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对于卵子质量差的患者治疗是当今辅助生殖领域面临的巨大挑战之一。卵移植(ooplasmic transfer, OT)的应用旨在为卵子质量差导致反复移植失败的患者提高胚胎发育潜能。该技术通过移植少量的有益供体卵,纠正受体卵母细胞的缺陷,帮助其恢复正常的发育能力。本文对OT过程中,重构胚的线粒体功能、线粒体DNA异质性、细胞凋亡的调节、细胞分裂、表观遗传修饰、卵内容物、mRNA等因素产生变化的机制进行综述,并对OT技术在辅助生育应用中的优势及弊端进行总结。

  • 标签: 卵胞质移植 线粒体 卵胞质内容物 凋亡 表观遗传修饰 辅助生殖
  • 简介:以辣椒H97643分离世代中的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通过测交、回交进行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雄性不育的转育.在测交中发现辣椒黄绿苗96-140突变体(96-140YBM)有较强的雄性不育保持性,通过单株选择、连续回交转育,选育出了4个园艺性状接近96-140YBM、稳定的辣椒雄性不育系96-140YBMA-n和相应的4个保持系96-140YBMB-n,并对不育系、保持系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测.

  • 标签: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系 保持系 植物学性状
  • 简介:电解极化时外力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电场能量贮存在电场中,另一部分能量转换对不同类型的介质表现形式不同.对无极分子的位移极化,转换成弹性位能;对有极分子的取向极化,能量转换与热的吸收或发出相联系,但在两种情况下都可证明这部分转换的能量为1/2PE.

  • 标签: 位移极化 取向极化 极化强度 电偶极矩 玻尔兹曼分布 自由能
  • 简介:摘 要 时变电磁场能以电磁波的形式存在于‘时间’和‘空间’的世界,文章通过能方程的转换分析光是什么和普遍存在能量的不稳定,以从安培定律、毕奥 -萨法尔定律和静磁场角度出发分析在假设光是场而且光能以电磁波存在的情况时,能量到质量的转换关系方程是什么。

  • 标签: 质能方程,能量,麦克斯韦方程组,空虚空间的麦克斯韦-赫兹方程
  • 作者: 田新平 赵丽珂 姜振宇 王燕 黄慈波 赵岩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内科杂志》 2022年第10期
  • 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皮肤与免疫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疑难重症及罕见病国家重点实验室 风湿免疫病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730,北京医院风湿免疫科 国家老年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科学院老年医学研究院,北京 100730,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长春 130021,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血液风湿科,石河子 832000,深圳大学华南医院风湿免疫科,深圳 518111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血管炎(AAV)是一组以血清中能检测到ANCA为最突出特点的系统性小血管炎。经典AAV包括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显微镜下多血管炎和嗜酸性肉芽肿性多血管炎。我国AAV的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依然欠缺,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本规范,旨在规范AAV的诊断与疾病活动度评估,对患者的治疗策略予以建议。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 诊断 治疗
  • 简介:利用材料与不育系测交,F1代不育则材料的基因型为N(msms);F1代全恢复则材料的基因型为N(MsMs)或S(MsMs),为进一步判断,分别以其为母本与基因型为N(msms)的材料杂交,F2代分离出不育株的则其基因型为S(MsMs);F1代一半不育,自交后分离,后代出现1/4不育株则材料的基因型为S(Msms),否则为N(Msms)。

  • 标签: 辣椒 胞质雄性不育 基因型 鉴定
  • 简介:为快速筛选具有恢复基因的材料,为后续基因型的鉴定和组合配制提供参考,利用BSA法对2套不同的辣(甜)椒细胞雄性不育(CMS)三系材料恢复标记进行筛选,结果从6对标记引物中获得引物对BAC13T7SCAR6适宜检测甜椒恢复基因,扩增大小为500~700bp;其准确性还在进一步验证中。

