介:目的分析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手术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1980年3月~2005年9月我科2103例手术的垂体腺瘤病人术后并发症。结果尿崩症发生率为18.1%,低钠血症3.6%,视力恶化1.7%,垂体功能低下2.0%,中枢神经损伤1.0%,眼肌麻痹1.5%,脑脊液鼻漏2.2%,颈动脉损伤0.8%,鼻衄0.2%,严重蛛网膜下腔出血0.3%,残瘤出血或肿胀0.4%,脑膜炎0A%,病死率0.8%。结论熟悉手术局部解剖,把握手术适应证,熟练掌握手术技能、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才能降低手术并发症和病死率,提高治疗效果。

  • 标签: 垂体肿瘤 经蝶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与目的: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手术治疗入路一直存在争议,本文探讨显微手术哑铃形垂体腺瘤的手术技巧和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显微手术治疗45例哑铃形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手术疗效、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结果:全切除35例,次全切除7例,大部分切除3例。术后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得以改善,16/19患者的内分泌功能恢复正常。术后1周视力、视野恢复率分别为90.6%和81.3%。术后并发症有一过性尿崩17例、短暂性脑脊液鼻漏3例等,无持续性尿崩,无手术死亡。结论:除质地硬的哑铃形垂体腺瘤外,绝大多数哑铃形垂体腺瘤手术是安全、有效的。

  • 标签: 垂体肿瘤 哑铃形 经蝶显微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微腺瘤的治疗理念和手术技术。方法报告15例手术,分析其经验和教训。结果临床诊断PRL腺瘤10例,GH腺瘤2例,ACTH腺瘤3例。手术全切肿瘤13例,大部切除2例,2例病理未证实肿瘤。男性PRL腺瘤疗效差,ACTH腺瘤手术切除常有一定难度。结论并非所有垂体微腺瘤都适于手术,宜慎重掌握手术指征。术中强调正确利用局部解剖关系,准确定位,合理止血,争取彻底切除。

  • 标签: 垂体微腺瘤 显微外科手术 单鼻孔经蝶入路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窦手术与颅手术治疗垂体瘤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到2016年9月期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8例垂体瘤手术患者,按照患者所选择的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甲组与乙组(n=34)。甲组采用窦手术治疗的方式,乙组采用颅手术治疗的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以及患者手术后的各项应激指标。结果甲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均低于乙组患者,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与乙组患者术后各项应激指标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对比价值(p<0.05)。结论相较于颅手术治疗方式,窦手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更加显著,能够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患者术后的各项指标恢复效果比较理想,有助于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 标签: 经蝶窦手术 经颅手术 垂体瘤
  • 简介:颅咽管瘤是鞍区常见的胚胎残余性良性肿瘤,一直是神经外科治疗难点之一。窦入路切除颅咽管瘤是最早被采用的手术方式之一,但由于手术视野小,脑脊液漏发生率高,对鞍上肿瘤部分切除困难等原因,窦入路一直被视为一种颅咽管瘤手术切除的补充入路。近年来,随着手术器械的进步,神经内镜、神经导航等新技术的应用,以及扩大经手术方式的发展,窦手术入路逐渐成为治疗颅咽管瘤的理想手术方式之一。本文就目前采用窦手术治疗颅咽管瘤的情况做一综述。

  • 标签: 颅咽管瘤 经蝶窦入路 神经外科手术
  • 简介:目的分析单鼻孔手术切除泌乳素微腺瘤的效果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结合文献资料回顾性分析2001年8月至2004年1月我们收治的泌乳素微腺瘤患者临床资料并依据术前血泌乳素(PRL)水平将所有患者按PRL≤100μg/L、100μg/L-200μg/L及PRL〉200μg/L分为3组研究。结果21例患者术后12例PRL水平恢复正常。3组患者术后PRL恢复正常和闭经患者恢复正常月经周期的比率分别为100%(7/7)、80%(4/5)、11.1%(1/9)和66.7%(2/3)、66.7%(2/3)、14.3%(1/7)。7例月经紊乱患者中6例(85.7%)月经恢复正常,78.6%(11/14例)的患者溢乳消失。术前曾用溴隐亭的患者与未用溴隐亭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单鼻孔手术是治疗泌乳素微腺瘤的有效手段.术前血PRL水平是影响手术预后的主要因素,术前溴隐亭治疗对手术预后无显著影响。

  • 标签: 泌乳素腺瘤 血泌乳素 经单鼻孔入路肿瘤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垂体瘤患者手术护理配合及体会予以探讨。方法随机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60例,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分别作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在为患者开展手术配合的过程中,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护理方法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为垂体瘤患者实施手术护理配合的过程中,为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降低其并发症的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值得在临床应用中推广。

