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神经管狭窄是腰椎根性疼痛的常见原因,Jenis等[1]报道神经管狭窄约占神经受压因素的8%~11%,忽略或复发性的神经管狭窄可能与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有关(failbacksurgerysyndrome,FBSS).Burton等[2]在回顾分析FBSS时认为,对侧方椎管狭窄缺乏充分的认识和术中减压不充分,造成了60%患者术后出现症状和疼痛.自Lee等[3]提出了神经管狭窄概念后,有不少文献报道了神经通道功能解剖与腰腿痛的关系.为了加强对该病发病机制的认识,减少FBSS的发生,本文对神经管的解剖与神经受压的机制作一综述.

  • 标签: 解剖学 神经根受压 发病机制 神经损伤 神经根管狭窄
  • 简介:临床上引起腰腿痛的原因很多,常见的椎间盘突出,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等压迫神经已被人们广泛认识。然而,有关神经节解剖变异移位于椎管内成畸形并遭受卡压引起的腰腿痛尚未引起注意。本文报告5例神经节移位于椎管内并就后节卡压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

  • 标签: 腰骶神经后根节卡压症 腰腿痛 椎管狭窄 临床特点 诊断 解剖结构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节卡压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神经节卡压的患者,均进行手术减压,术中发现神经节异位于椎管内,在神经管内受到卡压。结果:随访13~37周,平均20周。腰腿痛和根性疼痛消失,恢复良好。结论:神经节受到卡压也可引起腰腿痛,只要认识到神经节异位畸形,手术减压彻底,均能得到良好的效果。

  • 标签: 腰骶神经 背根节 卡压症 腰腿痛
  • 简介:摘要神经变异(lumbosacral nerve root anomalies,LNRA)是指神经在形态、走行和起始位置上出现异常,可能与胚胎期神经的异常迁移有关。影像学检查是目前常用于对LNRA进行定位、定性诊断的方法。临床上基于影像学结果、尸检结果及术中观察制定了许多分型系统,但是缺乏对每种分型系统优、缺点的评价,不利于指导临床工作的开展。因此,对国内外的LNRA分型及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并评价各分型系统的优势以及局限性。通过对文献的检索汇总,基于影像学结果设计的相应分型不够可靠,不仅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MRI的检出率就远低于尸检结果,且不是对病变的直观研究,真实性上也存疑;基于尸检结果的分型系统,研究中直接将脊髓剥离,排除了周围软组织和脊柱骨性结构的干扰,更有利于对变异进行全面观察,对临床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基于术中观察结果的分型系统,研究样本数量大、易获取,还有相匹配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后续的对比研究,其中Neidre分型更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分型,对临床工作提供了相当的便利。LNRA可能由于如今技术上的限制和认识上的不足,并未被当作一种常见病来对待,特异性症状的缺乏以及合并压迫才会出现症状的特点更是影响了检出率。在治疗上,传统的椎间盘切除和椎管减压已经不能满足临床需求,更多新型的手术方式亟待提出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 简介:老年人神经管损伤(狭窄)骨质疏松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脱出症或急性扭伤等常见腰腿痛,传统中医辩证论治,针灸推拿、内外用药一般都难以见效。目前临床最常见的误诊误治慢急性腰腿痛——即神经管损伤,仅就此症的治疗谈一些体会。

  • 标签: 脊神经根 腰骶 根管 损伤 常见 临床报告
  • 简介:目的从解剖和临床两方面探讨部脊神经的穿刺径路.方法对10具成人尸体部脊神经进行解剖学研究;根据解剖学研究结果对30例腰腿痛病人X-线及CT图片所示椎骨、硬膜囊与神经进行测量并分析,寻找一条安全穿刺脊神经的路径.结果尸体标本示脊神经前、后分别位于马尾前、后部,后较前粗大,出硬脊膜后下行一段距离再出椎间孔,L3,4、L4,5、L5S1椎间隙的硬膜囊直径小于相应节段椎板间隙间距,且越低位者差距越大.病人测得的数据与标本相似,临床上从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进针均能抵达相应的脊神经.结论经椎板间隙最宽处穿刺入路可抵达相应脊神经而不伤及硬膜囊.

