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我院于1996年5~9月采用自体骨髓混合HLA半相合异基因骨髓移植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和晚期肺癌各1例。白体骨髓移植(ABMT)极期是整个护理过程中的关键,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 标签: 极期 异基因骨髓移植 自体骨髓 治疗 护理 HLA
  • 简介:目的观察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后诱导成骨的骨愈合情况,探讨自体骨髓灌注异体骨重筑的可行性。方法选健康新西兰大白兔60只,建立双侧髂棘骨板及骨膜缺损2em×2om模型。4周后,实验侧(右)骨缺损区用自体骨髓浸泡灌注处理的同种异体骨进行移植,对照侧(左)骨缺损区行单纯异体骨移植。术后于不同时间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并进行组织学观察及碱性磷酸酶检测。结果术后4、8、12周实验侧骨折线消失18例、20例、20例,对照侧组为6例、8例、14例;实验侧术后4、8、12周碱性鳞酸酶分别为(1.43±0.47)、(1.94±0.85)、(0.31±0.06)U/g、对照侧分别为(0.26±0.19)、(0.34±0.01)、(0.28±0.10)U/g。术后4周、8周时两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时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体骨髓可以促进同种异体骨移植后的骨愈合,可以逐步应用于临床进行骨缺损修复。

  • 标签: 自体骨髓移植 异体骨移植 骨缺损 碱性磷酸酶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联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胫骨下段新鲜骨折的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06年4月,对在我院住院并手术治疗的42例胫腓骨下段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中一组在内固定的同时行自体骨移植,另一组在内固定的同时行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手术,手术后定期摄X线片,并且应用计算机图象分析技术对两组病人手术后1.5、3、5、9、12月X线片上骨痂的灰度值进行分析。结果骨痂灰度密度分析显示:同组的骨痂灰度密度值随术后时间的增加而增大;同期比较,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组骨痂灰度密度值高,自体骨移植组的低,两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组骨折的愈合时间比自体骨移植组的短,且两组组间具有显著差异。结论自体骨联合骨髓移植比仅仅自体骨移植能很好的促进骨痂生长,能更早的促进骨折的愈合。

  • 标签: 骨髓 自体骨 新鲜骨折
  • 简介:动态观察22例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移植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绝对值(LY),T淋转率(LTT-PHA),血清免疫球蛋白(Ig),补体C3及T细胞亚群水平。发现移植后LY,LTT-PHA,Ig及补体C3均有明显下降(P<0.01),T4细胞比例下降,T8细胞比例升高,T4/T8比值下降,同时发现补体C3在移植后3个月恢复,LTT-PHA,LY,T细胞亚群在6~12个月恢复正常。提示ABMT后患者免疫功能明显受损,而体液免疫恢复比细胞免疫恢复较快,在此期间适当给予支持治疗是必要的。

  • 标签: 免疫功能重建 自体骨髓移植
  • 简介:目前国内外植骨材料很多,制备贮存及使用复杂,花费多。胎儿骨及自体骨髓取材制备贮存使用方便,花费少,骨愈合能力强,无排异反应。经我们治疗骨缺损41例效果满意。

  • 标签: 胎儿骨 自体红骨髓 移植
  • 简介:干细胞的分化受其分化环境的影响,在肝脏的内环境下干细胞能够分化为肝细胞,替代损伤的肝细胞,促进肝功能修复和肝再生。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目前还不能替代肝脏移植,不能逆转肝硬化,不能直接减缓门静脉高压消化道出血,腹膜炎等顽固并发症。尽管肝移植为肝衰竭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方法,但是其费用高昂,供体肝源有限,从而使肝移植的广泛应用受到了限制。干细胞移植目前尚不能替代肝脏移植,但将为肝硬化者提供条新的治疗途径,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创伤性小,风险小、痛苦少、患者易于接受,价格低廉,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 标签: 自体骨髓干细胞 肝硬化 护理
  • 简介:摘要由创伤、骨感染等原因造成的骨缺损临床十分常见且治疗困难,通常需要骨移植材料进行修复。目前临床常用的骨移植材料主要包括自体骨、同种异体骨、异种骨、人工合成材料等,而自体骨以外的骨移植材料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成骨活性不足。骨髓中含有干细胞、细胞因子等利于成骨的有效成分,基于高效骨髓利用的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应运而生,其核心理念是将自体骨髓中具有促成骨作用的细胞和细胞因子浓聚于支架材料,快速构建为具有高成骨活性的骨移植材料。但该技术的临床适用范围、应用方法、安全性、有效性等尚缺乏科学指导和应用规范。为此,由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牵头,依据循证医学方法制订了《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3版)》,主要从常用自体骨髓促进骨修复临床技术特点、自体骨髓富集骨修复技术适用范围、安全性和应用注意事项等方面提出相应的推荐意见,为规范该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 标签: 骨髓 骨移植 骨生成 骨移植材料
  • 简介:摘要总结30例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脑梗塞患者的护理要点,移植前护士应做好充足的解释宣教和准备工作,移植过程中各项工作应衔接紧密并关注患者需求,移植后应重视预防感染和做好穿刺处护理,以保证移植顺利、安全、有效。

