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江南如画与中国精神”展览,不仅展示了中国当代油画的风貌,而且为我们反思重要的理论问题提供了机会。欧洲艺术从15世纪至19世纪强调模仿或再现自然,中国自古以来即提倡“师造化”,当然西方的“自然”和中国的“造化”本身包含着超越现实景物的理念或“心”。范宽说,“师造化不若师吾心”,拉菲尔说他依据心中的理念取舍自然之美,

  • 标签: 中国精神 “自然” 绘画 当代油画 19世纪 15世纪
  • 简介:<正>讨论中国古典绘画精神,远不是一篇简短的文章所能完成的,它包含的内容涉及到文学、历史和哲学的很多领域,我仅想就中国古典绘画中最带根本性的问题,谈几点自己的认识。

  • 标签: 古典绘画 文学 根本性 中国画家 哲学 艺术家
  • 简介:在中国绘画实践的发展历程中,“写意”与“工笔”是相对出现的绘画概念。对于“写意”的内涵,大体上有两个层面的认识。一是在绘画理论中“写点构成了“写意”的基本内涵。因此,“写意”在中国画中既是一种绘画风格,同时又是中国画的一种表现技法。

  • 标签: “写意” 中国绘画 历史流变 精神 绘画实践 绘画理论
  • 简介:夭永茂先生是一位出色的、富于独创精神的画家。我省姚安县彝族人。云南艺术学院教授,现受聘为云南文史研究馆馆员。他的绘画作品,有国画、有油画。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精选,分别编辑成册,收入《跨世纪中国美术家艺术成就·优选画库》,于最近出版。一日,馆中相见,承夭先生慨然出示两本精美画集,并欣然命笔签名相赠。

  • 标签: 夭永茂 绘画艺术 中国 艺术风格 艺术成就
  • 简介:本文从多维的角度探讨和分析了综合材料绘画语言的时代精神、媒介材料的文化性以及媒材精神的艺术观念在综合绘画研究中的表达.阐释了综合绘画的语言精神是穿透材料而存在的,这样材料才具有生命力,作品才能反映了艺术家审美视觉形态中所隐藏的精神内涵和艺术特征.当下时代,艺术材料必将产生“质”的飞跃,激活艺术家的创造力,拓展艺术语言的空间,表达艺术家与时俱进的艺术观念.综合材料绘画艺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必将成为多元绘画艺术语言的精神标志,诠释着新材料赋予作品的时代意义.

  • 标签: 综合材料绘画 语言 观念 精神
  • 作者: 潘爱军(邢台学院河北邢台054001)
  • 学科:
  • 创建时间:2009-02-12
  • 出处:《文艺生活》 2009年第2期
  • 机构:摘要: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并且在表现形式和审美特征方面也有所不同。此文在现代性背景下,在不同文化精神观照下,深入探讨中西绘画审美趣味差异及其深层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作者: 葛伟
  • 学科:
  • 创建时间:2023-10-31
  • 出处:《文学天地》2021年5期
  • 机构:( 南 宁 理 工 学 院  广 西 南 宁  530105)
  • 简介:摘要: 基于文化自觉背景之下,绘画艺木自觉孕育而生,艺术家创作是建立在再现客观事物的理性基础上,随着文化冲击与自我意识的觉醒,绘画艺 术创作转向感性表现,显然东西方思维意识有所区别,但在于艺术自觉精神过程中有共性,文化引领艺术思想,以绘画形式为载体,呈现艺术本质。

  • 标签: 绘画 艺术自觉 精神历程
  • 简介:摘要:花鸟画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从写实走向写意,这种变化的原因是极其复杂的。花鸟画有着多种多样的形式,但如果绘画的审美学与时代精神背道而驰,绘画可能就难以发展下去。“笔墨当随时代”,这是石涛针对当时被摹古风气笼罩着的沉闷画坛做出的评判,花鸟画的创作也应当遵循这一原则。花鸟画通过对花、植物和动物的描绘,表达人类的情感。无论是传统题材还是现代题材,花鸟画都必须在新的时代环境中展现新的时代精神和艺术情感。

  • 标签: 花鸟画 时代精神 中国画
  • 简介:泰戈尔在《飞鸟集》里写道:“世界上的一队小小的漂泊者呀,请留下你们的足印在我的文字里。”我常想着把我的痕迹留在一幅幅画面中。绘画可以说植根于人们的生存方式和文化环境之中,是对自己的生存方式及文化类型的视觉语言的思考和回应。我选择了这一技术和材料语言来传达和表述。早在春秋战国时代,齐人记载的百工之事的史籍《考工记》中,就揭示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为良”的艺术创作规律和美学原理。

  • 标签: 飞鸟集 齐人记 漂泊者 材料语言 《考工记》 美学原理
  • 简介:贵州在中国历史文化的中心与边缘这个二元格局中居于边缘地位,为贵州绘画中的野逸精神奠定了文化地理学基础。刘知白上承宋元绘画,下接明清绘画,主要承接的就是宋代美学最高诉求的逸格精神和逸笔语言,成为贵州地域艺术中野逸精神的最高代表,他一生的绘画艺术总体上经历了清逸、野逸到超逸三种境界。