  • 标签: 腰骶丛 脊神经根 神经解剖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三维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perfectionwithapplication-optimizedcontrastsbyusingdifferentflipangleevolutions,SPACE)序列对显示神经及其病变的价值。资料与方法采用1.5T磁共振行常规扫描后,另加3DSPACE技术作冠状面神经成像13例,所有3D原始图像均经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13例SPACE序列成像病例中,患者均有腰椎间盘突出症,3DSPACE原始图像能很好的显示神经的形态、走行及受突出的椎间盘压迫情况,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结论SPACE序列对显示神经根部位及病变具有独特优势,优于常规序列,为临床诊治神经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 标签: 腰骶神经根 快速自旋回波 SPACE 可变翻转角
  • 简介:摘要目的对肌电图检查应用于神经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我院选取了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接收的80例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患者来分析研究,有20例疑诊L4,5椎间盘突出,有60例疑诊外周神经病变,为这些患者提供肌电图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20例神经根性病变疑诊患者有18例符合,符合率是90.0%,2例因周围神经嵌压误诊,漏诊率10.0%。60例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疑诊患者有55例符合,符合率是91.7%,5例神经病变筛查出,占8.3%。结论神经病变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查,可为明确疾病类型提供依据,具有非常重要的鉴别诊断价值。

  • 标签: 腰骶神经根病变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肌电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和研究神经变异应用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进行影像诊断的临床结果和应用价值。方法:随机择选患者48例,就诊科室神经内科,就诊时间2021年012到2022年02月,均存在神经变异。先对患者实施常规螺旋CT检查(作为常规组),而后实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检查(作为研究组),以病理检测结果为判断标准,比较、分析两组的临床诊断情况。结果:经临床统计,在检出准确率方面,研究组(97.92%)高于常规组(70.83%),P<0.05;在Ⅱ型、Ⅴ型方面,研究组(100.0%,85.71%)均高于常规组(75.61%,42.86%),P<0.05。结论: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检查能够准确诊断出神经变异的具体病情状况,检出率高,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腰骶神经根变异 CT神经同层显示技术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在神经压迫性损伤中的定位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8月收入我院的72例神经压迫性损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腰椎CT与MRI检查,研究组加用EMG检查,对比两组患者定位损伤诊断。结果研究组定位准确率94.44%高于对照组83.33%,研究组除了L3-L4神经损伤外,其他检测准确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电图检查对于神经压迫性损伤患者定位诊断的准确率较高。

  • 标签: 肌电图 腰骶神经损伤 定位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应用肌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疑似神经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各56例和43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接受肌电图检查和影像学超声检查,比较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肌电图为92.86%(52/56)与超声诊断的96.43%(54/56)无明显差异(P>0.05);下肢周围神经病变诊断准确率对比,肌电图为93.02(40)与超声诊断的90.70%(39/43)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神经病变和下肢周围神经病变采用肌电图检查能有效鉴别,具诊断准确率高的优势,具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肌电图检查 腰骶神经根病变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对神经病变及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疑似神经病变患者33例,排除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疑似下肢周围神经病变患者16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实施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分析超声与肌电图检查情况。结果肌电图检查对于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检出率高于超声检查,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超声与肌电图检查对神经病变及下肢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均有一定程度的效果,两种方法比较,肌电图检查的诊断效果更佳,两种方法联合诊断效果最佳,值得应用。

  • 标签: 超声 肌电图 腰骶神经根病变 下肢周围神经病变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30岁。于2001-11无任何诱因出现臀部疼痛,且向双下肢放射,平卧疼痛稍减轻,以右侧为重。曾到地方医院诊治,诊断为:“风湿性关节炎”予以抗风湿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且渐进性加重。于是以“双侧臀部、大腿疼痛伴大便干结三个月。”于2002—01—07入我院。经MRI检查,报告为:骶椎(S1—S3)后缘椎管内束膜囊肿(单发)。

