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耳蜗毛细胞的正常功能依赖于细胞内稳态的维持,细胞被毒性药物如顺铂和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损伤后会发生坏死和凋亡,不易再生。自噬和凋亡是细胞程序性死亡的两种方式,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稳态和正常发育有重要意义,这两者拥有一些共同的调节蛋白,因此存在交互作用。自噬在早期具有促细胞存活,在晚期具有促细胞死亡的双重作用,机制复杂,研究毛细胞被毒性药物损伤后自噬与凋亡的关系以及转化机制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毒性药物作用下耳蜗毛细胞中自噬的作用及其与凋亡可能的关系研究做一综述。

  • 标签: 耳蜗 毛细胞 自噬 凋亡
  • 简介:1987年我国残疾人抽样调查听力语言残疾1770万,为各类残疾之首,听力障碍2057万人,由听力障碍导致聋哑的儿童80万。每年新增加聋儿2.4万,其中耳毒性抗生素所致者近半数,毒性抗生素中主要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 标签: 耳毒性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毒性作用 聋哑 听力障碍 残疾
  • 简介:目的庆大霉素是一种临床上常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随着其使用剂量和作用时间的增加,它的毒性逐渐明显。本实验在体外用新生C57BL/6J小鼠的耳蜗基底膜构建庆大霉素毒性模型观察自噬的发生。方法体外原代培养的耳蜗基底膜应用庆大霉素之后,行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的结构,免疫荧光、免疫印迹检测自噬相关蛋白LC3-II的变化。结果在庆大霉素的毒性模型中,观察到了自噬现象的发生。结论自噬参与了庆大霉素的毒性过程,提示我们干预自噬可以影响庆大霉素的毒性过程。

  • 标签: 毛细胞 庆大霉素 耳毒性 自噬
  • 简介:抗肿瘤药物尤其是蒽环类药物的心脏毒性长期以来限制着这类药物的应用,新的靶向药物及其与蒽环类药物联用时出现的更加显著的心脏毒性,使在应用这些药物时进行监测变得非常有必要。超声心动图和生物标志物如脑钠肽(BNP)联合监测的方法对评估这些药物对心脏功能方面的影响,是目前最可靠且实用的办法。但由于超声心动图本身测量的变异性和判定标;隹不统一,以及对相应药物毒理机制研究的缺乏,目前对心功能监控方法及预防应对的策略尚没有形成统一的意见。

  • 标签: 抗肿瘤药物 心脏毒性 靶向药物
  • 简介:摘要耳蜗毛细胞是一种特殊的感觉上皮细胞,它接收机械声波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到神经中枢产生听觉。很多药物在临床使用过程中被发现有损伤内耳毛细胞的不良反应,其中氨基糖苷类抗生素(aminoglycosides,AG)的毒性研究一直是药物性聋领域的重要课题。本文就近年国内外最新文献简要讨论了AG导致听力损失机制的研究进展,另外介绍了抗AG毒性潜在疗法的研究进展,为目前针对毒性药物导致导致听力障碍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顺铂毒性豚鼠耳蜗中Connexin26表达,探讨顺铂毒性与Connexin26关系。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对照组和实验组Connexin26表达。结果Connexin26阳性率对照组99.25%,实验组38.12%。结论Connexin26表达减少与顺铂毒性相关。

  • 标签: 顺铂耳毒性 Connexin26
  • 简介:药物的不良反应无疑是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经常面临的问题,而药源性肝病在药物常见不良反应中占相当比率。非甾体抗炎药、降压药、降糖药、抗惊厥药、降血脂药和抗精神失常药都是临床常用药物,让医生充分了解这些药物的肝毒性对于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是非常重要的。

  • 标签: 药物 肝毒性 不良反应 临床用药 肝细胞
  • 简介:作者简介仲崇玉(1957-),男,汉族,江苏宿迁市沭阳县人,本科学历,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拟将本药成为药典规范性、纯中药治疗中耳炎的抗菌药物,作者仲崇玉一直从事耳鼻喉科研究治疗专业30余年,宿迁市耳鼻喉研究所所长,任江苏省中医学会耳鼻喉专业委员会委员。摘要目的将速效净灵配成1%、10%、30%三种浓度分别在120只豚鼠中耳局部应用7d后观察21d,作形态学和听觉检查。结果用高浓度30%的豚鼠扫描电镜5(5/15),出现基底回外毛细胞部分融合变性,但无明显缺失,内毛细胞、指细胞、柱细胞形态学上无改变,停药后观察21d之豚鼠ABR反应阈提高20分贝以上(8/16)。但用低浓度1、10%的豚鼠耳蜗铺片及扫描电镜无明显改变,ABR反应阈亦无提高,结论选用低浓度的速效净灵将成为高效基本无毒的纯中药抗生素滴液。

