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及护理体会。方法对自身免疫肝炎患者进行心理疏导、饮食护理、日常运动、合理用药等措施,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均得到缓解,肝功能正常或接近正常。结论自身免疫肝炎通过免疫抑制治疗和护理,大多数患者病情缓解,甚至能逆转进展期肝纤维化,从而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免疫抑制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肝炎(AIH)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自身抗体水平。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肝病免疫科收治的112例AIH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33例)和中青年组(<60岁,79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和自身抗体指标。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Mann-Whitney检验或χ^2检验。结果老年组患者乏力(54.5%vs78.5%)和恶心呕吐(18.2%vs39.2%)症状患者显著少于中青年组,肝硬化(36.4%vs17.7%)及合并肝外自身免疫病(33.3%vs16.5%)患者显著多于中青年组,老年患者血小板计数[(155.2±76.1)×10^9/Lvs(186.2±77.2)×10^9/L]显著低于中青年组,血尿素氮[(5.1±1.6)vs(4.4±1.3)mmol/L]及血肌酐[(62.1±16.2)vs(57.5±15.1)μmol/L]浓度显著高于中青年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抗核抗体阳性率高于中青年组(87.9%vs79.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组AIH患者合并肝硬化、肝外免疫病的比例高,肾功能降低,年龄相关的免疫功能紊乱可能影响患者的临床表现。

  • 标签: 老年人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特征 自身抗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象的选取主要通过将ELISA方法进行应用,选出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表现为阴性,但是其谷丙转氨酶显示异常升高的患者,将其血清进行获取,进而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实现对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工作。结果100例ALT升高,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显示为阴性的患者血清中,无自身抗体阳性的有76人,占比例的76.00%,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自身抗体阳性有23人,其中,采用LKM阳性血清以ELISA法进行分型,有9分血清为Ⅰ型,3份血清为Ⅱ型。结论就自身免疫肝炎患者来说,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自身存在抗体的肝损坏疾病,在将自身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诊断。

  • 标签: 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自身抗体检测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的价值研究。方法:将我院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象的选取主要通过将 ELISA方法进行应用,选出肝炎病毒血清标志物表现为阴性,但是其谷丙转氨酶显示异常升高的患者,将其血清进行获取,进而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法,实现对患者自身抗体的检测工作。结果: 100例 ALT升高,肝炎病毒血清学标志物显示为阴性的患者血清中,无自身抗体阳性的有 76人,占比例的 76.00%,存在一项或一项以上的自身抗体阳性有 23人,其中,采用 LKM阳性血清以 ELISA法进行分型,有 9分血清为Ⅰ型, 3份血清为Ⅱ型。结论:就自身免疫肝炎患者来说,其发病特点主要表现为自身存在抗体的肝损坏疾病,在将自身抗体检测方法进行应用的过程中,能够实现对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诊断。

  • 标签: 自身抗体检测 自身免疫性肝炎 诊断工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临床检验的特点。方法 :以 2018年 7月~ 2019年 6月某院接收的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 48例作为观察组 ,再选取同期进行参与检查的非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 48例为对照组。两组受检者均进行了生化指标、免疫学指标检测 ,对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受检者的 RBC、 WBC、 PLT、 HGB各指标水平相比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而观察组的 MCV与 MCH两个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受检者的肾功能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受检者的抗体阳性率没有显著差异 ,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的临床检验特点表现为 ,红细胞 MCV与 MCH水平可能会异常升高 ,且肾脏功能的相关指标水平也可能升高。

