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1例31岁女性患者因溃疡结肠炎给予美沙拉嗪1 g口服、3次/d治疗。治疗前血清肌酐(Scr)78 μmol/L。5个月后血尿素(BUN)8.3 mmol/L,Scr 185 μmol/L,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31 ml/(min·1.73 m2)。肾穿刺活检病理学检查示急性小管间质肾炎肾小球硬化。考虑可能为美沙拉嗪所致肾损伤,停用该药。停药26 d后,BUN 4.0 mmol/L,Scr 130 μmol/L,eGFR 47 ml/(min·1.73 m2),加用醋酸泼尼松30 mg/d,2个月后减量至15 mg/d。复查示BUN 5.5 mmol/L,Scr 93 μmol/L,eGFR 71 ml/(min·1.73 m2)。

  • 标签: 美沙拉嗪 肾炎,间质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加用肾康注射液。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肾功能指标变化。结果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3.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患者治疗后1h尿红细胞排泄率、24h尿蛋白定量、SCr及BUN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的疗效确切,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临床广泛推广应用的价值。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疗效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0月本院68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随机分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实施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尿素氮、24h尿蛋白定量和血肌酐方面,观察组更低,与对照组存在明显差异(P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康注射液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究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的疗效。方法 将2019年1月-2021年5月作为研究期限,选取在本院治疗的80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进行研究,采取随机抽签方式进行分组对比。对照组40例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40例患者除常规药物外,还结合肾康注射液治疗。对比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康注射液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与探析,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本院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于2016年5月-2017年9月肾内科接收的患者82例,82例患者经本院检查均为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均经过患者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将其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研究组与参照组,平均分,每组41人,其中参照组患者本院对其采用常规治疗方法,研究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之上加之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及相关指标变化。结果经治疗与观察,两组患者肾功能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对比两组指标,研究组患者的1h尿红细胞排泄率、血肌酐、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与尿素氮均低于参照组,且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研究组(95.12%)高于参照组(75.61%)。结论经研究发现,对于肾小球肾炎急性间质肾炎患者而言,选择肾康注射液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优于常规治疗,有效改善患者肾功能,具有一定意义,临床可推广使用。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的疗效。方法82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肾康注射液、泼尼松、冬虫夏草联合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5.1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4.88%)均优于对照组(80.49%、19.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为(1870.5±1124.6)mg,尿素氨为(7.50±4.31)mmol/L,血肌酐为(180.40±53.67)μmol/L,平均住院时间为(63.50±5.72)d;对照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为(2973.2±1120.7)mg,尿素氨为(9.80±4.46)mmol/L,血肌酐为(241.50±49.73)μmol/L,平均住院时间为(89.60±3.32)d;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中采用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且安全较高,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用药治疗 疗效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的疗效。方法 82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 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肾康注射液、泼尼松、冬虫夏草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5.1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4.88%)均优于对照组( 80.49%、 19.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 24 h尿蛋白定量为( 1870.5±1124.6) mg, 尿素氨为( 7.50±4.31) mmol/L, 血肌酐为( 180.40±53.67) μmol/L, 平均住院时间为( 63.50±5.72) d;对照组患者的 24 h尿蛋白定量为( 2973.2±1120.7) mg, 尿素氨为( 9.80±4.46) mmol/L,血肌酐为( 241.50±49.73) μmol/L, 平均住院时间为( 89.60±3.32) d;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中采用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且安全较高, 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用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110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5例,对照组予以青霉素联合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以肾康注射液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肾功能变化。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45%,对照组为67.27%,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24h尿蛋白定量、1h尿红细胞排泄率、BUN、SCr等肾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改善的程度更加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的肾功能,值得临床上的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小球肾炎 间质性肾炎 联合用药
  •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究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的疗效。方法 82例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 每组 4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 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实施肾康注射液、泼尼松、冬虫夏草联合治疗, 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 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 95.12%)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4.88%)均优于对照组( 80.49%、 19.5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研究组患者的 24 h尿蛋白定量为( 1870.5±1124.6) mg, 尿素氨为( 7.50±4.31) mmol/L, 血肌酐为( 180.40±53.67) μmol/L, 平均住院时间为( 63.50±5.72) d;对照组患者的 24 h尿蛋白定量为( 2973.2±1120.7) mg, 尿素氨为( 9.80±4.46) mmol/L,血肌酐为( 241.50±49.73) μmol/L, 平均住院时间为( 89.60±3.32) d;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在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中采用肾康注射液结合用药治疗, 能够取得良好的疗效, 且安全较高, 有利于患者的病情康复,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肾康注射液 肾小球肾炎 急性间质性肾炎 用药治疗 疗效  
  • 简介:摘要肾小管间质肾炎(TIN)是一种常见但易被忽视的临床病理综合征。抗肾小球基底膜(GBM)抗体阳性多见于急进肾小球肾炎,其肾脏病理主要表现为新月体肾炎,两者均可表现为快速进展的肾功能不全,由于早期临床症状及指标变化不典型,常延误诊治甚至导致终末期肾脏病(ESRD)。现报道一例老年人抗GBM抗体阳性TIN的诊治过程,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TIN合并抗GBM抗体阳性的认识。