  • 标签: 甜椒 细胞质雄性不育 恢复系 分子标记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肾炎(ANCA-associated glomerulonephritis,AAGN)是造成中老年肾脏病患者急性肾功能减退的主要原因,病情严重,人肾存活率低。我国AAGN患者的ANCA类型、临床特征及预后与欧美国家的AAGN存在差异。基于我国对AAGN的临床研究证据并借鉴国外相关指南,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ANCA相关肾炎的诊断和治疗中国指南,在AAGN的诊断和评估、随访管理、诱导期和维持期治疗、顽固性和复发性AAGN的治疗及感染的预防等方面提出了推荐或建议,为规范临床实践和个体化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了指导意见。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诊断 治疗 指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阳性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征,为认识及诊治该类疾病提供更多临床数据。方法回顾性收集和分析2002年11月1日至2020年9月11日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住院并经肾活检确诊为LN患者的临床资料,从中筛选出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的资料,比较ANCA阳性组与ANCA阴性组患者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及肾脏病理检查的差异。比较ANCA不同血清型间临床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纳入经肾活检证实为LN且有ANCA检测结果患者1 304例,年龄14~76岁,男性240例,女性1 064例,其中ANCA阳性LN患者80例(6.1%)。ANCA阳性LN患者中,55例(68.8%)为MPO-ANCA,14例(17.5%)为PR3-ANCA阳性,11例(13.8%)为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与ANCA阴性LN患者(分层抽样160例)比较,ANCA阳性LN患者血清肌酐[135.5(68.0,361.8)μmol/L比88.0(64.0,165.0)μmol/L,P=0.004]、血尿素氮[12.35(6.35,21.18)mmol/L比8.60(5.50,15.70)mmol/L,P=0.026]明显较高,估算肾小球滤过率[45.70(13.83,84.10)ml·min-1·(1.73 m2)-1比66.75(38.43,96.22)ml·min-1·(1.73 m2)-1,P=0.001]明显较低。ANCA阳性LN患者的慢性指数高于ANCA阴性LN患者[3(2,7)比2(0,5),P=0.006]。MPO-ANCA阳性组、PR3-ANCA阳性组及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组之间血红蛋白、血清肌酐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MPO-ANCA和PR3-ANCA双阳性LN患者血红蛋白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最低,血清肌酐最高(均P<0.05)。结论相比ANCA阴性LN患者,ANCA阳性LN患者肾功能较差,肾组织病理学慢性指数较高,尤其是MPO-ANCA及PR3-ANCA双阳性患者,这一亚群LN患者可能需要更严格的监测和治疗。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狼疮肾炎 病理学,临床
  • 简介:目的微核分裂阻滞细胞(CB-MNT)实验方法学探讨,对CB-MNT和常规法微核(C-MN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选取85名从事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标本,分别采用CB-MNT法和常规法两种方法培养微核细胞。通过制片染片及镜下检查,识别双核淋巴细胞微核和转化的单核淋巴细胞微核;比较两种方法培养出的淋巴细胞的自发微核细胞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采用淋巴细胞微核自发率CB法制片的结果是3.85±8.43;采用常规法制片的结果是1.13±1.60。两种方法得到的自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17,P〈0.01)。采用CB法制片获得的双核淋巴细胞核完整膨大,清晰,微核易识别。结论分裂阻滞法优于常规培养法;分裂阻滞法对毒性损伤反映更加敏感;微核细胞更易识别;能减少阅片误差,结果准确可靠。建议作为职业健康体检对遗传损伤监护中实验室中的优先检查方法。

  • 标签: 微核胞质分裂阻滞细胞法 常规培养法 微核自发率
  • 简介:[ 摘要 ] 加强灾害天气等特殊情况下电网应急抢修管理,兼顾“安全”抢修与服务“效率”,缩短抢修流程链条,降低现场抢修安全风险,有效防范在电网故障处置、客户复电及触电伤害等方面存 在 的风险,充分发挥属地供电所之间的应急联动作用,确保安全抢修、科学抢修。

  • 标签: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血管炎是一类较为常见的原发性小血管炎,常有全身多系统损害,但因患者临床表现复杂而易导致误诊。现报告1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血管炎累及肺、肾、肝、肠道的长期误诊病例,经多学科协作病例讨论后确立诊断并给予适当治疗。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相关血管炎 多系统损害 误诊 多学科协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优化分裂阻滞实验方案用于辐射诱导核质桥分析的可行性,为以核质桥为指标进行生物剂量估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2 Gy 60Co γ 射线(剂量率为1 Gy/min)照射人离体外周血(设0 Gy对照),照射后28 h在细胞样品中加入终浓度为6 μg/ml的松素B,培养48、56、68和72 h后收获;或照射后加入终浓度为0.6、1、2、6、10 μg/ml的松素B,培养68 h后收获。应用分裂阻滞法进行标本制备,分析单核细胞、双核细胞、多核细胞的比例,以及辐射诱导核质桥率及微核率。结果对不同细胞培养时间,随细胞培养时间的增加,0和2 Gy核分裂指数和双核细胞比例具有升高的趋势;2 Gy核质桥率无明显变化规律(0.0230~0.0330/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微核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05)。对不同浓度松素B处理组,随松素B浓度的增加,0和2 Gy时核分裂指数和双核细胞比例有所升高;2 Gy核质桥率无明显变化规律(0.023 0~0.047 0/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6 μg/ml组相比,10 μg/ml组微核率显著降低(U=2.74,P< 0.01)。结论不同细胞培养时间组和不同松素B浓度组的辐射诱导核质桥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适当缩短细胞培养时间可提前得到核质桥分析结果;培养开始加入松素B可简化实验步骤,但可供分析的细胞数过少,用于剂量估算的可行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核质桥 胞质分裂阻滞 细胞培养时间 松胞素B 微核
  • 简介: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但在现行刑法中其仅为量刑情节,以第三个量刑档次进行处罚,处罚相对较轻,起不到预防和制止的刑事效果。而且这与犯罪构成及刑罚的理论是不相符的:肇事者逃逸时的主观心态为故意;客观上是一种不作为的犯罪行为;侵犯的客体是特定人的人身权利,已转化为故意犯罪。这些应在立法上予以完善。

