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水痘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可利用飞沫、喷嚏进行空气传播,也可受到密切接触者的传染。其传染极强且潜伏时间较长,学校聚集人群多,容易引起暴发流行,严重影响学校的教学秩序,甚至引起舆论关注。学校要积极研究应对措施,提高防控能力,降低水痘发生的几率,维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

  • 标签: 水痘 防控措施 教学秩序
  • 简介: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新发传染病,自2019年12月发现以来,全球27个国家和地区已有病例报告。随着疫情的发展,聚集疫情所占的发病数比例不断增加,尤其是武汉市和湖北省以外地区,暴露来源发生很大变化。本研究收集2020年1月1日至2月20日期间非医疗机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疫情377起(涉及病例1 719例)进行分析。其中,家庭聚集疫情297起(占79%),确诊病例中位数为4例;聚餐39起(占10%),确诊病例中位数为5例;商场或超市23起(占6%),确诊病例中位数为13例;工作单位12起(占3%),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交通工具6起(占2%),确诊病例中位数为6例。依聚集性病例潜伏期估计所需条件,选出325例,推测潜伏期为1~20 d,中位数为7 d,众数为4 d。此外,对国内某百货大楼聚集疫情分析结果提示本次疫情潜伏期患者可能成为传染源。"钻石公主"号邮轮聚集疫情从2月5-21日共634人被确诊感染,各类人群(国籍、年龄、性别)均易感,提示乘客年龄、无症状感染及邮轮内封闭环境可能是导致邮轮后续病例出现间歇同源暴露和人传人增殖模式的主要原因,两起典型疫情的进展清晰地展现了武汉早期病例的播散情况。因此,在疫情防控中,除隔离患者外,追踪、排查和隔离密切接触者及次级接触者至关重要;尤其对于疫区的健康人群,自我隔离是防控关键。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病例 流行特征 潜伏期
  • 简介:09-18T16:20左右,某中心医院和疾控中心接到一起疑似流感疫情报告,经过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和病原学检测,根据《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报告及调查处理指南(试行)》判定为流感暴发疫情,此次疫情是由甲3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引起。按照《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符合较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的标准,建议卫生行政部门启动Ⅲ级应急响应。经采取积极的应多措施,10月9日终止该校流感聚集疫情应急反应。该文对此进行报告。

  • 标签: 流感 暴发 流行病学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莲都区的乙脑传播危险因素,对莲都区乙脑发病风险进行评估,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脑现症病例、蚊媒密度、乙脑疫苗接种率开展调查。结果报告3例乙脑,2例死亡,无疫苗接种史。莲都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占58.1%),7月密度最高(15.47只/灯小时)。乙脑接种率调查本地儿童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8.01%,第2针接种率为94.52%;外地儿童乙脑第1针接种率为96.77%,第2针接种率为73.17%。乙脑第2针接种本地儿童与外地儿童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采取重点人群乙脑疫苗接种、环境卫生整治、蚊媒孳生地治理、防蚊灭蚊等综合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乙脑患病风险。

  • 标签: 流行性乙型脑炎 蚊密度监测 接种率调查。
  • 简介:摘要目的防范学校肺结核病聚集疫情的发生。方法十堰市某中学组织高三毕业班学生健康体检,发现疑似肺结核病22例,十堰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接该校医务室的报告后,进行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十堰市某中学14个班级,共有学生687人,参加体验687人,受检率100%。三周内发现疑似肺结核病人22例,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诊为活动涂阴肺结核病20例,活动结核病罹患率2.95%。结论学校是人群集中密集场所,易引发结核病传播及流行,做好结核病预防和疫情监测工作十分重要,预防学校结核病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HIV/AIDS聚集性传播的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为科学预防HIV/AIDS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回顾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中老年HIV/AIDS聚集的形成原因;结果5例中老年HIV/AIDS均为同源的性传播;结论要关注中老年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干预活动,要加大HIV监测检测覆盖面,及时发现中老年HIV/AIDS。

