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4
464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外科中心收治的185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导致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85例患者中37例术后发生发生率为20.0%,其中34例(18.4%)为B级,3例(1.6%)为C级,与术后直接相关死亡2例(5.4%)。B、C级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明显增长,医疗费用明显增加。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管直径≤3 mm 、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30 g/L(χ2值分别为7.236、6.948、8.063,P值均<0.05)是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管直径≤3 mm、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30 g/L是术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401、0.629、0.326,95%CI分别为0.167~0.968、0.411~0.963、0.150~0.711,P值均<0.05)。术后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827.0 d,1年生存率为94.7%,3年生存率为35.8%。术后与患者长期预后无显著相关性(χ2=1.367,P=0.242)。结论管直径过小(≤3 mm)、胰腺质软和术后白蛋白较低(≤30 g/L)的患者预示着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较高的发生率,术后不会显著影响患者的长期生存。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荷包背带裤式"肠吻合法对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8年12月间,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十二指肠切除术的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选择肠吻合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25例)。观察组采用"荷包背带裤式"肠吻合法,对照组采用"管对空肠黏膜"肠吻合法。该70例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比较并分析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术中观察情况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手术用时(4.28±1.10)h,观察组(3.62±0.76)h,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42,P=0.004)。对照组术后7例(28.0%),其中6例B级,1例C级;观察组术后3例(6.7%),均为B级。术后腹腔内出血对照组6例(24.0%),观察组7例(15.6%);术后腹腔内感染对照组8例(32.0%),观察组8例(17.8%);术后胃瘫对照组3例(12.0%),观察组4例(8.9%)。两组比较,术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58,P=0.037),其余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荷包背带裤式"肠吻合法具有操作简单快捷、适用范围较广、吻合牢靠安全等优点,在缩短手术时间及降低术后方面有一定优势。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并探讨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8年9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285例行十二指肠切除术治疗壶腹周围疾病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83例,女102例;年龄为(56±14)岁,年龄范围为12~84岁。285例患者通过计算机产生随机数方法以3∶1比例分为训练集214例和测试集71例。训练集用于构建预测模型,测试集用于验证预测模型效能。观察指标:(1)术后发生情况。(2)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构建。(3)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验证。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预测模型准确性。结果(1)术后发生情况:训练集214例患者中,45例术后发生,其中B级39例、C级6例。(2)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构建。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BMI)、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检查主管直径、术中探查主管直径、胰腺质地、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是术后发生的相关因素(χ2=32.450,15.789,19.577,4.559,Z=-7.962,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管直径<3 mm和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 651 U/L是术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优势比=0.148,4.286,0.086,95%可信区间为0.058~0.376,1.736~10.580,0.032~0.231,P<0.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构建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预测值=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1+Exp[0.452-1.914(BMI)+1.455(术中探查主管直径)-2.451(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该模型AUC为0.888(95%可信区间为0.832~0.943,P<0.05)。(3)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验证:在测试集中,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预测模型AUC为0.868(95%可信区间为0.780~0.957,P<0.05)。训练集与测试集AU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14,P>0.05)。结论BMI>25 kg/m2,术中探查主管直径<3 mm,术后首日腹腔积液淀粉酶>2 615 U/L是术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术后预测模型可有效预测十二指肠切除术后风险。

  • 标签: 胰腺疾病 壶腹周围疾病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危险因素 模型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预防十二指肠切除(PD)术后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行PD的134例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签置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其中男83例,女51例;平均年龄(57±11)岁。将管直径<3 mm、胰腺质地软作为术后发生高风险因素,将患者分为低风险组(64例)和高风险组(70例);每组再根据是否应用奥曲肽分为奥曲肽组和非奥曲肽组。观察各组患者术后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本组患者发生率19%(25/134)。低风险组术后发生率为11%(7/64),明显低于高风险组26%(18/70) (χ2=4.810,P<0.05)。高风险-奥曲肽组患者术后发生率为11%(4/35),明显低于高风险-非奥曲肽组的40%(14/35) (χ2=7.479,P<0.05)。低风险-奥曲肽组和低风险-非奥曲肽组患者术后发生率分别为9% (3/32)、13%(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根据患者胰腺组织情况评估PD术后风险,奥曲肽能降低高风险患者发生风险,而对于低风险患者则无影响。

