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去世。这天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台北当天蓝天白云,气候宜人,民众利用假日外出扫墓踏青。当晚,台北原本晴好的天气突然骤变,电闪雷鸣,瓢泼大雨从天而降。蒋介石在这个风雨交加的清明节夜晚,与生活了88年的人世间道别。

  • 标签: 蒋介石 中国传统节日 1975年 清明节 台北
  • 简介:1949年4月25日,蒋介石跪在浙江奉化溪口的祖坟前发下誓言:报复国仇,东山再起!逃台后,这誓言几乎成了他后半生的寄托与追求。在各种场合,他总是宣传叫嚣自己的政治构想:"一年准备,两年进攻,三年扫荡,五年成功。"其实,蒋介石很清楚,以当时不满六十万的国民党兵力,要反攻大陆,根本没有取胜的可能,他只好谋求新的军事手段。

  • 标签: 特种作战部队 浙江奉化 军事手段 国民党军 后半生 溪口
  • 简介:1934年农历新年元宵节(2月19日),蒋介石在江西南昌乐群电影院"总理纪念周集会"上发表演讲《新生活运动之要义》,他倡导的"新生活运动"由此拉开序幕。他说:"我们要改革社会,要复兴一个国家和民族,不是用武力能成功的,如何才可以成功呢?简单地讲,第一就是要使一般国民具备国民道德,第二就是要使一般国民具备国民知识。

  • 标签: 新生活运动 国民道德 纪念周 宋美龄 生产化 三化
  • 简介:在察哈尔抗战前后。蒋介石对冯玉祥是软硬兼施,逼冯离开张家口。我们过去的研究,偏重于其硬的一手,忽视其软的一手,事实上他软的一手,是多次派人劝说冯玉祥到南京去做官。对张家口实行经济封锁,对于逼冯离开张家口。也是起了重要作用的。

  • 标签: 察哈尔抗战 冯玉祥 蒋介石 软硬兼施
  • 简介:1928年10月25日,蒋经国从上海乘苏联货轮出发,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于1937年3月25日离开莫斯科回国。蒋经国在苏联12年,其间经历了诸多曲折复杂的变化:1927年蒋介行发动“四一二”政变,反共“清党”,蒋经国在中山大学学生集会上声讨其父,声称“他已经走向了反革命,反革命就是我们的敌人!”随后塔斯社发表了蒋经国的《严正声明》。

  • 标签: 1937年 蒋经国 回国 莫斯科中山大学 蒋介石 真相
  • 简介:抗战之初,国民政府贯彻蒋介石的"战时须作平时看"教育方针,并未大规模地征集知识青年从军参战。抗战后期受形势所迫,蒋介石遂发起规模浩大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推动蒋介石改变初衷的原因为:向军队补充高素质人才,重树民众对政府信心,整顿国民党的组织;积蓄力量准备内战等。运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蒋介石所预想的效果。

  • 标签: 蒋介石 知识青年 抗日战争 三青团 从军
  • 简介:重庆谈判.是抗日战争胜利之际,国共两党就中国未来的发展前途、建设大计进行的一次历史性会谈。从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经过43天谈判,双方达成《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由于有毛泽东和蒋介石的直接晤谈,此次谈判也成为国共两党关系史上唯一一次最高级别的谈判。

  • 标签: 重庆谈判 蒋介石 毛泽东 抗日战争胜利 《双十协定》 国共两党
  • 简介:他稍作化装,带领几个"随员",找到伪县长。伪县长碰上突然登门的"委员长",惊吓得魂飞胆碎,连忙跪在地上,恳求开恩赎罪。与蒋介石相识何云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比蒋介石大7岁),祖籍浙江省严州府建德县梅城镇双桂坊。何父盼望儿子以后能连连发达,就为其取名为连发。8岁时,连发进了当地一家私塾,先生为他取了个官名叫何云,字玉龙。何云读了3年私塾后,便辍学在家以种菜为生。

  • 标签: 宋美龄 光绪六年 严州府 梅城镇 桂坊 陈立夫
  • 简介:蒋介石的日记表明,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对盟国合作的重视和期望影响了其军事决策。这一点体现在浙赣战役中,蒋介石多次变更战略部署,并因为怀疑中国军队为盟国所做牺牲的价值而最终取消了衢州决战计划。蒋介石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十分期待日苏间爆发战争,因此对日苏关系走向做出了错误的判断,这也是导致他取消决战的原因。蒋介石并未意识到其决策影响了之后的中关军事合作。美国政府事后对浙赣战役过程的调查,让美国陆军坚信中国政府既没有能力,也没有决心保卫美国所需要的军事基地。

  • 标签: 中美合作 个案分析 军事决策
  • 简介:1962年发生的中印边境冲突,使台湾当局陷入难以明确表态的尴尬境地:一方面,冲突双方均为台湾当局所憎恨;另一方面,号称对"全中国"拥有主权的台湾当局却是这场事关中国领土冲突的"局外人",对战争的目标与进程一无所知。台湾当局十分关注冲突的进程,其关注重点聚焦于冲突结果对台海局势与其"反攻大陆"策略的影响。蒋介石等人曾希冀借冲突来离间大陆与印度的关系,以争取改善台湾与印度关系。此一幻想因大陆及时收兵宣布停火而迅即破灭。在中印边境冲突期间,台湾当局反对美国在"麦克马洪线"问题上的错误立场,力图维护中国领土与主权的完整,这是应该肯定的。

  • 标签: 台湾当局 中印边境冲突 蒋介石 蒋廷黻
  • 简介:1942年奉蒋介石手令,国民政府教育部、经济部、中央研究院、兵工署等筹备成立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以加强和推动战时国防科技研究以及相关人才储备。本组史料选自本馆所藏国民政府教育部档案,反映了蒋介石指示相关机构发展完善国防科学运动以及充实储备工业科学人才等情。

  • 标签: 国防科学运动 国防科学技术策进会 蒋介石 教育部
  • 简介:蒋介石对1944年中外记者赴延安考察的应对并非当作一个孤立的个案处理,在面临美国政府要求向延安派遣军事人员之际,蒋介石权衡利弊,曾有以答应外籍记者赴延安考察要求而拒绝美国军事人员进驻延安的考虑。在豫湘桂战场失利的大背景下,蒋介石对中共在美舆论影响的高估及其对美国驻华记者与官员的不满,大大加深了蒋介石对此事的疑虑并予以强力关注。蒋之焦虑在于担心中共在美宣传使美国改变对华政策并与中共建立直接联系,使其不能独占美国对华军援。仅从舆论宣传视野考察,中共获得了极大成功,国民党遭遇极大挫折;若从国共双方对此事博弈的最终目的来看,中共的成功似乎尚留遗憾,国民党的失败也非完败:美国并未因中外记者对中共的正面宣传而改变其对华政策。

  • 标签: 蒋介石 国民党 中外记者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