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胸腺嘧啶晶体的拉曼光谱进行了实验测量。考虑到胸腺嘧啶晶体分子之间形成氢键会对分子拉曼光谱产生影响,文章运用了DFr理论分别计算了气相状态、加入两个水分子模拟分子间氢键(dehydrates态)和氢键二聚体(dimer态)的胸腺嘧啶分子的拉曼光谱。结果表明:在氢键作用下,dehydrates态和dimer态在频率1691cm-1、1734cm-1、3468cm-1和3509cm-1处都发生了红移;600cm-1以下频段,dehydrates态和dimer态拉曼活性较弱,与实验结果有很大差距;分子问氢键作用对拉曼光谱的影响主要在1500cm-1以下的低频部分,对2000cm-1以上的高频部分影响不大;采用胸腺嘧啶分子dimer态计算拉曼光谱,大部分频率分布比dehydrates更接近实验值,使得氢键二聚体模型更适合于胸腺嘧啶分子的拉曼光谱计算.

  • 标签: 胸腺嘧啶 密度泛函 拉曼光谱 氢键
  • 简介:目的:研究广枣(Choerospondiasaxillaxi(Roxb.)BurttetHill的果实)的化学成分.方法:大孔吸附树脂柱及硅胶柱分离.元素分析和波谱技术结构鉴定.结果:从广枣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胸腺嘧啶脱氧尿苷类化合物,结构为5-甲基-3′,5′-二氧-(对氯苯甲酰基)-2′-脱氧尿苷.结论:该化合物为一新天然产物.

  • 标签: 广枣 化学成分 元素分析 波谱技术 中药材 胸腺嘧啶脱氧尿苷
  • 简介:目的: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沙丘芦苇胸腺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脱水酶(PcTGD)的序列进行分析与结构预测,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GOR法预测了PcTGD的二级结构,以ProtScale分析它的疏水性,最终通过现有的序列同源性比较,用MODELLER预测了PcTGD的三维结构。结果:PcTGD具有高度保守的活性中心Tyr***Lys和N末端的Gly*Gly**Gly的高度保守结构。结论:PcTGD属于一个短链脱氢酶/还原酶家族。

  • 标签: 疏水性 短链脱氢酶/还原酶 二级结构 沙丘芦苇胸腺嘧啶二磷酸葡萄糖脱水酶
  • 简介:胸腺瘤是纵隔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发生率占纵隔肿瘤的20%-40%,绝大多数胸腺瘤位于前上纵隔。异位胸腺瘤少见,可发生于中后纵隔、颈部、甲状腺、心包、肺实质、胸膜、支气管及胸壁等部位[1,2]。而发生于膈肌较罕见,现报告如下。

  • 标签: 异位胸腺瘤 恶性胸腺瘤 膈肌 纵隔肿瘤 发生率 上纵隔
  • 简介:通过荧光光谱、粘度测定、磷酸盐效应、热变性实验,研究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LAPF)与小牛胸腺DNA(CT—DN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T—DNA能使该配合物的荧光强度产生猝灭,同时,该配合物可使DNA的粘度降低,热变性温度升高,说明该配合物主要以部分嵌插的作用方式与CT-DNA结合.磷酸盐效应表明该配合物与CT—DNA之间存在非特异性静电作用.

  • 标签: 光谱法 镧-邻菲罗啉-氟尿嘧啶三元配合物 小牛胸腺DNA 结合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磺胺嘧啶抗感染应用。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结论本品属中效磺胺,抗菌活性同磺胺甲恶唑。但近年来细菌对本品的耐药性增高,尤其是链球菌属、奈瑟菌属以及肠杆菌科细菌。磺胺类为广谱抑菌剂。该药的消除半衰期在肾功能正常者约为8~13h,肾功能衰竭者消除半衰期延长,给药后48~72h内以原形自尿中排出给药量的60%~85%。药物在尿中溶解度低,易发生结晶尿。

  • 标签: 磺胺嘧啶 抗感染 应用
  • 简介:以往的免疫观念认为,机体对抵抗外来病原微生物发挥的防御作用,即是免除传染病的自身能力,近年发现,机体的免疫系统还具有监视和杀灭体内出现的癌变细胞,清除体内衰老死亡细胞的功能,也即是“免疫监视”和“免疫自稳”作用。