  • 标签: 自体骨髓干细胞 移植 脑梗塞 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74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体会,探索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74例肝硬化患者的护理方法,以提高护理水平和治疗效果。方法对74例肝硬化患者进行有效的移植前护理,移植中护理,移植后护理,制订一系列的护理计划,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结果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的74例患者手术顺利进行,肝功能明显改善,病情好转出院。结论有效的护理措施能使肝硬化患者对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这种治疗方法知情充分,保持平和的心态,做好移植前的护理,移植中的护理,移植后的护理是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 标签: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 肝硬化 护理
  • 简介:为考察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患者自体树突状细胞(DCs)活化骨髓细胞、净化骨髓的作用。采用免疫磁珠从2例血液学缓解的CML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分离DCs,另取BMMNCs置T-25塑料培养瓶建立Dexter培养体系,分为3份,第1份为对照,第2份加rhIL-2,第3份加自体DCs,每周取半量非贴壁细胞,计数、行CFU-GM检测,然后加等量新鲜培养基继续培养,当非贴壁细胞总数<2×10^5时终止培养,收集贴壁细胞做CFU-GM集落形成试验并检测CD34和P210表达,取贴壁细胞形成的CFU-GM集落,抽提RNA,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CR/ABL的表达,结果发现,在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培养后1-2周,非贴壁细胞遥CFU-GM产量明显下降,与rhIL-2的体系基本平行,同时体系中的P210阳性细胞显著减少。不过,培养3周后含DCs的体系CFU-GM产量下降减缓,而含rhIL-2的体系CFU-GM产量持续下降,在含自体DCs的Dexter体系,贴壁细胞中CD34^+细胞和P210^+细胞比例最低,只是贴壁细胞产生的CFU-GM集落中,BCR/ABL(+)的集落比例与不含DCs的体系比较无明显差别。这些结果说明自体DCs加入CML骨髓Dexter培养体系能减少白血病的祖细胞,包括成熟的祖细胞和原始的祖细胞,自体DCs有可能用于CML骨髓的体外净化。

  • 标签: 树突状细胞 骨髓细胞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骨髓净化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主要选取2008年1月到2010年12月在我院进行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移植治疗肿瘤性骨髓缺损的患者60例,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分析所有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随访时间为12月到48个月,平均为30.5个月,功能均得到恢复,其中有2例患者骨巨细胞瘤局部复发后再次进行了手术,其余患者局部未发作。且全部患者经过治疗后未出现病理性骨折。结论对于肿瘤性骨缺损患者采用同种异体骨复合自体骨髓抑制法临床效果显著,显著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进行广泛应用推广。

  • 标签: 同种异体 骨复合 骨髓移植 肿瘤性骨缺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背景:自髂嵴部位取包含有母细胞成份的骨髓,其可以通过促进骨的愈合来治疗骨不连。然而,有关促进骨修复所需的母细胞的数量、浓度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主要探讨母细胞移植治疗骨不连的有效细胞数量和浓度,评估移植后骨痂形成的数量及临床愈合率。方法:在60例无感染的萎缩性胫骨骨不连患者双侧髂嵴前部吸取骨髓后,经细胞分离器进行浓缩,然后注射入骨折断端。每个骨折部位均注入20cm^3的浓缩骨髓。其母细胞数量通过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仪来测定。其形成的矿化骨的数量通过术前CT扫描与注射后4个月复查的CT扫描结果之间的比较来确定。结果:吸取的骨髓中母细胞计数浓缩前平均为(612±134)个/cm^3(12~1224个/cm^3),浓缩后平均为(2579±1121)个/cm^3(60~6120个/cm^3)。每例骨不连部位注入的纤维母细胞集落形成单位数量平均为51×10^3。60例中有53例骨折愈合,愈合组患者注入的骨髓母细胞数都在1500个/cm^3以上,平均含母细胞数为(54962±17431)个。然而在7例仍然无法愈合的病例中,注入的骨髓母细胞浓度为(634±187)个/cm^3,细胞的总数量为(19324±6843)个,与愈合组相比不愈合组的细胞浓度和数量均较低,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001,p〈0.01)。4个月后CT显示矿化的骨痂数量为0.8~5.3cm^3(平均3.1cm^3)。统计学结果显示矿化骨痂的数量和纤维母细胞集落单位的数量及浓度均呈正相关(分别为p=0.04,p=0.01)。而愈合时间和纤维母细胞集落单位的浓度呈负相关(p=0.04)。结论:经皮自体骨髓移植是治疗胫骨骨干萎缩性骨不连的安全而有效的方法。然而,其有效性与移植骨髓中母细胞的数量有关,自髂嵴获取的骨髓如果不经过浓缩处理,其母细胞数量并不能达到治疗骨不连的理想

