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作者: 徐红瑞 王鑫 王亚东 申川 赵彩彦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1-01-17
  • 出处:《中华肝脏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
  • 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开封 4750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天津市宝坻区中医医院,天津 301800,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肝病感染科,石家庄 050051
  • 简介:摘要肝功衰竭是肝脏组织发生大块或亚大块坏死的严重肝病症候群,其病情发展迅速,临床预后差,病死率极高。近年来,细胞自噬在肝功衰竭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深入研究细胞自噬的调控机制对肝功衰竭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现根据国内外研究进展,探索肝功衰竭中细胞自噬与坏死、凋亡的关系,并就自噬在肝功衰竭各阶段的作用机制及表达水平进行总结,希望能够为肝功衰竭的深入研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细胞自噬 肝衰竭 细胞凋亡 坏死 SIRT1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讨论研究对肝硬化患者应用肝功检验的临床价值与意义。 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肝硬化患者 75 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于我院进行体检结果健康者 75 例作为对照组。取两组患者静脉血进行检测与分析并将观察组患者根据 Child-Pugh 分级,将各项指标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 观察组肝功各项指标较对照组均存在显著差异( p < 0.05 ); TBA 水平, A 级患者显著低于 B 、 C 级; CHE 、 ALB 及 CHO 水平, A 级患者均显著高于 B 级、 C 级,呈逐渐递减趋势( p < 0.05 )。 结论 肝功检测可帮助临床医生更好的了解患者肝功情况及损伤程度,指导临床及时制定针对性治疗与预防措施,对控制病情进一步发展及改善预后均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肝硬化 肝功能检测 肝脏储备功能分级 指导临床 意义与价值
  • 简介:摘要慢加急性肝功衰竭(ACLF)是肝衰竭类型中最常见的类型。虽然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给肝衰竭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手段,但是肝衰竭的病死率仍然居高不下。目前肝衰竭是临床诊治的热点也是难点,并且肝衰竭确实给社会及家庭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本研究就ACLF的定义、发病机制、预后、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治疗学 预后 综述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 针对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肝功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 标签:
  • 简介:摘要肝功衰竭的主要发病机制是免疫损伤和失控性炎症反应。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被认为可以用于治疗肝功衰竭。然而,多项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肝功衰竭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后未能有效改善预后,反而增加了感染机会而危及生命。可能与肝功衰竭患者存在糖皮质激素抵抗有关。现以肝功衰竭的失控性炎症反应为背景,分析P-糖蛋白逆转运糖皮质激素、细胞内糖皮质激素信号通路障碍以及相关基因突变导致的糖皮质激素抵抗及作用机制。以期评价肝功衰竭患者糖皮质激素敏感性,为评估糖皮质激素疗效及用药时机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肝功能衰竭 糖皮质激素类 炎症反应 信号通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肝炎肝硬化患者肝功检验结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8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在该时间段从 我 院收 治 的肝炎肝硬化患者中选取 60 例作为本次研究组对象,纳入为 研究 组 , 并在同时间段选取在 我 院体检的 60 例健康者纳入为健康组,观察并对比两组人员静脉血液情况,通过检测后对比各项指标水平。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指标,例如白蛋白、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等水平显著低于健康组,研究组总胆汁酸水平高于健康组 。结论:肝炎肝硬化患者采取肝功检验,对诊断、鉴别肝硬化患者效果显著,可以提高临床肝硬化诊断结果,为日后针对肝炎肝硬化患者预后和治疗提供判断依据,有着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肝功能检验 肝炎肝硬化 临床应用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研究其与肝硬化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 2018年 3月至 2019年 9月收治的 46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 46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PT、 TT、 APTT以及 FIB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随着肝功分级的不断升高,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 ,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监测其变化有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肝功能分级 乙型肝炎
  • 简介:【 摘要】 :目的 检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凝血功能,研究其与肝硬化肝损害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我院 2018 年 3月至 2019 年 9 月收治的 46 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取 46 例来我院健康体检的 健康人群 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比较 两组研究对象的凝血酶原时间( PT)、凝血酶时间( T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 FIB)等凝血功能指标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 PT 、 TT 、 APTT 以及 FIB 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随着肝功分级的不断升高,凝血功能各指标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具有明显的凝血功能障碍 ,容易发生广泛性出血等并发症,监测其变化有助于治疗方案的调整,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肝硬化 凝血功能 肝功能分级 乙型肝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男性痛风患者合并肝功异常的危险因素,为其早期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8年9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痛风医学中心门诊及住院男性痛风缓解期患者5 044例,根据肝功情况分为肝功异常组(1 351例)和肝功正常组(3 693例),分别采集临床资料,测定生化指标,将血尿酸分为四分位,分析其与肝功异常的关系。结果肝功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饮酒史、痛风家族史、合并血脂异常、脂肪肝和冠心病的比例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肝功异常组与正常组患者初诊年龄、痛风病程、体重指数(BMI)、腰围(WC)、舒张压(DBP)、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尿酸(UA)、肌酐清除率(C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两组的吸烟史、是否规律运动、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以及收缩压(SBP)、血糖(GLU)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WC、TG、TC及UA是否合并脂肪肝是痛风患者肝功异常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将尿酸按四分位分组,发现丙氨酸转氨酶(ALT)及肝功异常的比例均随尿酸水平升高而逐渐升高;在校正WC、TG、TC及脂肪肝后,ALT及肝功异常比例明显下降,但仍呈上升趋势。结论WC、BMI、TG、TC、UA、脂肪肝是痛风患者肝功异常的危险因素,UA与ALT升高独立相关。

