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视网膜静脉阻塞(retinalveinocclusion,RVO)是仅次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第二大常见视网膜血管性疾病,黄斑水肿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也是RVO患者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anchretinalveinocclusion,BRVO)发病后,1年黄斑水肿发生率为5%-15%[1];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entralretinalveinocclusion,CRVO)发病2-25个月内,非缺血I生CRVO黄斑水肿发生率约为30%,缺血性CRVO黄斑水肿发生率高达75%[2]。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视网膜血管性 OCCLUSION 玻璃体腔注射 黄斑区
  • 简介:摘要目前,伴随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患有眼部疾病的患者数量越多越多。在眼部疾病中,视网膜静脉阻塞并不鲜见,患者患病之后,眼部功能会逐渐下降,且视力状况也会出现明显改变。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发病后很容易出现其它类型的并发症,黄斑水肿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也是临床常见眼底病变。有相关研究显示,黄斑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力不断下降甚至视力完全丧失的重要诱因。对于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患者,给予其及时、有效的治疗是十分关键的,本研究将对此类患者的治疗进展进行相关综述分析。

  • 标签: 黄斑水肿 视网膜静脉阻塞 治疗 研究 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发黄水肿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0月于徐州复兴眼科医院诊治的BRVO发黄水肿91例(91眼)进行前瞻性研究,全部患者按信封法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采用广泛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试验组(46例)采用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随访3个月,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黄斑区微血管结构。结果治疗后,试验组黄斑区浅层及深层毛细血管层血流密度及黄斑中心区无血管区面积均高于对照组(t=1.932、3.382及3.006,P=0.028、0.001及0.002),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低于对照组(t=2.061,P=0.022);试验组视力高于对照组(t=6.053,P<0.001);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χ2=5.680,P=0.017)。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发黄水肿的效果良好。

