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本文对3-3.5年老化豚鼠进行毛细胞和螺旋神经细胞定量研究,并与1.5月龄青年豚鼠比较。结果表明:老化豚鼠外毛细胞损失率明显高于青年组(P<0.01),而内毛细胞损失率无明显差异。外毛细胞损失率OHC3>OHC2>OHC1。顶回和底回螺旋神经细胞分别减少15%和19.81%。耳蜗中轴PAS染色,螺旋神经细胞内大量脂褐素Lp增加,柯替氏器不同程度退变,血管纹及螺旋韧带萎缩程度轻,耳蜗神经纤维减少,但胶质细胞增加。讨论了老化豚鼠形态变化对听功能的影响。

  • 标签: 老化 毛细胞 螺旋神经节 脂褐素
  • 简介:耳蜗螺旋神经细胞(spiralganglioncell,SGC)是听觉信息传入的初级神经元,具有整合和传递毛细胞接收到的声音信息的功能。SGC凋亡过程的激活不可逆,与细胞内基因、蛋白和传导途径相关。衰老、耳毒性药物、噪声、缺氧等损伤因素均可导致螺旋神经细胞的凋亡,由于哺乳动物耳蜗螺旋神经细胞缺乏再生能力,导致耳聋发生,抑制其凋亡和促进再生对耳聋的治疗将起到积极作用。本文对螺旋神经细胞的损伤机制、阻止螺旋神经细胞的凋亡手段和促进螺旋神经细胞的再生手段进行了综述。

  • 标签: 螺旋神经节 凋亡 再生
  •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发生于中年女性的喉副神经瘤(laryngeal paraganglioma,LP)。患者女,34岁,因“咽部异物感3个月”就诊。喉镜检查提示声门上区以左侧杓会厌壁为中心可见一紫红色黏膜下肿物;增强MR检查和颈部CT血管造影(CTA)提示肿物血供丰富。考虑为动脉型血管瘤,不除外副神经瘤。术前行血管造影并放置弹簧圈阻塞供血动脉后行支撑喉镜下喉肿物大部切除,残余部分肿瘤行博来霉素注射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副神经瘤。遂二次手术行全身麻醉下颈外径路喉副瘤切除术,术后1周顺利出院,出院半年复查显示肿瘤无复发,双侧声带运动对称,闭合良好,患者发音正常。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讨论基底神经钙化的诊断。方法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结合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头颅X线平片或头颅CT扫描可见基底神经的广泛钙化。

  • 标签: 基底神经节钙化 诊断
  • 简介:肾上腺神经细胞瘤临床上较为罕见,我单位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神经细胞瘤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简介患者,女,32岁,因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10余天入院。患者10余天前查体发现右侧肾上腺占位,无发热,无恶心呕吐,血压正常,偶有双侧腰背部不适,无尿频、尿痛、尿急,无血尿、脓尿。查体:血压119/76mmHg,辅助检查:皮质醇、醛固酮及3甲氧基-4羟基苦杏仁酸未见异常。EKG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肾上腺切除术 右侧肾上腺 苦杏仁酸 脓尿 非功能性肿瘤
  • 简介:摘要星状神经是全身最大的交感神经,其节后纤维分布广泛,不仅包括头面部以及上肢区域,而且还分布于心、肺和胃肠道等区域。星状神经阻滞就是通过局部麻醉药物注入阻滞交感神经,从而治疗星状神经所支配区域的疾病,例如头面部、耳鼻喉、口腔、颈肩部、上肢、下肢及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多种疼痛及非疼痛类疾病。本综述围绕星状神经阻滞来阐述其在临床应用情况及进展。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镇痛 心律失常 胃肠道
  • 简介:神经细胞瘤是一种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发生与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关。罕见发生于膀胱、前列腺和子宫。本文作者报道1例发生于儿童头皮的原发性皮肤神经细胞瘤。对此肿瘤进行了组织学、免疫组化和超微结构研究。该病例可能代表神经嵴细胞向鳃弓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异常迁移。此外,研究结果还强调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神经嵴和鳃弓/裂之间有复杂的相互作用。

