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吻合术,外科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手术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宝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另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淋巴结清扫数等)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外吻合组比较,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13.9%(11/79) vs 1.5%(2/131)]、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10.1%(8/79) vs 0.8%(1/131)]的发生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呼吸系统感染[1.3%(1/79) vs 3.1%(4/131)]、泌尿系统感染[2.5%(2/79) vs 0.8%(1/131)]、手术切口感染[1.3%(1/79) vs 3.1%(4/1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相比虽然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有升高患者术后腹腔感染危险可能性。

  • 标签: 结肠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结肠肿瘤 吻合术,外科 腹腔感染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腹腔内吻合与腹腔外吻合对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相关腹腔感染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辽宁省大连市第三人民医院行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的210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9例术中行腹腔内吻合(内吻合组),131例术中行腹腔外吻合(外吻合组)。分析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以及术后腹腔感染情况。结果内吻合组的术中出血量(45.2±4.2) mL 、手术时间(161.3±22.4) min 、淋巴结清扫数(30.8±9.6)枚、术后排气时间(3.3±1.2)d、术后住院时间(7.6±0.5)d,外吻合组分别为(42.1±5.0) mL、(167.3±26.7) min、(32.9±8.6)枚、(3.4±1.0)d、(7.5±0.6)d,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417、0.207、0.829、0.338、0.293,P值分别为0.699、0.845、0.231、0.734、0.802);而内吻合组术后腹腔感染(伴吻合口瘘)占13.9%(11/79)、腹腔感染(不伴吻合口瘘)占10.1%(8/79),外吻合组分别占1.5%(2/131)、0.8%(1/13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2.805、10.238,P值分别为0.003、0.008);内吻合组呼吸系统感染占1.3%(1/79)、泌尿系统感染占2.5%(2/79)、手术切口感染占1.3%(1/79),外吻合组分别占3.1%(4/131)、0.8%(1/131)、3.1%(4/131),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0.662、0.420、0.662,P值分别为0.364、0.587、0.364)。结论实施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时,术中采用腹腔内吻合虽然与腹腔外吻合有着相同的手术效果,但腹腔内吻合有增加患者术后腹腔感染的可能性。

  • 标签: 结肠肿瘤 腹腔镜右半结肠切除术 腹腔感染 腹腔内吻合 腹腔外吻合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恶性腹腔积液中应用。方法对我院2007年3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50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胃肠反应发生率较低,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在脱发和肌肉关节酸痛、肾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两者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近期总有效率为65.5%,两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热灌注化疗在恶性腹腔积液中具有胃肠道副反应轻,近期总有效率高的特点,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 标签: 腹腔热灌注化疗 恶性腹腔积液 应用
  • 简介:男,60岁,脑积水术后10年,意识不清3日入院。入院行头部CT检查示侧脑室、第三脑室扩张,并可见脑室端分流管位于脑室内。查体:浅昏迷状态,颈项强直,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巴氏征(-),压迫分流泵数下,患者无明显好转,沿皮下未触及腹腔端分流管。行胸腹透视见腹腔端分流管完全位于腹腔内。急诊在全麻插管下行腹腔端分流管复位术,从腹腔取出分流管后见泵端不齐,为断裂所致,寻找并取出泵后,取下断端分流管后再接上新的腹腔分流管,沿皮下置入腹腔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分流管断裂 脑积水
  • 简介:例1,女,50岁.自行从脐旁插入一金属丝10d,伴右下腹疼痛入院.查体:脐右旁有一划痕愈合,右下腹压痛,无反跳痛,未及腹下包块,无腹肌紧张,腹部X线片示:右髂窝金属丝异物.完善检查后行腹腔镜探查术,于脐轮穿刺置入腹腔镜,脐平面两旁距脐6cm穿刺置入操作器械,镜下见右髂窝网膜与前腹壁粘连.分离粘连,显露一金属丝物,取出,检查腹腔内清洁,肠管未见损伤,术毕.患者术后3d出院.例2,男,42岁.自行从肛门塞入圆珠笔12h,左下腹疼痛2h入院.查体:腹平坦,腹肌紧张,左下腹压痛、反跳痛明显,腹部X线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入院后急诊行结肠镜检,距肛门30cm降结肠处见一圆珠笔半截外露肠腔,一半没入肠粘膜内,遂急诊行腹腔镜探查术.于脐轮穿刺置入腹腔镜,脐右旁及剑突下6cm穿刺置入操作器械.镜下见降结肠旁有一圆珠笔,予以取出,降结肠与乙状结肠交界处结肠前壁见一新鲜创口,约0.5cm,周围少许肠内容物,缝合修补破口,冲洗腹腔,检查其他肠管未见损伤,左下腹置引流管,术毕.患者术后7d康复出院,未发生并发症.