  • 标签: 老年 自身免疫性肝炎 检验 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的特性与结果。方法分析近年来医院收录的肝炎病人的检查记录,将这些患者按年龄分为若干个组合,暂且将这几个组合分为老年组与非老年组,并且在建立一组从未得过肝炎的正常人作为对照组。结果经过分析这些患者的资料,可以看出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在血生化指标,自身的相应抗体,非肝炎自身免疫病等数据与非老年组的数据大致相同,但是老年组的自身免疫肝炎的肾功能之类的检查的检验数据比较异常,与非老年组的检验数据相比的差异较大。结论利用临床上的肾功能检测等技术对于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的检查与诊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老年自身免疫肝炎的检查与诊断的准确度。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炎, 肾功能检测, 对照试验, 老年患者
  • 简介:目的深入分析了解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的临床检验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免疫肝炎患者,按照年龄分为老年组和非老年组,对患者进行身体指标和免疫学检查,最终对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患者患免疫甲状腺炎的患者比例为6.67%,非老年组比例达13.33%;老年组患者患类风湿关节炎的患者比例达16.67%,非老年组比例仅为3.33%。另外,患者的其他身体指标老年组也与非老年组存在较大差异。结论老年自身免疫肝炎患者在临床表现上比青年患者更加容易患自身免疫病,自身免疫能力较差。

  • 标签: 老年人 自身免疫性肝炎 临床检验特点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所发挥出的作用。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30例未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2018年7月-2019年6月,根据病症类型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AIH组和PBC组,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中选取与观察组同等人数,将其作为对照组,采取同样的方式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检查,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三组实验人员抗体和生化检测各项指标含量水平,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评判依据。结果与健康体检者各项检测指标相比较,AIH组患者、PBC组患者ALT、AST、γ-GCT、TBA四项指标含量水平明显偏高,其余CHE和PAB两项指标含量水平偏低,组间差值具有可比(P<0.05)。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而言,AIH组患者中的ALT、AST两项指标含量为(169.42±14.66)U/L、(134.25±21.46)U/L,与PBC组患者(82.45±10.34)U/L、(114.54±9.54)U/L对比,患者γ-GCT、CHE、TBA和PAB四项检测指标,AIH组均低于PBC组患者,组间差值具有可比(P<0.05)。PBC组患者中ANA、AMA、AMA-M2三项指标抗体阳性率相同,均为100%。结论在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疾病诊断过程中,通过患者的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便于后期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抗体 生化检测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自身免疫肝炎诊断中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所发挥出的作用。 方法: 本次研究以我院 30 例未接受治疗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为主,收治时间为 2018 年 7 月 -2019 年 6 月,根据病症类型的不同,可将患者分为 AIH 组和 PBC 组 ,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志愿者中选取与观察组同等人数,将其作为对照组,采取同样的方式对两组研究人员进行检查,通过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观察 三组 实验人员抗体和生化检测各项指标含量水平,以此作为本次研究的主要评判依据。 结果 :与健康体检者各项检测指标相比较, AIH 组患者、 PBC 组患者 ALT、 AST、 γ-GCT、 TBA四项指标含量水平明显偏高,其余 CHE 和 PAB两项指标含量水平偏低,组间差值具有可比( P<0.05 )。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而言, AIH 组患者中的 ALT、 AST两项指标含量为( 169.42±14.66 ) U/L、( 134.25±21.46 ) U/L,与 PBC 组患者( 82.45±10.34 ) U/L、( 114.54±9.54 ) U/L对比,患者 γ-GCT、 CHE、 TBA和 PAB四项检测指标, AIH 组均低于 PBC 组患者,组间差值具有可比( P<0.05 )。 PBC 组患者中 ANA、 AMA、 AMA-M2三项指标抗体阳性率相同,均为 100% 。 结论 :在对自身免疫肝病患者疾病诊断过程中,通过患者的抗体和生化检测指标进行检测,可提高患者的疾病诊断准确率,便于后期治疗工作的顺利进行,在临床治疗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抗体 生化检测指标 自身免疫性肝病 诊断准确性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自身免疫肝病的临床特点以及护理干预要点,为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临床护理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2月-2018年7月期间收治住院治疗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总计80例。进行自身免疫肝病患者随机分组护理,对照组4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对比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干预期间情绪状况评分、生活质量评分状况。结果观察组自身免疫肝病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干预后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以及干预前,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视自身免疫肝病患者临床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综合护理干预是改善其情绪状况、生活质量的关键,患者护理满意度高。

