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1975年4月蒋介石逝世后台湾当局公布的蒋介石最终遗嘱:1975年3月29日蒋介石逝世,蒋介石是在睡梦中心脏停止跳动的,临终未留任何口头遗言,逝前也没有命文书侍从(如秦孝仪)作任何书面遗嘱。他逝世后由台湾官方写了《总统蒋公遗嘱》,1975年4月6日刊载于台北《中央日报》。“遗嘱”全文为:

  • 标签: 蒋介石 遗嘱 1975年 《中央日报》 台湾当局 逝世
  • 简介:胡适在晚年回到台湾,任中研院院长之前,与蒋介石的关系一直都很默契。虽然谈不上“无话不谈”,却几乎什么话都可以谈了。但是他担任中研院院长后,也就是他一生的最后几年,两人的关系出现了变故。1959年12月,胡适参加中西哲学会议回到台湾后,告诉张群,“说他有意见想和蒋先生谈谈”,不料张群却很为难,经过十几天的考虑,最后请王云五转告胡适:有什么意见请先告诉他,“他会忠实地转达”“’。胡适心里当然明白,这是过去从来没有过的。以前他每次从美国回台湾,都会受到蒋介石的礼遇,在总统府单独召见。这次他回来20天了,主动求见,竟然遭到拒绝,显然是蒋介石对他有所不满。

  • 标签: 蒋介石 1959年 胡适 台湾地区 王云五 总统府
  • 简介:1949年,对于蒋介石来说可谓流年不利。新年的钟声刚响,内外交困中的他便不得不违心地宣布下野,由李宗仁任代总统。蒋介石下野回到了家乡溪口,表面上像闲云野鹤,游山赏水,但他并非真的退而为山野之人,只不过是由前台转到了幕后。代总统李宗仁只是一具空壳,要不到钱,调不动兵,命令出不了南京城。

  • 标签: 蒋介石 殉国 自杀 1949年 代总统 李宗仁
  • 简介:蒋介石喜好旅游,且每到一处,都将自己的游历感受记录于日记。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不久,无奈下野。在下野期间,蒋介石仍保持这一喜好,并更有时问详细记录游历感受。透过蒋介石的游历及记录,可以窥见蒋这一时期的心路变化。

  • 标签: 蒋介石 游历 南京国民政府 1927年 感受
  • 简介:陈独秀以其号角性的文章。集聚起一批知识界的精英分子。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并成为中共早期党首,实乃一介书生领袖;蒋介石早年混迹于上海十里洋场,后由黄埔军校起家,以北伐胜利居功,进而掌握党政军大权。这样两个性格迥异的人.竟被时势的惊涛骇浪推至历史的前台.作为代表各自政党和阶级利益的领导者,在云谲波诡的大革命舞台博弈。

  • 标签: 蒋介石 陈独秀 博弈 领袖 中国共产党 黄埔军校
  • 简介:1927年8月12日,因宁汉合流、北伐失利等事,蒋介石不得不下野,辞去北伐总司令一职。返乡后,蒋介石仍未停歇,不断接见党内人士,并赴日游历,拜访日本朝野要人,尤其与日本总理大臣田中义一的会谈,最为重要。透过《蒋介石日记》《事略稿本》《外务省记录》等资料的比对,可纠正过去对1927年蒋介石游历日本的误解,并理解蒋介石坚持北伐、回避满蒙问题的做法,实出于中日力量悬殊的现实。

  • 标签: 蒋介石 田中义一 《蒋介石日记》 中日关系
  • 简介:1957年秋,主持"中央研究院"达18年之久的朱家骅执意请辞。1957年11月4日,蒋介石以"总统"身份发布命令,任命胡适为"中央研究院院长"。1958年4月10日胡适正式接受了"中央研究院院长"职务。只是,胡适参加完"院长"就职典礼后,又返回美国处理私人事务,直到11月5口才回台北正式定居,住进"中研院"为他特别修建的"院长"住宅。

  • 标签: 就职典礼 私人事务 朱家骅 发布命令 中研院 历史语言研究所
  • 简介:这张孔祥熙与宋美龄、蒋介石的合影上,三人均面带笑意,但笑得最灿烂的,当属孔祥熙。

  • 标签: 孔祥熙 蒋介石 宋美龄
  • 简介:“南天王”陈济棠(1890~1954),今广西防城港市人。由琼去台后,有关报道他的情况不多,由于种种原因,国内他的传记中,写他在台湾的情况也不够详细、全面。对于蒋介石(名中正)如何评介他的一生更未见在国内报道。有鉴于此,有必要将这一历史公布,供研究陈济棠的人作参考,还历史本来面目。

  • 标签: 陈济棠 蒋介石 国民党 评价 防城港市 本来面目
  • 简介:八年抗战胜利,蒋介石声威大振,被部分国人喻为“民族领袖”。然而,令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四年之后,国民党即被共产党击败,退守台湾。在大厦将倾的年代,困民党高级军事将领们扮演了影响时局进程的重要角色,傅作义即是其中之一。

  • 标签: 蒋介石 傅作义 态度 绝望 赏识 抗战胜利
  • 简介:国民党甚至蒋介石本人屡次通过朱家骅给陈独秀“巨额资助”“医药费”,表面看来是没有政治用意的,甚至在陈独秀逝世时,在何之瑜的《先生逝世前后用费收支表》中,还有这样的记载:

  • 标签: 蒋介石 主义 合作 国民党
  • 简介:国民党之所以败退台湾,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国民党派系林立,组织松散,基础薄弱,战斗乏力。1950年重新复出的蒋介石痛定思痛,以破釜沉舟、另起炉灶之决心对国民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以期"重定革命基础"。这场为期两年多的国民党改造运动,是在特殊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环境下进行的一场涉及党务各方面的整顿与重塑运动,在中国国民党的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于维系蒋介石及国民党在台湾的政治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 标签: 中国国民党 蒋介石 改造 日记 历史环境 195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