  • 标签: 经蝶垂体瘤 手术护理 护理配合 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入路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窦腔的改变以及术后窦炎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连续性收集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2012年8月至2015年3月106例垂体大腺瘤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磁共振成像(MRI)窦腔内积血、积液、炎症、黏液囊肿、黏膜重塑的改变。采用二元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术后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MRI观察结果显示,窦腔内积血、积液于术后3个月均吸收消散,鞍底骨窗缺损均由新生的黏膜覆盖,但尚不完全;鞍上残瘤均不同程度向鞍内下沉;术后6个月窦黏膜重塑基本完全。106例患者中,术后3个月发现窦黏液囊肿7例(6.6%),窦炎症26例(24.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生长激素型腺瘤(OR=2.981,95% CI 1.480~26.207,P=0.014)、术前窦炎(OR=12.392,95%CI 2.927~52.462,P=0.001)、多次入路手术频次(OR=14.758,95% CI 2.431~89.584,P=0.003)及术中脑脊液漏(OR=11.644,95% CI 2.175~62.344,P=0.004)是术后窦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路显微镜下垂体腺瘤切除术后窦腔内容物的演变有其规律;生长激素型垂体腺瘤、术前窦炎、多次手术及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患者,围术期需加强抗感染及鼻腔护理以降低术后出现窦炎的可能;分期入路垂体腺瘤切除再次手术的时机可能以前次手术后3个月左右为宜。

  • 标签: 垂体肿瘤 显微外科手术 经鼻蝶入路手术 蝶窦炎 蝶窦黏膜 黏液囊肿
  • 简介:目的探讨颅入路治疗脑膜脑膨出的手术效果。方法对1例脑膜脑膨出颅入路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患者蝶骨缺损被成功修复,梗阻性呼吸困难消失,无外科相关并发症。结论颅入路仍是治疗脑膨出一个重要的方法,特别是对于蝶骨缺损大而需要进行颅底重建,以及鼻腔狭小的婴、幼儿患者。

  • 标签: 脑膜脑膨出 经蝶脑膨出 经颅入路 颅底重建
  • 简介:目的:报告单鼻孔窦直接入路切除垂体腺瘤32例显微手术经验,井与其他入路进行比较。方法:扩张器插入手术侧鼻孔直抵窦前壁进行扩张.显露窦开口,凿开前壁,进行手术。结果:31例肿瘤全切除,1例大部切除。1例术后脑脊液鼻漏。结论:此入路与其他切除鞍区病变的术式相比,对鼻部组织损伤小。不必分离鼻中隔和两侧粘膜,省时,简单,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经单鼻孔蝶窦直接入路 切除术 垂体腺瘤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单鼻孔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31例垂体腺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微腺瘤10例,大腺瘤15例,巨大腺瘤6例.结果肿瘤全切除22例,大部分切除8例,部分切除1例,手术无死亡病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垂体功能低下1例,对症处理后均好转出院.结论单鼻孔窦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彻底、创伤小、并发症较少,是治疗垂体瘤常用的术式.

  • 标签: 垂体瘤 单鼻孔经蝶入路 外科手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入路手术是否能有效对垂体瘤进行治疗.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垂体瘤患者共78例,随机将78例垂体瘤患者通过抽签的方式分成两组,每组患者各39例.对其中一组垂体瘤患者通过传统颅手术进行治疗,设定为对照组;另一组垂体瘤患者则通过入路手术进行对比治疗,设定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垂体瘤患者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的数值,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垂体瘤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7.95%(7/39),低于对照组的46.15%(18/39);观察组垂体瘤患者的疗效总有效率为92.31%(36/39),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4.36%(29/39).数据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入路手术能够有效对垂体瘤患者进行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入路手术;开颅手术;垂体瘤;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088-02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目的探讨垂体生长激素(GH)腺瘤患者的肿瘤大小、术前GH水平、术中GH的动态变化对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47例垂体GH腺瘤,18例术前行口服糖耐量试验(OGTT);均采用窦入路手术,19例术中检测GH水平,21例术后1个月行OGTT试验。结果术后随访期内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的30例,随访期内GH〈2.0ng/ml的有29例,总的缓解率61.7%,其中微腺瘤77.7%、大腺瘤的缓解率是51.7%。结论垂体GH腺瘤患者的早期诊断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OGTT抑制试验有助于早期诊断;入路手术是治疗首选,术中GH的动态观察有助于早期判断手术效果,若能及时快速测定GH,将有助于提高缓解率。

  • 标签: 肢端肥大症 垂体瘤 经鼻蝶入路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