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前针对痔病的发病机制,国内外学者提出了各种假说进行解释。然而,痔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因此目前的治疗方法只是缓解或消除痔病的症状。在本综述中,笔者对与痔病密切相关的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包括肛管静息压升高、肛管黏膜上皮损伤、肛垫支持组织的变化、血管及血流的变化、生化指标的变化等,并提出下消化道末端缺血缺氧可能是痔形成机制这一新的假说。

  • 标签: 病理生理 缺血缺氧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3月至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临床观察内容及护理方法。结果经临床观察和有效的护理干预,50例患儿中有43例治愈,5例好转,2例放弃治疗,1例转院。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治疗中给予全面的临床观察,并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治疗效果的提升,将新生儿病死率降低,对保证新生儿健康及生命具有重要的作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护理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是由于围产期各种因素引起缺氧和脑血流减少或暂停而导致胎儿或新生儿脑损伤并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是我国伤残儿童的重要原因之一。本科2012年1月-2014年11月共收治HIE患儿120例,现分析如下

  • 标签:
  • 简介:肺心病患者由于合并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常导致体内激素合成和代谢发生紊乱。而肺心病作为非甲状腺疾病引起甲状腺水平异常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研究观察慢性肺心病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患者通过雾化吸入普米克及沙丁胺醇治疗缺氧改善后甲状腺功能的变化。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80例,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48~85,

  • 标签: 缺氧 肺心病 甲状腺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纳入7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参与研究,并将78例患儿平均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均对两组患儿实施常规治疗,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对照组患儿胞二磷胆碱治疗,予以治疗组患儿神经节苷脂治疗。结果治疗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2.3%,与对照组患儿的74.4%比较差异明显(P<0.05),治疗前两组患儿的NBNA评分(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评分)、CDCC评分(中国儿童发育量表)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周、4周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出生2个月、3个月治疗组患儿的CDCC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可有效改善患儿神经系统功能,提高患儿临床治愈率。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神经节苷脂 临床效果
  • 简介:脑功能是指脑接受内外环境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存储、处理、整合,形成意识,进行逻辑思维,最终产生认知和行为的功能。大脑皮质的代谢极为旺盛,耗氧量占全身总耗氧量的20%~50%,而氧储备很少,是缺氧之后先发生功能障碍的器官。

  • 标签: 缺氧 飞行员 脑功能 血氧水平依赖性功能核磁
  • 简介:目的研究选奇滴丸的抗缺氧、抗炎作用。方法采用常压耐缺氧实验,观察小鼠给予选奇滴丸灌服1周后对不同温度下缺氧的耐受能力;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法、鸡蛋清致大鼠足肿胀法以及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动物模型,观察选奇滴丸的抗炎作用。结果在抗缺氧实验中,选奇滴丸组小鼠在常温、高温、低温缺氧条件下存活时间均较正常对照组延长(P〈0.05;P〈0.01);在抗炎实验中,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选奇滴丸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耳肿胀度(P〈0.05;P〈0.01);减小大鼠足趾容积(P〈0.05;P〈0.01);减轻脑组织水肿。结论选奇滴丸具有较好的抗缺氧及抗炎作用。

  • 标签: 选奇滴丸 抗缺氧 抗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家属的心理护理,提高医疗护理质量;方法选取我科2015年1月—2015年12月接收因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转新生儿科治疗患儿102例,对患儿家长采取交谈的方式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焦虑93例,抑郁28例,消沉15例,情绪不稳定29例。我们对102例患儿家长通过高效、完美的护理手段,找出了患儿家长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分析,给予恰当的心理护理。关注患儿及家长的利益和需求,营造人性化服务环境,满足患儿家长的合理需要,提高了患儿及家长对护理人员的满意度。结论做好家长的心理护理和心理支持,使其积极的配合治疗护理有利于对患儿的康复。坚持以人为本的新型护理理念,既是规范人性化、优质化护理服务原则,又是提高护士素养和品格的途径。