  • 标签: 奥曲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瘘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laparoscopic pancreaticoduodenectomy,LPD)术后发生临床的术前及术中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肝胆外二科2019年1至5月100例行LPD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总发生率为8%,其中临床(B、C级)的发生率为6%。单因素分析发现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 HU、软、手术时间长、饮酒史可能是LPD术后的危险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发现术前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 HU、软是LPD术后发生临床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性别(男性)、胰腺平扫期CT值<33HU、软是LPD术后发生临床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腺瘘 危险因素
  • 简介:摘要术后是胰腺切除术后危及患者生命的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为3%~45%。尽管近几十年来胰腺手术技术取得了显著进步,围手术期死亡率持续下降,但术后的发生率仍然很高。胰腺切除术后临床相关的术后常伴有腹腔感染,腹腔感染不仅仅与术后相关,还可能是术后发生发展重要的诱发与加重因素,但两者之间的确切相关性并不清楚。本文主要就目前术后与腹腔感染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术后胰瘘 感染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继发感染患者病情重,病死率高,治疗难度较大。本文报道了一例将"经腹膜后入路腹腔镜下坏死组织清创术"应用于继发感染治疗的患者,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继发感染微创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手工缝合和闭合器闭合两种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体尾切除术后的预防效果。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搜索建库至2020年2月29日我国手工缝合和闭合器闭合两种胰腺残端处理方式对体尾切除术后预防效果的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中文检索词主要包括:体尾切除术、胰腺远端切除术、、手工缝合、闭合器;英文检索词主要包括:distal pancreatectomy、pancreatic fistula、suture、stapler。对纳入文献提取手工缝合组和闭合器闭合组术后发生率等数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篇研究,1 198例患者;其中手工缝合组652例,闭合器闭合组546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手工缝合组与闭合器闭合组患者术后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3,95%CI:0.66~1.94;P>0.05),但闭合器闭合组术后临床性发生率明显降低(OR=1.48,95%CI:1.00~2.18;P<0.05)。结论相较手工缝合,体尾切除术后行闭合器闭合胰腺残端有利于降低术后临床性发生率。

  • 标签: 胰腺切除术 缝合技术 胰瘘 Meta分析
  • 简介:摘要胰腺切除术难度高、并发症多,其中是胰腺切除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若引流不畅,腐蚀胰腺周围组织形成脓液,易继发腹腔感染。合并腹腔感染可能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严重者常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而死亡。至今,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方案尚无定论。本文综述了合并腹腔感染的相关研究,分析合并腹腔感染诊断标准及常见致病菌,讨论其外科干预指征和系统治疗方案,旨在为合并腹腔感染的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外科手术 手术后并发症 胰瘘 腹腔感染 细菌培养 腹腔引流
  • 简介:摘要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逐渐成为非晚期胃癌的主要手术方式,随之而来的并发症逐渐被认识。术后作为严重的并发症,其发生率达5.3%~11.8%,高于开腹手术。这可能与腹腔镜操作的局限性及术中胰腺钝性损伤密切相关。术前腹部CT中P-A长度和UP-CA角度、体质量指数、术后3 d的C-反应蛋白水平与术后发生率呈正相关。一种带有温度感控功能的超声刀及胰液渗出可视化系统有助于预防术后,然而机器人手术和术前使用生长抑素不能降低术后发生率。在胰腺上淋巴结清扫时需要进行方法改进,如"左侧入路""胰腺中间入路"等,"T"形纱布或组织悬吊装置可减少对胰腺的损伤,胰腺创面喷洒"生物胶"可减少胰液渗出。术后需要保持引流管通畅,若出现,采用双套管冲洗+生长抑素持续微泵进行处理。笔者主要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原因及围手术期相关预防策略,望能给术后的诊治提供一些线索。

  • 标签: 腹腔镜 胃癌 术后胰瘘 预防
  • 简介:摘要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往往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后果,本案例介绍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后并最终导致十二指肠残端迟发的病情演变过程,从原因分析到治疗措施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以此提高大家对胃癌术后的认知及治疗水平。

