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脑缺血发作药物治疗。方法分析我科收治的100例短暂脑缺血发作患者,男性81例,女性19例,年龄在28~79岁,通过药物的治疗方法。结果100例患者经我院的精心治疗均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尽快找到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发病因素,以便制订全面的治疗方案,给予患者抗凝药物治疗,预防复发,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短暂脑缺血发作 药物治疗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神经内科)是由于供应脑的动脉(主要为颈内-中动脉系统或椎-基底动脉系统两个脑供血系统)一过性供血不足,引起相应动脉分布脑组织暂时性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脑局限性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麻木、讲话不清等症状,该病为常见病,55岁以上的老年人发病率高,男性比女性高,其表现为发病快、历时短、在24小时以内可以完全恢复,多次发作可发展为完全性卒中(大中风)即短暂脑缺血的反复发作常常是严重脑梗塞的警报,因此及时诊断和治疗是预防大中风的重要手段。

  • 标签: 短暂脑缺血发作 内科治疗
  • 简介:脑缺血耐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虽然使缺血性卒中危险增加,但同时可诱导神经细胞对再次缺血产生耐受。耐受的机制涉及血管因素、腺苷、兴奋性氨基酸、热休克蛋白、低氧诱导因子-1、促红细胞生成素、KATP通道等。临床观察显示,TIA的持续时间、发作频度、脑梗死间隔时间以及脑梗死体积等均与耐受的发生有关。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缺血耐受性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一种急性局灶性脑或单眼功能的丧失,症状持续不超过24小时,经过适当调查后可发现为栓子或血栓性血管病所致。

  • 标签: 脑缺血发作 短暂性 诊断 病例报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与脑梗死间的相关性。方法根据患者脑梗死前是否发生同侧TIA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TIA组和对照组,将2组人群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进行比较;同时观察TIA组患者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等因素对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结果先发TIA患者的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先发TIA有可能对后继脑梗死患者的脑细胞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并且脑梗死体积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特定的TIA发作持续时间、发作次数、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显著相关。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脑梗死
  • 简介:摘要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ischemicattacks,TIA)是由于某种因素造成的脑动脉一过性或短暂性供血障碍,导致相应供血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或视网膜功能障碍。有关TIA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的学说有微栓塞,脑血管痉挛、狭窄或受压,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TIA最主要的原因。主动脉弓、颈总动脉和颅内大血管动脉粥样斑块脱落,引起动脉微栓塞、血流动力学危象、血管痉挛、血管的机械性梗阻等,导致了脑神经元的代谢需求与局部血液循环所能提供的氧及其他营养物之间骤然供不应求,从而导致血液异常,表现出相应症状。

  • 标签: 脑缺血 短暂性 护理措施
  • 简介:摘要:传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定义是指短暂的、可逆的、局部的脑血液循环障碍,症状和体征在24 h内完全消失。症状发作持续时间由<24 h、<1 h 到最新的不再强调缺血持续时间,由原来的不包括影像学检查结果,到现在强调神经影像学检查排除脑梗死、脑出血。

  • 标签: 短暂性 脑缺血 治疗进展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人文关怀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5例给予人文关怀,对照组45例采用常规护理,比较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的焦虑评分改变,统计两组间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来比较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人文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3.6±5.2与36.1±4.0,前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基础护理前后SAS评分分别为54.8±4.4与51.3±3.2,两组间S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健康教育、服务态度、操作技术评分为24.5±9.9、22.7±5.6、23.6±1.2与19.8±5.4、16.9±2.6、18.4±2.6,两组间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文护理能够明显改善TIA患者焦虑心理状态,提高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人文关怀 焦虑 护理满意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因、发病机制、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2008年我科收治的60例TIA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颈内动脉系统TIA共45例,主要表现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一过性黑矇等症状;椎基底动脉系统15例,表现发作性眩晕、复视、平衡障碍、构音障碍、饮水呛咳等症状;症状发作时间均<1h;颈动脉彩超、MRA、CTA及DSA检查可显示大部分病人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或(和)相应责任血管狭窄;给予肝素钠泵抗凝及手术等,58例症状得到有效控制,2例进展成脑梗死。结论微栓子学说及血流动力学改变学说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有高血压、吸烟、糖尿病等;临床诊断主要依据其临床特点,TIA症状发作时间界限应改为1h;肝素钠泵抗凝是治疗TIA的安全、有效方法;颈动脉高度狭窄、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应尽快行手术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肝素钠泵 抗凝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密切注意生命体征变化。对于伴有腹泻、呕吐、大汗、高热等症状者应遵医嘱及时治疗并适量补液,以防血压降低、血液浓缩而诱发脑血栓形成。药物护理在用抗凝药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护理。方法配合治疗进行护理。结论认识和了解TIA的各种发作表现。注意保暖;按时进餐,清淡饮食;适当体育锻炼,增强体质。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护理
  • 作者: 沈阳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3-05-28
  • 出处:《中国医学人文》2023年第13期
  • 机构:南充市中心医院CT.MRI室,四川南充 637000
  • 简介:大脑作为人体的司令部,时时刻刻都需要大量的氧气供应,其耗氧量约占人体总耗氧量的25%。携带氧气的血液一旦输送不及时,大脑就会出现缺氧“罢工”。在生活中也存在这样一种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大脑暂时性缺血将引发神经功能障碍,往往需要MRI诊断才能有效识别。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MRI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患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治疗后磁共振波谱的表现,研究其相关临床意义,以更积极协助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随机收集于2009年6月至2013年6月在我院证实为短暂性脑缺血的患者40例的磁共振波谱表现。治疗3天的复查磁共振波谱表现。结果40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经检查T1WI及均表现正常;T2WI有6例异常,T2WI正常34例,T2WI的异常表现为半卵圆中心斑点样高信号模糊影。DWI检查阴性40例,所有病例与正常人员比较显示N-乙酰天门冬氨酸(NAA)稍降低4例,正常36例;胆碱复合物(Cho)异常升高36例,无明显异常4例;出现乳酸(Lac)峰16例。未见明确乳酸(Lac)峰24例。所有病灶肌酸(Cr)峰均无明显升高和降低。治疗3天复查磁共振波谱表现,Cho峰的升高。本组患者中有14例表现出现异常升高,Lac本组出现异常6例。研究表明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代谢异常至少持续症状发作3天。结论短暂性脑缺血具有反复性,易发展为脑梗死,必要的影像学辅助对于生命安全的维护是极其必要的。1H磁共振波谱能积极有效的对活体组织不同代谢的产物的含量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为诊疗提高依据,值得临床推广,研究表明神经症状是短暂的,但是脑内代谢异常至少持续症状发作3天,指导临床治疗。

  • 标签: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MRS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