  • 标签: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水肿,黄斑,继发性 阻塞,静脉,分支,视网膜 结构,微血管 视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以医院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96名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发黄水肿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编入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康柏西普治疗与激光治疗相结合的治疗方式。对照组仅采用以激光治疗为主的护理手段。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与黄斑中央厚度(CMT)水平。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CVA水平与CMT水平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治疗后3个月的BCVA水平域CMT水平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柏西普治疗在视网膜静脉阻塞激发黄水肿患者治疗过程中的应用,可以在改善患者黄斑囊性水肿的基础上,提升视力水平,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激光治疗
  • 作者: 秦海峰 徐国旭 张敬法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国际眼科纵览》 2022年第02期
  • 机构:上海长海医院眼科 200433 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215004,苏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 215004,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眼科 国家眼部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底病重点实验室 上海眼视觉与光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上海市眼科疾病精准诊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0080
  • 简介:摘要视网膜缺氧和炎症因素在视网膜静脉阻塞病变的发展和转归中扮演重要角色。视网膜缺氧导致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上调,促进下游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胎盘生长因子(PLGF)及其受体表达增加;炎性细胞主要包括视网膜内源的小胶质细胞以及来自血液中趋化与浸润的白细胞,尤以单核-巨噬细胞活化为主;炎性因子包括白介素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等大量生成和增加;炎性介质主要是由崩解的血细胞产生,细胞膜脂质在磷脂酶A2、脂氧酶和环氧酶的作用下,产生大量的炎性介质如白三烯及前列腺素类等。在视网膜缺氧和炎性因素共同作用下,视网膜多种病理性改变包括血-视网膜屏障破坏、视网膜血管渗漏增加、黄斑水肿加剧,视网膜无灌注区形成及扩大,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视网膜内层萎缩变薄等。因此早期抗VEGF和抗炎对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至关重要。(国际眼科纵览,2022, 46:173-178)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在我院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及OCT检查确诊为RVO发黄水肿患者39例(39眼)。给予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术后随访四个月,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检查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和中央黄斑厚度。比较治疗后的不同时间段与治疗前患者BCVA及CMT。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周、2周、1个月、2个月、4个月BCVA显著提高,而CMT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可提高患眼的视力,减轻黄斑水肿,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标签: 玻璃体腔注药术 康柏西普 最佳矫正视力 中央黄斑厚度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康柏西普在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患者应用中的价值体现与不良反应。方法:选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患者共8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按照患者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患者40例,其中观察组实施康柏西普进行治疗,对照组实施曲安奈德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厚度与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最佳矫正视力、视网膜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与视网膜厚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康柏西普 视网膜静脉阻塞 继发黄斑水肿 临床价值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发黄水肿(ME)患眼黄斑微血管结构和黄斑色素密度(MPOD)的变化,初步分析其相关性。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7月至2021年5月于西安市第一医院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单眼RVO发ME (RVO-ME)患者62例62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33例33只眼,女性29例29只眼;年龄(58.30±12.15 )岁。其出现症状至就诊时病程(12.29±7.65)d。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以及MPOD检测。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A仪对双眼黄斑区3 mm×3 mm范围进行扫描,测量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SCP)的血流密度(VD)、血管骨架密度(SD)、中心凹无血管区(FAZ)面积、黄斑中心凹厚度(CMT)。采用异色闪烁光度测量法测量MPOD。双眼通过检测37例;患眼未通过检测25例。对比观察患眼、对侧眼之间黄斑VD、SD、FAZ面积、CMT、MPOD变化。患眼、对侧眼MPOD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FAZ面积、CMT、VD、SD、logMAR BCVA采用配对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黄斑VD、SD及FAZ面积、CMT与logMAR BCVA、MPOD的相关性分析均采用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与对侧眼比较,患眼黄斑VD (Z=-5.981)、SD (Z=-6.021)降低,FAZ面积增大(Z=-2.598),CMT增厚(Z=-6.20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眼均通过MPOD检测的37例患者,患眼MPOD值较对侧眼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0,P<0.05 )。与未通过MPOD检测的患眼比较,通过MPOD检测的患眼黄斑VD (Z=-2.807)、SD (Z=-2.460)升高,FAZ面积减小(Z=-4.297),CMT降低(Z=-3.7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患眼logMAR BCVA与黄斑VD、SD呈负相关(r=-0.298、-0.461,P<0.05 ),与FAZ面积、CMT呈正相关(r=0.487、0.789,P<0.05 );患眼MPOD与logMAR BCVA呈负相关(r=-0.344,P<0.05 );对侧眼MPOD与CMT呈正相关(r=0.358,P<0.05)。结论RVO-ME患眼黄斑SCP的VD、SD降低,FAZ面积扩大,CMT增厚,MPOD降低;MPOD与logMAR BCVA呈负相关。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局部血流 黄斑色素密度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不同类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RVO-ME)行抗VEGF治疗的效果。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7月行玻璃体内注射VEGF者158例(158只眼)RVO-ME的临床资料。根据阻塞发生部位不同,分为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102例,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56例。收集所有患者注射前视力、末次注射后视力、注射次数、治疗后视力变化及生活质量变化的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RVO组平均注射次数3.0(3.0,4.8)次,末次注射后视力为0.50(0.30,0.90);BRVO组平均注射次数3.0(3.0,4.0)次,末次注射后视力为0.40(0.25,0.60)。两组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均P<0.05)。BRVO组视力较CRVO组视力提高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接受注射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提高各型视网膜静脉阻塞黄斑水肿患者视力,多数患者接受眼内注射次数≤3次,且BRVO者视力提高优于CRVO者。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人民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行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49例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2个月。结果治疗后1天、2周、1个月、2个月:最佳矫正视力均优于术前(F=85.808,P<0.05);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均低于术前(F=92.741,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起效迅速,短期内安全有效。

