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由一组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性增加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右心室后负荷增加,严重者可发生右心衰竭而死亡,因此是最严重的具有潜在破坏力的慢性肺循环疾病,已成为当今重要的国际性医疗保健问题。10年来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和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等不同作用机制新型药物的开发、多靶点治疗和外科手术技术的进步,使PH治疗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为使PH的治疗既安全又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应掌握其治疗策略。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高压治疗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 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病理生理综合征 外科手术技术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由多种诱因引起的肺血管重构、肺小动脉痉挛、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增殖等,使得肺动脉压(pulmonary arterial pressure,PAP)逐渐升高,终致右心衰竭,甚至死亡。近年由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及新治疗药物的研发,PAH患者预后明显改善。PAH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作用于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前列环素(prostaglandin I2,PGI2)、内皮素(endothelin-1,ET-1)三条经典途径中的不同靶点。其应用及联合应用、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大大改善了PAH患者的生存率及生存质量。相对于成人来说,儿童多是先天性心脏病相关PAH(PAH associated with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PAH-CHD)、特发性PAH(idiopathic PAH,IPAH),发病年龄小,还未出现肺血管病变,因此预后更好。该文就儿童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新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儿童 肺动脉高压 靶向药物 治疗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包括各种病理组织类型并和各种继发性疾病状态有关的血管病临床综合症,其临床特点是肺血管阻力升高,组织学表现为明显的血管增生,纤维化,重构和血管梗阻。肺动脉高压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多因素的病理生理过程。由于患者的遗传易感性,加上各种内源性和外源性的刺激,导致动脉壁的各个解剖水平的血管效应物复杂的相互作用,使血管收缩,栓塞,炎症反应,导致血管壁重构,细胞增生,血管梗阻。本文对肺动脉高压的病理机制进行综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病理机制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不同病因导致的以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为主要特征的疾病。其发病率、致死率及病死率都很高,不仅其本身可导致难以控制的右心衰竭,而且其他各类心脏疾病也可在病程中晚期因为合并肺动脉高压而使预后更为恶劣。目前,主张以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平均肺动脉压(PAPM)≥125mmHg,或肺动脉收缩压(PAPS)≥30mmHg或活动状态下PAPM≥30mmHg为肺动脉高压,还需包括肺小动脉楔压≤15mmHg。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肺动脉高压时如果进行治疗,是可以控制症状和保护心脏。当供给肺部的动脉变厚变硬时,则可出现肺动脉高压。肺部的血压升高,心脏右侧必须更加费力才能将血液泵出输送给肺部。由于该疾病的症状跟其它常见疾病相似,往往在疾病较晚期才能确诊。随着心脏夜以继日地超负荷工作,心脏右侧功能逐渐衰退。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危害 常见疾病 控制症状 血压升高 超负荷工作
  • 简介:肺循环高压相关术语及分类肺循环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肺高压)由多种心、肺或肺血管本身疾病所引起,表现为肺循环的压力和阻力增加,包括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肺静脉高压和混合性PAH,可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心衰)。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肺循环高压 右心导管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肺动脉高压患者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按照医嘱给予氧气疗法,并且观察患者的反应。及时报告呼吸困难的征象,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计划。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如果出现低血压或者心动过速,要通知医师。如果患者有肺动脉导管,要按医嘱监测肺动脉压和肺动脉楔压,并报告改变。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护理
  • 简介:摘要肺动脉去神经治疗(pulmonary artery denervation,PADN)可阻断局部肺动脉交感神经,降低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血流动力学参数,改善肺血管重塑及右心室心肌肥厚、纤维化,进而改善心室功能。前期基础实验已确定肺动脉交感神经在肺动脉内膜位置,并证实PADN对PAH动物模型安全有效,可能通过抑制交感神经系统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发挥作用。PADN已开展成人临床应用研究,取得良好临床效果。在此基础上正初步探索PADN在儿童PAH中应用的可能性。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去神经 自主神经 儿童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发病机制复杂。近年来肺动脉高压领域取得了诸多进展,诊断策略不断更新。为更好指导我国从事呼吸专业医师的临床实践,本文根据《中国肺动脉高压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的内容,就诊断流程进行了详细的解读,以利于读者更好地对肺动脉高压患者进行规范化的诊断,从而使患者在后期治疗中尽早获益。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指南 诊断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病因多样、病情复杂。肺动脉高压临床上主要分为5大类,其中第1大类为动脉肺动脉高压(PAH)。对于PAH患者需综合多项指标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包括临床特征、运动耐量、生物标志物、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等。《中国肺动脉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提出了以危险分层为导向的治疗策略。本文将结合该指南对PAH的功能评价、PAH综合评估及危险分层等进行解读。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功能评价 危险分层
  • 简介:肺动脉高压(PAH)是一种危及生命的疾病,其特点是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升高,最终导致右心功能衰竭和死亡。PAH的定义是静息状态下肺动脉平均压≥25mmHg(1mmHg=0.133kPa)或运动时肺动脉平均压≥30mmHg,肺毛细血管楔压≤15mmHg且肺血管阻力≥3Wood单位[1Wood单位=8kPa/(L·s)]。如果不治疗,PAH的预后很差。美国注册登记研究显示未治疗的PAH患者确诊后平均生存2.8年。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新药研究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 可溶性鸟苷环化酶激动剂 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受体拮抗剂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的临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患者21例。对其临床治疗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1例患者中显效9例,占42.86%,有效11例,占52.38%,无效患者1例,占4.76%,总体有效率为95.24%。结论经过积极的药物治疗,患者的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得到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改善,疗效显著,治疗方法可值得推广。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治疗 预后
  • 简介:肺动脉高压(pulmonaryarterialhypertension,PAH)是以肺血管阻力进行性增加为主要特点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尽管近30余年来对这类疾病的认识不断深入,对PAH的发病机制、疾病的分类、筛查和诊断技术以及特异性治疗药物的研究取得迅速进展,但是,尚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阐述如下。关于发病机制PAH的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清楚,新的研究正在逐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发病机制 筛查 治疗
  • 简介:  (接上期)  2.抗凝剂研究表明IPAH患者口服抗凝剂可以改善存活率.目前推荐应用华法林,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ternationalnormalizedratio,INR)在1.5~2.5之间.抗凝剂应用于其他原因的肺动脉高压是有争议的,缺乏证据支持.……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
  • 简介:摘要肺动脉高压是一组慢性肺循环疾病,表现为肺血管阻力增高、右心负荷增大,最终导致右心衰竭。目前的特异性治疗药物有前列环素类似物、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及内皮素受体拮抗剂。

  • 标签: 肺动脉高压 诊断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