  • 标签: 腹腔镜探查术 腹腔内异物 前腹壁粘连 右下腹疼痛 右下腹压痛 腹肌紧张
  • 简介:摘要目的对顺铂腹腔灌注治疗腹腔转移癌的护理措施和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方法选取于2014年1月~2016年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顺铂腹腔灌注治疗的腹腔转移癌患者77例,并随机分为参照组(37例)和实验组(40例),对分别应用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的效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毒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参照组10.00%vs.27.03%,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92.5%vs.72.97%,组间差异经t和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顺铂腹腔灌注治疗腹腔转移癌患者应用综合护理的效果十分理想,值得大力推广。

  • 标签: 顺铂 腹腔灌注治疗 腹腔转移癌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手助腹腔镜与标准经腹腔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的适应症与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67例肾癌行肾癌根治术的治疗效果,其中经腹腔单纯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24例,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43例。比较了两种手术方法的适应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及短期随访结果。结果67例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在手术时间方面,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比经腹腔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平均节省约70分钟。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和经腹腔腹腔镜肾癌根治术组的住院时间没有明显差异。对所有病例进行了12到36个月的随访,发现两组患者均未发现远处转移病例,而且均无肠粘连等腹腔并发症。结论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可以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对肿瘤体积大的高龄高危患者具有明显优势。对于腹腔镜初学者来说,手助腹腔镜技术可以明显缩短学习曲线,对于有经验的腹腔镜专家,在术者手的触觉帮助下,可以完成复杂的腹腔镜手术。手助腹腔镜肾癌根治术是治疗肾癌的首选微创手术方法。

  • 标签: 腹腔镜 肾肿瘤 外科手术
  • 简介:1病例介绍患者,男性,45岁,2年前无诱因出现头痛、头晕、呕吐,伴走路不稳,诊断:脑积水,于1999年3月在我科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术后治愈出院,1年前脑积水复发,于2001年9月在当地医院再次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半年前发现下腹部肿物,逐渐增大,伴便秘,2周前再次出现头晕、走路不稳症状.

  • 标签: 脑室-腹腔分流术 继发腹腔巨大囊肿 手术后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对热疗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治疗腹腔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的疗效作探讨。方法选入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腹腔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患者40例,将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均分组为对照组20例用腹腔灌注化疗,观察组20例用热疗+腹腔灌注化疗;将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数据详细整理后作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总缓解率85.0%比对照组45.0%高,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35.0%、40.0%比较不存在差异,P>0.05。结论腹腔恶性肿瘤并腹腔积液患者接受热疗与腹腔灌注化疗联合治疗的效果更佳,疗效确切、使用安全性性高。

  • 标签: 热疗 腹腔灌注化疗 腹腔恶性肿瘤 腹腔积液
  • 简介:目的研究腹腔镜胆囊切除(LC)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疝修补术(TAPP)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至2007年我们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联合经腹腔腹膜前腹腔镜修补腹股沟疝11例临床资料,其中LC联合腹股沟单侧斜疝TAPP修补5例,LC联合腹股沟双侧斜疝TAPP修补2例,LC联合腹股沟单侧斜疝、同侧隐性直疝TAPP修补2例,LC联合腹腔镜左侧腹股沟斜疝TAPP修补、腹腔镜阑尾切除2例,观察联合手术临床疗效。结果LC联合TAPP平均手术时间为(85±35)min,术后出现尿潴留3例、无疼痛、皮下血肿、阴囊积血,术后住院平均时间2.5(2—3)d,随访2~32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LC联合TAPP术技术新颖、损伤小、手术时间短、痛苦小、恢复快、临床可行。

