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找到与尿路抗原1(UCA1)表达强度相关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为该基因在膀胱发生或进展中的功能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用逆转录PCR检测83例尿路膀胱48例.肾盂23例,输尿管12例)组织中UCA1的表达强度,同时用Northern印迹法分别检测3例尿路(3种各1例)的UCAI表达。用Svearman’s非参数分析研究UCA1表达强度与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患者性别。肿瘤分期、分级及数量)的相关性。按照4个临床病理学参数将尿路分为不同亚组。用Mann—Whitney检验来比较UCA1在不同亚组中的表达差异。结果UCA1在83例尿路中总体表达率达84.3%(70/83),在3种尿路中的表达率分别为85.4%(41/48)、83.3%(10/12)、82.6%(19/23)。UCA1表达强度与肿瘤分级有相关性,相关系数0.269(P=0.014),且高级别肿瘤的表达强度明显高于低级别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9)。而患者性别、分期及肿瘤数量与UCA1表达强度均无相关性。结论UCA1与尿路分级的显著相关性说明该基因可能与尿路的进展有关,对此需要更深入的功能学研究加以证实。

  • 标签: 尿路上皮癌抗原1 尿路上皮癌 癌分级
  • 作者: 郑铎 刘隽垚 岳中瑾 尚攀峰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0-08-10
  • 出处:《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2020年第05期
  • 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730030(工作单位为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泌尿外科 730000),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 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 甘肃省泌尿系统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 730030
  • 简介:摘要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联合膀胱袖状切除术是高级别上尿路尿路的治疗金标准。由于尿路具有多中心的特点,有22%~47%的患者术后会出现膀胱肿瘤复发。多个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可有效降低术后膀胱内复发率。目前,上尿路尿路的术后膀胱灌注治疗方案及药物仍参考膀胱尿路,还未形成标准的治疗方案。本文对近年来灌注治疗形式及药物的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上尿路 尿路上皮癌 膀胱内复发 膀胱灌注化疗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微乳头样尿路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对2例膀胱微乳头样尿路患者,分析其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利用光镜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微乳头尿路癌肿瘤生长方式呈微乳头状,通过光镜肿瘤细胞排列成条索状和巢状,细胞质透明或嗜酸性,细胞核具异型性,核仁明显,可见核分裂象。免疫组化CK20、CK7阳性,p53高表达,p63、EMA、E-cadherin阳性。结论膀胱微乳头样尿路是一种低分化,易发生血道和淋巴道转移,预后差,其形态学和免疫组化有助于明确诊断。