  • 标签: 速效耳净灵 耳毒性 耳蜗 毛细胞 Corti氏器 ABR反应阈
  • 简介:目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分离和鉴定距今已70多年,对治疗严重革兰阴性菌感染,如肠球菌和结核杆菌感染有着强大的功效。然而,随着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用药疗程的延长或(和)剂量的增加往往导致。肾毒性毒性,阻碍了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由于非毒性抗生素也具有较广的抗菌谱,用于许多系统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使得曾经作为优先选择使用的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逐渐被取代。然而现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处于一个潜伏的复兴时期,正逐渐用于治疗对大多数一线抗生素耐受生物所引起的严重性感染,如多重耐药结核、复杂性院内获得性急性尿路感染等。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使用的增加,再次向科学家和医生提出了挑战,即。肾毒性毒性的问题,尤其该类抗生素导致的耳聋对于具有遗传易感性的患者往往是极重度且不可逆转的。基于这个原因,在过去二十年里,科学家提出了很多种分子治疗策略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导致的毒性副作用相抗衡。本文主要概述了:①氨基糖苷类药物杀菌的分子机制,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何导致具有遗传易感倾向的患者发生毒性,③到目前为止,在临床实验和,或临床上已被证明的能阻止和调节氨基糖苷类毒性药物和化合物,④减少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剂量来减少毒性的发生率。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非综合征型耳聋 链霉素 巴龙霉素 庆大霉素
  • 简介:临床上很难预料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的个体是否会发生毒性,但一般血药浓度长时间稳定于治疗浓度区间者发生率较高。然而线粒体1555A→G基因突变可以作为标记,预测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毒性的发生:存在该突变的患者,几乎100%在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后会发生严重的听力障碍,且首次用药后即可出现。该突变呈母系遗传,

  • 标签: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耳毒性 相关基因 基因突变 治疗浓度 血药浓度
  • 简介:摘要蒽环类药物在肿瘤的防治方案中应用率较高,但由于其本身具有心脏毒性,故导致其临床应用范围受到严格限制;但若能清楚其临床特征,并加以药物干预,那么将有助于减轻心脏毒性,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本文从蒽环类药物产生心脏毒性后所表现出的临床特征、药物干预手段方面入手,阐述蒽环类药物心脏毒性防治与药物研究进展。

  • 标签: 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 防治措施 药物干预 临床特征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病毒性肝炎的针对性药物治疗效果。方法抽选我院2016年6月~2018年6月收治的36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资料,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予以针对性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中,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50%,治疗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中,患者的治疗显效率为33.3%,治疗总有效率为61.1%。可见,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针对性药物治疗能够提高病毒性肝炎的临床治疗效果,降低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病毒性肝炎 药物治疗
  • 简介:毒性反应限制了药物的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抗茵药物如氟罗沙星、洛美沙星、司帕沙星和克林沙星,尽管有效好的疗效但却均有强的光毒性,其中司帕沙星的光毒性发生率高达6%~10%。本文阐述药物的光毒性,特别是氟喹诺酮类药物毒性的研究概况。

  • 标签: 氟喹诺酮类 药物 抗生素 不良反应 毒性反应
  • 简介:本文主要综述和分析小儿病毒性肠炎药物治疗的新进展,包括中药及中成药、西药、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等,对多种治疗方案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总结,以期为小儿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1小儿病毒性肠炎的流行病学儿童腹泻是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儿科常见病,而其中病毒性肠炎引起的儿童腹泻是当前世界范围内导致儿童发病或死亡的重要原因。

  • 标签: 小儿病毒性肠炎 药物治疗 进展
  • 简介:摘要随着肿瘤发病率的逐年上升,越来越多的细胞毒性药物(抗肿瘤药物或化疗药物)被应用于临床治疗。然而大量的细胞毒性药物不仅对患者产生不良反应,也对执行化疗的护士及环境产生潜在危害。那么何谓细胞毒性药物呢?它指在生物学方面具有危害性影响的药物,可通过皮肤接触或吸入等方式造成包括生殖系统、泌尿、肝肾系统的毒害,还有可能致畸或损害生育功能。由于其在人体内作用强度大、刺激性强,在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同时影响了正常细胞的生长繁殖。

  • 标签: 临床 防护 药物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化疗患者,依据随机分组标准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予甲钴胺方式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2周。结果:观察组神经毒性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化疗药物所致神经毒性,降低神经毒性发生的同时,又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标签: 针刺 化疗 神经毒性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不同药物进行浴法滴辅助治疗结核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2年1月大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结核性中耳炎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采用常规抗结核治疗,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患者氧氟沙星滴液辅助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异烟肼加利福平混合滴液辅助治疗,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试验组更优,数据对比P<0.05。结论结核性中耳炎治疗中采用异烟肼加利福平混合滴液进行辅助治疗的效果较好,能明显提升患者疗效,具有较高临床价值。

  • 标签: 不同药物 耳浴法滴耳 结核性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