  • 标签: 经皮自体骨髓移植 细胞移植治疗 胫骨骨不连 细胞数量 细胞浓度 细胞集落形成
  • 简介:本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骨髓移植及二者联合移植在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疗效、毒副作用、造血和免疫功能恢复速度等临床方面的差异,总结归纳三种不同移植方式在治疗难治性淋巴瘤方面的优劣。68例难治性恶性淋巴瘤患者接受了大剂量放化疗结合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其中10例患者为单一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BMT),46例患者为单一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hematopoieticstemcelltransplantation,APBHSCT),12例患者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autologousperipheralbloodhematopoieticstemcellstransplantationcombinedwithautologousbonemarrowtransplantation,APBHSCT+ABMT)。结果表明:ABMT、APBHSCT、APBHSCT+ABMT的治疗有效率和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0%和75%、57.1%、33.3%);(86.4%和74.4%、54.2%、38.1%);(83.3%和72.7%、55.6%、40%)。白细胞恢复时间分别为13天、11天、8天,血小板恢复时间分别为17天、14天、9天。在移植后3个月、6个月、1年时检测ABMT、APBHSCT、APBHSCT+ABMT患者T细胞亚群正常率分别为(0%、33.3%、60%),(10.8%、32%、73.9%),(27.3%、55.6%、85.7%)。结论: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与单一自体外周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难治性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疗效和毒副作用当,但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APBHSCT+ABMT)患者的造血功能恢复略快,有利于拓宽年龄偏大和造血功能受损患者移植方式的选择。

  • 标签: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骨髓移植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联合自体骨髓移植 恶性淋巴瘤
  • 简介:摘要:目标 分析并研究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 2016 年 4 月 -2018 年 4 月期间我院血液肿瘤研究所收治的 32 例自体骨髓移植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以上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利用平均分配法将患者分成常规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 16 例,其中,给予常规组患者常规化护理干预,给予实验组患者全方位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结果 常规组有 5 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其并发症的发生几率为 31.25% ,而实验组无患者发生并发症,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几率,实验组明显优于常规组,( P<0.05 )。结论 在自体骨髓移植中应用全方位护理干预模式,能够有效降低患者发生并发症的几率,以确保骨髓移植能够顺利实施,临床效果比较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 标签: 自体骨髓移植 常规化护理干预 全方位护理干预 临床效果
  • 简介: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糖尿病致双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30例(60条下肢),双侧下肢的病变程度接近。以患者自体BMSC对一侧下肢进行治疗,以另一侧下肢为自身对照,对双侧肢体肤色、肢体疼痛、冷感、溃疡、皮温改变、间歇性跛行变化及实验室检查进行比较,观察自体BMSC治疗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结果治疗侧下肢在肤色、疼痛感、冷感、溃疡、皮温等方面均明显好于对照组,间隙性跛行亦有改善;术后6个月时行数字减影动脉血管造影,治疗组可见丰富的侧支血管形成。结论自体BMSC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具有可行性,可明显改善症状,效果肯定。

  • 标签: 骨髓干细胞 糖尿病 外周血管病变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经皮断端切新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29例骨不连患者,治疗后定期复查肢体正侧位X线片。结果29例患者均得到随访,2例行切开手术,其余病人愈合良好。结论经皮断端切新自体骨髓注射治疗骨不连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 标签: 经皮断端切新 自体红骨髓 骨不连 局部注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