  • 标签: 膀胱肿瘤 微乳头样尿路上皮癌 病理特点 免疫组化
  • 简介:目的比较超声与CT对膀胱尿路的影像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5例膀胱尿路患者,其中男性36例,女性9例;年龄27~83岁,平均年龄62.7岁。术前行超声和CT检查,分析其诊断结果。结果45例膀胱尿路中,超声检查发现43例,多表现为中等回声结节,回声较均匀,形态较规则,边缘较平滑,血液供应较丰富,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6%。45例膀胱尿路行CT检查均发现病灶,多表现为膀胱壁较规则的乳头状突起,边缘较规整,36例行增强扫描均见较明显强化,CT诊断符合率为91.1%。结论超声和CT均为诊断膀胱的重要影像方法,而超声检查操作方便,无辐射,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超声检查 CT检查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 简介:摘要发生在膀胱尿路起源的(以下简称非尿路,non-urothelial carcinomas,N-UC)相对少见,可具有鳞状、腺样或神经内分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NEC)的分化特征。伴有鳞状分化的膀胱主要包括传统型鳞状细胞、疣状、伴广泛鳞状分化的尿路及基底细胞样鳞状细胞。伴有腺样分化特征的膀胱主要包括原发性膀胱腺癌、脐尿管腺癌、苗勒管型肿瘤和肝样腺癌。膀胱神经内分泌肿瘤,主要包括小细胞NEC、大细胞NEC、分化好的神经内分泌肿瘤(类)和副神经节瘤。在诊断膀胱原发性N-UC之前,首先要排除其他部位的直接蔓延或转移到膀胱的可能性,因此重点了解患者的临床病史十分有必要。该文重点阐述了这三组肿瘤中不同类型之间的形态学特征、免疫表型、诊断与鉴别诊断及临床预后因素等,避免一些实际诊断工作中的陷阱问题。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单次与多次膀胱灌注化疗对上尿路尿路术后复发膀胱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入院的46例上尿路尿路术后患者,按照化疗方案划分为对照组(23例)与研究组(23例)两组,对照组选用单次膀胱灌注化疗,研究组选用多次膀胱灌注化疗,比较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腹膜后肿瘤复发率及膀胱发生率。结果对照组术后出现1例膀胱刺激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35%;研究组术后出现1例少量血尿,1例下尿路刺激征,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两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1例患者复发腹膜后肿瘤,发生率为4.35%;研究组术后无1例患者复发腹膜后肿瘤,两组术后腹膜后肿瘤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术后发生9例膀胱,发生率为39.13%;研究组术后发生2例膀胱,发生率为8.70%,研究组术后膀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多次膀胱灌注化疗可有效降低上尿路尿路术后患者的膀胱发生率,对于预防膀胱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化学疗法,肿瘤,局部灌注 膀胱肿瘤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影响上尿路尿路(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9年6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收治的859例确诊UTUC并接受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患者的病例资料,男519例,女340例。平均年龄(66.5±9.6)(26~93)岁。有吸烟史283例。伴肉眼血尿664例。肾盂396例,输尿管463例。术前合并肾积水675例。术前行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323例,初次诊断时合并膀胱肿瘤48例。采用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UTUC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859例中,低分期肿瘤(Tis/Ta/T1期)407例(47.4%),高分期肿瘤(T2~T4期)452例(52.6%);低分级肿瘤(G1/G2级)110例(12.8%),高分级肿瘤(G3级)749例(87.2%)。平均随访17个月,126例(17.2%)出现复发,复发中位时间12个月,其中101例(80.1%)为术后2年内复发。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期(P=0.047)、肿瘤高分级(P=0.043)、术前血尿症状(P=0.023)和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P=0.002)与膀胱内复发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低分期(B=-0.476, P=0.019)、肿瘤高分级(B=0.848,P=0.024)、术前血尿症状(B=0.521,P=0.048)、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B=0.521,P=0.002)是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低分期、肿瘤高分级、术前血尿症状和术前诊断性输尿管镜检查是UTUC患者根治术后膀胱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复发 危险因素
  • 简介:目的探索MR扩散加权成像(DWI)对膀胱尿路的诊断价值.方法从2015年6月至2016年12月,将我院已进行MR扩散加权成像检查共72例膀胱疾病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膀胱良性疾病组(n=23)和膀胱尿路组(n=49),比较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组术前的肿瘤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采用受试运算特性(ROC)方法确定最佳诊断Cut-off值.结果膀胱良性疾病组和膀胱尿路术前ADC值分别为(1.86±0.40)×10-3mm2/s和(0.93±0.11)×10-3mm2/s,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ADC值在肿瘤分级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ADC值诊断膀胱尿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05;ADC值诊断膀胱尿路时兼顾敏感性和特异性的最佳Cut-off值为1.32×10-3mm2/s,此Cut-off值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7.2%和82.9%.结论MR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可作为一种早期诊断膀胱尿路的客观指标.

  • 标签: 膀胱尿路上皮癌 诊断 MR扩散加权成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预防膀胱灌注化疗对上尿路尿路术后膀胱发生的作用。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3例上尿路尿路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行患侧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自2007年1月至2011年12月35例UTUC术后未采用膀胱灌注化疗,肾盂19例,输尿管16例,尿脱落细胞阳性14例。Ta、T1、T2、T3期分别为4、11、15、5例;G111例、G2及G324例。自2012年1月后有48例UTUC术后采用膀胱灌注化疗,肾盂18例,输尿管30例,尿脱落细胞阳性19例,Ta、T1、T2、T3分别为6、15、20、7例,G117例、G2及G331例,分析膀胱灌注化疗对两组病人术后发生膀胱的影响。结果本组研究83例均获得随访,未灌注组有11例(31.4%)膀胱复发,灌注有6例(12.5%)膀胱复发,未灌注组明显高于灌注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脱落细胞阳性未灌注组有9例膀胱复发,灌注组有5例。T分期未灌注组T2期6例膀胱复发,T3期5例;灌注组T2期3例膀胱复发,T3期3例。肿瘤细胞分级未灌注组G2及G3共11例发生膀胱,灌注组G2及G3共6例。上述指标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术前尿脱落细胞阳、G2、G3及T2期以上的UTUC根治术后即刻开始为期2个月共8次膀胱灌注化疗能够有效降低膀胱的发生率。

  • 标签: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膀胱灌注化疗 膀胱癌复发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声造影(CEUS)对膀胱尿路(BUC)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比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5月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住院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8例膀胱病变患者(BUC 123例,良性病变15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超声、CEUS检查并绘制感兴趣区的时间-强度曲线(TIC),将超声检查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比并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138例膀胱病变患者中单发病灶98例,多发病灶40例;二维超声检查发现单发病例95例,漏诊3例,CEUS均可显示;二维超声发现多发病例24例,漏诊16例,CEUS均可发现。CEUS对膀胱多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高于二维超声(P<0.05)。BUC与良性病变在彩色血流分布强度以及CEUS表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BUC多为少量至丰富血流信号,良性病变以少量至无血流信号为主,CEUS检查BUC 83.7%(103/123)为高增强,良性病变仅33.3%(5/15)表现为高增强。CEUS对BUC的诊断准确性、特异性、阴性预测值(89.9%,46.7%,53.8%)均显著高于二维超声(67.4%,13.3%,13.3%);BUC曲线下面积、上升斜率以及峰值强度大于良性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均不是BUC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CEUS能够明显提高膀胱多发病灶的诊断敏感性,可帮助提高对BUC诊断的准确性,但TIC的曲线下面积、上升斜率以及峰值强度均不是诊断BUC的独立危险因素。

  • 标签: 超声检查 超声造影 膀胱肿瘤 膀胱尿路上皮癌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膀胱尿路中细胞外基质金属蛋白酶诱导因子CD147的表达,探讨其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膀胱和6例膀胱术后膀胱组织中CD147的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2例膀胱患者中CD147阳性率为71.2%。6例膀胱术后膀胱组织CD147阳性率为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D147在膀胱患者中的表达研究,对于判断膀胱尿路恶性程度及复发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 标签: 膀胱癌 CD147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研究尿纤维连接蛋白试纸(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的灵敏度和特异度,探讨其与膀胱尿路各项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为进一步无创性地诊断、随访膀胱尿路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主研制的FN试纸测定膀胱尿路患者、良性泌尿系疾病患者、正常体检人群尿液纤维连接蛋白.结果FN试纸诊断膀胱尿路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2.94%和79.03%,其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5.67%和68.06%;尿液细胞学诊断膀胱尿路的特异度较高(100%),但其敏感度仅为47.06%.结论FN试纸检测对不同分化及浸润深度的膀胱尿路有着较高的灵敏度与特异度,诊断价值高于尿液液基细胞学检查,但不能对膀胱肿瘤的分级以及病灶数量进行检测.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 纤维连接蛋白 试纸 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尿路伴肉瘤样变的病理和诊疗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5年至2010年收治的5例膀胱尿路伴肉瘤样变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其病理和诊疗特点。结果5例患者中男4例,女1例,年龄40-63岁,4例因间歇性无痛全程肉眼血尿入院,1例因间歇性无痛终末肉眼血尿入院,膀胱镜均提示菜花样肿物,呈浸润性生长。3例行经尿道膀胱电切术,1例行膀胱部分切除术,1例行膀胱全切加双侧输尿管皮肤造瘘术。术中所见与膀胱基本相同。术后病理肿瘤均由癌细胞和似肉瘤构象的肿瘤细胞2种结构组成,病理均诊为膀胱尿路伴肉瘤样变,免疫组化有该病较特异性的表现。术后予以不同的化疗等。结论膀胱尿路伴肉瘤样变在膀胱恶性肿瘤中罕见,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确诊主要依靠病理和免疫组化检查,治疗方法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效佳,但其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诊断和治疗需要进一步的探索。