  • 标签: 缺氧 缺血 脑病新生儿 家属 心理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aIschemicEncephalopathy,HIE)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月间于我院诊断的新生儿HIE患儿78例,所有患儿均行MRI检查;结果MRI检查HIE检出率为100%、诊断符合率为93.59%,出血发现率24.36%。结论在新生儿HIE诊断中,MRI检查阳性检出率高,临床诊断符合率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 标签: MRI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HIE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本次研究旨在通过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明确治疗方案,进而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我院新生儿科科2011年1月~2014年3月接收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566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按就诊先后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3例患者行常规治疗,而观察组283例患者则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纳洛酮静脉滴注并结合高压痒疗.对两组患者的治愈情况、不良反应情况观察记录,对比两组患者长期治疗后的总体治疗有效率和后遗症发生率.结果治疗6个月后对患者进行随访追踪并注意记录,应用静脉滴注配合高压氧疗的观察组患者病情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死亡率、脑瘫等后遗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静脉滴注纳洛酮结合高压氧疗治疗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效果显著,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治疗后死亡率和后遗症发生率低,增加治疗成功率,改善患者预后,临床上值得关注推广.关键词新生儿;缺血缺氧;脑病;疗效分析中图分类号R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847-01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原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至2014收治的HIE28例,对其临床表现与病因、CT、海拔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全部病例均有生后窒息史宫内窘迫20例(71%);分娩过程窒息8例(29%)。生后1minApgar评分≤3分9例(32%),4~7分11例(39%),≥8分8例(28%)。HIE临床分度轻度13例(46%),中度9例(32%),重度6例(21%)。来自海拔2700~3700m的城区5例(17%),来自海拔3700~4500m牧区23例(82%)。结论为减少HIE的发病率及后遗症,有效预防、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尤显重要

  • 标签: 新生儿 缺氧缺血 海拔 Apgar评分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护理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80例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0例未进行有效临床护理干预为对照组,进行了有效临床护理干预的40例患儿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观察组患儿的95.00%明显大于对照组的77.50%,组间对比具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过程中,进行有效的护理手段干预,能够使患儿的治疗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 标签: 返流性食管炎 奥美拉唑 西沙比利
  • 简介:摘要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是新生儿期后病残儿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是由于围产期窒息而导致脑的重大损害,临床症状主要以意识状态、肌张力变化和惊厥等。本症严重威胁着新生儿的生命,临床治疗尽可能改善已经受损害神经元的代谢功能;维持体内环境的稳定;同时应予以控制惊厥减轻脑水肿改善脑血流和脑细胞代谢等特殊治疗。

  • 标签: 围产期窒息 新生儿 缺氧缺血性脑病 诊治与护理配合
  • 简介:摘要目的研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护理情况并分析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01月~2015年01月间儿科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60例,根据病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所有患儿均行对症护理,护理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临床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护理总有效率90.0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0.00%,差异显著(P<0.0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患儿SOD活性和MDA水平改善明显,差异显著(P<0.05)。结论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病情复杂且严重,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精心护理干预,临床改善情况显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使用。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护理分析 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开展综合护理干预后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2年10月~2015年6月收治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106例作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临床研究过程中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A1组(观察组53例)以及A2组(对照组53例)患儿的随机分组。临床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A2组患儿进行干预;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对A1组患儿进行干预;观察对比SOD活性、MDA水平以及护理总有效率。结果观察对比SOD活性以及MDA水平发现,A1组明显优于A2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P<0.05);观察对比护理总有效率发现,A1组明显高于A2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P<0.05)。结论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临床采用全面护理干预,在改善SOD活性以及MDA水平方面效果显著,最终显著提高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新生儿 缺血缺氧性脑病 综合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付出护理在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的42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进行研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以及相应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抚触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护理前后的NABA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前的NABA比较无差异(P>0.05),经治疗后观察组NABA明显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较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NABA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0.4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67%,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施行抚触护理可促进机体的神经系统的修复,确保其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发育,应用效果显著。

  • 标签: 抚触 缺血缺氧性脑病 神经系统 生长发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方法随机抽取我院近几年来收治的48例HIE患儿,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并根据其情况采取早期治疗,给予必要护理干预措施,以此分析患儿恢复情况。结果48例HIE患儿经积极治疗与护理,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2例患儿出现并发症,1例癫痫,1例脑瘫。结论针对HIT患儿必须要采取正确针对性治疗方式,密切观察病情的变化,并给予必要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以此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 标签: HIE 早期治疗 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