  • 标签: 胃肿瘤 胰腺瘘 十二指肠残端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水平值对十二指肠切除术(PD)术后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胰腺外科接受PD治疗的93例患者资料,记录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术后情况,记录术前、术后第1、3、5天的血清PCT、CRP、WBC水平值,并根据情况分为组(63例)与非组(30例),比较两组间术前资料有无差异,绘制箱线图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计算PCT、CRP、WBC水平值单独和联合预测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组与非组的术前一般资料中年龄、性别、有无糖尿病、术前总胆红素、术前白蛋白、手术时间、术中出血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体重指数(BMI)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前PCT、CRP、WBC及术后第1天的PCT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424、0.819、0.484、0.072)。术后第3、5天PCT值,术后第1、3、5天CRP值及WB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术后第3、5天三者联合预测ROC曲线下面积(AUC=0.792,0.812)。术后第3、5天三者联合预测敏感性(62.9%,71.4%)及特异性(83.3%,80.0%)均优于三者单独预测。结论术后第1、3、5天的PCT、CRP、WBC值单独预测有一定局限性,三者联合预测的价值更高。

  • 标签: 降钙素原 胰瘘 白细胞计数 C反应蛋白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并建立术后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176例行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术后30 d内死亡1例,再手术5例。总体并发症73例(41%),其中30例(17.0%);术后出血16例(9.1%);胆漏10例(5.7%);腹腔感染6例(3.4%),切口感染4例(2.2%),肺部感染4例(2.2%),胃排空障碍3例(1.7%)。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术中出血量、合并糖尿病为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均P<0.05);年龄、男性、管直径、胰腺质地、病灶大小为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年龄、术中出血量、合并糖尿病为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总体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年龄、男性、管直径、胰腺质地、病灶大小为腹腔镜十二指肠切除术后的危险因素。

  • 标签: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腹腔镜 术后并发症 胰腺瘘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了1例采用经窦道胃支架置入术治愈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患者。术后随访5月余,显示患者痊愈,无假性囊肿、左侧门静脉高压、糖尿病等并发症。该技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创伤小,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肾镜清创引流术后的理想方法。目前国内外尚未见此技术的相关报道。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7年12月至2018年11月22家医疗中心收治的2 089例(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380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351例、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130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139例、福建省肿瘤医院128例、陆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14例、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04例、青海大学附属医院104例、潍坊市人民医院103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102例、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9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97例、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6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48例、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9例、丽水市中心医院26例、广东省人民医院26例、江苏省人民医院23例、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3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7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例、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2例)行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指标:(1)胃癌根治术后发生率情况。(2)胃癌根治术后B级治疗情况。(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发生相关因素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s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剔除临床病理资料和手术特征资料的缺失数据后行单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将P<0.20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筛选出符合研究条件患者2 089例,男1 512例,女576例,性别数据缺失1例;年龄为(62±11)岁,体质量指数(BMI)为(23±3)kg/m2。(1)胃癌根治术后发生率情况:2 089例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总发生率为20.728%(433/2 089),生化发生率为19.627%(410/2 089),B级发生率为1.101%(23/2 089),C级发生率为0。(2)胃癌根治术后B级治疗情况:23例胃癌根治术后发生B级患者中,2例引流管放置时间>21 d,予以抗感染治疗;4例影像学检查发现腹腔积液,其中2例经B超引导下腹腔穿刺引流,1例尝试穿刺引流失败,1例未行穿刺引流,均予以抗感染治疗;11例影像学检查未发现腹腔积液,但临床表现发热或实验室检查示白细胞升高,均予以抗感染、抑制酶分泌治疗;6例无典型临床表现,给予生长抑素以抑制酶分泌且腹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延长(中位时间为7 d)。23例患者经治疗后均顺利康复,未行二次手术治疗。(3)临床病理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患者BMI,新辅助治疗(无、有)分别为(23±3)kg/m2,1 487例、160例,生化和B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23±3)kg/m2,386例、22例和(24±3)kg/m2,22例、1例,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787, χ2=8.269,P<0.05)。(4)手术特征资料分析:2 089例患者中,无患者手术方式(开腹、腹腔镜辅助、全腹腔镜),淋巴结清扫范围(D1、D2、其他),网膜囊切除范围(未切除、部分切除、全部切除),能量设备使用(无、超声刀、LigaSure、LigaSure+超声刀),生物胶使用(无、有),淋巴结清扫数目分别为737例、624例、292例,24例、1 580例、51例,418例、834例、381例,63例、1 530例、23例、16例,1 431例、201例,(33±14)枚,生化和B级患者上述指标分别为146例、189例、74例,11例、389例、9例,110例、171例、128例,35例、359例、6例、9例,378例、31例,(31±14)枚和14例、5例、4例,0、20例、3例,6例、13例、4例,2例、18例、1例、2例,22例、1例,(37±16)枚,3类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5.578,9.397,15.023,28.245,8.359,F=4.945,P<0.05)。(5)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发生相关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能量设备使用是影响胃癌根治术后B级发生的相关因素(χ2=9.914,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比值比=0.168,3.922,9.250,1.030,95%可信区间为0.036~0.789,1.031~14.919,1.036~82.602,1.001~1.059,P<0.05)。结论胃癌根治术后B级发生率较低,腹腔镜辅助手术、联合脏器切除、使用LigaSure+超声刀、淋巴结清扫数目是胃癌根治术后B级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试验注册:在美国ClinicalTrial.gov注册,注册号:NCT03391687。