  • 标签: 神经节细胞瘤 原发性 皮肤 头皮 神经内分泌肿瘤 副交感神经节
  • 简介:目的探讨噪声暴露前后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在大鼠螺旋神经不同区域表达分布的差异与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相关性.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白噪声115dB2h3d造模,不处理者为对照组.ABR测听分析噪声损伤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分析噪声暴露前后Mn-SOD在螺旋神经不同区域的表达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Mn-SOD在螺旋神经不同区域的活性及变化趋势.结果①ABR:大鼠噪声暴露后与暴露前相比,4、8、16、20、32kHzABR阈值均明显上移,以高频听阈变化更为显著;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的Mn-SOD的阳性表达较底部明显;噪声暴露后,Mn-SOD在螺旋神经的表达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显著增高;且顶部较底部的表达增强更为显著;③Mn-SOD活性测定:在正常情况下,顶部螺旋神经的Mn-SOD活性与底部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噪声暴露后,Mn-SOD活性较对照组相应部位均有下降,且底部较顶部更为显著.结论Mn-SOD在螺旋神经顶、底部区域的表达分布差异,可能是噪声性聋高频听力易损性的分子机制之一.

  • 标签: 噪声性聋 螺旋神经节 锰超氧化物歧化酶
  • 简介: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SGB)治疗神经性耳聋的听力恢复效果。方法:选择30例病程3个月~7年的神经性耳聋患者,应用1%利多卡因10ml+维生素B12500μg复合液施行SGB治疗,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结果:30例中经SGB一个疗程治疗,其中25例基本治愈;3例经2个疗程治疗,症状基本消失;2例病程较长,恢复较慢,但症状也明显改善。结论:采用SGB治疗神经性耳聋,听力恢复快,安全有效,操作简单,病人容易接受。

  • 标签: 星状神经节阻滞 治疗 神经性耳聋 利多卡因 维生素B1 血管扩张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采用星状神经阻滞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结果45例患者中29例治愈,13例好转,无效3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治疗后临床症状(颈肩痛、上肢麻木、腱反射、感觉)评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疼痛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确切,可明显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和疼痛,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关键词星状神经阻滞;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疑难病,主要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病变、继发性刺激或压迫邻近组织引起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由于该病的发病机理各不相同,所以其临床表现差异性较大。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单侧或者双侧脊神经受到压迫或者刺激引起的与脊神经根分布区相一致的感觉、运动、反射障碍,是颈椎病中发病率较高的一种1。临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按摩、牵引、神经根组织、星状神经阻滞等。本文作者结合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星状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回顾分析2015年4月至2016年4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45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46-73岁,平均年龄(50.23±7.73)岁;病程3-6年,平均病程(3.15±2.33)年;依据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症患者13例,中症患者22例,重症患者10例;C3-C4逐渐盘突出者10例,C4-C5突出16例,C5-C6突出13例。C6-C7突出6例。1.2诊断标准参照中国医学会制定的颈椎病诊断标准患者均伴有典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症状,颈项僵痛,上肢麻醉,并伴有单侧或者双侧肢体放射性疼痛麻木;X线片、CT检查均有不同程度的颈椎间盘突出、椎间隙变窄、生理曲度变直以及构椎关节法神骨质增生。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星状神经阻滞在神经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方法病人取仰卧位,肩下垫一薄枕,面部向正上方,颏部前抬,颈椎前弯及微张口可松弛紧张的颈部肌肉使易触及到第6颈椎横突,用国产7号针头进针抵第6颈椎横突,回吸无血后注入l%利多卡因8-10ml。如阻滞成功则出现Horner综合征、眼睑下垂、结膜充血、面颈及手掌皮肤温度升高、出汗终止等体征。隔天阻滞1次,左右两侧每次阻滞1侧,轮换阻滞,4周为一疗程。同时服用阿米替林,用法为开始25mg睡前口服,直至150mg/d,4周为一疗程。结果疗效优63例,占80.33%,头痛基本消失;良12例,占15.38,头痛大部分缓解;差2例,占3.85%,头痛无明显缓解。

  • 标签: 星状神经节 神经性头痛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1病案摘要

  • 标签: