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辅助经肛门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直肠系膜切除(TME)在低位直肠癌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6年11月接受TME的83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资料,其中TaTME组41例,TME组42例;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胃肠指标、肛门功能评分等采用(±s)表示,独立t检验;并发症等计数资料行χ2或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行log-rank检验;P<0.05为检验水准。结果TaTME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多于TME组,术后恢复指标优于TME组(P<0.05)。TaTME组并发症总发生率7.3%小于TME组19.0%(P<0.05)。术后1个月,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均不同程度降低,TaTME组优于TME组(P<0.05)。术后6个月,TaTME组肛门失禁Wexner评分明显低于TME组(P<0.05);术后12个月时两组评分无差异(P>0.05)。术后6个月时两组肛门功能Kirwan分级比较,TaTME组肛门功能良好率优于TME组(P<0.05)。Kaplan-Meier法生存分析发现,术后2年两组局部复发率、远处转移率及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辅助TaTME治疗低位直肠中安全、可行,其整体疗效优于TME,可在临床治疗中推广使用。

  • 标签: 直肠肿瘤 肠系膜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基于神经层面指引的腹腔直肠癌根治(NPO+LTME)对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的保护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直肠癌患者,其中NPO+LTME组114例,腹腔下TME联合盆自主神经保留(LTME+PANP)组92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及肿瘤相关指标,并随访患者术后排尿和性功能。结果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150±7)min和(154±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585,P<0.05);中出血量分别为(9±3)ml和(15±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654,P<0.05)。术后3个月,NPO+LTME组排尿功能障碍率低于LTME+PAN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549,P<0.05),但术后6、12个月时,两组排尿功能障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814,P>0.05;Z=1.275,P>0.05)。术后3、6、12个月时NPO+LTME组的男性勃起功能均优于LTME+PA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917,P<0.05;Z=4.947,P<0.05;Z=4.081,P<0.05);射精功能障碍率均低于LTME+PA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464,P<0.05;Z=4.948,P<0.05;Z=4.434,P<0.05);术后3、6、12个月时,女性性功能均优于LTME+PAN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532,P<0.05;Z=2.364,P<0.05;Z=2.076,P<0.05)。结论NPO+LTME具有较好的手术安全性,同时对患者性功能和早期排尿功能保护具有一定优势。

  • 标签: 直肠肿瘤 排尿障碍 性功能障碍,生理性 神经层面指引 盆自主神经保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直肠直肠系膜切除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4例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腹直肠系膜切除,观察组患者接受腹腔直肠直肠系膜切除。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各项指标,并就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6.38%也显著低于对照组17.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开腹手术,腹腔直肠直肠系膜切除的安全性更高,且手术时间短、中出血量少,患者恢复情况较好,值得临床推广。

  • 标签: 腹腔镜 直肠癌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并发症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etalexcision,TME)行低位(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治疗的方法与可行性。方法:按TME原则,用双吻合器技术在腹腔下对26例低位(超低位)直肠癌患者实行TME低位(超低位)结肠一直肠(肛管)吻合。结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240min,平均210min;中出血30~100ml,平均70ml;术后2d恢复胃肠功能并下床活动;住院7—14d,平均8d,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TME低位(超低位)吻合保肛治疗低位直肠癌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出血少、肠功能恢复快等优点,安全可行。

  • 标签: 直肠肿瘤 腹腔镜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保肛手术
  • 简介:摘要受益于全新的手术入路途径,经肛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直肠系膜切除(laTME)相比,尤其是对于男性、肥胖、骨盆狭窄或前列腺肥大的患者而言,手术视野更佳。尽管如此,taTME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及与之相关的生活质量是否优于laTME依然有待于进一步证实。在男性患者泌尿系症状方面,taTME相较于laTME没有显著优势,而且taTME术后尿路机械性损伤的发生率更高。目前,并没有研究对女性患者泌尿系症状及生活质量作详细阐述。taTME与laTME对男性患者术后性功能均有损害,随着术后恢复时间的延长,患者性功能会有不同程度好转,但两者相比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女性患者的性功能方面,taTME相比laTME更具有优势。目前,taTME与laTME术后短期泌尿生殖系统功能比较未见明显的差异,因此,taTME作为一种新的式对术后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然而,taTME与laTME术后泌尿生殖功能是否有差别,有何差别,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患者功能学结果需要综合评定,且需完善术前基线资料评估,男性与女性的功能学评估应该分开进行,不能混为一谈。用于评价患者功能学结果的量表也需要验证其有效性。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泌尿生殖系统功能
  • 简介:经过10多年的临床实践.腹腔直肠癌根治被证明安全有效。但由于一些手术医生经验不足、操作步骤欠规范、手术技巧运用欠妥当等因素,导致手术效果存在较大差异。本文结合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2010年1-9月间所施行的腹腔直肠系膜切除(TIE)88例手术经验.对如何运用手术技巧以提高腹腔TME的疗效进行探讨。

  • 标签: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手术技巧 腹腔镜 疗效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结直肠癌根治术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的无瘤技术。方法:基于肿瘤根治性切除的概念、TME的原则及开腹手术的无瘤操作常规,评价腹腔TME手术全过程,总结应遵循的无瘤技术常规。结果:腹腔TME的无瘤技术包括:(1)防止穿刺孔漏气;(2)尽早吸尽腹水;(3)封闭浆膜面;(4)绑扎肠管;(5)优先处理肠系膜下血管并高位结扎;(6)沿正确平面锐性解剖;(7)非触碰技术;(8)充分游离直肠末段;(9)先冲洗肛管直肠后横断直肠;(10)保护标本取出口;(11)盆腔冲洗;(12)经套管释放气体。结论:腹腔TME同样应坚守肿瘤学原则,采用严格的无瘤操作技术,以保证肿瘤学的安全性。腹腔TME无瘤技术除与开腹TME原则相符外,还特别强调防止气腹"烟囱效应"和标本取出口的保护。

  • 标签: 直肠肿瘤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检查 无瘤技术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中低位直肠癌经肛直肠系膜切除(taTME)与腹腔直肠系膜切除(laTME)的近期手术安全性和远期预后。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首先纳入北京协和医院基本外科结直肠专业组前瞻性登记数据库2014年7月至2020年6月连续登记的接受直肠系膜切除直肠癌患者,分为taTME和laTME两组,进行疗效对比研究。提取数据库中患者人口学资料、肿瘤学一般资料、新辅助治疗情况、中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病理资料及随访数据。主要结局指标为吻合口漏发生率,次要结局指标为3年无病生存率(DFS)和3年局部复发率。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用M(范围)表示。分类变量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概率法检验。在进行疗效对比时,对性别、体质指数、术前核磁评估分期、核磁测量的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新辅助放化疗与否5个变量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PSM)以调整混杂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的DFS,并应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另外,收集上述数据库中自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连续登记的经肛操作由同一医师主刀完成的taTME手术病例,采用多维累积和(CUSUM)控制图绘制学习曲线。比较渡过学习曲线后taTME组与laTME组的疗效并分析这部分"成熟"病例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入组243例患者,182例接受laTME,61例接受taTME。PSM后laTME组和taTME组分别为52例,这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临床分期、肿瘤距肛缘的距离、核磁评估的环周切缘及壁外血管侵犯、新辅助治疗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PSM后,与laTME组比较,taTME组手术时间更长[(198.4±58.3)min比(147.9±47.3)min,t=-4.321,P<0.001],出血超过100 ml的比例更高[17.3%(9/52)比0,P=0.003]。taTME组术后吻合口漏[26.9%(14/52)比3.8%(2/52),χ2=10.636,P=0.001]及总并发症发生率[55.8%(29/52)比19.2%(10/52),χ2=14.810,P<0.001]均显著高于laTME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获取淋巴结数目及病理环周切缘阳性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全组中位随访24(1~72)个月,4例失访,随访率为98.4%(239/243)。laTME组3年DFS明显优于taTME组(83.9%比73.0%,P=0.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3年局部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比3.6%,P=0.420)。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aTME手术(HR=3.202,95%CI:1.592~6.441,P=0.001)及术后病理分期Ⅱ期(HR=13.862,95%CI:1.810~106.150,P=0.011)、Ⅲ期(HR=8.705,95%CI:1.104~68.670,P=0.040)为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学习曲线分析显示:taTME手术在第28例跨越学习曲线。跨越学习曲线后的taTME病例与laTME病例PSM后显示,两组吻合口漏[6.7%(1/15)比5.3%(2/38),P=1.000]及术后总并发症[33.3%(5/15)比26.3%(10/38),P=0.737]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跨越学习曲线后的"成熟"病例进行分析,taTME手术仍为影响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危险因素(HR=5.351,95%CI:1.666~17.192,P=0.005)。跨越学习曲线与否并不是taTME术后中低位直肠癌患者DFS的独立影响因素(HR=0.954,95%CI:0.227~4.017,P=0.949)。结论taTME手术可能较传统laTME手术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且肿瘤学预后可能劣于传统手术。在学习曲线内行taTME手术更容易增加术后吻合口漏的风险。

  • 标签: 直肠肿瘤,中低位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吻合口漏 预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腹腔直肠直肠系膜切除与开腹根治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以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腹腔直肠系膜切除)和对照组(开腹根治),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除数目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腹腔直肠直肠系膜切除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直肠癌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开腹根治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采用腹腔直肠系膜切除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我院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收治的96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48例,开腹直肠系膜切除)和观察组(48例,腹腔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术后阻梗、吻合口瘘、术后出血、肺部感染、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淋巴结清扫数目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保肛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中低位直肠癌的治疗中采用腹腔直肠系膜切除的治疗效果显著,利于患者预后,能够降低对患者的损伤。

  • 标签: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腹腔和开腹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将本院2010年3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直肠癌患者78例纳入本研究,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接受开腹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实验组接受腹腔和开腹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对比两组在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性。结果与对照组对比,我们发现实验组手术时间较长,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组间差异经统计学分析后认为有意义(P<0.05)。结论腹腔和开腹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均可取得满意的效果,其中腹腔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具有更大的临床优势。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腹腔直肠系膜切除治疗直肠癌患者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到2020年1月这一时间段本院接诊收治的共计40例直肠癌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通过电脑分组方法将所有的患者分为参考组(n=20,接受开放手术治疗)和观察组(n=20,接受腹腔直肠系膜切除治疗),对比两组直肠癌患者的手术情况、短期临床疗效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直肠癌患者接受腹腔手术治疗后,和参考组患者比较,手术时间更短、中出血量更低、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更短,短期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更高,且术后发生吻合口瘘、尿潴留、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几率更低,组间数据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开放手术 效果 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中低位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直肠系膜切除(TME)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整理2018年7月~ 2019 年10月期间中低位直肠癌患者96例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应用腹腔TME治疗;对照组48行开腹TME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 标签: 腹腔镜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直肠癌 中低位 疗效
  • 简介:2009版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指出,手术治疗的原则仍以直肠系膜切除(totalmesorectalexcision,TME)为中低位直肠癌标准式;而腹腔直肠癌根治仍然限于临床研究,因为在技术上开腹或是腹腔下完成真正意义上的TME相当困难.其次,缺乏腹腔与开腹TME治疗中下段直肠癌预后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我们通过9年近400余例腹腔直肠癌根治的实践与探索,自创了一种不易造成直肠系膜破损的TME--骶前隧道式分离法并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 标签: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 中低位直肠癌 手术技巧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临床实践指南
  • 简介:目的探讨腹腔直肠切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05年5月~2008年10月,对13例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3例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实施腹腔直肠切除手术。其中2例合并下段直肠癌。前9例分离顺序为乙状结肠、直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盲肠;后7例为盲肠、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小肠"J"贮袋肛管吻合10例,直肠癌根治回肠造口2例,回肠-直肠吻合4例。结果16例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180~540min,平均269min。出血量50~500ml,平均200ml。术后排气时间12~48h。住院时间14~20d。无腹腔出血、粘连性肠梗阻、尿潴留、内脏血管器官损伤等并发症。全组随访4~38个月,除2例回肠造口外,余14例出院后3个月内大便6~15次/d,半年后大便能控制在3~6次/d。1例回直肠吻合者术后8个月复查直肠息肉复发,电切后随访2年未再发。2例直肠癌无切口种植转移,其中1例直肠癌术后8个月肝、肺转移死亡,另1例随访3年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直肠切除治疗家族性大肠息肉病和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是安全可行的。