  • 标签: 胃肿瘤 根治性切除术 术后胰瘘 影响因素 前瞻性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ERCP治疗管结石(PDS)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在兰州大学第二医院行ERCP治疗的1例PDS患者临床资料。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规定。患者男,72岁。因"上腹部不适10 d"于2019年10月23日入院。查体:全身皮肤及巩膜无黄染,上腹压痛,无反跳痛,Murphy征阴性,肠鸣音3次/min。既往有2型糖尿病史10年,慢性胰腺炎史多年。入院血糖16.7 mmol/L。CT、MRI、MRCP诊断PDS。患者于2019年10月28日行ERCP治疗。结果ERCP下行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采用柱状球囊扩张管开口及近端管,采用球囊清理白色泥沙样结石,沿导丝支架放置7.5 cm管支架,并在胆管内放置胆管塑料支架,见胆汁及胰液排泄通畅。术后给予抗炎等对症支持治疗,患者好转出院。患者术后恢复良好,饮食正常,无腹痛,血糖控制良好。术后3个月复查CT示管通畅,结石无复发。术后6个月随访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应根据PDS发生部位、大小、数量,以及管解剖形态变化情况采用精准个体化治疗。当主管内有1个结石时,ERCP取石术并放置管支架是最佳的选择。

  • 标签: 胰管结石 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系统评价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肠套入式吻合的手术效果。方法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等,查找关于十二指肠切除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肠套入式吻合的随机对照试验,观察2种手术方式的术后发病率,以及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9项随机对照试验,共1 163例患者,其中行管空肠黏膜吻合579例,行肠套入式吻合584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肠套入式吻合在术后发病率(RR=1.13,95%CI:0.88~1.45,P=0.34),以及总的病死率(RR=0.80,95%CI:0.42~1.52,P=0.49)、并发症发生率(RR=1.04,95%CI:0.88~1.24,P=0.63)、胃排空障碍发病率(RR=1.26,95%CI:0.90~1.76,P=0.18)、术后出血发生率(RR=0.86,95%CI:0.51~1.44,P=0.57)、术后感染发病率(RR=1.20,95%CI:0.86~1.69,P=0.29)、再手术率(RR=1.05,95%CI:0.62~1.78,P=0.84)、住院天数(WMD=-1.36,95%CI:-2.91~0.20,P=0.09),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十二指肠切除术中管空肠黏膜吻合与肠套入式吻合术后发病率、总的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胃排空障碍发病率、术后出血发生率、术后感染发病率、再手术率、住院天数方面无明显差别。

  • 标签: 外科手术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胰肠吻合 胰管空肠黏膜吻合 胰肠套入式吻合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