  • 标签: 寿命 胸腺 免疫系统 癌变细胞 病原微生物 防御作用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胸腺瘤是前上纵隔最常见的肿瘤,通常呈惰性生长,少数可向胸腔内外播散,常伴副肿瘤综合征。治疗上无论分期早晚都应首选手术,侵袭性胸腺瘤常需诱导和辅助治疗,其预后与Masaoka分期、WHO分型、手术完全切除、肿瘤大小、副瘤综合症、大血管及淋巴结受侵和早期复发相关。目前对于辅助治疗的最优化方案及受益人群尚未达成统一。本文主要对近年来胸腺瘤的治疗进展作一综述。

  • 标签: 胸腺瘤 胸腺癌 治疗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诊断胸腺囊肿的CT影像表现。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2月至2019年2月以来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囊肿病例资料进行研究分析,分析CT影像中囊肿的位置、大小直径、形状、病变密度、边界情况、单房或者多房、强化后特点。结果CT影像下观察囊肿内部特征,前纵隔囊肿40例,直径平均在(3.45±1.15)cm,形状圆形、类圆形,囊壁CT下菲薄;中纵隔囊肿7例,直径平均为(3.01±1.02)cm,形状条形、类椭圆形,囊壁在CT下显示壁薄或不可见。40例前纵隔囊肿中,边界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低密度且均匀;7例中纵隔囊肿中,边界均清晰,CT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病变密度处于等密度均匀状态。结论CT是胸腺囊肿的重要检查方法,CT的影像可以很好的显示囊肿的大小直径、形状、单房或者多房、密度等特点,对胸腺囊肿的确诊和术前的检查都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 标签: 胸腺囊肿 CT 影像学表现
  • 简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 福建漳州 363000 【摘要】 目的 : 探讨分析诊断胸腺囊肿的 CT 影像 表现。方法: 收集我院2013年 2月至 2019年 2月以来 4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胸腺囊肿病例资料 进行研究分析 ,分析 CT 影像中囊肿的位置、大小直径、形状、病变密度、边界情况、单房或者多房、强化后特点。结果: CT 影像下观察 囊肿内部特征 , 前纵 隔 囊肿 40 例,直径平均在 ( 3 . 45 ±1.15 ) cm ,形状圆形、类圆形,囊壁 CT 下菲薄;中纵 隔 囊肿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胸腺瘤患者的放射治疗。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并治疗。结论对浸润型胸腺瘤,即使外科认为已“完整切除”,术后仍应对瘤床作根治性放疗。非浸润型胸腺肿瘤根治术后局部复发率低于2%,不作术后放疗,但需密切观察,一旦复发,再经手术并加放疗,仍有可能治愈。

  • 标签: 胸腺瘤 放射 治疗
  • 简介:胸腺瘤是较常见的成人前纵隔肿瘤之一,其中恶性胸腺瘤约占前纵隔肿瘤的10%。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WHO胸腺肿瘤组织学分型及Masaoka-koga分期。手术是目前公认的恶性胸腺瘤主要治疗方式。作者就多年的临床经验,对恶性胸腺瘤的临床表现、分期分型、影像学检查尤其是外科手术治疗方面进行了论述。

  • 标签: 纵隔肿瘤 胸腺瘤 诊断 外科手术 专家论坛
  • 简介:摘要:胸腺肿瘤属于一种比较罕见的肿瘤疾病,在发病之后拥有较为明显的特点。这一肿瘤容易向心脏转移,转移之后造成的后果十分严重。本文针对胸腺瘤到心脏的转移进行了综述,首先概述了胸腺瘤的相关内容,其次讨论了胸腺瘤到心脏转移的手术治疗,最后提供了胸腺瘤到心脏转移的时候并发症预防及处理。希望通过本文针对相关内容的综述,可以为胸腺瘤到心脏的手术治疗工作提供更大的帮助,降低其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患者的生存质量及预后提供一定参考。

  • 标签: 胸腺瘤 心脏转移 手术治疗
  • 简介:【摘要】胸腺是维持机体正常生理功能重要的中枢性淋巴器官和内分泌器官,同时其对神经肌接头的功能也有直接的影响[1],目前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临床上一系列胸腺疾病的出现,如:胸腺瘤、胸腺囊肿及胸腺增生等。根据目前医学现状,对于此类胸腺疾病主要是通过手术的手段[2]。但由于胸腺结构较为复杂,血管变异情况较多,给临床手术带来了较大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完善胸腺解剖学数据,避免临床手术不必要的损伤。

  • 标签: 胸腺 解剖学测量 解剖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