  • 标签: 艾滋病,中老年,聚集性,性传播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天津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疫情病例情况,掌握不同类型聚集性病例发病特征,为COVID-19防控提供流行病学证据和经验。方法收集截至2020年2月22日天津市全部COVID-19确诊病例的聚集资料,梳理和分析不同类型聚集疫情发病特点。结果截至2月22日,天津市共报告COVID-19聚集疫情33起,涉及病例115例。聚集性病例分为4类:家庭聚集(28起,71例)、单位聚集(1起,10例)、交通工具(3起,8例)和公共场所(1起,26例),其中单位和公共场所聚集疫情中的病例又导致了14起家庭聚集疫情。家庭聚集的续发病例1~7例,中位数为2例。家庭首发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长于续发病例(Z=-2.406,P=0.016)。公共场所聚集的潜伏期中位数为7 d。家庭、单位和公共场所3类聚集疫情相比较,病例发病到确诊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8.843,P=0.012),续发病例发病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607,P=0.000)。结论COVID-19疫情监测应特别关注容易发生聚集疫情场所,及时开展细致的流行病学调查和排查。出现聚集疫情的场所内部,应及时将密切接触者转至统一的隔离观察点,严格单间管理,避免疫情扩散。部分农村地区防疫意识不强,聚集活动较多,且发病后就诊不及时,在疫情初期应该加强防控的宣传和控制措施。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病例 家庭聚集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一起家庭聚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长沙市Y家庭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开展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疫情共发现5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为有湖北旅居史的病例C,其他五例感染者为其共同居住家人,均为继发感染。【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导致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强化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早发现、早隔离,避免家庭聚集疫情发生和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长沙市一起家庭聚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家庭聚集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长沙市Y家庭的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开展调查,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分析,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疫情共发现5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为有湖北旅居史的病例C,其他五例感染者为其共同居住家人,均为继发感染。【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易导致家庭内播散,要强化家庭内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强化健康教育和重点人群管控,早发现、早隔离,避免家庭聚集疫情发生和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 流行病学 调查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疫情特点。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中,获取2020年1月1日至2月29日的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提取聚集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明确聚集疫情规模、引入病例、家庭与非家庭续发病例特点。根据引入病例与续发病例发病时间间隔计算代间距,根据密接追踪结果计算续发率,比较聚集疫情中不同病例的特点。结果本研究共收集283起聚集疫情,涉及引入病例633例,续发病例239例。以家庭聚集为主,聚集疫情涉及病例数最大值为27例,最小值为2例,M(P25,P75)为2.0(2.0,4.0)。广东省总体续发率为2.86%(239/8 363),家庭续发率为4.84%(276/3 697),非家庭续发率为1.32%(61/4 632)。根据广东省疫情特点分为疫情上升期、高平台期、下降期、低水平波动期4个阶段,4个阶段的续发率分别为3.5%(140/3 987)、2.3%(55/2 399)、2.6%(37/1 435)、1.3%(7/5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结论广东省聚集疫情主要以家庭聚集为主,聚集疫情规模较小,病例潜伏期代间距较短,总体续发率较低。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流行病学 聚集性疫情 代间距 续发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北京市海淀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初期聚集疫情特征,为今后疫情防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20年1月20日—2月28日海淀区COVID-19聚集疫情感染者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疫情特征。结果疫情初期海淀区共发生聚集疫情13起,涉及感染者45例,死亡5例,以家庭聚集(11/13)、外省输入(9/13)为主;潜伏期传播4起;潜伏期M(P25,P75)为5(3.5,7.5)d;代间距M(P25,P75)为5(3.5,11.5)d;50%(13/26)的主动就医患者多次就诊;84.1%(37/44)的病例于发病前2d至发病后7d检出新冠病毒核酸;总续发率11.6%(29/249),家庭续发率32.1%(27/84)。结论海淀区COVID-19疫情初期以家庭聚集为主,提高病例早期识别能力、集中隔离密切接触者及尽早采样,有利于遏制疫情传播。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聚集性疫情 续发率
  • 简介:【摘要】2018年5月陕西某地高校出现结核病聚集疫情,通过当地CDC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关联381人中发现肺结核患者5例,均在半年内发病,检出率1.3%。造成疫情爆发的主要原因是首发患者没有及时就诊,密切接触者没有及时筛查,筛查后结核菌素强阳性学生没有进行预防服药治疗及追踪随访。建议严格按照《学校结核病防控工作规范》要求,做好学生六早工作,加大学校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力度,学校、疾控、家庭相互支持配合,减少发生学校结核病聚集疫情发生。