  • 标签: 膀胱肿瘤 尿路上皮癌伴肉瘤样变 临床病理
  • 简介:摘要上尿路(UTUC)患者手术后复发率高且预后差。既往临床研究结果多数基于回顾性研究,对于术后辅助化疗是否可以改善患者生存尚有争论。近期临床试验结果支持辅助化疗可改善局部晚期UTUC患者的无瘤生存,含铂类药物方案是术后辅助化疗的标准方案。目前尚缺乏术前新辅助化疗与术后辅助化疗对照的临床研究结果,随着靶向治疗及免疫治疗进展,新药联合辅助治疗方案可能会进一步改善UTUC患者生存。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化学疗法,辅助
  • 简介:摘要2020年版欧洲泌尿外科学会上尿路尿路的最新诊疗指南近期发布,相较于既往版本在以下方面进行了更新:①在致病因素和患者评估中强调了对于马兜铃酸和Lynch综合征的关注;②对肌层侵犯患者的治疗中强调了淋巴结清扫、围手术期化疗的意义;③针对转移性疾病的治疗列出了最新证据并推荐了相关治疗方案。本文针对该版指南中的一些更新重点问题进行介绍和解读。

  • 标签: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指南更新 马兜铃酸 免疫治疗
  • 简介:摘要上尿路尿路(UTUC)是一种相对少见的泌尿系统恶性肿瘤,国内外研究相对较少,在发病机制、生物学行为、临床诊疗、预后因素等方面具有中国特色,有较多有待明确的地方。近年来我们针对该疾病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在此简单介绍我们选择UTUC这一"小题目"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科学问题的寻找、研究过程的开展、临床与基础转化等方面的经验。通过我们的努力,在患者特点和预后、中国人群特征性、治疗方式的改良、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国内外多中心研究5个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做科学"大文章"的目的。期待这一系列研究能够为全国同道提供思路和参考,共同提高我国泌尿外科学界对UTUC的诊疗水平。

  • 标签: 泌尿系肿瘤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 马兜铃酸 机制 临床研究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癌症基因组图片(TCGA)数据库中转录组数据进行分析,筛选与膀胱尿路相关的预后分子标签。方法提取TCGA数据库中膀胱尿路患者的临床数据以及膀胱尿路旁组织中的转录组数据,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膀胱尿路预后相关的mRNA,并构建膀胱尿路的预后分子标签。结果首先筛选出膀胱尿路膀胱正常组织中差异表达基因8738个,经过单因素Cox分析得到2824个与膀胱尿路预后相关的基因(P<0.05),选取P<0.0001的mRNA 225个,进一步采用LASSO-Cox回归分析筛选出11个与膀胱尿路预后相关的基因,分别为TPST1、ANXA1、LINC01138、AMIGO2、HOOK1、AC005730.2、KANK4、PEX5L、AL353572.1、CATSPER4、AL645939.1,最后联合这11个基因构建出膀胱尿路的预后分子标签。利用分子标签基因构建的模型能将膀胱尿路划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绘制分子标签生存曲线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显示: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患者的预后有显著性关联,分子标签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分析,发现TPST1、ANXA1、LINC01138、AMIGO2、HOOK1、AC005730.2、KANK4、PEX5L、AL353572.1、CATSPER4、AL645939.1和AL645939.1对膀胱尿路的预后有影响,且构建的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与膀胱尿路的预后有显著性关联。

  • 标签: 膀胱肿瘤 生物标记 TCGA数据库
  • 简介:摘要收集2013—2019年间21例膀胱微乳头尿路(MPUC)及同期117例膀胱非特殊型浸润性尿路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MPUC临床病理学特征,并比较两组病例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差异。MPUC患者男女比17∶4,中位年龄67岁,微乳头成分占5%~70%,12例(12/21,57.1%)有脉管侵犯。10例(47.6%,10/21)MPUC HER2阳性。MPUC脉管侵犯率、T分期、HER2阳性率显著高于非特殊型浸润性尿路。MPUC、年龄大于69岁、T2-4期与预后差显著相关。膀胱MPUC是尿路的一种侵袭性亚型,易侵犯脉管,预后差。MPUC的高HER2阳性率提示HER2靶向治疗可能是潜在的治疗方向。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尿路尿液细胞学诊断的影响因素,探讨提高尿检阳性率的方法。方法收集本院近20年来收治的经病理诊断为尿路,并做尿细胞学检查的50份病例做回顾性分析研究其与留尿方法、次数的关系。结果尿路的阳性率为70%(35/50)。此分析表明尿路细胞癌细胞学阳性率与尿路细胞组织学分级、查尿次数及留尿方法有关。连续查尿4次后,阳性率不再升高。结论尿液细胞学阳性率与查尿次数、病理组织学分级及留尿方法有关。正确有效的留尿方法可以提高病理诊断阳性率。

  • 标签:
  • 简介: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