  • 标签: 水肿,黄斑,继发性 阻塞,静脉,视网膜 康柏西普,注射,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前膜及黄斑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发黄前膜及黄斑水肿应用25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傲迪适植入治疗的30例(30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治疗前后视力、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CMT)及并发症。结果治疗前视力(BCVA,logMAR)为0.87±0.63,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与治疗前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434,P<0.001),治疗后各时间点之间视力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CMT为(638.59±198. 46)μm,治疗后各时间点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F=24.79,P<0.05),而且大致上呈逐渐降低的趋势。随访期间有11眼(36.67%)黄斑水肿复发,复发时间为(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地塞米松玻璃体植入剂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前膜及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 标签: 前膜,黄斑,继发性 水肿,黄斑,继发性 阻塞,静脉,视网膜 玻璃体切除术 植入剂,地塞米松,玻璃体内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颞上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发黄水肿(BRVO-ME)患眼脉络膜厚度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对照研究。2020年11月至2021年9月于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颞上BRVO-ME患者30例30只眼(BRVO-ME组)和同期健康志愿者14名28只眼(对照组)纳入研究。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增强深部成像技术测量受检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研究组分区将黄斑中心凹6 mm范围内脉络膜划分为以黄斑中心凹为中心的3个同心圆,分别是直径为1 mm的中心区,1~3 mm的内环区,3~6 mm的外环区;内环区和外环区分别划分为上方、下方、鼻侧、颞侧,并分别记作S3、I3、N3、T3和S6、I6、N6、T6,共计9个区。观察两组受检眼不同区域脉络膜厚度的分布特点。两组间黄斑不同分区脉络膜厚度比较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对照组、BRVO-ME组受检眼中心区、S3、T3、I3、N3、S6、T6、I6、N6脉络膜厚度分别为(214.11±56.04)、(207.89±57.92)、(214.07±54.82)、(207.14±61.54)、(180.18±53.53)、(204.25±59.60)、(193.93±51.50)、(190.54±51.21)、(139.82±39.84)μm和(258.00±71.14)、(256.43±68.70)、(252.07±72.97)、(244.37±68.49)、(243.10±70.93)、(247.20± 68.36)、(221.00±61.28)、(223.77±58.64)、(183.20±60.15)μm。两组受检眼脉络膜厚度均以中心区最厚,至鼻侧、颞侧逐渐变薄;鼻侧脉络膜厚度较其他分区变薄更明显,以N6区最薄。与对照组比较,BRVO-ME组患眼中心区、S3、T3、I3、N3、S6、I6、N6脉络膜增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99、-2.229、-2.172、-3.250、-2.543、-2.292、-3.214,P<0.05);T6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14,P=0.075)。结论BRVO-ME患眼黄斑区脉络膜厚度较正常人增厚。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闭塞 黄斑水肿 脉络膜 体层摄影术,光学相干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玻璃体内地塞米松缓释植入物(傲迪适,Ozurdex)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2月至2019年9月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应用玻璃体内植入傲迪适治疗的17例(18只眼)的临床资料。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观察植入前后视力、视网膜中心区厚度及并发症。结果植入前视力(BCVA,logMAR)为0.93±0.70,植入后1、2、3、4、5、6个月依次为0.55±0.49、0.47±0.48、0.48±0.48、0.53±0.65、0.46±0.53、0.41±0.51,植入前与植入后不同时间点视力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720,P=0.000),植入后各时间点视力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植入前视网膜中心区厚度为(640.72±181.80)μm,植入后1、2、3、4、5、6个月依次为(318.39±143.54)μm、(234.44±85.71)μm、(367.00±178.61)μm、(321.83±137.67)μm、(288.94±121.55)μm、(271.72±111.96)μm,均较植入前明显降低(F=6.347,P=0.000);植入后3个月视网膜中心区厚度较植入后2个月有所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余各随访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有11只眼黄斑水肿复发,平均复发时间(3.27±0.65)个月,未发生眼部或全身严重并发症。结论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物植入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引起的黄斑水肿,可有效减轻水肿并提高视力。

  • 标签: 黄斑水肿,继发性 视网膜静脉阻塞 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及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7月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共40例(40眼)的临床资料。包括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组20例(20眼)和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组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0.5 mg雷珠单抗,1周后行黄斑区532 nm阈下微脉冲激光光凝联合周边无灌注区播散性光凝或广泛视网膜光凝。随访6个月,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7天、1、2、3及6个月视力均较术前提高(P<0.05),BVRO组视力提高更快,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42、-5.547、-5.205、-5.021、-2.076,均P<0.05)。两组黄斑中心区厚度(CMT)治疗后逐步降低,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间点CM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内注药次数BRVO组平均为(1.75±0.91)次,CRVO组平均为(2.80±0.89)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79,P=0.001)。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及532 nm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可有效促进出血吸收、改善黄斑水肿、提高视力。

  • 标签: 雷珠单抗 阻塞,静脉,视网膜 水肿,黄斑 光凝,激光,微脉冲,阈下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对眼球进行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用于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观察临床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18年1月—20年10月期间,收治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患者中的46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按照常规的治疗方法进行黄斑区光凝治疗)和实验组(在黄斑区光凝治疗的基础上加上在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进行治疗),每组各23例患者,对比两种治疗方法,做出总结性报告。结果:实验组中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黄斑水肿缓解率明显比观察组要高很多,经统计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基线黄斑厚度以及视网膜出血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能够明显降低黄斑水肿的厚度,提高治疗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但经实验数据纵向对比,年龄越低,患病时间越短,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 标签: 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康柏西普 玻璃体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雷珠单抗联合激光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于2013年8月-2016年7月期间收治的70例(75只眼)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患者,所有患者均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进行治疗,对其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此研究中的患者经过治疗后,其治疗后视力提升有效率为96%,同时患者的CMT(黄斑中心凹厚度)显著降低,且经FFA(眼底荧光造影)检查后其影像学现象,如血管渗漏、出血及黄斑水肿好转。结论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患者采用雷珠单抗联合激光进行治疗,其效果显著。

