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作为一种非有创、无辐射的床旁成像手段,目前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IT)可对患者进行实时的通气评估和血流监测,从而实现床旁通气血流比的可视化,有效指导低氧血症的病理生理机制研判,同时也为血流生理学的研究提供新方法。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研究及治疗中EIT也发挥了其独特、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作为功能性成像,该技术的操作细节和图像重建算法仍需要更多的研究去进一步优化,在临床应用中提供更稳健的评估。本文从EIT血流监测的方法介绍、操作实施与监测指标、应用及相关研究进展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 标签: 通气与血流灌注比值 肺血流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 高渗盐水造影
  • 简介:1资料患者,女性,47岁。因“反复刺激性干咳5月余,偶有泡沫性痰”,于2016年6月20日入院。查体未见明显异常。常规超声显示右侧胸腔紧贴前胸壁(2~3肋水平)见1枚不均质低回声,大小约48mm×47mm×32mm,外形欠规则,边界欠清。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内见点状及条状血流信号(图1A)。超微血流显像(superbmicrovascularimaging,SMI):病灶内见血流信号稍丰富并见多条血管呈“树枝状”分布(图1B)。

  • 标签: 周围型肺腺癌 超声造影 超微血流显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呼气末正压(PEEP)保护通气策略对体外循环(CPB)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功能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行体外循环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三组(n=20)常规通气组C组(潮气量10~12ml/kg,PEEP0cmH2O)、保护通气PⅠ组(潮气量6~8ml/kg,PEEP5cmH2O)和保护通气PⅡ组(潮气量6~8ml/kg,PEEP10cmH2O)。全麻气管插管后按分组调节麻醉机呼吸参数。观察时点为气管插管后5min(T1)、体外循环停机后5min(T2)和手术结束即刻(T3)。于三个时点采集桡动脉血行血气分析,计算氧合指数(OI);记录麻醉呼吸机上潮气量(VT)、气道峰压(Ppeak)及吸气平台压(Pplat),计算动态顺应性(Cydn);记录三个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主动脉阻断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及麻醉时间。结果三组患者组间比较,T1时间点,OI和Cdyn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3时间点,OI和Cdy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PⅠ组的OI和Cdyn大于C组(P<0.05),PⅡ组的OI和Cdyn大于PⅠ组和C组(P<0.05)。三组患者组内比较,OI和Cdyn在T1时间点均明显高于T2、T3时间点(P<0.05)。任一时间点,三组患者的HR和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B心脏瓣膜置换术麻醉期间,采用10cmH2OPEEP的保护通气策略比5cmH2O可以更好的提高氧合指数和改善动态顺应性,且不影响血流动力学稳定。

  • 标签: PEEP 体外循环 氧合指数 动态肺顺应性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体外膜氧合并发血流感染病原菌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自2020年7月~2022年7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体外膜氧患者。根据其是否并发血流感染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为未感染组,共计32例,实验组为感染组,共计52例。比较两组的病原菌的感染情况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实验组病原菌种类中多数均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前三位分别为病原菌为鲍曼不动杆菌22例、肺炎克雷伯菌12例及铜绿假单胞菌9例,分别占比42.31%、23.08%及17.31%;两组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基础疾病、静脉置管时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氧合辅助时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体外膜氧合并发血流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主要危险因素为机械通气时间及体外膜氧合辅助时间。

  • 标签: 体外膜肺氧合 血流感染 病原菌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压力控制法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本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41例行脉搏轮廓法持续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和机械通气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患者均予以保护通气策略(LPVS),压力(PCV)控制法复张(RM),观察41例患者在不同时间段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复张时患者的中心静脉压与复张前比明显升高,P<0.05,复张后中心静脉压快速恢复基础水平,复张时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和心脏指数明显下降,P<0.05,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复张时,会使患者的学流动力学有短暂的变化,复张后可快速恢复至基础水平,因此对ARDS患者进行压力控制法复张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肺复张 血流动力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俯卧位复张对重症肺部感染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3年5月—2015年1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部感染患者61例,对患者进行俯卧位复张,并对复张前后画着氧合指数、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情况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患者在复张前后其MAP、HR、CI、CVP并未发生明显变化(P>0.05),其中PaO2/FiO2于复张后明显上升,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重症肺部感染患者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低氧血症表现,对其进行俯卧位复张能够促进患者内分流和氧合指数的明显改善,且不会对机体血流动力学造成明显影响,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 标签: 重症肺部感染 俯卧位肺复张 血流动力学 氧合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改良俯卧位护理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与功能产生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22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8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数字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各5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俯卧位护理,实验组进行改良俯卧位护理,比较血流动力学和功能。结果 实验组功能Cst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动力学比较结果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对于ARDS患者的护理,可采取改良俯卧位护理方法,该方法能够改善患者Cst功能,对血流动力学无影响。

  • 标签: 改良俯卧位 ARDS 血流动力学 肺功能
  • 简介:长时间保持坐姿会导致身体畏寒、肩腰部僵酸,大多数人也会出现骨盆周围肌肉僵硬的状况。女性问题专家理学疗法师热海优季女士说:“骨盆周围肌肉僵硬会导致内脏或腿部血流不畅。”需要重点活动贯通骨盆、连接脊柱和股关节的腰大肌。热海女士说:“骨盆前倾或后倾都容易导致腰大肌僵硬,周围血液流通不畅,容易引发炎症和疼痛。”

  • 标签: 骨盆前倾 高血流 瑜伽 肌肉僵硬 血流不畅 理学疗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分析及血流变指标变化规律。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COPD合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两组患者血气分析与血流变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氧饱和度(SaO2)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浆粘度、全血黏度、全血还原黏度及RBC聚集指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阻塞性肺病并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血气分析与血流变指标的检测,能够为临床诊治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 标签: COPD 急性呼吸衰竭 血气分析 血流变
  • 简介:我堂兄朝克巴特尔生长在牧区,我四五岁的时候去过他家——哲里木盟胡四台村,这也是我父亲的故乡。