  • 标签: 刘知白 地域艺术 宋代美学 野逸精神
  • 简介:文柳川,男,1954年生于洛阳偃师,自幼习画,后深造于西安美术学院国画系,师从刘文西,陈光健,陈忠志,张之光等,曾与著名画家杜滋龄、马国强、张江舟、王颢生等赴南斯拉夫、俄罗斯、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联展和个展。

  • 标签: 文柳川 绘画艺术 个人简历 绘画风格 绘画评论
  • 简介:摘 要:老庄之道作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核心之一,主张“出世”,崇尚自然之道,追求个体精神的绝对自由。其中“无为”、“天人合一”以及“中和”等核心思想给予我们无限的思想养分,让我们的历代文人画士在艺术的创作上有了更多的可能,并给予他们强大的精神力量。本人通过山水国画的学习来感受充满魅力的老庄之道。

  • 标签:   无为  天人合一  中和   逸格
  • 简介:认识孙浩是在1985年.当时他在军艺美术系上学,我在美术系进修.后来又在军事历史画创作班有更多的时间看他画画.再后来,我在军艺美术系上学,他作为老师与我们一起作画,建立了师生之谊.角色转换了,但他的为人为艺一样没有变化,平和、随意、真诚、认真.

  • 标签: 美术系 历史画 绘画艺术 创作 真诚 理想精神
  • 简介:目的:通过绘画疗法了解精神病患者的内心世界和需求,达成护患的精神沟通,提高患者住院生活质量。方法:随机选择2009年9月~2010年9月入院男性精神科住院患者248例为研究对象,每周组织1~2次集体绘画活动,不设主题思想,采取自由联想,自主选择绘画内容,绘画完毕后由患者自主对其作品内容释意。结果:患者住院的生活质量提高,主观能动性增强,住院治疗依从性提高,自尊和自信得到不同程度的恢复,交往能力有所改善。结论:绘画疗法能促进精神科护理人员更好地观察与了解患者病情,也促进了护患沟通与融洽相处,有效降低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意外事件发生,为进一步提高护理工作质量打下良好的基础。

  • 标签: 绘画疗法 精神科 护理
  • 简介:上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对精神疾病与艺术创作的探究,使二者关系的实证性研究成为现实,并随之出现了一系列的成果。从个性、气质及行为模式来考量,石鲁并非彻底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而极有可能是一位精神分裂性人格特质的艺术家。近似精神分裂症的诸种行为表象,使人们惯以"精神病"称之。精神分裂性人格特质使晚年的石鲁超越性地窥得了奇特的精神视界,获得了独特的生存体验和艺术感受,促成了他后期创作风格发生骤变,是作品抽象、玄妙、神秘,充满哲理性,极具个人化和符号化特质的隐秘原因。

  • 标签: 石鲁 精神分裂性人格特质 精神视界 艺术意象 绘画风格
  • 简介:在文化艺术领域,具有系统的美学见解并被公认的主要美学思想是表现主义和结构主义,它们都有明确的艺术追求取向。表现主义源于主体观念,在审美创作过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主体情感色彩。结构主义则是建立在客观意识的基础上,逻辑的分析方法支配着整个创作过程。这两种美学思潮同时出现于西方世界,但他们并不是相互排斥的。有些艺术家的创作侧向于一个方面,另一些艺术家则成功地将两者融为一体。表现主义意味着对情感

  • 标签: 表现主义 绘画语言 美学思想 艺术形式 艺术精神 艺术风格
  • 简介:韦尔申:1956年出生,哈尔滨人。1981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并留校任教。1985年考取本院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现为鲁迅美术学院院长、教授,油画系第二工作室主任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常委,辽宁省文联副主席。更多还原

  • 标签: 韦尔申 油画系 鲁迅美术学院 当代艺术创作 中国美术家协会 艺术风格
  • 简介:直接领悟的心是上天给我们的神圣礼物;理性思考是它的忠实仆人。我们的社会居然把一切荣耀归于仆人,却忘了礼物的存在。人类所能经历最美的事情就是神秘。神秘是一切艺术与科学的源泉,——爱因斯坦关于绘画的特征,五代荆浩在其山水画著作《笔法记》中以问答的形式提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是:'画者,华也。'强调绘画表层形态的美感以及所画物象与造型对象的相似性。这是自春秋战国

  • 标签: 之旅精神 心灵之旅 探索诉求
  • 简介:极其写实的历史油画到兼工带写的龙虎图,再到恣意泼彩的金壁山水,清晰地体现了柴祖舜成熟、变革与创新的艺术底蕴与造诣。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在上海美术馆举办的柴祖舜回顾展,以手稿、历史图片和影像等文献,全面地向观众介绍了柴祖舜这位作为新海派艺术家的代表人物完整的创作经历与成果。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