  • 标签: 雷珠单抗 激光治疗 视网膜静脉阻塞 黄斑水肿
  • 简介:摘要视网膜静脉阻塞(RVO)发黄水肿是导致患者视功能损害的主要原因,目前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是一线治疗方法,可以使大部分患者视网膜解剖结构及视功能得到改善。光相干断层扫描成像(OCT)能够清晰地显示黄斑区视网膜细微结构,对治疗前后黄斑区各组织层次结构的定性、定量分析可以指导临床治疗和预测RVO患者视力预后。就RVO在OCT上的表现,对影响抗VEGF治疗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包括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外界膜和椭圆体带破坏、高反射病灶、视网膜内层结构紊乱、浆液性视网膜脱离或视网膜内囊腔、视网膜下出血、玻璃体黄斑粘连以及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完整性破坏等进行综述,为患者咨询、风险评估以及治疗决策提供参考。

  • 标签: 光相干断层成像 视网膜静脉阻塞 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的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86例(86眼)的临床资料,观察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区厚度,随访6个月比较治疗的效果。结果治疗后1周、1、3及6个月,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均较治疗前提高(t=4.987,6.589,12.986,23.875;均P=0.000);治疗后各随访时间点患者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均较治疗前降低(t=5.987,13.256,15.783,22.689;均P=0.000)。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可在短期内改善视网膜静脉阻塞发黄水肿,提高视力。

  • 标签: 雷珠单抗 阻塞,静脉,视网膜 水肿,黄斑,继发性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发黄水肿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7年9月至2019年8月BRVO所致黄斑水肿49例(49眼)的资料,按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将其分为康柏西普组23例(23眼)和雷珠单抗组26例(26眼),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3次的玻璃体腔注射,每次间隔1个月,随访期间再次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注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视力及黄斑中心区视网膜厚度。结果两组在注药后1、2、3及6个月的视力均较注射前提高(均P<0.0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各时间点注药后的黄斑中心区厚度均较注射前降低(均P<0.05),两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康柏西普与雷珠单抗治疗BRVO所致黄斑水肿均有良好的效果及安全性。

  • 标签: 康柏西普 雷珠单抗 注射,玻璃体内 阻塞,分支静脉,视网膜 水肿,黄斑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发黄水肿(BRVO-ME)患者的视网膜外层形态对视力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9月至2021年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徐州市立医院BRVO 57例(57眼)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光谱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D-OCT)检查椭圆体带(EZ)及外界膜(ELM)的完整性,并将其分别分为EZ完整组(21例)、EZ缺损组(36例)、ELM完整组(25例)、ELM缺损组(32例)。所有患者均接受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记录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的视力、视网膜中心区厚度(CRT)。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视力显著提高(F=130.66,P<0.001),CRT显著降低(F=187.68,P<0.001)。治疗后EZ、ELM完整比例较治疗前显著增加(χ2=25.81、27.02,均P<0.001)。EZ完整组的视力治疗后均优于EZ缺损组(t=-3.53、-4.74,P=0.001、<0.001);治疗前,EZ完整组的CRT低于EZ缺损组(t=-5.54,P<0.001),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7、0.34,P=0.508、0.736)。同样ELM完整组的视力治疗后均优于ELM缺损组(t=-3.86、-5.24,均P<0.001);治疗前,ELM完整组的CRT低于ELM缺损组(t=-5.32,P<0.001),但治疗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4、0.27,P=0.465、0.785)。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ME,视力显著提高,CRT显著降低,视网膜外层形态完整性得到改善。EZ、ELM的完整性与治疗后的视力呈正相关,EZ、ELM的完整性对治疗后CRT无明显影响。

  • 标签: 椭圆体带 外界膜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光谱域 阻塞,静脉,分支,视网膜 水肿,黄斑 雷珠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