  • 标签: 肾炎,间质性 抗肾小球基膜疾病
  • 简介:目的:通过对急性间质肾炎进行临床分析得出最有利于急性间质肾炎的治疗。方法:主要是对这50例患者进行实验室检查,病理学检查来回患者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主要是对患者进行血清肌酐、尿素氮以及血尿酸的检查,还有就是尿常规检查以及必要的超声检查。病理学检查:对50例患者进行肾活检,先行HE染色,然后在光镜下对细胞进行检查以及免疫荧光和电镜检查。治疗方法:对于临床表现很严重的患者可以使用甲基泼尼松冲击后用泼尼松口服。要是症状比较轻的患者的可以进行对症支持治疗,介于两者之间的话可以口服泼尼松,对有需要透析的患者进行血透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以后,其中有24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占48%,7例进行血透的患者有5例患者摆脱透析治疗,19例患者有蛋白的患者中有9例尿蛋白完全转阴。结论:对于急性间质肾炎的治疗关键还是及时诊断治疗,不过最主要的还是以预防为主会比较稳妥。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间质肾炎患者发病影响因素,分析不同治疗方案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110例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作为观察和分析目标,这110例患者皆行病理学分析和实验室观察,详细记录临床表征和致病因素,并针对具体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案。结果所有患者中,因药物致病82例采用甲泼尼松、泼尼松和对症支持等方案治疗,仅有1例无效,有效率为98.78%;因呼吸道感染致病患者有28例,采用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100.00%;结论根据急性间质肾炎发病原因,科学诊断再选择对应的治疗措施,更有利于提高患者康复速度。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诊断 治疗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间质肾炎(AIN)的病因、临床特点、肾脏病理改变、治疗及转归,提高对AIN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回顾分析42例肾活检确诊为AIN患者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糖皮质激素治疗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均有急性肾损伤的表现,尿蛋白阳性,并伴有贫血,血肌酐,血尿素氮升高,血清球蛋白升高;肾活检均有典型的AIN改变,经用激素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结论AIN的临床表现多样,发热为最常见临床表现,药物是AIN最常见的致病因素。肾活检是确诊的“金标准”,肾病理以小管间质病变为主。激素及血液透析是治疗AIN的有效方法,及时把握时机,并选取恰当的治疗方法是改善预后的关键。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急性肾损害 肾活检 激素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急性间质肾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了2004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的26例急性间质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与同期治疗的26例急性间质肾炎患者作对照。两组均给予激素治疗,治疗组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促红细胞生成素治疗,比对两组治疗效果及肾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有效率100%,对照组84.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清S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血清Scr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激素治疗急性间质肾炎效果较好,而能减少激素的用量,值得推广使用。

  • 标签: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激素 急性间质性肾炎 肾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急性间质肾炎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机制,研究出最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案,提高急性间质肾炎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对80例患者进行病理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治疗过程中应用免疫及制剂,停止对患者使用敏感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透析;对于感染的患者进行抗感染治疗,同时保持患者体内水、电解质等各项指标正常。结果经过一个月治疗,42例患者肾功能恢复正常,25例患者情况好转,治疗总有效率为83.75%。结论及时诊断治疗是治疗急性间质肾炎的关键问题,同时要积极预防急性间质肾炎

  • 标签: 急性间质性肾炎 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