  • 标签: 声音 血流 哲里木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微血流成像(SMI)技术评估不同孕期胎盘绒毛血流的价值。方法2019年1-6月于北京妇产医院早孕期建档的单胎妊娠孕妇中随机抽取50例,分别于早、中、晚孕期进行常规超声检查时应用SMI技术监测胎盘终末绒毛血流,记录是否可显示胎盘脐带插入点处、胎盘边缘处的胎盘绒毛血流,采集相应的动脉血流频谱并记录舒张期流速比(S/D)、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和收缩期峰值流速(PSV)。绒毛动脉血流频谱测量率与胎盘位置、胎儿体位、所处孕期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不同孕期间胎盘绒毛血流的显示率、血流频谱的测量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两位超声医师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结果最终完成检查的孕妇为30例。SMI胎盘绒毛血流的显示率为98.9%(89/90)。绒毛动脉血流频谱测量率与胎盘位置、胎儿体位无相关性(P>0.05),与所处孕期有相关性(rs=0.478,P<0.05)。各个孕期胎盘脐带插入点处、胎盘边缘处绒毛血流的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流频谱的测量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早孕期测量率(33.3%/3.3%)低于中孕期测量率(70.0%/50.0%)和晚孕期测量率(56.6%/60.0%)。两位超声医师间检查结果的一致性良好(Kappa=0.55~0.92,P<0.05)。结论SMI技术可以显示各孕期胎盘绒毛动脉血流,并可进行血流频谱测量。孕期对于测量结果有影响,中-晚孕期的绒毛动脉血流频谱较早孕期更易测量。胎儿体位、胎盘位置均不影响绒毛血流测量。

  • 标签: 超微血流成像 胎盘绒毛血流 多普勒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单纯全身麻醉与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通气中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8年3月收治并行胸科手术的85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麻醉方式分为全麻组(34例)和全麻复合组(51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术中30min及术毕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变化及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结果术前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30min、术毕全麻复合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水平均低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全麻复合组拔管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全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在老年单通气中应用较单纯全麻更能有效维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缩短患者拔管时间和清醒时间。

  • 标签: 全麻 硬膜外麻醉 老年 血流动力学
  • 简介:目的研究Moyamoya病不同侧支循环的血流动力学特点.方法DSA诊断的Moyamoya病患者,依据有无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代偿进行分组,对比大脑后动脉和颈外动脉的峰值血流速度和脉动指数或阻力指数.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确定TCD评估标准.结果有大脑后动脉参与代偿时,大脑后动脉Vp较高,PI较低(P<0.001).有颈外动脉参与代偿时,RI较低(P<0.001).结论TCD可以帮助临床评价Moyamoya病的代偿情况.

  • 标签: 脑底异常血管网病 侧支循环 经颅多普勒超声 MOYAMOYA病 代偿血流 TCD检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脐血流异常患者脐带异常因素。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5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脐血流异常患者149例,149例患者分娩前行脐血流检查异常,(S/D≥3),分娩后仔细检查脐带情况,记录脐带绕颈、脐带过细、脐带扭转、脐带过短、脐带真结及正常情况的发生率。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孕周小于其它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发生脐带绕颈15例,脐带过细25例,脐带过短2例,脐带扭转13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10例,妊娠期糖尿病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12例,脐带扭转14例,脐带过短1例,脐带真结0例,正常8例,正常孕妇发生脐带绕颈10例,脐带过细2例,脐带扭转8例,脐带过短4例,脐带真结1例,正常14例。子痫组及糖尿病组发生脐带异常的比率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发生脐血流异常的患者往往存在脐带因素的异常,尤其是高危妊娠,产期进行脐血流监测对评估胎儿宫内情况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脐血流 脐带因素 子痫前期 妊娠期糖尿病 正常孕妇
  • 简介:我们都知道胎儿畸形发病率约为4%~6%,经过系统的产前畸形筛查后,当我们把目光转向顺利通过排畸筛查的94%~96%庞大妊娠群体,面对其中那些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正常的高危妊娠,我们不仅要问:她们是否可以平安分娩?不断发展的产前超声技术还能为她们做些什么?这既是一个母胎医学的新挑战,也是一次现代产科多普勒超声监护技术为高危妊娠家庭带来新医学关怀的契机。目前,国内外病理产科水平不断上升的趋势和胎儿医学宫内治疗的开展,促使高危孕妇和高危儿

  • 标签: 产前超声 胎儿畸形 病理产科 高危孕妇 监护技术 高危儿
  • 简介:摘要四维血流(4D Flow)MRI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在体血流定量成像技术。4D Flow MRI不仅可以实时测量一个心动周期内的三维血流动力学参数,还可以结合后处理方法获取可视化的血流方向及流场信息。目前此技术已逐步应用于心脏、主动脉、肺动脉及颈动脉等部位的血流动力学研究,在颅内动脉血流成像方面也具备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介绍4D Flow MRI的成像原理、图像分析方法以及其在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最新科研进展,旨在对4D Flow MRI技术在颅内血流动力学的进展进行全面评估。

  • 标签: 磁共振成像 血流动力学 四维血流成像 颅内血管性病变
  • 简介:用颈部血管超声的检查方法,观察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血管直径和血流量,结果表明:多数颈内动脉血管内径与颈总动脉内径的比值为70%左右,血流量的指标大都在54%以上;颈总动脉内径和血流量并非完全代表颈内动脉,两者间存在差异,这对研究颅内血管血液供应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

  • 标签: 关系研究 动脉血流量 流量颈内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