  • 标签: 痛风 肝功能异常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现报道1例6岁男性患儿,临床反复出现肝脏损伤,肝损伤前均有发热,最终诊断为NBAS基因缺陷。与未发现NBAS突变的患者不同,确诊有NBAS突变的患者在每次肝功损伤前均患有发热性疾病,发热24~72 h后可出现肝功异常,甚至肝衰竭。以此提醒广大临床医师,反复出现发热相关性肝脏损伤患者应注意NBAS基因缺陷可能。

  • 标签: 肝功能异常 NBAS基因缺陷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肝功异常患儿的临床特点,分析其病因,为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杭州市儿童医院2017年4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2个月至13岁肝功异常患儿17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荧光定量法对患儿分泌物标本进行病原检测,采集血液检测其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及甲型病毒性肝炎抗体,并采用血培养法检测和鉴定细菌,同时还进行血遗传代谢和凝血功能等筛查。根据患儿年龄将其分为婴儿组、幼儿组、学龄前组及学龄组。结果176例患儿中,婴儿组肝功异常者最多,为93例(52.84%),其次为幼儿组43例(24.43%)。发病原因:原发疾病为感染性疾病者138例(78.41%)、非感染性疾病者8例(4.55%)、未检出病原者30例(17.04%);感染性疾病致患儿肝功异常138例中,病毒感染者为123例(89.13%)、细菌感染者8例(5.80%)、支原体感染6例(4.35%)、弓形虫感染者1例(0.72%)。病毒感染致肝功异常123例中,巨细胞病毒感为62例(50.41%),其次为EB病毒38例(30.89%),轮状病毒10例(8.13%),肠道病毒71型(EV71)5例(4.07%),肠道通用病毒4例(3.25%),呼吸道合胞病毒2例(1.63%),单纯疱疹病毒和柯萨奇A16病毒各1例(0.81%)。学龄前及以上者均以EB病毒感染为主;年龄>1岁肝功异常因巨细胞病毒所致比例为37.10%(23/62)、EB病毒感染所致比例为92.11%(35/38),与年龄2个月至1岁的62.90%、7.8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9.27,P=0.00)。8例细菌感染致肝功异常:金黄色葡萄球菌3例、肺炎链球菌2例、大肠杆菌2例、铜绿假单胞菌1例。遗传代谢病共3例,其中肝豆状核变性2例,糖原累积症1例。小儿肝功异常特点:患儿临床主要表现为黄疸、脾肿大和肝脏肿大、咳嗽、腹泻等;转归:治愈98例(55.68%)、好转60例(34.09%),加重17例(9.66%)、死亡1例(0.57%)。结论婴幼儿肝功异常以病毒感染为主,尤其是巨细胞病毒;早期无明显症状,重度者可表现为黄疸和肝脾肿大,主要以轻度为主,预后较好。

  • 标签: 肝功能不全 巨细胞病毒感染 疱疹病毒4型,人 黄疸 儿童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肝功检测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 。 方法: 选取 肝炎肝硬化患者 80 例作观察组 ,依据肝硬化 Child-Pugh 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 A 级 30 例, B 级 31 例, C 级 19 例,选取时间 2018 年 1 月 -2019 年 5 月,同时期选取于我院行健康体检的健康人员 80 例作参照组,对 2 组患者及观察组不同分级患者的清蛋白、总胆汁酸、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水平进行比较 。 结果: 观察组的 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水平 均低于 参照组,总胆汁酸水平 高于 参照组 ,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 p < 0.05); A 级患者的 清蛋白、血清胆碱酯酶、血清胆固醇水平高于 B 、 C 级, B 级高于 C 级; A 级患者的 总胆汁酸水平低于 B 、 C 级, B 级低于 C 级, 统计学差异均有意义( p < 0.05)。 结论: 肝功检测对肝炎肝硬化的诊断价值较高,可提供准确的肝损伤程度参考依据给临床医师。

  • 标签: 肝炎肝硬化 肝功能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2例主诉皮肤巩膜黄染的婴幼儿就诊于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器官移植科,根据既往病史,入院化验、超声等检查,诊断为胆道闭锁、肝脏功能衰竭。入院后对2例患儿在保肝、解氨等药物基础上各进行了1次胆红素吸附治疗,治疗过程顺利。对1岁以内的肝衰竭婴幼儿进行胆红素吸附治疗在我国鲜有报道。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