  • 标签: 腹腔镜手术 家族性大肠息肉病 溃疡性结肠炎 全大肠切除术
  • 简介:摘要男性,50岁,体重质量指数(BMI)26.7 kg/m2,初始诊断为"低位直肠癌",肿瘤分期为cT3CN1M0;经过术前新辅助放疗后的肿瘤分期为ycT2N0M0,肿瘤下缘距离肛缘的距离为4.5 cm。患者在放疗后6周接受了腹腔辅助经肛直肠系膜切除,我们采用经腹和经肛两组手术医生团队同时实施手术,经下腹部小切口取出直肠系膜切除的标本,在腹腔辅助下完成消化道重建,并采用荧光腹腔吲哚菁绿显像的方法检测吻合口血运。

  • 标签: 直肠肿瘤 放射疗法,辅助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直肠系膜切除加改良Bacon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进行结直肠手术组接受TaTME治疗的8例低位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中采用腹腔辅助改良肛管吻合口。观察术后并发症,如吻合口丢失,并评估术后肛门功能。结果:8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肿瘤下缘与肛缘的距离为(4.8±0.4)cm。术后病理检查淋巴结数为(12.9±2.5)。第一期手术时间为(140.8±8.6)分钟,第二期手术时间为(39.1±9.6)分钟。结论:改良Bacon腹腔下肛管吻合可避免吻合口丢失,减少术后肛门失禁的发生,延长住院时间。

  • 标签: 腹腔镜 改良Bacon手术 直肠癌 吻合口漏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腹腔直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老年低位直肠癌患者118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9例。观察组实施腹腔直肠系膜切除,对照组实施开腹直肠细膜切除。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对照组保肛率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血量比观察组高,手术时间比观察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排气时间、切口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比观察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直肠系膜切除治疗老年中低位直肠癌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创伤小、易恢复,利于术后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

  • 标签: 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中低位直肠癌 临床疗效
  • 简介:目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腹腔下低位直肠癌TME的可行性及短期治疗效果.方法将69例Duke分期A或B期的低位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行腹腔和常规开腹TME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复发和转移情况.结果腹腔组平均手术时间、中出血量、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分别为(110.8±31.34)h、(84.41±28.41)ml、(2.59±0.99)d,而开腹手术组分别为(133.94±21.01)h、(143.94±34.18)ml、(4.0±1.06)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问无显著性差异.腹腔手术组保肛率明显高于开腹手术组(85.7%vs.61.8%,P<0.05).中位随访39.5年,腹腔与开腹手术组局部复发分别2例、1例,远处转移分别2例、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直肠系膜切除治疗低位直肠癌安全可行,短期疗效确切.

  • 标签: 低位直肠癌 腹腔镜手术 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 简介:摘要低位直肠癌手术治疗是结直肠外科难点,其存在根治性切除与功能保护相互制约的问题。随着腹腔直肠系膜切除、经肛内微创手术等手术技术的提出和发展,以及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理念的逐渐完善,目前形成符合直肠癌根治原则的经肛直肠系膜切除(taTME)。TaTME在保证肿瘤根治性切除前提下,可最大限度实现器官保留和功能保护,改善病人生命质量。4K腹腔系统可为者提供清晰手术视野,提高手术精细度,有助于低位直肠中精准解剖。笔者分享4K腹腔辅助taTME临床实践经验,以期为外科同道提供参考。

  • 标签: 直肠肿瘤 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术 经自然腔道内镜外科手术 适应证 并发症 4K分辨率 腹腔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