  • 标签: 肺结核 学校 聚集疫情 现场流调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一起学校诺如病毒胃肠炎聚集疫情进行分析。方法:对疫情发生的学校,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并采集部分患者肛拭子标本进行诺如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共14名学生发病,6例肛拭子标本诺如病毒GⅡ型核酸阳性,病例对照分析显示,学生周边1m内是否有呕吐物的罹患水平(χ2=11.67,P<0.05)、身边是否有患病学生的罹患水平(χ2=7.47,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起聚集疫情是由诺如病毒感染引起,近距离飞沫传播和吸入含有呕吐物的气溶胶可能是导致疫情播散的主要因素。

  • 标签: 诺如病毒 聚集性疫情 学校 胃肠炎 飞沫传播 气溶胶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疫情的病例流行特征。方法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系统中,获取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疫情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包括无症状感染者在内的病例信息,确定家庭续发病例、引入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家庭易感人数,计算家庭续发病例与引入病例的代间距和家庭续发率。结果389例病例中,家庭引入病例149例,续发病例240例。家庭引入病例与续发病例(不含无症状感染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相似,出现发热症状比例均最高,分别为115(77.18%)和110(48.67%),出现腹泻症状的病例所占比重均最少,分别为7(4.70%)和6例(2.65%)。家庭续发病例与引入病例的代间距[M(P25,P75)]为4.00(2.00,6.00)d。家庭续发病例的家庭续发率为34.43%,14~60岁年龄组家庭续发病例的续发率(43.42%)高于其他年龄组(P<0.001);家庭引入病例的配偶的家庭续发率为68.57%,高于父母(29.03%)、子女(25.00%)和其他家庭成员(24.21%)的续发率(P<0.001)。结论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代间距较短,家庭续发率较高,配偶的家庭续发率高于其他家庭成员。

  • 标签: 家庭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续发率 代间距 监测
  •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一起新型布尼亚病毒(SFTSV)感染聚集疫情特征。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3—4月期间安徽含山县陆续出现的6例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SFTS)患者的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结果6例患者为聚集发病,其中4例轻症,1例重症,1例死亡。首发病例3月26日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症状,3月30日确诊SFTS,4月1日出现意识障碍,全身多处活动出血,并出现抽搐症状,随后死亡。其余5例因接触死者的血液而被感染,临床表现主要为畏寒发热、乏力、肌肉酸痛和头晕头痛。所有患者SFTSV核酸检测均呈阳性。结论SFTSV极易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血液在人际间传播,密切接触者应加强个人防护,防止聚集性感染的发生。

  • 标签: 布尼亚病毒科感染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聚集性发病 流行病学 密切接触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疫情调查,为有效防控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上海市浦东新区某幼儿园手足口病聚集疫情进行调查,填写统一的调查表格,实时监测每日新发病例,并对结果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此次疫情共发病7例,罹患率为3.57%,均为轻型。该疫情主要集中在中1班,患儿年龄在4-5岁之间,提示4~5岁年龄段的儿童可能为手足口病的高发人群;实验室检查2例患儿肛拭培养EV71型、CVA16型及肠道病毒通用核酸检测,结果2例均为阴性。结论托幼机构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场所,托幼机构内幼儿是手足口病防控的重点人群,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幼托机构消毒和检查制度,综合预防手足口病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 流行病学
  • 简介:[摘要] 目的:通过对某村手足口病聚集疫情的调查分析,为农村有效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参考。方法:对怒江兰坪某村手足口病聚集疫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起疫情历时15天,共有30例手足口病例,无重症病例。患儿年龄分布在11月-8岁,主要集中在2-5岁,实验室检测提示病原体为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A71,EV-A71)。结论:应加强宣传教育及卫生消毒,并积极推广手足口病疫苗接种,综合防控手足口病的发生。

  • 标签: []手足口病 聚集性病例 肠道病毒71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