  • 标签: 胆囊切除术 腹腔镜 腹腔镜 疝修补术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腹腔化疗是采用腹腔穿刺后向腹腔内注入化疗药物的方法,使腹腔内药物达到较高浓度,增强杀灭肿瘤细胞的作用,从而提高疗效。腹腔化疗具有作用直接,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少,全身毒副反应小等优点,是恶性肿瘤治疗的一部分,已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临床。但在实施腹腔化疗过程中,常出现灌注不畅,腹痛,腹胀等问题,从而影响了化疗地顺利进行。针对这些问题,经过分析后,提出了以下护理措施。

  • 标签: 腹腔化疗 护理措施 腹腔内注入 恶性肿瘤治疗 化疗药物 腹腔穿刺
  • 简介:1992年1月至1997年3月我院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近2000例,其中42例(2.1%)由于各种原因留置腹腔引流管,全组无一例死亡及发生腹腔和切口感染者。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42例中,男11例,女31例,28~73岁,平均49.2岁,除1例胆囊息肉外,余41例均为胆囊结石病例,其中急性减压或胆囊剥破而污染腹腔26例,占61.9%,因胆囊管粗短,钛夹夹闭不满意13

  • 标签: 腹腔镜术 胆囊切除 腹腔引流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开放疗法治疗严重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4年1月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收治的36例严重腹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完善检查后,行早期复苏,遵循“损伤控制外科”原则开腹清创,一期手术行腹腔开放疗法,腹腔感染控制后于14d内行二期关闭腹腔术.术中吸取腹腔内脓液行细菌培养.术后予以抗休克、抗感染、保护脏器功能、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采用门诊和电话方式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截至2014年3月.结果所有患者顺利完成一期和二期手术,二期术后因感染性休克和MODS死亡6例,治愈出院30例,其中行2次手术8例.两期手术时间为(157±26)min,术中出血量为(230±64)mL,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44±7)h,术后住院时间为(16±5)d.所有患者成功行腹腔脓液细菌培养,共分离出菌株48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1株,革兰阳性菌17株,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亚胺培南和头孢哌酮等抗生素.30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中位随访时间为6个月.随访期间,6例患者发生粘连性肠梗阻,2例患者发生腹壁切口疝,均经肠粘连松解术或切口疝修补术治疗后痊愈.其余22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能够耐受手术的严重腹腔感染患者,采用腹腔开放疗法早期开腹清创疗效确切.

  • 标签: 腹腔感染 腹腔开放 清创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腹腔腹腔探查在急腹症诊治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3月-2016年10月收治的60例急腹症患者作为样本,以30人为一组,将其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剖腹探查手术方法,实验组采用腹腔腹腔探查方法手术。手术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完成情况、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相对于对照组(10.19±3.87)d而言,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更短(5.01±1.26)d。并发症发生情况更少(0),术中出血量(126.04±90.11)ml更少。结论应将腹腔腹腔探查应用到急腹症诊治中。

  • 标签: 腹腔镜 腹腔探查 急腹症诊治 应用 临床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中腹腔引流管放置技巧。方法选取需要放置腹腔引流管的病例,采用三种不同腹腔引流管放置方法,即1、引流管直接从戳卡中置入法;2、拔除戳卡,直接以普通弯钳钳夹从戳孔中置入;3、腔镜手术钳从A戳卡置入,在B戳卡的引导下,由腹内向腹外从B戳卡穿出,退出B戳卡,用腔镜手术钳钳夹引流管由外向内拖至腹腔内置入(附注1、2方法的戳卡位置及3方法的B戳卡位置均为腹腔引流管位置)。采用SNK-q检验比较不同放置方法所费的时间。结果第三种方法所费时间最少,优于前两种方法。结论第三种方法是一种简便的新方法,在临床中可以大力推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腹腔引流管 放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