  • 标签: 神经根 鞘膜囊肿 骶管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神经影像诊断中扩散加权神经成像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5名接受部检查的病人进行研究,让病人分别接受MRIPROSET检查和DW MRN检查。结果:MRI PROSET对神经显示率为100%,在显示效果上明显强过DW MR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SET可清楚的展现神经神经病变。DW MRN在神经受累增粗和信号增高方面具有显著的敏感性,通过MIP所构成的3D图像能够清除的展现丛节后神经。结论:采用DW MRN 能够全方位的展现神经和节后神经。PROSET联合DW MRN进行使用,可让神经病变在准确成像下直接进行诊断。

  • 标签: 腰骶丛神经 磁共振成像 选择性激励技术 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骶骨骨折不到所有脊柱骨折的1%,其中25-50%合并神经损伤,而骶骨粉碎性骨折并神经损伤则更少。但有关骶骨粉碎性骨折并神经损伤的治疗国外还存在颇多争论,该病的手术治疗经验国内罕有文献报道,在脊柱外科中是一个较棘手的疾病。本例通过固定融合腰椎、髂骨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粉碎性骨折 骶骨骨折 融合治疗 腰骶神经根损伤 腰椎 骨固定
  • 简介:摘要:目的 在神经影像诊断时可应用PROSET技术以及DW-MRN技术,为提高患者的诊断效果,本文在此基础上分析扩散加权磁共振神经成像以及选择性水激励脂肪抑制技术具有的应用价值。方法 研究目标选择在我院进行部检查的受检者,纳入其中的30例进行研究。结果 针对受检者的神经显示效果进行分析,PROSET的显示率明显比DW-MRN好很多,产生的差异十分明显(P<0.05),同时对神经以及干的显示效果进行分析,比DW-MRN优秀很多(P<0.05)。受检者的鞘和神经可以通过PROSET清晰的显示出来,同时神经信号增高和受累增粗则DW-MRN较为敏感,受检者的丛节后神经可以通过MIP重组的3D图像有效的显示出来。结论 受检者节后神经神经节可以通过DW-MRN直观的显示,通过和PROSET进行联合应用,可以更加直观的诊断神经病变。

  • 标签: 腰骶丛神经 扩散加权成像 临床应用 诊断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扩散加权神经成像在神经影像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5年-2020年期间选择来我院治疗的18例神经损伤对其使用DW-MRN技术对部位行加权扫描,观察神经损伤的影像特点。结果 DW-MRN原始轴位图像中患者及健康志愿者的神经及跟梢清晰可见,神经节及节后纤维素等细微结构均显示良好。经MIP技术重组得到的冠状位影像资料可清晰的观察到患者丛节后神经的形态和走形;神经损伤患者DW-MRN影像学资料显示神经呈均匀高信号,神经节信号更高。结论 DWMRN应用在神经神经成像中意义重大,与现有诊断技术联合可提高神经损伤性疾病的诊断准确率。

  • 标签: 扩散加权神经成像 腰骶丛神经影像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2017年7月至2018年12月齐齐哈尔某三甲医院疼痛科收治的187例应用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定治疗后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24h、1周、6个月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 标签: 腰椎间盘突出症 腰骶神经阻滞术 护理研究
  • 简介:【摘要】 目的:总结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护理方法。方法:对 2017年 7月至 2018年 12月齐齐哈尔某三甲医院疼痛科收治的 187例应用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护理干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定治疗后镇痛效果。结果:治疗后 24 h、 1周、 6个月 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神经阻滞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后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护理干预,能有效促进患者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神经阻滞术;护理研究  Objective: To summarize the nursing methods of lumbosacral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Methods: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187 patients with lumbosacral nerve block for lumbar intervertebral disc herniation who were admitted to the Pain Department of a third-class hospital in Qiqihar from July 2017 to December 2018. 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 was used to evaluate the analgesic effect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VAS scores of 24 hours, 1 week and 6 months after treatment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with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 < 0.05). Conclusion: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various ways after lumbosacral nerve block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rehabilitation of patients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