  • 标签: 交通肇事 逃逸 死亡 故意犯罪
  • 简介:摘要分析儿童抗中性粒细胞抗体相关性血管炎(AAV)临床病理特征。25例AAV患儿根据肾组织病理改变类型分为局灶型组、新月体型组、硬化型组和混合型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组间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的差异。结果显示,AAV患儿表现为多器官损害,主要以呼吸系统与泌尿系统为主。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局灶型组炎性反应较重;新月体型、硬化型及混合型脑利钠肽前体(BNP)明显升高,影响机体的血流动力学;新月体型和硬化型肾功能损伤较重;新月体型肾小管损伤明显。提示AAV的肾脏损伤以新月体型和硬化型病变较重,此类患儿预后较差。免疫指标的检测对指导临床治疗和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 儿童 病理学,临床 肾脏病理
  • 简介:摘要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是一组寡或无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坏死性血管炎,主要累及小血管,常累及全身多个脏器系统。儿童AAV罕见,肾脏受累程度较成人更严重。肾脏病变严重程度和疾病严重活动程度是影响儿童AAV长期预后的重要决定因素。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的使用和血浆置换极大地提高了AAV患儿的预后。早期诊断、准确评估病情以及制定合理的个体化治疗,对改善AAV患儿的预后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现就儿童AAV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阐述,旨在提高临床医师对儿童AAV的诊治水平。

  • 标签: 抗中性粒细胞胞质抗体 血管炎 诊断 治疗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ti-neutrophil cytoplasmic antibody,ANCA)相关性血管炎(ANCA-associated vasculitis,AAV)的临床表现、病理特点、治疗及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至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脏科收治的13例儿童AAV的临床及病理资料。结果13例患儿中12例为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icroscopic polyangiitis,MPA),1例为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ranulomatosis with polyangiitis,GPA)。女性10例,男性3例,起病年龄3岁11个月至13岁10个月。肾脏是最常见的受累器官(12例,92.3%),其他为呼吸系统(7例,53.8%)、皮肤(5例,38.5%)、消化系统(4例,30.8%)、神经系统(4例,30.8%)和心血管系统(3例,23.1%)。10例患儿伴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7例患儿抗核抗体阳性,3例补体C3轻度下降。合并肾损害的12例患儿中9例起病时伴有肾功能异常,肾活检Berden病理分型如下:硬化型5例,新月体型3例,局灶型2例,混合型2例。所有患儿均给予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治疗,随访时间8~128个月,4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例完全缓解后复发,7例进展至慢性肾脏病5期。3例完全缓解的患儿(混合型2例、新月体型1例)行重复肾活检,病理类型均转变为局灶型。结论儿童AAV好发于学龄期女童,且以MPA多见,临床表现多样,多数患儿伴有肾损害及贫血,肺部损害也较常见。以皮肤紫癜起病者易误诊为过敏性紫癜,合并抗核抗体阳性及补体下降者需排除系统性红斑狼疮。儿童AAV一旦出现肾功能异常,尤其是估算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1、病理分型为硬化型及新月体型时,即使经过积极治疗,肾功能多数难以逆转。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对AAV至关重要。

  • 标签: 抗体,抗中性白细胞胞质 血管炎 儿童 病理学,临床
  • 简介:1例20岁女性患者因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口服丙硫氧嘧啶(PTU)100mg/d,2年后出现痰中带血伴眼红,诊断为PTU相关性血管炎。停用PTU,予泼尼松20mg/d口服,症状好转。20d后,泼尼松减量至5mg/d,咯血再发,伴左耳廓红肿。实验室检查: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5.78pmol/L,游离甲状腺素2.69pmol/L,促甲状腺素0.007mU/L;抗核抗体1∶320(+),斑点型;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抗体(ANCA)(+),髓过氧化物酶(MPO)79.3RU/ml,蛋白酶3(PR3)2.2RU/ml。胸部CT示双肺多发斑片影。诊断:PTU致ANCA相关性血管炎;甲亢。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甲巯咪唑5mg/d口服。1周后,患者咯血、耳廓红肿消退,改为口服泼尼松。1年后,患者自行停用泼尼松。5个月后,患者再次出现咯血。实验室检查:核周型ANCA(+),MPO72.0RU/ml,PR32.0RU/ml。考虑ANCA相关性血管炎复发,停用甲巯咪唑,予甲泼尼龙40mg/d静脉滴注。1周后患者咯血明显缓解。改为口服泼尼松。5个月后,患者右耳廓出现红色斑丘疹,复查MPO为112.0RU/ml,]加用甲氨蝶呤(10mg,1次/周)口服。6个月后,红色斑丘疹消退,MPO降至78.0RU/ml,停用甲氨蝶呤。

  • 标签: 丙硫氧嘧啶 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相关性血管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