  • 标签: 自身免疫性肝病 临床特点 综合护理干预 生活质量 负性情绪
  • 简介:摘要自身免疫甲状腺疾病(AITD),包括Graves病(GD)和桥本甲状腺炎(HT),是由环境和遗传因素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引起的。来自流行病学、家庭和双胞胎研究的可靠数据表明,基因对AITD的发展有很强的影响。多年来在AITD易感基因的研究上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本文就与AITD相关的主要易感基因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 易感基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2016年9月—2017年9月期间我院治疗的86例HA患者,按照随机排列表法划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患者。观察组患者实行自身免疫输血治疗,对照组患者实行常规输血治疗,对比两组治疗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HA实行自身免疫学输血治疗,临床效果显著。

  • 标签: 溶血性贫血 自身免疫学输血 治疗效果 临床意义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核磁共振诊断系统(MR)对自身免疫胰腺炎以及胰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本院在2016年12月—2018年12收治的自身免疫胰腺炎及胰腺癌患者共95例研究对象,按患者的疾病不同进行分组,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组共56例,以及胰腺癌组组患者共39例,采用MR扫描的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扫描检查。对两组患者的MR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MR在鉴别诊断两种疾病间的应用价值。结果根据MR扫描结果显示,自身免疫胰腺炎患者胰腺肿胀发生率高于胰腺癌组,病灶处密度低于胰腺癌组,血管侵犯发生率低于胰腺癌组,被膜样边缘、肾脏受累发生率高于胰腺癌组,两种患者间比较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MR扫描检查能够准确的区别判断自身免疫胰腺炎和胰腺癌。

  • 标签: 胰腺炎 胰腺癌 MR扫描 鉴别诊断价值
  • 简介:目的探讨非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AIHA)患者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DAT)阳性对微柱凝胶法(MGT)配血次侧凝集的分析及对临床输血效果的影响。方法采用MGT进行交叉配血试验,对配血次侧凝集,抗筛阴性、自身对照阳性的患者做DAT。结果1796次交叉配血中,次侧凝集203例,且DAT均有不同程度的阳性,DAT阳性率占11.25%。其中重症监护室(ICU)重症患者132例(65.0%),肿瘤/癌症29例(14.3%),消化系统19例(9.4%),血液系统10例(4.9%)、骨科手术9例(4.4%)、神经内科系统4例(2.0%)。结论DAT阳性是影响患者贫血状态和导致MGT交叉配血次侧凝集的重要因素之一,患者在输血治疗过程中应注重去除造成DAT阳性的因素,结合病情、用药情况、有无输血史及输血不良反应史等,根据次侧凝集强度,选择适合的血液品种和数量输注,以保障临床输血的疗效。

  • 标签: DAT阳性 交叉配血 次侧凝集 输血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输血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8月-2019年2月期间69例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所选患者均满足研究条件,对本组患者输血情况进行分析,对不同血液制品输注安全进行评估,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多参考依据。结果本组患者均结合自身血清学特征,严格按照交叉配血相合或者最小不相合血制品输注,结果显示本组69例患者共接受126次输血治疗,无不良反应病例,可进输血疗效评估81次;根据交叉配血结果,分为相合组和最小不相合组,2组有效率(54.17%VS50.88%)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红细胞成分,分为洗涤组和非洗涤组,2组有效率(72.73%VS73.33%)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需要及时接受输血治疗,同型洗涤细胞和非洗涤细胞输注均相对安全,输注最小不相合血制品也比较安全。

  • 标签: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输血治疗 交叉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深入探究不同输血方法在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方法从我院收治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中随机挑选70例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结果对照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97.1%,观察组贫血患者的有效治疗率为88.6%,两组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患者的治疗效果的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ABO+Rh甚至kidds系统同型输注方法和”O”型洗涤红细胞的输血方法均能够有效降低不良症状的发生率,是一项值得推广的应用。

  • 标签: 不同输血方法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临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